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erson(人):古希腊罗马戏剧中的面具

中国的传统戏剧如京剧中有所谓的脸谱,不同的人物性格就用不同的脸谱予以直观的表示。古代希腊、罗马的戏剧中也有类似的表现手法,不过不是脸谱,而是面具,不同角色戴不同面具。佩戴面具可以解决一人分饰多角的问题,还能克服剧场条件限制,使远处的观众辨别出角色的形象和表情。这种面具,拉丁文就叫做persona。正因为如此,persona渐渐成了戏剧中的“人物角色”的意思。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扮演一定的人格角色,所以persona就从戏剧中的“人物角色”延伸为表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格角色,从而产生了英语单词person。

person:['pɜːs(ə)n]n.人,个人

persona:[pə'səʊnə; pɜː-]n.人物角色,伪装的外表

personal: ['pɜːs(ə)n(ə)l]adj.个人的,私人的,亲自的

personality: [pɜːsə'nælɪtɪ]n.人格,个性。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erson 词源,person 含义。

purple(紫色):古代腓尼基人发明的紫色染料

古代腓尼基人因为发明了紫红色染料而闻名历史,大发横财,连腓尼基(Phoenicia)这个名字都与紫色有关,是“紫红色国度”的意思。腓尼基人发明紫红色染料纯属偶然。据说有个腓尼基牧人,有一回从海中捡了一些海螺。煮好之后,他扔了几个给自己的猎狗吃。猎狗一咬,嘴边和鼻子上都溅上了鲜红的颜色,拿水冲洗都洗不掉。牧人仔细观察,发现是因为海螺中流出的红色汁水。他想,如果用这种颜色染布,一定不会掉颜色。于是,他又拾回一大堆这种海螺,放在水里熬,果然熬出了一种紫红色的染料。用这种染料染出的衣服,洗过多次后,依然能够保持亮丽的紫色,从不褪色。

这种海螺在腓尼基的浅海非常多,人们便用熬出的染料来染布。由于这种紫红色的布在地中海沿岸许多国家大受欢迎,供不应求,许多腓尼基人靠贩卖染料、布匹发了财。于是他们渐渐放弃了农业生产,以经商为生。在当时,腓尼基商人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南北各个海港。

英语单词purple来自希腊语porphyra,原本指的是腓尼基人所生产的这种紫色染料,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紫色”这种颜色。

purple:['pɜːp(ə)l] n.紫色,紫袍adj.紫色的,帝王的vt.使成紫色vi.变成紫色

scofflaw:藐视法律者

这是个历史不长的美国口语,一般辞书将它释义为“藐视法律者(尤指拒付罚款者或违反变通规则、禁酒法者)”。从构词法来讲,scofflaw是scoff+law,即动词加名词构成的一个复合名词。从词源上来看,我们得到顾一段历史。

1917年,美国国会决定使美国成为一个禁酒国( dry country)。为了将禁酒作为法律规定下来,必须相应地修改宪法。于是,国会最后通过了所谓《第十八号修正案》。这项修正案经全国四分之三的州通过,于三年后生效,开始实施。从此,酒在全国范围内遭到严禁。

与此同时,反对者的暗中反抗也开始了。嗜酒者认为,禁酒法触犯了他们的公民权。既然公开饮酒违犯禁令,那只好暗地里喝。既然酒在市场已全然绝迹,何不自己酿造?走私贩也趁此机会从外国运进这种违禁品,在秘密俱乐部出售。这种秘密俱乐部大多防范极严,不认识守门的,不通过门上小窗口轻声说句诸如“乔派我来的。”(Joe sent me.)之类的暗语,是进不去的。自禁酒法实行以后,此类名为“俱乐部”的非法酒店( speakeasy)在美国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日子一久,人们就不再把禁酒法放在眼里了。

政府官员担心无视一项法令将导致对一切法令的藐视,因而发起了一场维护禁酒法的运动。

马萨诸塞州一位富翁也是一位戒酒者,愿出赏金200元征求一个形容藐视法律者的最佳词。他一共收到应征的词25000个。获奖的词就是scofflaw。scofflaw就这样地进入英语词汇行列。

然而,这场运动和这个新词对维护禁酒法全然无济于事。美国国会终于在1933年被迫废除《第十八号修正案》,酒在美国又恢复了它的合法地位,scofflaw也随之被人们渐渐遗忘了。

