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yss(无底洞):基督教中关押反叛天使的无底地狱
英语单词abyss源自希腊语abyssos,由否定前缀a-和byssos(底,bottom)组成,意为“无底洞”。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带圣子基督巡游天界,让众天使向圣子下跪参拜。天界中地位最高的天使长路西法Lucifer拒绝向人类出身的圣子基督臣服,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造反。经过三天的激战,圣子基督战胜反叛天使,将其打入永劫的无底洞abyss。除路西法外,所有反叛天使都被除名,蜕变为丑恶形象,只有路西法依然保持六翼天使的光辉形象。被打入无底洞的路西法就是后来的撒旦。
按照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abyss位于地狱(inferno)的最底层,是关押恶魔和反叛天使的地方。在佛教中,八大地狱中的第八个地狱叫做“阿鼻地狱”,“阿鼻”的意思是“无间”,表示在该地狱中要承受永恒的痛苦,从不间断。abyss的发音与“阿鼻”很接近,一个表示基督教中的“无底地狱”,一个表示佛教中的“无间地狱”。
abyss:[ə'bɪs] n.无底洞,地狱,深渊。记:阿鼻地狱
abyssal:[ə'bɪsl] adj.深渊的,深海的,深不可测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byss 词源,abyss 含义。
villain(恶棍):束缚在农场的隶农
英语单词villain源自拉丁语villanus,本意为束缚在villa(农场、乡村别墅)的隶农。英语单词village(农村)、villager(村民)都源自拉丁语villa。
在古罗马早期,在罗马城外的乡村区域,还有一些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获胜,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奴隶。因此,罗马贵族纷纷使用奴隶在乡下庄园(即所谓的villa)进行农业生产,罗马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整天被奴隶主强迫干活。采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成本极低,产品价格更低。原来的自耕农无力竞争,纷纷破产。另一方面,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奴隶制难以为继。因此,奴隶主阶层被迫进行社会改革,把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给奴隶和破产自耕农来耕种,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隶农制。隶农的地位介于奴隶和自耕农之间,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农奴的前身。虽然地位被奴隶略有提高,但对于居住在城里的罗马贵族和平民来说,隶农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表示隶农的拉丁语villanus及其衍生的英语单词villain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强烈的贬义,并从表示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表示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反派”等负面含义。可以说,这个单词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阶级偏见。
villain:['vɪlən] n.坏人,恶棍,反派,罪犯
villainous:['vɪlənəs] adj.邪恶的,缺德的,恶毒的,堕落的
villa:['vɪlə] 乡村别墅,农场
village:['vɪlɪdʒ] n.农村,乡村,郊外
villager:['vɪlɪdʒə] n.村民,乡村居民
Greek gift:阴谋害人的礼物;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
Greek gift 直译是“希腊人的礼物”,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以及古罗马杰出诗人维吉尔(Publius Virgilius Maro,公元前70-前19年)的史诗《伊尼特》(Aeneis)中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
据《奥德赛》卷8记述:许多特洛伊人对如何处置希腊人留下的大木马展开了辩论,“他们有三种主张:有的主张用无情的铜矛刺透中空的木马;有的主张把它仍到岩石上;有的主张让它留在那里作为景观,来使天神喜悦”。结果是后一说占优势,把那匹木马拖进城里来,终于遭到了亡国之灾。
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写的是特洛伊被希腊攻陷后,王子伊尼斯从混乱中携家属出走,经由西西里、迦太基到达意大利,在各地漂泊流亡的情况。史诗第2卷便是伊尼斯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其中情节除了模拟荷马史诗的描述外,还做了更详细的补充。当特洛伊人要把大木马拖进城的时候,祭司拉奥孔(Laocoon)劝说不要接受希腊人留下的东西。他说:“我怕希腊人,即使他们来送礼”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拉丁谚语:“Timeo Danaos,et dona ferenteso.”(原文中的达奈人Danaos,即泛指希腊各部族人)译成英语就是:I fear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nging gifts. 其简化形式就是 Greek gifts. 可惜特洛伊人不听拉奥孔的警告,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拖进城里。木马里藏着希腊的精锐部队,给特洛伊人带来了屠杀和灭亡。
由此,Greek gift 成为了一个成语,表示“a gift with some sinister purposes of the enemy;one given with intent to harm;a gift sent in order to murder sb”等意思,按其形象意义,这个成语相当于英语的俚谚:When the fox preaches,take care of your geese;也与汉语“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十分类似。
episode(插曲):古希腊悲剧中两次合唱之间的部分
古希腊悲剧来源于奉献给酒神的颂歌,原本以歌唱为主,后来逐渐添加表演、对白等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后来增添的,不是酒神颂歌的主体,所以在希腊语中将两次合唱之间的表演、对白等内容称为epeisodion(插入的内容),是epeisodios(插入)的名词形式。epeisodios由epi(额外的)+eisodos(进入)构成。这就是英语单词episode(插曲)的来源。现在,episode一般表示电视剧中的“一集”(片头片尾都有音乐),或故事或经历中的一段插曲。
