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nemesis(报应):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涅墨西斯(Nemesis)一般被译为“报应女神”,其实她最早是掌管分配奖惩的神祗,对好人她给予奖赏,对于坏人她则会施加惩罚。

据说神王宙斯爱上了涅墨西斯,想尽一切办法想占有她。又羞又怒的女神一直躲避,不断变成不同动物。但宙斯穷追不舍。当女神变成一只天鹅时,宙斯也变成一只天鹅与其交配。后来,女神下了一个蛋,从蛋中诞生了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

由于受到了宙斯的奸污,女神心理失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惩罚坏人上面。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过分自恋,无情的拒绝了仙女艾克,也遭到了涅墨西斯的惩罚,变成了水仙花。

涅墨西斯的名字Nemesis在希腊语中表示“义愤”,字面意思是“分配(应得的奖惩)”,源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英语词根-nomo-/-nomy(治理、法则)与其同源,也来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

词根nomo-:法则,秩序,安排,治理。变体:-nomy

nemesis:['nɛməsɪs] n.报应,天罚;主要敌人,强大对手

economy: [ɪ'kɒnəmɪ] n.经济,节约,理财。记:eco房子,家政+nomy安排→家庭理财→经济

astronomy: [ə'strɒnəmɪ] n.天文学。记:astro星星+nomy规则→天体运行的规则

agronomy: [ə'grɒnəmɪ] n.农学。记:agron农业+nomy规则→农业的法则

autonomy: [ɔː'tɒnəmɪ]n.自治。记:auto自己+nomy治理→自己治理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nemesis 词源,nemesis 含义。

hector(威吓):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耳

在希腊神话中,赫克托耳Hector是特洛伊(Troy)的大王子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最后和阿喀琉斯(Achilles)决斗,死在对方手里。在与阿喀琉斯决斗之前他已经杀了多名希腊勇士,其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所以从其名字产生了小写的hector一词,表示“令人恐惧的人”。

17世纪时英国伦敦的街头小混混们将自己称为“hector”,玷污了赫克托耳的名声。所以后来hector的含义急转直下,变成贬义,用来表示“威吓、欺凌,恃强凌弱者”。

hector: ['hektə] v.威吓,虚张声势,欺凌n.威吓者,虚张声势的人,恃强凌弱者

blackguard(恶棍):地位卑微的帮厨佣人

英语单词blackguard由black(黑)+guard(守卫、保安)构成,它的意思为什么不是是black guard(黑保安)而是“恶棍”呢?原来,它的本意是指身着黑衣的帮厨佣人。古代西方贵族出门长途旅行时,往往会带上一大帮仆佣来伺候他。其中地位最卑微的一种是帮厨佣人,负责保管料理各种炊具。由于整天洗碗抹锅,所以他们通常都身着黑色制服,身上脸上满是油污,永远都没有干净的时候,因此被人戏称为blackguard(黑衣保管员)。这个词含有强烈的贬义,通常用作蔑视或辱骂别人的话,暗指对方粗鄙龌蹉。久而久之,它的初始含义反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blackguard:['blækɡɑrd] n.恶棍,流氓,粗鄙的人adj.粗鄙的,说脏话的人

gorgon(丑陋女人):希腊神话中能使人石化的蛇发女妖

在希腊神话中,戈耳工(gorgon) 是三个长有尖牙、头生毒蛇的恐怖女妖,她们是海神福耳库斯与刻托的三个女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最小的美杜萨(Medusa)。据说美杜莎原本是个满头金发 的美女。海神波塞冬被美杜莎所吸引,在雅典娜的神殿内强行奸污了美杜莎。雅典娜却迁怒于美杜莎,将其变为面目狰狞的女妖,满头金发也变成了毒蛇。

