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化身):印度教中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
一部3D科幻大片《阿凡达》让很多人记住了avatar这个英语单词。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单词并非导演杜撰的,而是来自梵文,是印度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avatar来自梵文avatarana,由ava(off,down)+tarati(cross over)构成,字面意思是“下凡”,指的是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通常特指主神毗湿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兽形的状态。印度教传说毗湿奴有10个化身,其中有9个已经降临世间,最后一个化身会在世界末日降临。
电影《阿凡达》中的avatar是地球人的精神所占据并控制的外星人肉体,与印度教 中的avatar含义相差甚远。因此,电影《阿凡达》在上映之前就遭受了印度教团体的强烈抗议,声称电影名字玷污他们的宗教。世界印度教协会主席曾要求导 演卡梅隆做出声明,澄清这部3D科幻影片的名字与印度教及其信仰毫无任何关系,重名只是一个巧合。
在网络时代,avatar又有了一个新的意思——个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化身,即代表用户形象的图像,即常说的“头像”或“个人秀”。
avatar:['ævətɑː]n.化身,神灵的化身,头像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vatar 词源,avatar 含义。
china(瓷器):来自中国的瓷器
英语单词china小写时表示“中国瓷”,大写时表示“中国”,那么它最初究竟是对中国的称呼还是对中国瓷的称呼呢?词源学研究显示,它最初是对中国的称呼。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将其称为chinaware,ware是器具的意思,可见china是地名,并无瓷器之意。后来人们将chinaware缩写为china,它才有了瓷器的含义。
那么,表示中国的单词China又是从何而来呢?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其中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它来自古梵文cina。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就有cina一词。但是关于cina一词所指的具体地区却无定论。有人认为指的是周,有人认为是秦,还有人认为是善于制造精美白瓷的景德镇的古称“昌南”,还有人认为指的是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
还有一些学者,如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和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认为“China”一词源于中国的丝绸。周启澄认为,在希腊文明时期,中国的丝绸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欧洲,于是希腊文中也出现了“丝”这一词汇,希腊文中“丝”的发音与中文相近。随后,在拉丁文中,“丝”的发音已经基本与以后“China”的发音相近,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周启澄认为,丝绸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载体,在西方人眼里,丝绸是中华古代灿烂文明的象征,因此,英文中“中国”的翻译“China”源自丝绸就顺理成章了。
china: ['tʃaɪnə] n.中国,瓷器
Indo-European:印欧语系的
因18世纪在印度工作的欧洲传教士和语言学者在研究梵文典籍时无意中发现梵语中诸多词与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尤其是拉丁语和希腊语存在及其相似的关系,并通过进一步研究论证证实印度语和欧洲诸语言之间存在同源关系。例,Veda,Ayurveda,guru,gurdwara,yoga等。
thug:恶棍,暴徒
这个词的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印度一个以谋财害命为职业的宗教组织,其成员都是印度教破坏女神卡莉(Kali)的狂热信徒。他们四处杀人抢劫。和结成团伙的当今匪徒一样,他们派有眼线,专门探寻目标。他们尾随有钱的单身旅客,或设计骗取他的信任,与他结伴同行,然后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将他勒杀,劫其财物,断其手足后将之掩埋,其手段之凶狠残忍和行凶拦劫的路贼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仅在于他们宗教狂热为幌子进行活支,按规定的秘密方式杀人,用掠来财物的一部分供奉他们所崇拜的破坏女神;他们组织严密,还使用暗语,并向政府官员行贿以求得庇护。英国人根据意为“贼”和“骗子”的兴都斯坦语thag,梵文 sthaga 杜撰了 thug 一词,作为这伙宗教暴徒的婉称。据有关资料所载,thug 在印度进行恐怖活动为害旅客长达六百年之久。 据粗略统计,19世纪初期暴徒人数约有五六千之多。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采取了有力的镇压措施,412人被绞死,2844人被判无期徒刑,但一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thug 在印度才完全绝迹。然而,或许是因为thug一词中的音组 -ug 常常使人联想到某种象征性贬抑含义,如 ugly (丑陋的),bug(臭虫,窃听器),drug (成瘾性致幻毒品),mug(愚人,容易受骗的人),plug(射击),pug(哈巴狗)等,thug 一词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英语词汇的一分子,泛指“流氓”、“恶棍”、“暴徒”、“心狠手辣的职业杀手”等,它完全丧失了原先带有的宗教含义。此后,从thug 还派生出了thuggee (杀人越货的行为),thuggery (谋财害命)等词。这些词在美国用得很少,但在英国却相当普遍。
zen:禅宗;顿悟
禅宗乃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因主张通过禅定修心见性而得名,相传南朝宋末年(5世纪)由天竺(即今印度)和尚菩提达摩传入中国,后来又分北方渐悟说和南方顿悟说两宗,但北宗数传即衰,独南宗盛行,成为禅宗正统。到了唐朝后期,禅宗几乎取代其他宗派,禅学成为佛学的代名词。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禅宗传至日本。中国禅宗英语音译为Chan,而日本禅宗则英译为Zen。Zen强调通过沉思(meditation)和直觉(intuition)感悟自身固有的佛性。Zen一词源自汉语“禅”,而“禅”则是梵文dhyāna(静坐沉思)一词的译音。
长久以来,东方与西方在宗教方面一直相互影响。20世纪后半叶在西欧和北美出现了一批禅学团体,出版了不少禅学方面的书。某些英美作家受禅学影响,把日本禅学用语直接借用到英语之中,如satori(开悟),zazen(坐禅)等,Zen即为其中之一。近年来Zen在电脑领域里常作动词用,首字母由大写变为小写,表示电脑程序员像修行的和尚,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经过打坐、修炼而豁然贯通,达到顿悟的境界。
yoga:瑜伽
yoga是印度的一种传统修行法,强调调息和静坐,以解除精神紧张,修身养性,在英国常被视为一种健身法。yoga一词系借自梵文,原义为‘union, the uniting of the self with the universe’(结合,自我与宇宙合一),汉语“瑜伽”乃yoga之音译。
swastika:万字符,万字饰卐
象征吉祥的符号,来自梵语 svastika,护身符,好运符,来自 su-,好的,来自 PIE*esu,好的, 词源同 eu-,好的,-asti,是,存在,来自 PIE*es,是,词源同 is,essence,-ka,小词后缀。该词于 19 世纪由英国梵文学家引入英语。
Malaysia(马来西亚):马来人的国家
马来西亚的国名Malaysia由其主体民族马来人的英文名称Malay加表示国家的拉丁语 后缀-sia构成,字面意思就是“马来人的国家”
马来人是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半岛东南部一个种族集团。马来人的英文名称 Malay源自马来语Malayu (马来人关于Melayu这一名称的由来,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 法,可能来自苏门答腊岛上一个约1500年前由印度人所建立的古国末罗瑜(马来文亦是 Melayu)。末罗瑜遗址位于苏门答腊岛,后被苏门答腊岛上另一个著名古国三佛齐并吞。另 一种说法是Melayu来自印度的梵文,意思为“山”或“高处”。
Java:印尼爪哇岛
java在梵文中意思为迅速,飞快的意思。 是挨着巴厘岛的一座长条条岛,曾经也是印度化的,但现在已伊斯兰化,印尼首都雅加达就在该岛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