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propism(文字误用):喜欢乱用词语的喜剧人物马拉普洛普太太
英国杰出的喜剧作家谢里丹(Richard Brinsley)于1775年发表了自己创作的第一部喜剧《情敌》,塑造了著名的马拉普洛普太太(Malaprop)这一形象。她喜欢搬弄漂亮的词句,又不了解它们的含义,经常误用,闹出笑话。她的名字由mal(坏)+aprop(=appropriate, 适当的)构成,本意就是“不恰当的”。马拉普洛普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描写得非常成功,深入人心,以致人们创造了malapropism一词,表示“文字误用的行为”。
malapropism:['mæləprɒ,pɪz(ə)m] n.文字的误用,词语的荒唐误用
malaprop:['mæləprɒp] adj.用词错误可笑的n.文字的误用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lapropism 词源,malapropism 含义。
fabian(拖延时间的):以拖延战术出名的古罗马将军费边
英语单词fabian来自布匿战争时期的古罗马将军费边·法比乌斯(Fabius Maximus,约280-203 BC)的名字。当时,迦太基的一代军神汉尼拔将军率军绕道西班牙,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从北部进攻罗马本土。罗马军队节节败退。费边将军临危受命,成为罗马的独裁官,率领剩余的罗马军队迎战。费边采用避免正面作战、骚扰补给线的战术,与汉尼拔迂回周旋。这种战术被后人称为fabian,意为“费边式的,拖延的”。费边的这种拖延战术引起了渴望早日消灭入侵者的罗马人民的不满。当费边六个月的独裁官任期结束后,罗马人民推举另外两位执政官掌握了军权。这两位执政官抛弃了费边的战术,在坎尼与汉尼拔展开会展,结果被汉尼拔诱敌深入,遭受重创。
fabian: ['feibiən] n.费边主义adj.费边式的,拖延时间的
barrister(出庭律师):有资格越过围栏上挺辩护的律师
在英国,律师分成两种:barrister和solicitor。barrister是出庭律师、大律师,具有上庭辩护的资格,常根据其发音称为“巴律师”;solicitor是事务律师,只能办理法律事务,不能上庭辩护,常根据其发音称为“沙律师”。barrister中的bar指的是庭审现场中将法庭和旁听席分开的围栏,因此barrister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资格越过围栏,上庭辩护的律师。
barrister的词源可以追溯至12-13世纪。当时,英国国王被逼签署了《大宪章》,在威斯敏斯特宫设置固定的皇室民事法庭。为了给原被告提供法律服务,越来越多的律师聚集在此地附近。法庭附近的客栈(inn)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律师和来此拜师学艺的律师学徒。这些律师和学徒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律师学院”(Inns of Court),最有名的有四个学院。律师学院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模拟法庭。在模拟法庭上,由资深律师组成的学院主管和教师扮演法官,学徒们扮演原告和被告,就某一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模拟法庭通常在学院的餐厅举行,布局模仿真实法庭,学生们坐在围栏(bar)的后面,按照资历的不同分为inner-barrister和utter-barrister。inner-barrister通常译为“内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内侧的人”,指资历较浅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内侧;utter-barrister通常译为“外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外侧的人”,指资历较深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外侧。学徒通常需要在学院中学习5-7年后,表现符合要求,才有可能被学院晋升为外席律师。而成为外席律师则意味着你已经获得行业协会的认可,获得了上庭辩护的资格。新晋升的外席律师只能在国王设在地方的巡回法庭中上庭辩护,还需要继续在律师学院中深造、服务大约5年后,才能取得在中央法庭上庭辩护的资格。这之后,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barrister。在英国,成为一名barrister一般需要花费十年以上时间,并且学费不菲,因此通常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负担得起。但同时barrister也是社会精英的身份象征。
在法律领域,原本表示法庭围栏的bar衍生出“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等含义,而call to the bar就是“获得出庭律师资格”的意思。
barrister:['bærɪstə] n.出庭律师,大律师
solicitor:[sə'lɪsɪtə] n.事务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顾问
bar:[bɑː] n.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
call to the bar:获得(出庭)律师资格
mole(鼹鼠、双面间谍):间谍小说中双面间谍的代称
mole本来指的是“鼹鼠”,一种穴居地下的小型哺乳动物。鼹鼠高超的掘洞技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在17世纪时,就有人使用mole一词来表示卧底,但这种用法并不普遍。1974年,英国著名间谍及间谍小说作家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在其著名间谍小说《铁匠、裁缝、士兵和间谍》,用mole来表示打入敌人情报系统内部的双面间谍,从而使得该词深入人心,成为“双面间谍”、“卧底”的代名词。
mole:[məʊl] n.鼹鼠,痣,双面间谍,卧底
Pierian spring:诗泉,灵感源泉
比埃里亚(Pieria)是希腊东北部的一个地区,相传这里曾是缪斯女神的出生地。缪斯女神是主神宙斯和记忆之神的女儿,共有9位,掌管文艺,是诗人的保护神,是诗和一切艺术的化身。传说比埃里亚的泉水(Pierian spring)因为缪斯女神的缘故而成了神水,任何人只要饮此处泉水即可获得文艺和诗歌上的灵感,所以,人们就用Pierian spring(比埃里亚泉水)来表示“诗歌灵感的源泉、知识的源泉。”
例句: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Drink deep, or taste not thePierian spring. 一知半解是很危险的。知识需要深入探索,否则就不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