据说美杜莎的双眼具有魔力,任何人一旦与她的眼神交汇都会被石化。英雄玻耳修斯知道 这个奥秘后,不敢正视美杜莎,利用从镜子里看到的倒像,杀死了睡梦中的美杜莎,带走了她的首级。后来,玻耳修斯将美杜莎的首级献给了雅典娜。雅典娜将其嵌 入在自己的盾牌中间。戈耳工三姐妹的头像常被艺术家描绘在徽章、建筑物甚至雅典的钱币上,也曾用于士兵的盾牌上,用来恐吓敌人。

gorgon:['ɡɔrɡən] n. 戈耳工,蛇发女妖,丑陋女人

gorgonian:[gɔː'gəʊnɪən] adj.可怕的,如蛇发女妖的

gorgonize:['gɔrgən,aɪz] vt.使吓呆,使变成石头

harpy(残酷贪婪的人):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哈耳皮埃

Harpy(哈耳皮埃,又译为“哈比、哈耳庇厄”)是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长着妇人的头和身体,长长的头发, 鸟的翅膀和青铜的鸟爪。传说哈耳皮埃是堤丰(Typhon)和厄喀德那(Echidna)的四位女儿——Aello(暴雨)、 Celaeno(黑风暴)、Okypete(疾飞)、Podarge(疾行)——的总称,她们原先是风之精灵,冥王哈迪斯的传令者,负责把死者的灵魂送往 冥界。在后来的传说中她们才成为生性贪婪的鹰身女妖,总是显得饥饿且疲惫不堪,她们所接触过的一切东西都会变得污浊不堪,散发臭味。

阿耳戈英雄们在历险旅程中,到达色雷斯国王菲纽斯(Phineus)所在城邦。因为 滥用阿波罗授予的预言能力,菲纽斯遭到神灵的惩罚,被弄瞎双眼,并且每次吃饭时,大批哈耳皮埃都会飞来啄食他的食物,并将剩下的食品弄脏。这位被哈耳皮埃 折磨得骨瘦如柴的老人央求阿耳戈英雄们的救助。英雄们帮他赶走了恶鸟,使他终于吃上了美味洁净的食物。

英语单词harpy用来比喻像哈耳皮埃那样残酷贪婪的人。

harpy:['hɑːpɪ] n.鹰身女妖,残酷贪婪的人,抢夺者

harp:[hɑːp] v.喋喋不休,不停骚扰

avatar(化身):印度教中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

一部3D科幻大片《阿凡达》让很多人记住了avatar这个英语单词。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单词并非导演杜撰的,而是来自梵文,是印度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avatar来自梵文avatarana,由ava(off,down)+tarati(cross over)构成,字面意思是“下凡”,指的是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通常特指主神毗湿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兽形的状态。印度教传说毗湿奴有10个化身,其中有9个已经降临世间,最后一个化身会在世界末日降临。

电影《阿凡达》中的avatar是地球人的精神所占据并控制的外星人肉体,与印度教 中的avatar含义相差甚远。因此,电影《阿凡达》在上映之前就遭受了印度教团体的强烈抗议,声称电影名字玷污他们的宗教。世界印度教协会主席曾要求导 演卡梅隆做出声明,澄清这部3D科幻影片的名字与印度教及其信仰毫无任何关系,重名只是一个巧合。

在网络时代,avatar又有了一个新的意思——个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化身,即代表用户形象的图像,即常说的“头像”或“个人秀”。

avatar:['ævətɑː]n.化身,神灵的化身,头像

profane(亵渎的):不被允许进入神圣区域的世俗之人

英语单词profane原本是一个宗教术语。在古罗马人信奉的一般人宗教中,在宗教 仪式中,一般的“俗人”不得进入宗教场所中的“神圣区域”(fanum),如寺庙的内庭,只有受过“启蒙”(initiated)的人即神职人员才有资格 进入这片区域执行各种宗教仪式。世俗人士即使要向神灵祭祀,也只能将祭祀用的牺牲放在fanum之前的祭坛上。因此,在拉丁语中,用profanus来表 示“世俗的”,是sacred(神圣的)的反义词。它由pro(in front of)+fanum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在fanum前门外的,不得进入fanum的”。

现在,profane一词的宗教色彩已经逐渐消失,并在“世俗的”词义之上衍生出“亵渎的”之意。

profane:[prə'feɪn] adj.亵渎的,世俗的vt.亵渎,玷污

pharisaical(伪善的):伪善的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Pharisee)是古代犹太人中的一个教派,在耶稣在世期间是犹太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持了祭司等宗教职位。“法利赛”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分离”,指为保持纯洁而与俗世保持距离。法利赛人在各种洁净的礼仪上拘谨而固执,绝对不向一个“罪人”(在宗教礼仪上不洁净的人)购买任何食物,也决不请罪人去家里,但他们却喜欢去罪人家里教训他人。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的伪善,曾经说他们:“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马太福音23:27-28)。