直至近几年,scofflaw在美国报刊上才再度出现。纽约市一位名叫John Murtagh的交通法庭法官(traffic court judge)用scofflaw 一词来形容那些把车子停放在“禁止停车处”而又拒绝按传票交罚金的人,从而把这一几乎被遗弃的词又带回到美国人日常生活之中。scofflaw的词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当年用来指违反禁酒法者,而今天亦可用以指违反交通规则者及其他各种违犯法令者。

grenade:手榴弹   

古罗马人把热带水果石榴称作pomum granatum,字面义为“多籽果”(seedy apple),古法语作pome grenate,英语名称pomegranate就是借自法语的。以后法语pome grenate简缩为grenate,受西班牙语对应词granada的影响,grenate又演变为grenade,英语把grenade吸收了过来,因此pomegranate和grenade一度是同义词,同指“石榴”。16世纪末,一种小型弹,即手榴弹问世了,因它形似石榴,故也称grenade。该词获得新义后,便和pomegra nate丹道扬镰,其原义渐渐丧失,而pomegranate则仍指“石榴”。到了17世纪,从grenade衍生出了grenadier(掷弹手)一词,1661年又出现了复合词hand grenade,进一步说明grenade是手投的。然而,只是在250多年后,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手榴弹被大量用于堑壕战时,grenade才成了一个常用词。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匪徒曾把grenade叫做pineapple(菠萝),而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用的一端扁平另一端有柄的grenade则被称为potato masher,因为它的形状颇似熟洋芋捣烂器。

  

buccaneer:海盗

buccaneer原用以专指17世纪下半叶出没于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沿海一带,劫掠西班牙殖民地和船只的英国、法国或荷兰的海盗。17世纪初期法国人来到了海地。他们发现当地人喜欢把野牛肉或野猪肉放在烤架上面熏烤就仿效着去做。他们根据当地土语把烤架叫做boucan,把熏烤者叫做boucanier。英语buccaneer 一词即由此而来。最初buccaneer指定居于海地的法国猎人或英国猎人。这些人常把熏烤的肉卖给海盗,其实他们中多数人也是海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buccaneer渐渐丧失了原义,变成了当时那一带海盗的代称。到丁19世纪以后,它的词义扩大了,开始被用以泛指“海盗”或“冒险家”。

broom:扫帚

早先英国家庭妇女用来扫地的并非我们今天称之为broom的扫帚,而是叫做besom的扫帚,其实那只是一束带树叶的细枝。当时broom原指“金雀花”,一种枝细叶小花黄的植物。由于扫帚常常用broom的枝叶做成,所以到了大约1000年扫帚逐渐改称为broom,不过besom 一词也一直使用到19世纪以后才渐渐地步了下来。昔日有一种迷信,broom横放在门上可以驱挡妖巫,虽然妖巫能乘broom飞行,但她得先把横置于门上的broom里的细枝或麦秆之类的东西一一数清方能开门人内。

blurb:书籍护封上的内容简介

该词系美国幽默作家、插图画家伯吉斯(Gelett Burgess,1866 - 1951)所创。1907年,在书籍零售商协会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宴会上,500位来宾盘碟旁都摆放着一本伯吉斯的新作Are you a Bromide?书的护封格外引入瞩目,它是由作者本人精心设计的。护封上印有吹捧该书和作者的广告,护封正面印着一幅作者取之于牙粉广告并称之为Belinda Blurb小姐的美女照。附文中这样写道:“…had her pictured blurbing a blurb to end all blurbs.I fondly hoped.”此语大意是:本人天真地希望以她的画像为护封广告大作广告以期终止此类广告。自此以后,人们便常将blurb一词同书籍护封上的广告联系起来,渐渐成了一个美国俚语用词。约在1914年伯吉斯本人将blurb释义为“self-praise,to make a noise like a publisher”(自我吹嘘,像出版商那样大事喧染)。20年代以后,blurb正式进入标准英语,用以表示“书籍护封上的简介或短评”,与此同时伯吉斯所用书名Are You a Bromide?上的bromide 一词也跻身于英语词汇的行列,意指“庸俗之辈”或“陈腐之言”。

blindfold:被蒙住眼睛的

blindfold和fold没有丝毫关系,在中世纪英语中原作blindfellen/blindfelden.,由blind(瞎的)加fellen‘to fell’(击倒)构成,字面义为to strike someone blind(打瞎子)。那么它后来是如何演变为blindfold的呢?英国有一古老的捉迷藏游戏,叫blindman's buff/bluff。一人蒙住双眼摸索着去捉在他周围来回躲闪的人,捉住后辨认所捉的人是谁。这一游戏汉语有时译作“摸瞎子”,蒙跟的布通常是一块折叠起来的(folded)手帕。因此人们常将btindfellen的过去分词形式blindfeld/blindfelled和fold(折叠)一词相联系,久而久之就渐渐演化为blindfold这一形式,既可用作形容词,表示“被蒙住眼睛的”,也可用作动词,表示“蒙住…的服睛”。

