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arpet(地毯):用拆散的碎布料制成的粗布

英语单词carpet来源于意大利语carpita,与拉丁语carpere(撕扯)有关,本意是“用拆散、撕开的碎布料制成的粗布”,原本用作桌布或床罩。15世纪时,有位贵妇人发现,把这种粗布铺在冰冷的地板上有御寒效果,并且既可以坐也可以跪。从此以后,将carpet铺在地板上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carpet因而就产生了“地毯”的含义

carpet: ['kɑːpɪt] n.地毯,地毯状覆盖物vt.在……上铺地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rpet 词源,carpet 含义。

ambulance(救护车):战场上流动的医院

英语单词ambulance中的词根amb=walk, go,表示“走”。在18世纪之前,ambulance的本意是在战场上流动的医院,即所谓的“野战医院”。后来,在拿破仑发动的对欧战争中,他手下有位随军外科大夫Dominique Jean Larry设计了一种用于急救的快速运载工具。随后,英国军队也采用了类似的伤员救护及运载工具,人们用英语ambulance cart或ambulance cargo来表示这种伤员救护及运载工具,进而将它们简称为ambulance。因此,ambulance一词的词义也就从“流动医院”转变为“救护车”了。

ambulance: ['æmbjʊl(ə)ns] n.救护车,流动医院。

amble: ['æmb(ə)l] n.缓行,从容漫步

abigail(侍女):《圣经》中大卫王的妻子亚比该

英语单词Abigail是个女性名字,通常翻译为“阿比盖尔”,而小写的abigail通常表示“侍女”,其中缘由与《圣经》中的一个人物有关。

《圣经·旧约》中记载,大卫王在落魄之时,曾求助于一个名叫“拿八”的富户,因为大卫王的部下曾经保护过他的牧人和羊群。但拿八为人刚愎凶恶,不仅拒绝了大卫王的求助,还出言不逊。大卫王十分愤怒,就率军前去攻击拿八。拿八有位美貌而又贤惠的妻子,名叫“亚比该”(Abigail,在希伯来语是“父亲的喜悦”之意),闻知其事,赶紧准备厚礼,在半路上迎接大卫王,谦卑地自称奴婢,向大卫王赔礼道歉,请求宽恕,劝阻大卫王勿犯杀人之罪。大卫王接受了亚比该的道歉,率部离开。十天后,拿八遭天谴暴毙。大卫王感激亚比该劝阻自己行恶,就娶其为妻。

英文版的《圣经》出版后,英国戏剧家鲍蒙特和弗莱彻合写的剧本《傲慢的夫人》(The Scornful Lady)中的女仆也取名为Abigail。后来,许多作家群起仿效,在其作品中以Abigail作为女仆的名字。更巧的是,英国的安妮女王身边就有一位臭名昭著的女侍臣就叫做Abigail Hill。由于有Abigail反复被用作侍女的名字,所以单词abigail一词就成了侍女的代名词了。

abigail:['æbɪ,gel] n.侍女,女仆,丫鬟

talent(天资):《圣经》中的“塔兰特币”寓言

英语单词talent源自希腊语talanton,字面意思“天平、秤”,本是重量单位,一般译为“塔兰特”。也可用作货币单位,表示等重的黄金或白银,曾经在中东、希腊等地区广泛应用。

在《圣经》的《马太福音》中,耶稣讲了一则寓言:有位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来仆人,把家业委托给他们。他按照每个人的才干,依次给了5个、2个和1个塔兰特币,然后就启程了。那个拿了5塔兰特币的仆人,把钱拿去做买卖,赚了5塔兰特币。那个拿了2塔兰特币的仆人也同样赚了2塔兰特币。只有那个拿了1塔兰特币的仆人在地上挖了个洞,把钱藏在里面。

主人回家后,仆人们向他汇报成就。拿了5塔兰特币和2塔兰特币的仆人,他们的塔兰特币都翻倍了,只有拿了1塔兰特币的仆人依然是1塔兰特币。前两个仆人都得到了主人的夸奖,第三个仆人被主人臭骂一顿,然后把他的1塔兰特夺走,交给第一个仆人。