由于法利赛人以伪善而出名,因此从表示法利赛人的单词Pharisee产生了形容词pharisaical,表示“伪善的”。

pharisaical:[ˌfærɪˈseɪɪk] adj.伪善的,讲究虚礼的

stigma(耻辱):在罪犯皮肤上烙下印记的刑罚

中国古代刑罚中最常见的一种叫做“黥刑”或“墨刑”,就是在罪犯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无独有偶,在西方也有类似的刑罚。所不同的是,在西方是用烧红的烙铁在罪犯脸上或身体其他部位烙下印记。这种刑罚所留下的烙印就是stigma。该单词与stick(戳、粘贴)同源,因为行刑时需要用烧红的烙铁来stick罪犯的皮肤。该词后来常用于比喻“耻辱、污名”。

stigma: ['stɪgmə] n.耻辱,污名,烙印,特征

peculiar(特殊的):以牛为形式的私人财产

在古代,牛是重要的牲畜,也是家庭中最主要的私人财产。在拉丁语中,pecu表示“牛”,由此产生了peculium(私人财产),本意就是“以牛为形式的私人财产”。英语单词peculiar就来自拉丁语peculium,初始含义就是“专属于某人的,独有的”。与此同源的单词有peculate(盗用、挪用),初始含义就是“据为己有”。

peculiar:[pɪ'kjuːlɪə] adj.特殊的,独特的,奇怪的n.特权,专有财产

peculate:['pekjʊleɪt] v.盗用,挪用(公款)

peculation:[,pɛkjʊ'leʃən] n.贪污,挪用公款,侵吞公款

nepotism(裙带关系):教会高官起用自己的私生子

中世纪期间,和世俗社会一样,基督教会中也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一些教会高官生活腐化,不仅贪污腐败,还蓄养情妇。生下私生子后,往往对外宣称是自己的nephew(侄子或外甥)。这些人往往会想方设法把所谓的nephew安排到教会的肥差或重要位置上。人们对此现象十分反感,在拉丁语将其称为nepotismo,其中nepo就是nephew的意思。英语单词nepotism就来源于此。

nepotism:['nepətɪz(ə)m] n.裙带关系,起用亲戚,任人唯亲

biro(圆珠笔):发明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比罗

在圆珠笔被发明出来之前,写字可能是一桩会脏手的事情。在办公室里,人们都使用那种必须频频去蘸墨水的简易钢质笔尖的笔。墨水瓶很容易被打翻,纸张很容易沾上墨渍或形成污迹。

发明了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拉兹洛·比罗(Laszlo Biro)是一家报馆的校对员。他的同事们总是抱怨不是手上就是纸上弄上了墨渍,形成了污迹,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比罗在一家颜料店看到速干墨水时,他决定利用这种墨水发明一种不容易弄脏手和纸张的笔。拉兹洛和他的兄弟——化学家乔格花了几年时间设计出了圆珠笔的原型。那是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着一粒滚珠,它使墨水平滑地划写在纸上。

等到他们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时,兄弟俩已永久移居阿根廷。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一个赞助人——英国商人亨利·马丁。1943年,他们制造出了圆珠笔,并将它们出售给英国陆军和皇家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开发出了低成本的制造方法,圆珠笔逐渐成为大家都喜爱的书写工具。圆珠笔的发明者比罗的名字Biro也成了圆珠笔的代名词。不过这个名称主要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美国人通常称为ballpoint或ball pen。

biro:['baiərəu] n.圆珠笔的一种vt.用圆珠笔书写

ballpoint:['bɔlpɔɪnt] n.圆珠笔

boreal(北方的):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玻瑞阿斯

玻瑞阿斯是(Boreas)是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居住在色雷斯的海摩斯山的山洞里。玻瑞阿斯常被描绘成生有双翼、留有胡须、极为强壮的男子形象。

据说,玻瑞阿斯爱上了雅典国王厄瑞克透斯的女儿俄瑞提亚(Oreithyia),但遭到国王反对。一次,玻瑞阿斯趁着俄瑞提亚在伊利索斯河边同女伴们游戏之际,刮起北风掠走了俄瑞提亚,他们生有二子二女。他的两个儿子仄忒斯、卡拉伊斯并称为玻瑞阿代,他们都有翅膀,参加了阿耳戈英雄的远征。在旅途中他们帮助过去的特剌刻国王、盲人预言家菲纽斯驱赶抢劫污损他食物的鹰身女妖,得到菲纽斯赠与关于他们冒险旅途的预言。

