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ian(爱奥尼亚的):希腊神话中宙斯的情人伊娥
在希腊神话中,伊俄是一位美丽的凡人少女,是河神伊那科斯的女儿,赫拉神殿的女祭 司。宙斯爱上了她,在乌云的掩护下与她相会。心生疑虑的赫拉驱散乌云。宙斯怕事情败露,将伊俄变成一头小母牛。赫拉识破了丈夫的诡计,将计就计地向宙斯讨 要了这头小母牛,命令百眼巨人严密看管。宙斯派出赫尔墨斯杀死了百眼巨人。赫拉仍然不肯放过伊俄,派出一群牛虻,不断叮咬被变为小母牛的依娥。为了躲避牛 虻的叮咬,伊俄四处奔跑,渡过了伊俄渡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该海峡因此而得名(博斯普鲁斯意为“牛所通过”)。然后又穿过地中海,来到了埃及。从此这片海 便以她的名字命名,叫爱奥尼亚海(Ionian Sea,伊俄之海)。
最后,宙斯请求赫拉放过可怜的少女,伊俄才得以恢复原形。
Ionian:[ai'əunjən] n.爱奥尼亚人,爱奥尼亚adj.爱奥尼亚的,爱奥尼亚人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ionian 词源,ionian 含义。
jersey(毛线衫):盛产机织织物的英国泽西岛
Jersey Island(泽西岛)是英国海峡群岛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海岛。美国的新泽西州(New Jersey)就是以它命名的。在历史上,该岛的传统手工业——毛线纺织业十分发达,英国最早的毛织紧身上衣和套衫都是由该岛生产的织物制成的,因此称为jersey,现在jersey一词通常用来表示各种毛线编织而成的衣服。
jersey:['dʒɜːzɪ] n.毛线衫,运动衫
parachute(降落伞):应对高空跌落的防护装置
英语单词parachute直接来自法语,由法国著名发明家、热气球飞行先驱布兰沙尔(Blanchard)所创造,由para(beside, against,平行,抵抗、应对)+chute(fall,跌落),字面意思就是 “应对高空跌落(的防护装置)”。
布兰沙尔是一名勇敢的冒险家和杰出的发明家。16岁时,他就自己动手制造了一辆自行车。成年后,他立志于制造能够飞行的机器。后来,他听说有人利用氢气制造了气球。于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制造了能够载人飞行的气球,并开始了自己的气球飞行冒险事业。784年,他首先乘气球飞越英吉利海峡,携带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封航空信。
1783年,法国人利诺曼(Lenormand)在达芬奇等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降落装置,并利用它从高塔上降落。布兰沙尔听说后,决心研制能够帮助人从失事气球中逃生的降落装置。两年后,他用一条狗充当乘客进行首次试验,利用他研制的降落装置从高空气球安全降落至地面。由于这种降落装置可以在气球失事时,帮助人们从高空安全降落,因此他将其命名为parachute,中文译为“降落伞”。
1793年,布兰沙尔所研制的降落伞真的救了他一名。在一次飞行中,布兰沙尔所乘坐的气球发生破裂。布兰沙尔利用自己研制的降落伞安全地从高空降落。从此以后,布兰沙尔所研制的parachute广为人知。虽然后人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进降落伞,但为了纪念他,人们一直沿用parachute这个名字来称呼降落伞。
parachute:['pærəʃuːt] n.降落伞vi.跳伞,空投
Britain(不列颠):布列吞人的土地
我们知道,英国所在的地方被称为“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主要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区。那么,Britain这个地名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罗马入侵不列颠之前,统治不列颠地区的是凯尔特人。至于凯尔特人迁徙至不列颠的具体时间,尚存疑问。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首批凯尔特人约于公元前8—前5世纪之间由莱茵河下游和塞纳河流域分批迁入不列颠定居。而另一种观点则将之前推至公元前二十世纪早中期,认为甚至钟形杯文化时期就有操原始凯尔特语的移民到来了。依照此说,凯尔特语言、文化与民族播迁于不列颠诸岛,迄今已逾三千多年。
分批移入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中,其中的一支自称为Britto,即Briton(布列吞人)。也有人认为,布列吞人是移入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和不列颠的早期居民伊比利亚人混合后形成的民族。罗马人则称他们为Brittani,将他们所在的地方称为Brittania(布列塔尼亚),即“布列吞人的土地),英语单词Britain就来源于此。