经济学中有名的“马太效应”就源自这则寓言,在圣经中表达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意思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赢者通吃。

在寓言中,塔兰特币比喻上帝给予每个人的天资。耶稣借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要好好利用上帝赐予每个人的天资。虽然每个人的天资有高有低,但只要你利用得当,都能得到上帝的赏识,为你提供更多的机遇。所以,本来作为货币单位的英语单词talent也就有了“天资”的含义。

talent:['tælənt] n.才能,天资,天才

antenna:触角

发音释义:[æn'tenə] n. [电讯] 天线;[动] 触角,[昆] 触须

词源解析:antenna←拉丁语antenna(帆桁)

背景知识:中世纪有位名叫Theodorus Gaza的学者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动物志》时,遇到一个希腊语keraia(触角)找不到对应的拉丁单词。由于该希腊词兼有“帆桁端”一义,所以他将其译为antenna(帆桁)。antenna从此被赋予了“触角”一义。

趣味记忆:antenna = ant(蚂蚁)+enna(联想为两条触须)→蚂蚁的触须→触角

mimeograph:(蜡纸)油印机,油印

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 Edison,1847 -1931)发明(蜡纸)油印机时就“mimeograph命名。浚词系由希腊语mimeomai(模仿)和源于希腊语的英语组合语索graph(含“写”之意)组合而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mimeograph一直被用作油印机的商标名,到了1948年之后才逐渐变成油印机的属名,以后也用作动词,表示“油印”。

moment 片刻,瞬间

今天用moment 一词表示“片刻”,“瞬间”,但在历史上moment曾是一个计时单位。中世纪表示1/40分或1/50分,18世纪指1秒,1767年有位作家是这样描写时钟有三根指针的:“one for the hours, one for the minutes, and a third for the moments.”而现在moment有时具体指1分,但通常都是作为表示时间的模糊词来用的,其派生形容词为momentary(片刻的)。当它用于“重要性”一义时,其形容词则是momentous(重大的)。就词源而论,moment是14世纪时借自法语的,但却源自拉丁语momentum ‘movement’(运动)。到了17世纪英语把拉丁词momentum也直接借了过来,用以表示“动量”或“势头”。

marathon:马拉松   

Marathon原指位于雅典附近,阿提卡(Attica)东北部的—个平原。公元前490年9月波斯首次进犯希腊,雅典军队由米太亚得( Miltiades)指挥在Marathon奇迹般地大败兵力较之强得多的波斯侵略军。有位名叫菲迪辟( Pheidippides)的传令兵从Marathon不停顿地跑到雅典报捷后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一事迹,1896年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之际,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鲁提议由Marathon古战场跑到雅典古竞技场,用过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并将之定名为marathon,汉语音译为“马拉松”。获得此次marathon赛冠军的恰巧也是个希腊人。marathon赛程在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上由国际田径联合会定为42195米,即26英里385码。在现代英语中marathon 一词已不再限于指长跑,游泳、滑冰等的长距离比赛均可用marathon表示。

  此外,人们还按类比构词法仿照marathon造出telethon(马拉松式电视广播节目),talkathon(马拉松式答话或座谈节目)等新词。

  

hoodlum:小阿飞,年轻无赖,恶棍

该词原系美语,以后通过匪盗影片进入了英国英语。关于其来历,说法有二。

据传,南北战争(1861 - 1865)结束后不久,旧金山有位记者撰写了一篇关于当地少年犯罪者的报道。由于害怕报复他避免指名道姓,文中有意将流氓头子的名字Muldoon倒拼成Noodlum,排宇工人却把它误排为Hoodlum。文章上报后,加利福尼亚人就把那个城市的年轻无赖称作the San Francisco hoodlums。这个误排的词便这样成为英语的一分子,用以泛指“年轻无赖”、“小阿飞”等。

