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otage(蓄意破坏):工人把木鞋扔进机器里来搞破坏
一说起“木鞋”,人们也许马上会想到荷兰木鞋。其实,举世闻名的荷兰木鞋发源于法国,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是木鞋的发源地。在中世纪,只有贵族才有钱购买皮鞋,普通的老百姓买不起皮鞋,因此发明了造价便宜,但同样防潮保暖的木鞋。这种木鞋在法语中叫做sabot,其中的bot就是boot(靴子)的意思。木鞋从法国流传至欧洲各地,在荷兰大受欢迎,并成为了荷兰的特色产品之一。
现在在法国几乎看不到穿木鞋的人,但在中世纪时期,法国老百姓几乎人人都穿着木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当工人和工厂管理层发生矛盾时,往往会偷偷地把脚上的木鞋脱下来扔进机器里来破坏机器,从而衍生了sabotage这个英语单词,表示蓄意破坏。
sabot: ['sæbəʊ] n.木鞋,木屐,木底皮鞋
sabotage ['sæbətɑːʒ] v.n.妨害,破坏,怠工
saboteur: [,sæbə'tɜː] n.怠工者,破坏者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abotage 词源,sabotage 含义。
confetti(婚礼上的彩色碎纸):狂欢节游行时抛撒的糖果
在现代婚礼上,我们常常见到人们往新人身上抛撒彩色碎纸的场面。这种做法源自意大利。在中世纪的意大利,狂欢节时常常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游行队伍和围观群众常常会相互抛撒小物品以表达欢乐之情。有钱的贵族往往会抛撒糖果,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confetti,是confetto(糖果)的复数形式。而没钱的穷人们为了嘲弄贵族则常常扔臭鸡蛋来代替糖果,结果双方经常在游行时发生争吵斗殴。意大利当局为了避免冲突,曾多次下令禁止在狂欢节游行时抛撒臭鸡蛋等物品,但穷人往往会用其他类似物品加以代替。这种情况直到1875年才终于有所改变。这一年,一位聪明的米兰商人在狂欢节之前向工厂采购了大量原本是无用副产品的彩色碎纸屑,并在狂欢节上向群众销售,用作游行时抛撒的物品。由于这种碎纸屑对人体无害,又充满喜庆,因此大受欢迎。从此以后,在狂欢节游行中抛撒彩色碎纸的做法就逐渐流传开来。抛撒彩色碎纸的做法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还拓展至狂欢节之外的其他场合如婚礼。由于这种碎纸最初是用来代替糖果的,所以在意大利语中也被称为confetti。英语单词confetti便来源于此,同源的单词还有confection(糖果)。
confetti:[kən'fetɪ]n.(婚礼、狂欢节中抛撒的)五彩纸屑;(旧时狂欢节或庆祝场合抛撒的)糖果
confection:[kən'fekʃ(ə)n]n.糖果,蜜饯
escape(逃脱):脱掉身上的斗篷得以逃脱
在古代欧洲的战场上,被击败的战士为了保命,往往会使出“金蝉脱壳”的招数,在被敌人抓住斗篷时脱掉斗篷而摆脱敌人,或在被敌人追赶时主动脱掉斗篷,趁敌人去捡斗篷时赶紧逃掉。因为在古代,一件斗篷算是不菲的财产,有钱人才穿得起。英语单词escape(逃脱)就跟古人脱掉斗篷保命的做法有关。它来自拉丁语excappare,由ex(out of)+cappa(cape,斗篷)构成,字面意思就是“脱掉斗篷”。因此,英语单词escape可以按以下方式记忆其拼写:escape=es(=ex,out of,脱掉)+cape(斗篷)。
escape:[ɪ'skeɪp; e-] n.逃跑,逃亡vt.逃避,避开,避免vi.逃脱,溜走
silhouette(剪影):因厉行节俭而被嘲笑的法国财务大臣西卢埃特
英语单词silhouette(剪影)来自18世纪法国财务大臣Etienne de Silhouette的名字。在他担任财务大臣时,法国因为“七年战争”而陷入财务危机。他上任后厉行节俭政策,禁止铺张奢华,因此遭到很多人尤其是有钱人的憎恶。为了嘲笑他,人们把他的名字当成了各种便宜货的代名词。当时在法国出现了一种便宜的肖像方法,即在纸上剪出人物的外部轮廓。与常规的肖像画相比,这种剪影方式非常便宜。人们便沿用一贯的恶搞,将其称呼为silhouette。没想到后来这个词竟然长盛不衰,正式成为了表示“剪影”的名词。
silhouette:[,sɪlʊ'et] n.剪影,轮廓
boycott:联合抵制
来自19世纪爱尔兰土地代理Charles Boycott的名字。因在1880年这一庄稼欠收年,拒绝答应佃农降租的请求而激起众怒,并遭到所有人的联合抵制,以致于有钱甚至买不到面包,几近于饿死。
well heeled:富有的
well,好的,heeled,好装备的,有钱的,来自19世纪美国西部俚语。
nibs:用以称自命不凡的人
词源不详,多用于讽刺性的敬称His Nibs,老板,可能来自nob,大人物,有钱人。
pakace:宫殿
古罗马七丘之一巴勒登丘(Palatine)起初是罗马古城的主要部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巴勒登就成了达官贵人、时髦的上流阶层的聚居区。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和阴谋家加蒂兰(Catiline,公元前108-62)的府第就在这里。整个巴勒登丘的山坡上,有钱人家的房舍鳞次栉比。
到了尼禄(罗马暴君,Nero,公元37-68年,在位期间54-68年)当朝时,他想独霸巴勒登山丘,就下令将住房夷为平地。他的建筑师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套住所,取名叫“palatium”,字面意思是“在巴勒登丘之上”,是那里的第一座宫殿。