astonish:使吃惊,使惊讶   

源于拉丁语extonare(ex- ‘out’+tonare‘thunder’),从法语estoner演变而来,按字面义讲原有“雷击”之意。因此astonish最初常作“使震惊”、“使惊呆”等义解,以后才渐渐弱化为“使吃惊”、“使惊讶”。英语中另有两个词stun(把…打晕,使震惊),astound(使震惊,使惊骇)也出于同一拉丁语源,在字面上也含“雷击”之意。

derrick:起重机

英语的“起重机”叫derrick-crane,简称derrick或crane.Derrick原指船上的动臂起重机,或叫“起货桅”;后来也指油井或天然气井井口上的铁架塔。

Derrick同“绞刑架”有密切的关系,是从一个人的名字来的。17世纪初,伦敦死刑场内有一个名叫Derrick的刽子手,很善于行刑,使死刑犯人减少痛苦的时间。后来,伦敦人把死囚赴刑场说成是to see Derrick.渐渐地derrick就成了“编印刑架”的代名词。

起货桅远远看去很象绞刑架,吊起的货物又有点象吊起的死囚,于是derrick就用来泛指起重机了。

temple:寺庙

temple起初的的确是一种“空中楼阁”。古代罗马占卜都伸出双手,在天空中划出一个区域,称之为templum,声言这是一个神圣的区域,然后他煞有介事地凝望着这片天空,根据天空中的风云变幻的各种征象予卜未来。占卜者也常用同样的方法在地面上划出这样的区域,也称之为templum.后来又指在地面上这些“神圣的区域内建筑的房舍、殿堂、院落”;拼法也渐渐变为temple.

stocking:长袜子

stocking一词来源于古英语词stocc,意思是“树干”、“根株”,而人的腿不是从形状上、作用上同“树干”、“根株”有些相似吗?后来这个词渐渐拼作stock.意思是“腿部的覆盖物”;后来又变成stocking,指“小腿部分的覆盖物”、即“长统袜子”。

badminton:羽毛球运动

你也许有想到,badminton原来是一个地名,这是19世纪末英国波弗特公爵在格洛斯特州的一块周长十英里的方形庄园的名称。拥有地产、庄园,在当时英国人的生活中可谓一种“时尚”。Badminton这个词曾一度指“红葡萄酒”或“苏打水”。这当然同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分不开,不过后来人们渐渐不再这样使用这个词。

1873年,英国人首次将羽毛球运动从印度搬到英国的这个庄园里来,不久公爵的这块领地的名称的小写badminton便成了这项体育运动的代名词。

circus:马戏团

circus起初指的并不是包括人、马、道具在内的“马戏团”,而是指“圆形的马戏场”。Circus是从希腊语kirkos(环、圈)转化来的。后来,circus的含义渐渐扩展,由“环形场地”而指“马戏表演”,继而又指连人带马的“马戏班子”。

eraser:橡皮

18世纪的物理学家Joseph Priestley发现南美洲的一种名叫caoutchouc的树胶能够擦去铅笔的痕迹,于是这种东西就被叫做rubber,是从动词rub(擦)派生出来的,意即用来擦铅笔字的工作——橡皮。

Eraser一词则历史很长,它是从拉丁语的erado派生出来的,意思是“去掉”、“刮掉”。古罗马人是用一种烙铁似的书写工具,把字烈军属在蜡板上的,写错了,或不需要了,就把蜡刮掉,eraser的字面含义就是“刮去蜡字的工具”。后来铅笔问世后,它渐渐转为“橡皮”的意思。

rostrum:讲台

这个词现代英语里作“讲坛”,“演讲台”,“检阅台”等解,“(天安门)城楼”也用它,即the Tien An Men Rostrum.你也许想象不到,rostrum的原义竟是“鸟喙”!但了解一下这个词演变的历史,你就会觉得从“鸟喙”到“讲台”并非不合乎逻辑。