1935年J.T. Krumpelmann博士在《现代语言笔录》(Modern Language Notes)提出另一种解释,认为hoodlum一词源于德语巴伐利亚方言中意为“无赣”的Hodalum一词。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旧金山已有不少德国移民,该德语方言词正当此时传人美国,并逐渐讹变为hoodlum,成为众多表示“流氓”、“阿飞”、“恶棍”的英语词群中的一员。

hooligan小流氓,阿飞

据《牛津英语词典》,该词始见于1898午夏天各家日报上刊载的治安法庭报告。关于它的由来,英国语言学家、辞书编纂家帕特里奇(Eric Partridge,1894 - 1979)在他编的僵语词典中肯定了Clarence Rook所写Hooligan Nights (1899)一书坚持的看法。Clarence Rook认为,意为“小流氓”或“阿飞”的hooligan源出一个流氓恶棍的姓氏。此人名叫Patrick Hooligan,是19世纪末居住在伦敦Southwark区(一说Larn beth区)的一个爱尔兰恶步。他纠合一伙流氓阿飞,惹事生非,横行乡里。在当时许多警察的记事簿上都可以看到Hooligan gang(Hooligan一帮人)这样的字眼。据说他一家子都是流氓恶棍。后来俄语从英语借用了hooligan 一词,据说是19世纪末曾在伦敦住过的俄国皇太子将它带回俄国的。

handsome:漂亮的,可观的,精巧的

该词由hand加形容词后缀-some构成。由于它早巳丧失了原始词义,所阻一般人对其理据就很难埋解。在亨利八世时代(1509 - 1547) handsome是handy(近便的)或easy to handle(易于操纵)的意思。 16世纪20年代有位作家谈到德国人的长剑不如罗马短剑那样灵便,就用了handsome一词来表示“灵便的”。最先将这个词用于今义的当数英国诗人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 - 1599)和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他们在16世纪90年代用handsome来表示“(男子)漂亮的”。它的另两个词义:“精巧的”(如a handsome piece of work)和“可观的”(如a handsome tip)原先仅用于美国英语,但如今可能也已在整个英语世界通用了。

cant:言不由衷之词

cant来源于拉丁语cantus‘song’(歌)或cantare‘to sing’(唱)。和多数同根词如cantata(大合唱),canticle(圣歌),cantilation(吟咏),chant(赞美诗)等不一样,该词自中世纪进入英语之时起就被赋予了贬抑含义。翻开辞书一看,我们可以发现cant的词义,诸如“伪善言词”、“(下层社会的)黑话”、“言不由衷之词”、“(乞丐等的)吟唱式哀诉”,几乎无一不带贬抑色彩。造成这一情况的因素有三,均与早先的基督教会有些联系。其一,一些牧师在做弥撒时只会机械地履行职责,不太注意吟诵的言词的含义。其二,乞丐被允许参加这些牧师主持的,为死人举行的宗教仪式,他们往往装得十分悲痛,来骗取人们的施舍,他们哀诉式的乞讨也影喃了cant一词的意义。其三,17世纪有位苏格兰传道士,因其虚伪不受欢迎,他的名字就叫Andrew Cant。 1711年8月18日《旁观者》(The Spectator)第47期上斯梯尔(Richard Steele,1672 - 1729)写的一篇文章在追溯cant 一词的词源时,试图将它与这位传道士的姓氏Cant联系起来,文中说:“他讲道所操方言,除了部分会众,据说无人听懂。”多数辞书对此很不以为然,但有某些根据说明,cant一词的贬降过程似乎多少受了这方面的影响。

braille:盲文

当今国际上通用的6凸点组合编码盲字体系是法国盲童学校教师布莱叶(Louis Braille,1809 - 1852)于1824年创制的,故汉译常作“布幕叶苜字”或“布莱叶点字法”。意指“盲文”的英语单词braille即源出此人姓氏。