罗马帝国结束对不列颠的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一些布列吞人逃离不列颠,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法国西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一块土地。这个地方也因此被称为Brittany(布列塔尼)。
Britain:['brɪt(ə)n] n.不列颠,英国
British:adj.不列颠的,英国的,英国人的n.英国人
Briton:['britən] adj.布列吞人,不列颠人,英国人
tariff(关税):向外国商船索取买路费的直布罗陀城市Tarifa
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园711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摩尔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大举进犯欧洲,击败当时位于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后继续向法国进军。被当时法兰克共相“铁锤查理”击败后,摩尔人在西班牙地区盘踞了七个多世纪,将伊斯兰文化传播至欧洲。摩尔人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后,一位名叫Tarif Ben Malluk的将军攻占了海峡北边的一座小镇并在此修建城堡,这座小镇因而得名Tarifa。Tarifa距离海峡仅21英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摩尔人以此为据点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并向经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来往商船索要买路费,其金额与商船上所在货物价值总额成比例,这就是关税的由来,而表示关税的英语单词tariff就来自城市Tarifa的名字。
tariff: ['trf] n.关税,关税表,税率表,收费表vt.征收关税,定税率
jersey:泽西牛,平针织物
来自海峡群岛之Jersey岛,而盛产优质的泽西牛和平针织物而闻名。
narrows:海峡,峡谷
来自narrow,狭窄,引申义海峡,峡谷。
jersey:毛织紧身上衣,紧身(运动)套衫
Jersey是英国海峡群岛中的最大岛(泽西岛),毛线编织曾为岛上传统手工业,英国最早的毛织紧身上衣和紧身套衫系由该岛生产的名为Jersey cloth的机织织物制成,故称jersey。有一种乳中含脂率高的乳牛因原产该岛亦称Jersey(泽西乳牛)。究其根源,Jersey这个岛是以公元前1世纪征服不列颠的罗马统帅Julius Caesar(恺撒)的姓氏命名的,最初叫做Caesa rea,以后逐渐演变并英语化为Jersey。
cadet:警校学生,军校学生
这是—个历史奇特而复杂的英语单词。它的历史始于拉丁语caput‘head’(头),caput的指小形式进入法国加斯科涅方言(Gascon French),作capdet,表示little chief/head。随后进入标准法语,形式演变为cadet。这时cadet被用以指“次子”或“幼子”,尤指谋求军职的贵族次子或幼子。约在17世纪前后cadet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苏格兰。据说是苏格兰玛丽女王(Mary,1542 - 1587)将它引入的。接着cadet词形演变为caddie,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转指“干杂活的听差”或“跑腿送信的人”,最后用以指受雇为高尔夫球手背球棒和找球、拾球的球童,此义至今仍在使用,在美国一般多拼作caddy。可是cadet到了英格兰之后,除了保留法语原义,也指“军/警校学生”。牛津学生还将caddie缩略为cad,用以表示“靠为大学生服务为生的人”、“小市民(与大学生相对而言)”、“(无教养的)下等人”等义,最后一义至今还用于美国英语。可见,cadet从法语借入英语之后,除了保留原先的形和义,还衍生了caddie/caddy和cad这三种形式以及许多其他词义。除了前面提及的caddy,英语尚有一个意指“茶叶罐”,“茶叶听”的caddy,这是词源迥异的另一个词,源于马来语kati‘catty’(斤)。
Briton:大不列颠人,英国人
古英语时期(450年到1150年)之前,居住在不列颠岛上的居民是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从欧洲西部越过海峡迁徙过来的凯尔特人(Celts),其中有一支名叫布立吞人Britons的分支逐步成为岛上的主体民族,英语中的不列颠Britain即由此而来。
channel:海峡,水道;信道,波道,频道;正式程序,官方渠道;路线,途径
来源于拉丁语canalis, canalis, mf(管,通道)或canna, cannae, f(芦苇)
同源词: canal, cane, cannon归类:strait (窄的)海峡channel (宽的)海峡bay (小的)海湾gulf (大的)海湾
Welsh:威尔士人
