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idate(候选人):古代候选人身着白色长袍的习俗
在古罗马时代,那些谋求公职的竞选人在竞选场合中,往往会身穿一身白袍,一来表示自己品行洁白无瑕,无可挑剔,二来一身白衣在人群中格外醒目,易于给选民留下深刻影响。英语单词candidate正是源自这种做法。
单词candidate源自拉丁语candidatus,本意就是“身穿白袍的”。candidatus源自拉丁语candidum,表示“白、纯洁”,而该词又来自拉丁语candere,表示“发光”,从中衍生出英语词根cand(发光)。英语单词candle(蜡烛)、candid(坦白的)、candor(坦白)等都源自于此。
词根cand:发光、白,=white, glow
candidate: ['kændɪdeɪt; -dət] n.候选人,应试者,候补者
candle: ['kænd(ə)l] n.蜡烛,烛光
candid:['kændɪd] adj.公正的,坦白的,率直的,偷拍的
candor:['kændɚ] n.坦白,直率
candescence:[kæn'dɛsns] n.白炽,白热。记:cand白,发光+escence开始→开始发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ndidate 词源,candidate 含义。
asbestos(石棉):烧不尽的纤维材料
石棉(asbestos)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状硅酸盐类矿物质,具有高度耐火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石棉呈纤维状,可以从中获得细长的纤维。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石棉的这种特性,并用它来制造各种器具。他们用石棉纤维来制造毛巾、餐巾、衣物、建筑材料等。由于石棉耐火,当用石棉编织而成的物品脏了后,只需要将其投入火中,烧一会儿后再取出来又洁白如新了。由于石棉无法被火烧尽,因此古希腊人将其称为asbestos,由a(not)+sbestos(灭绝)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不可灭绝,烧不尽”。
asbestos:[æs'bɛstəs] n.石棉adj.石棉的
candidate:候选人
发音释义:['kændɪdeɪt; -dət] n.候选人;求职人;投考人
结构分析:candidate = candid(穿白衣)+ate(过去分词形式)→穿白衣的人→候选人
词源解释:candid←拉丁语candidare(使变白)←candidus(白色)←candere(发光);ate←拉丁语atus(过去分词形式)
同源词:candid(坦白的);candle(蜡烛)
在古罗马时代,那些谋求公职的竞选人在竞选场合中,往往会身穿一身特别干净的白袍,一来表示自己品行洁白无瑕,无可挑剔,二来一身白衣在人群中格外醒目,易于给选民留下深刻影响。英语单词candidate(候选人)正是源自这种做法。
衍生词:candidacy(候选资格)
edelweiss:火绒草,雪绒花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有首插曲就叫Edelweiss.有人把它译作“火绒草”、“雪绒花”,也有人把它译成“宝雪花”。这是生长于阿尔卑斯山和南美高山地带的一种小白花,被瑞士人作为国花,经常见于瑞士的传统图案中。英语花名直接借自德语。在德语中edel的意思是“高贵的”,而weiss的意思则是“洁白的”,edelweiss是个复合词,有“高贵而洁白”的含义。
candidate:候选人,应试人
在古罗马时代,下至一般求职者,上至会计官( quaestor)、执政官(praetor)乃至最高执政官(consul)等的候选人,都喜欢身着白色宽外袍(toga)。宽是为了便于向人们显示身上的伤痕,而白则是象征洁白无瑕,表示谦卑真诚、忠实正直。“白”在拉丁语中作candidus,其派生词candidatus原指“白衣人”,后指“穿着白袍、谋求公职的人”,最后指“谋求公职的人”。英语candidate 一词实源于此,其词义也经历了类似的演变过程,以后又引申为“候选人”“应试人”以及“候补者”等。英语形容词candid(正直的,坦率的),究其根源,也是从同一拉丁词根,即意为“白”的candidus演变而来的。另外还有几个词,如candour(爽直),candle(蜡烛),incandescent(白炽的)等,同candidate也有些亲缘关系啬
asbestos:石棉
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用asbestos(石棉)制作餐巾,脏了不洗,直接扔进火里,再拿出时,餐巾又变得洁白无瑕。他们还用asbestos作灯芯,这种耐火的灯芯永远也点不完,罗马皇帝兴建的雅典娜神殿里的长明灯就是用asbestos制作的灯芯。
Asbestos,在希腊语中原写作amiantos lithos,(纯洁之石),意思是“弄不脏的石头”。后来,罗马自然学家Pliny把它命名为asbestos,a即not;sbestos是“可熄灭的”,合起来指这种石头是“不可熄灭的”、“烧不完的”。
swan:天鹅
人们喜爱天鹅,不仅因其洁白如玉的羽翼,也在于它令人动容的忧郁歌声。单词swan可能来自印欧词根*swon-(发出声音),这也是sound(声音)的词源。与之同源的词根son-(声音)颇有所出,如resonance(共鸣)。由于m、n音变有例可循,所以也可将其与swim联想串记。
edelweiss:火绒花,雪绒花
曾获得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的美国影片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里有一首优美动听的插曲,歌名就叫Edelweiss,有人把它译成“火绒草”,“雪绒花”,也有人把它译成“宝雪花”,“小白花”。该花在欧洲几乎是妇孺皆知。它通常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高山上。据说在阿尔卑斯山海拔4000多米的冰川岩石地带,在小洞和山岩缝隙中仍能看到它在顽强地绽放,因此被誉为阿尔卑斯山的名花。被世人誉为“音乐王国”的奥地利和“世界花园”的瑞士都把edelweiss选定为国花。英语花名直接借自德语,在德语中edel意为“高贵的”,weiss则意为“洁白的”,edelweiss是个复合词,有“高贵而洁白”的含义。
sacred cow:圣牛,不容置疑之事
比喻用法,来自印度教尊牛为神的习俗,而为何尊牛为神却已成谜,可能是因为印度教主神 湿婆(Shiva)的坐骑是一头洁白的公牛(Nandi),或牛在原始农耕文明的重要性。引申词义不容 质疑之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