法兰西国王参照palatium这个词,把自己住的宫殿叫作“palais”。这个词进入英语后,起初写作paleys,后来演变成今天的palace。
thug:恶棍,暴徒
这个词的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印度一个以谋财害命为职业的宗教组织,其成员都是印度教破坏女神卡莉(Kali)的狂热信徒。他们四处杀人抢劫。和结成团伙的当今匪徒一样,他们派有眼线,专门探寻目标。他们尾随有钱的单身旅客,或设计骗取他的信任,与他结伴同行,然后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将他勒杀,劫其财物,断其手足后将之掩埋,其手段之凶狠残忍和行凶拦劫的路贼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仅在于他们宗教狂热为幌子进行活支,按规定的秘密方式杀人,用掠来财物的一部分供奉他们所崇拜的破坏女神;他们组织严密,还使用暗语,并向政府官员行贿以求得庇护。英国人根据意为“贼”和“骗子”的兴都斯坦语thag,梵文 sthaga 杜撰了 thug 一词,作为这伙宗教暴徒的婉称。据有关资料所载,thug 在印度进行恐怖活动为害旅客长达六百年之久。 据粗略统计,19世纪初期暴徒人数约有五六千之多。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采取了有力的镇压措施,412人被绞死,2844人被判无期徒刑,但一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thug 在印度才完全绝迹。然而,或许是因为thug一词中的音组 -ug 常常使人联想到某种象征性贬抑含义,如 ugly (丑陋的),bug(臭虫,窃听器),drug (成瘾性致幻毒品),mug(愚人,容易受骗的人),plug(射击),pug(哈巴狗)等,thug 一词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英语词汇的一分子,泛指“流氓”、“恶棍”、“暴徒”、“心狠手辣的职业杀手”等,它完全丧失了原先带有的宗教含义。此后,从thug 还派生出了thuggee (杀人越货的行为),thuggery (谋财害命)等词。这些词在美国用得很少,但在英国却相当普遍。
procurement:采购,购买
来自procure,费力取得,获得,-ment,名词后缀。后引申词义军用物质的采购,购买,因军事装备或武器购买通常比较难,即使有钱别人也未必卖。
rich:富有的,丰富的
来自中古英语 riche,有权的,有钱的,来自古英语 rice,有权的,来自 PIE*reg,统治,管理, 词源同 regal,regulate.引申诸相关比喻义。词义的演变体现了权钱的关系。
mercy:仁慈;怜悯;幸运;善行
词根merc-表商人、市场、报酬、买卖等,如commerce ['kɒmɜːs] n.贸易;商业等。为啥法国人的谢谢是merci呢?宗教意义上,比如耶稣治好了你的顽疾,你本身是穷人,没有钱付报酬,而耶稣本身呢也本来就没打算找你要钱,这时候说merci,就算是酬劳了。
palace(宫殿):古罗马第一座宫殿所在的巴勒登丘
古罗马七丘之一巴勒登丘(Palatine)起初是罗马古城的主要部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巴勒登就成了达官贵人、上流阶层的聚居区。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和阴谋家加蒂兰的府邸就在这里。整个巴勒登丘的山坡上,有钱人家的房舍鳞次栉比。
到了罗马暴君尼禄(Nero)当朝时,他想独霸巴勒登山丘,就下令将山丘上的其他住房夷为平地。他的建筑师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套住所,取名叫“palatium”,字面意思就是“在巴勒登丘之上”,是那里的第一座宫殿。
法兰西国王参照palatium这个词,把自己住的宫殿叫作“palais”。这个词进入英语后,起初写作paleys,后来演变成今天的palace,用来表示“宫殿”、“豪华住宅”。
palace:['pælɪs] n.宫殿,豪华住宅,府邸
well-heeled:有钱的;富有的
该词源于斗鸡(cockfight),原指给斗鸡(fighting cock)的脚上缚有距铁(equipped with spurs at its heels),以后转喻“带着枪的”(armed with a gun),“有很多武器的”(well provided with weapons),到19世纪末开始用于今义“有钱的”(well provided with money)或“富裕的”(well off),并一直沿用至今,因为人们认为有钱比有枪更安全。
另有一种说法,一个贫困者穿的鞋往往后跟磨损得很厉害,英语可用down at heel(后跟磨掉的)一语来形容,那么一个舍得在鞋子上花钱,把鞋跟钉得很好的有钱人,用well-heeled来表示就自然不过了。
villa:别墅;郊区住宅
随着罗马的人口越来越多,一些有钱人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在城外建立了别墅,加上仆人的居所就形成了一个village。这个现象随罗马帝国的扩张而遍布西欧,与希腊词根eco-表村庄(家庭)和日耳曼语表示村庄的后缀-wick或-wich同源,如Greenwich即一个green village。
rich:富有的,丰富的
来自中古英语 riche,有权的,有钱的,来自古英语 rice,有权的,来自 PIE*reg,统治,管理, 词源同 regal,regulate.引申诸相关比喻义。词义的演变体现了权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