古英语时期(450年到1150年)之前,居住在不列颠岛上的居民是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从欧洲西部越过海峡迁徙过来的凯尔特人(Celts),其中有一支名叫布立吞人Britons的分支逐步成为岛上的主体民族。英语中的不列颠Britain即由此而来。公元前449年及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部族不断入侵不列颠岛,由于征服者中盎格鲁人的数量最多,不列颠岛逐渐以盎格鲁人而命名。England一词来自于“land of the Angles”(盎格鲁人的国土)。而岛上以布立吞人为主体的凯尔特人被挤兑到西部山地之中,英格兰人(盎格鲁人)称其为Welsh(威尔士人,异族人),并将他们栖息的地区称为Wales(威尔士,异族人之地)。
typhoon:台风
来自希腊语 typhon,旋风,可能来自 typhein,冒烟,词源同 typhus,或来自 PIE*dheub,深的,地 底的,词源同 deep.后用于指热带风暴台风最早见于 16 世纪在南亚和东亚附近开拓殖民地的 葡萄牙人的描述,据说是来自阿拉伯语 tufan,怒吼的风,旋转的风暴,可能为拟声词,也有 说法是该阿拉伯词原为借自希腊语 typhon,旋风。但同时,词义和拼写又同时受到汉语台风 的影响。令人抓狂的是,汉语台风在词源上同样说不清楚,较常见的说法有来自广东话大风 变音,或因从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简称台风,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荷兰人占领台湾后,借用自 希腊语 typhon,旋风,最后普通话翻译为台风。更多参照百度百科。
spinnaker:大三角帆
Sphinx(斯芬克斯)是古埃及神话中长有翅膀的怪物;世界上第一艘三角帆船在1865年于欧洲索伦特海峡启航,帆船的名字就叫Sphinx,据推测,spinnaker是由Sphinx的发音变化而来的,且受到了单词spanker(后桅纵帆)的影响。
cambric(麻纱、细薄布):以白色亚麻布闻名的法国康布雷市
Cambrai(康布雷)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小城镇,属北加来海峡大区北部省。在历史上,该地因为两件事而闻名。一是在1508年,为了遏制威尼斯对意大利北部的影响,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法国路易十二和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曾在此建立康布雷联盟。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坦克的战役——康布雷战役就发生于此。
除此以外,康布雷出产的白色亚麻布在历史上十分出名。这种布料以其细薄而紧致的特点闻名。因为产自康布雷,所以得名cambric。
cambric:['kæmbrɪk] n.麻纱,细薄布
arras(挂毯):盛产精美挂毯的法国城市阿拉斯
Arras(阿拉斯)是法国北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法国加来海峡省的省会。古罗马时期,阿拉斯曾经是重要的罗马兵营。阿拉斯早在四世纪就有羊毛工业,但在中世纪才真正得以展开。1180年,法国国王特许阿拉斯经商。十四世纪时,纺织和羊毛工业蓬勃发展,阿拉斯所生产的织有精美图案的挂毯声名远播,以至它的地名变成了“挂毯”的代名词,在英语中被称为arras,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arrazzi。
arras:['ærəs] n.挂毯,壁毯,阿拉斯
sound:海峡,海湾
来自古英语 sund,海峡,海湾,狭窄水域,游泳能穿过的水域,来自 Proto-Germanic*sunda, 游泳,来自 PIE*swem,游泳,词源同 swim.字母 m,n 音变,比较 simple,single.
strait:海峡
由形容词 strait 引申的名词词义。如 Taiwan Strait,台湾海峡。
typhoon:台风
来自希腊语 typhon,旋风,可能来自 typhein,冒烟,词源同 typhus,或来自 PIE*dheub,深的,地 底的,词源同 deep.后用于指热带风暴台风最早见于 16 世纪在南亚和东亚附近开拓殖民地的 葡萄牙人的描述,据说是来自阿拉伯语 tufan,怒吼的风,旋转的风暴,可能为拟声词,也有 说法是该阿拉伯词原为借自希腊语 typhon,旋风。但同时,词义和拼写又同时受到汉语台风 的影响。令人抓狂的是,汉语台风在词源上同样说不清楚,较常见的说法有来自广东话大风 变音,或因从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简称台风,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荷兰人占领台湾后,借用自 希腊语 typhon,旋风,最后普通话翻译为台风。更多参照百度百科。
Alaska:阿拉斯加州
来自阿留申语中的一个词,原写作Alaschka,意思为“广袤的大地”。因为对于生活在阿留申群岛上的土著居民来说,海峡对面的阿拉斯加的面积实在太大了。后来阿拉斯加一度并入俄国,一度被称为“PYCCKAR AMEPNKA"(大概是这么写的,不会俄语,有的字母打不出)。归入美国后,就以Alaska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