  布莱叶在年仅三岁时就已双目失明,以后被送进一所乡村学校。那时盲人是以触摸编成字母状的细枝条来识别和学习字母的。小布莱叶求知欲强,他觉得用这种方法学起来既费事,效果也甚微,所以很感苦闷。1 1岁获奖学盒,人巴黎国立盲童学校学习。当时有位名叫巴比埃( Charles Barbier)的法国上尉设计了一套白凸点和凸划组成的信息符号体系,专|1)用于夜间作战传达命令,如用一个凸点表示前进,两个凸点表示撤退,士兵们在黑暗中用手一摸即能理解命令内容。这套符号体系在盲童学校展览以后,激发了布莱叶的想象力。他对该体系作_r简化和改进,刨制r一套适合盲人之用的6凸点组合编码盲字体系。这时他年仅15岁。两年后他开始在该校任教。这种盲字体系很快就为盲人学生所接受,此后经他修改又用于乐谱。然而,直到布莱叶死后两年,即1854年这种盲字体系才被该校正式采用。据传,一位风琴手在歌舞厅演出时对听众说,她的一切都归功于布莱叶。她动人的故事使布莱叶刨制的盲字体系最终获得普遍承认。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盲人发明家把他创铷的盲字体系直接用其姓氏命名为hraille,把盲文也称为braille。 19世纪50年代该词始用于英语。除英语外,还有许多其他语言,如德语、西班牙语等都直接把该词借用了过去,braille成了一个国际词语。

begonia:秋海棠   

17世纪有位名叫Michel Begon(1638 - 1710)的法国人。他曾一度出任法国派驻圣多明各的总督,而且他还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科学赞助人,尤其热心于赞助植物研究工作。他收集了数百种植物标本,是他将秋海棠标本带回法国并介绍给欧洲植物学家的。在他死了67年以后即1777年,秋海棠被引入英国。为了纪念他人们用他的姓氏Begon给此花正式命名为begonia,即由Begon加表植物名词后轻-ia构成。begonia原为拉丁学名,英语直接借用了这一名称。

banting:减肥疗法

19世纪有位名叫William Banting(1797 - 1878)的伦敦人,由于身体过于肥胖,系鞋带都弯不下身。此人是细木工,也是殡葬员。他从自己从事的殡葬工作了解到不少人死于饮食过度,于是进行严格节食,一年后使体重减轻了46磅,腰围缩小了12英寸。 1864年他写了一本名为《谈肥胖》(Corputence)的小册子,介绍了他节食减肥的经验,总结了他的减肥疗法,如忌食糖、淀粉及脂肪等。同年8月12日《泰晤士报》据其姓氏将这种减肥疗法戏称为banting。以后也有人称之为Bantingism,并从banting逆生出动词to bant,作为to diet的同义语,表示“行减肥疗法”。banting就这样成了英语词汇的一分子。

antenna:触角,天线天线天线

电视天线看起来并不很像昆虫触角,我们也不会立刻由天线联想到帆桁。可是在antenna一词的语义发展中这三者却被互相联系起来了。antenna乃拉丁词,古罗马人用以指“帆桁”艺中世纪有位名叫Theodorus Gaza的学者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动物志》时,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意为“触角”的希腊语keraia译成拉丁文。由于该希腊词兼有“帆桁端”一义,所以他认为antenna是最合适的词。antenna也就从此被赋予了“触角”一义。收音机和电视机发明之后,人们又借用这个词来指“天线”,因为天线与触角之间多少有点相似之处。

sandwich:三明治

sandwich“三明治”即“夹馅面包”,原是英国东南部的一个城镇名。18世纪时,这个城堡里有位伯爵,名叫John Montagu,声誉很坏。他不仅胜任不了他所担负的海军大臣的工作,而且生活腐败、臭名昭彰。赌博是他的邪恶的嗜好之一。他嗜赌成性,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这位伯爵一赌了24小时,饭也不肯停下来吃,他指使仆从把面包片夹上烧牛肉拿给他吃,一边继续狂赌下去。于是这位Sandwich城的伯爵便为全世界提供了sandwich这个词,表示他所吃的这种“夹肉面包”。后来也指“夹果酱馅等的面包”。笔者还听到一位美国人把中国的烧饼夹牛肉风趣地叫作Chinese sandwich。

turncaot:叛徒,变节者

这是个由动词turn加名词coat 构成复合名词,意思是“叛徒”或“变节者”。关于这个单词的来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昔日英国贵族的随从或个人所穿外套都有规定的式样。一家和一家不同,以便识别。此一习俗直至17世纪依然流行。对随从或仆人来说,to turn one's coat 则意味着背离旧主,另择新主,意味着背弃变节。turncoat 一词是随后从该成语衍生出来的。