为了向雅典人示好,玻瑞阿斯在色萨利欧玻亚岛摧毁了波斯国王薛西斯的舰队。作为回报,雅典人在伊利索斯河畔为他修建了祭坛。

boreal:['bɔːrɪəl] adj.北的,北方的,北风的

calumny:诽谤

发音释义:['kæləmnɪ] n.诽谤;中伤;污蔑

词源解释:calumny←拉丁语calumnia(欺骗、歪曲、诽谤)←calvi(欺骗)

助记窍门:calumny→column(柱子)→在柱子上贴大字报→诽谤

衍生词:calumnious(诽谤的);calumniate(诽谤);calumniation(诽谤);calumniator(诽谤者)

blur:模糊

发音释义:[blɜː] v.涂污;弄脏;(使)变模糊n. 污迹,污斑; 模糊不清的事物

在图像处理中,blur(模糊化)是一种常见的处理。你不想别人看清的地方如脸上的粉刺啥的,都可以blur掉。

助记窍门:blur→谐音“不露”→模模糊糊的,不显露出来。

衍生词:blurry(模糊的)

blotch:斑点

发音释义:[blɒtʃ] n.斑点;疹块;污点 vt.弄脏

词源解释:该词出现于17世纪,可能是blot(墨水渍、污渍)和botch(难看的补缀)或patch(补丁)的混合。

同源词:blot(墨水渍、污渍)

blemish:损害…完美、瑕疵

发音释义:['blemɪʃ] vt.损害…的完美;玷污;n.瑕疵;缺陷

词源解释:blemish←古法语blemiss(使变白)←原始印欧词根bhel(发光)

blemish的原意是“使变白”,在中古英语中词义变为“损害”,14世纪后期转变为“玷污”;15世纪中期后转变为“损害其完美性”。

词组习语:blemish balm(BB霜、遮瑕霜)

助记窍门:blemish→blame(谴责)+ish(的东西)→应该谴责的东西→瑕疵、缺陷;或blemish→谐音“不能咪西(吃饭)” →脸上长了青春痘,让我烦心,不能咪西→青春痘→瑕疵、缺陷

besmirch:诽谤、弄污

发音释义:[bɪ'smɜːtʃ] vt. 弄污;损害;诽谤

结构解释:besmirch = be(前缀)+smirch(弄脏)→弄污→诽谤

同源词:smirch(弄脏,污点)

asunder:分离的

发音释义:[ə'sʌndə] adv. 化为碎片地;分离地adj. 分成碎片的;分离的

结构分析:asunder = a(处于…状态)+sunder(分离的)→分离的

词源解释:sunder←原始日耳曼语sunder(分离的)

常用搭配:break asunder(化为碎片);tear sth asunder(撕碎)

实用知识:Heaven Torn Asunder(撕裂的天堂,英国极端黑暗金属乐队“污秽的摇篮”(Cradle of Filth)的歌曲)

趣味记忆:sunder→谐音thunder(打雷)→用雷劈成碎片

同源词:sunder(分离、断开)

affluent:富裕的

发音释义:['æfluənt] adj. 富裕的;丰富的;流畅的n. 支流;富人

结构分析:affluent = af(=ad,去)+flu(流)+ent(形容后缀)→流入的、汇聚的→富裕的

词源解释:flu←拉丁语fluere(流)

背景知识: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John Galbraith)出版了《富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一书。在该书中,加尔布雷斯指出,以往经济学家所关心的贫困问题已经解决,美国社会已经进入“富裕社会”(affluent society)。他的理论对20世纪60~70年代的政府广泛扩张起了重要作用。在《富裕社会》中,affluent一词被用来形容各种消费品源源不断的流入社会,表示“供应充足”的意思,在中文中对应于“富裕”一词。由于此书的影响,affluent一词中的“富裕”之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甚至超过了它的初始含义。

同源词:flux(流量),fluid(液体),fluent(流畅的),affluence(富裕),fluctuate(波动、涨落),confluence(汇流),effluent(流出的、污水),influence(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