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的rodo,意思是“一点一点地吃”,渐渐演变成rostrum,意思也变成“鸟喙”,因为鸟是用它的喙一点一点地啄食东西的。后来rostrum又用来指古罗马战舰的喙形舰首。同时,古罗马的演讲台又是用战争中缴获来的舰史的“喙形舰首”和金属撞角作装饰,于是“喙形舰首”即rostrum,又成了“演讲台”、“讲台”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tomorrow:明天

tomorrow 源自古英语to morgen 。to 意为at,morgen 意为morn 或morning 。按字面意义,两词合在一起就是at the next moring 的意思。嗣后,morgen 逐渐演变为morrow ,最后to 与morrow 复合成 tomorrow。today 一词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古英语原作 to daeg 'on(this) day' ,以后渐渐演变复合为today 这一形式。

laurels:名声,荣誉,光荣

Laurel(月桂树)是一种可供观赏的常绿乔木,树叶互生,披针形或者长椭圆形,光滑发亮;花带黄色,伞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树叶编成的 “桂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月桂树的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杰出的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作为奖赏,以表尊崇。这种风尚渐渐传遍整个欧洲,于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tion.

欧洲人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朔到古希腊神话。相传河神珀纳斯(Peneus)的女儿达佛涅(Daphne)长的风姿卓约,艳丽非凡。太阳神阿波罗为她的美所倾倒, 热烈追求她,但达佛涅自有所爱,总是逃避权利很大的太阳神的追求。一天,他俩在河边相遇,达佛涅一见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穷追不舍,达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请她父亲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非常感伤,无限深情地表示:“愿你的枝叶四季长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他小心得将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庙旁边,朝夕相处,并取其枝叶遍成花冠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怀念。

因此,古希腊人把月桂树看做是阿波罗的神木,称为“阿波罗的月桂树”(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们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阳神的节目赛跑中的优胜者。后来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体育竞技中,他们用桂冠赠给竞技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后世欧洲人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全 部为14行诗体,系诗人献给他心中的女神劳拉的情诗(彼特拉克喜欢了劳拉一辈子,但是劳拉从来都不知道),抒发他对恋人的爱情,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国的统一。这部被称为西方“诗三百'的诗集,虽不能与我国古代<诗经>相提并论,但不失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古时代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好,但是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目前含义的类似职务,学衔的专用名称。

作为专名的“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也称The Laureate),系英国王室赐予御用诗人的专用称号,从17世纪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开始,延续到现在,已历三个世纪了。凡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者,可领取宫廷津贴,每遇到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都要写作应景诗以点缀和宣扬喜庆事件,歌功颂德,粉饰升平。17世纪,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的是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为贵族写作,美化君主制度,不过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670到1972这三百年间,英国王室相继封了17位“桂冠诗人”年限最长的是19世纪的浪漫诗人阿弗里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从1850年获得这个称号一直到逝世,长达42年,算是“终身桂冠诗人”了。英国最近的“桂冠诗人”是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其实,所谓“桂冠诗人”大部分是徒具虚名的,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极少;就象中国封建时代的“钦点状元”,从公元960到1904(清关绪30年最后一届科举止)近1000年,历代状元341名,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寥寥无几。

W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Ga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Look to One's Laurels:爱惜名声;保持记录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

zipper:拉链

“拉链”在英语中通称zipper,在美国英语中尤为常用。从构词上来看,zipper系zip加后缀-er而成(按词缀法规则,辅音字母p须双写),其中zip原为拟声词,模拟的是子弹的尖啸声或布匹的撕裂声,它始见于1875年左右。1893年美国芝加哥人Whitcomb Judson(一说Whitman L. Judson)发明拉链时,并不以zipper命名,而是称之为clasp locker。1913年Gideon Sundback对拉链作了改进,并改称hookless slide fastener。

1913年(一说1915年),古德里奇公司(B. F. Goodrich Company)一位决策人观看该公司生产的长统靴,试了试靴上的拉链,觉得拉开闭合十分便当,高兴地说了一句“Zip'er up!”zipper一词就这样问世了。起初,zipper只是作为该公司出产的长统靴和套鞋的注册商标而驰名,首字母总是大写。天长日久,zipper就渐渐地取代了slide fastener,并且跻身于英语词汇之列。尽管在英国英语中拉链亦有zip和zip-fastener之称,然而由于zipper较为顺口悦耳,终于在竞争中占了上风。

cash:现金

cash原意是"钱盒",来源于拉丁语动词capere(拿,取)的派生名词capsa, capsae, f(盒子),18世纪中期以后,这个意义渐渐消失,只剩下它的第二个意义"钱,现金"。

-cap-拿,取 → c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