其二,旧时士兵制服的颜色因军队而异。士兵吃了败仗时往往to turn one's coat (将上衣里面翻转过来)以掩盖服色或标志。这被人们视作一种变节行为,于是乎“变节者”也就被称作turncoat 了。

其三,据传,从前在萨克森(今天为德国一地区)有位萨克森伯爵(Duke of Saxony)。他的领地地处边界,有部分与法国接壤。他为此设计了一种正反面的颜色不同的外套,一面为白面,一面为蓝。当他想讨好法国时,他便把白的一面翻到外面,反之则蓝的朝外。把此产生了成语to turn one's coat 及名词turncoat。

positive:乐观的,积极的,实证的,阳性的,正极的

来自position,放置,位置,-ive,形容词后缀。即放好的,有位置的,原用于法律术语解决的,后引申诸多正面词义。

coffee:咖啡

相传,在公元850年前后,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尔地(Kaldi)在牧羊时发现羊群行为异常,很感困惑。以后他注意到羊吃了一种干果仁之后就会变得特别兴奋,于是决定亲自尝一尝。他吃了之后,果然产生一种莫名的亢奋感和心旷神怡之感。此事很快便传开了。不久阿拉伯人学会了把这种干果仁弄干再加以煎煮的方法。他们把调制成的饮料叫做qahwah(含“酒”之意)。后来土耳其人接受了该饮料,并称之为“kahve”以后传入法国,作cafe,英语coffee可能是从意大利语演化过来的,汉语译为“咖啡”。

另有一说认为coffee源自埃塞俄比亚南部一个地名Kaffa,那里曾被誉为“咖啡的故乡”。英语中意为“咖啡馆”或“小餐厅”的cafe和coffee同出一源。另有一个词cafeteria(自助餐厅)和coffee也有亲缘关系。它源自西班牙语cafetero(咖啡店),但终极词源仍是阿拉伯语qahwah。

vaudeville:歌舞杂耍表演;综艺节目

据传,15世纪时在法国诺曼底有位漂洗工(fuller)名叫巴斯兰(Olivier Basselin),创作了许多讽刺戏谑的饮酒歌,在当地广受欢迎。他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名为Vau de Vire的峡谷,因此他所编写的歌便被称为chanson du Vau de Vire 'song of the valley of the Vire'(维尔山谷之歌)。这类歌曲曾经在法国风靡一时,后来被简称为Vau de Vire,而且渐渐地和另一类歌曲voix de ville(都市之声)弄混,进而演变为vau de ville,最后又合为一个词vaudeville。

17世纪以后vaudeville被带进了巴黎的剧院,常常穿插在喜剧、哑剧等的演出中。18世纪时英语吸收了该词,起初用以指“通俗歌曲”。到了19世纪,美国人借用了vaudeville来指英国人所说的variety,即“歌舞杂耍表演”。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vaudeville这一轻松欢快的娱乐形式风行全美国,在大城市和新开垦的边远地区尤为流行。它包括10至15个互不相关的单独表演节目,其中有魔术、杂技、喜剧、驯兽、耍把戏、歌舞等。许多著名的喜剧明星和演员一开始都从事过vaudeville表演。

begonia(秋海棠):将秋海棠引入欧洲的法国人贝贡

17 世纪有位名叫米歇尔•贝贡(Michel Begon)的法国人。他曾经出任法国派驻南美洲圣多明各的总督,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科学赞助人,尤其热心于赞助植物研究工作。他在当地收集了数百种植物标本,并首次将秋海棠标本带回法国并介绍给欧洲植物学家。为了纪念他,人们用他的姓氏 Begon 给此花正式命名为 begonia,由Begon加上表植物的名词后缀-ia 构成。begonia原为拉丁学名,英语直接借用了这一名称。

begonia:[bɪ'gəʊnɪə] n.秋海棠,秋海棠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