episode:['epɪsəʊd] n.插曲,一段情节,有趣的事件
radium(镭):居里夫人所发现的强放射性化学元素
镭(radium)是一种强放射性化学元素。它能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含有很大的能量,能用于癌症的治疗。镭的发现,引起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发现镭元素的,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1895年在巴黎求学时,和法国科学家彼埃尔·居里结婚。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激发了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的极大兴趣。在研究中,居里夫人发现,除了铀和钍外,还有一种未知物质也能释放放射线,并且放射性更强。她将这种新元素取名为radium(镭),源自拉丁语中的radius(放射)。
当时许多科学家并不相信镭的存在。为此,居里夫人需要提炼出纯镭来。居里夫妇利用奥地利政府捐献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残渣,在极度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提炼纯镭的艰苦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10年,在丈夫不幸去世4年后,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严重损害,居里夫人患了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逝世。居里夫人在极短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研工作的献身精神,为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radium: ['reɪdɪəm]n.(化学元素)镭
radio: ['reɪdɪəʊ] n.无线电,电台,收音机v.用无线电发送,用无线电通信
radius:['reɪdɪəs] n.半径,半径范围
radiate: ['reɪdɪeɪt] v.辐射,发光,传播adj.辐射状的,有射线的
radiation:[reɪdɪ'eɪʃ(ə)n] n.辐射,发光,放射物
radiant: ['reɪdɪənt] adj.辐射的,容光焕发的n.发光点,发光的复制
arsenal(兵工厂):威尼斯的一个著名造船厂
英语单词arsenal的初始源头是阿拉伯语 dar-as-sina,意思是“制造车间”。在15世纪时,该词广泛流传于地中海周边多个国家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都借用了它,拼写为darsena,用来表示“船坞”、“码头”。当时在威尼斯,有一个规模巨大的造船厂。威尼斯人将darsena改头换尾,改写为arzenale,用来表示这个造船厂。该词进入英语后,拼写改为arsenal,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用来表示船坞中用来存放海军装备和武器的仓库,后来又泛化为任何各种军械库和兵工厂。
1886年,一群来自伦敦市伍尔维奇区的皇家兵工厂(Royal Arsenal)的工人组建了一支足球俱乐部,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英超俱乐部“阿森纳”(Arsenal)。所以人们常称阿森纳队为“兵工厂”,并送外号“枪手”。
arsenal:['ɑrsənl] n.兵工厂,军械库
banting(节食减肥法):节食减肥成功的英国人班廷
19世纪,在英国伦敦有一位名叫威廉·班廷(William Banting)的退休棺材制造商,深受肥胖之苦,尝试了多种减肥法都不奏效。后来,他听从了一位医生的建议,改变饮食结构,每天严格按照一份特殊的食谱来进食,结果获得奇效,减肥成功。威廉·班廷将自己的减肥经验写成一本小册子,并在里面公布了自己的特殊食谱。这份食谱的最大特点是尽量减少糖类、淀粉和油脂类食物的摄入,而多摄入水果、蔬菜和瘦肉。这种方法就是后来的“低糖减肥法”的前身。
威廉·班廷的节食减肥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以至于人们用他的姓氏banting来表示这种减肥法,并逆生出动词bant,表示节食减肥。
banting:['bæntiŋ] n.班廷式节食减肥法
bant: [bænt] vi.节食减肥
estate(财产):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等级划分
单词estate源自status,表示“地位”,等于单词state(状态)。第一个字母e是后来添加的。罗马人觉得以st、sp、sc开头的单词不好发音,就在前面添加了一个e,如especial=special(特别的),Espain=Spain(西班牙)。流传至英语后,有些单词纠正了,有些单词依然保留了前面的e。
在17世纪以前,单词estate仅仅表示“地位、社会等级”,还没有“财产”的含义。在15世纪,英国和法国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estate),第一等级是教士(clergy),第二等级是贵族(nobles),第三等级是平民(commons)。
17世纪以后,因为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财产,所以estate逐渐有了“财产”的含义,如real estate(不动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real不是表示“真正的”,而是表示“王室的”(royal),是法语royale的另一个变体。real estate的本意是“王室的财产”,因为当时所有的土地都是国王的财产。real这个词还出现在西班牙语,如Real Madrid(皇家马德里队)、Real Betis(皇家贝蒂斯队)。严格说来应该翻译为“王家马德里队”、“王家贝蒂斯队”,因为“皇”和“王”不是一个级别的。
estate:[i'steit] n.房地产,财产,身份
abysmal:深不可测的
发音释义:[ə'bɪzm(ə)l] adj. 深不可测的;糟透的;极度的
结构分析:abysmal = abysm(深渊)+al(形容词后缀)→深渊的→深不可测的;abysmal = abyss = a(没有)+byss(底部)→没有底部→无底深渊
词源解释:bysm(byss)←希腊语byssos(bottom,底部)
背景知识:abyss指的是基督教中关押恶魔和反叛天使的无底洞。按照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abyss位于地狱的最底层。根据基督教教义,天使长路西法(Lucifer)拒绝向人类出身的圣子基督臣服,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造反。经过三天的激战,圣子基督战胜反叛天使,将其打入永劫的无底洞abyss。被打入无底洞的路西法就是后来的撒旦。
同源词:abysm(无底洞),abyss(无底洞),abyssal(深渊的)
advice:建议
同advise. 与advise的区别主要是后期语言学者人为的影响。比较licence,license,完全通用。
barrage:火力网
词源同bar, 杆,棍,原指用杆棍搭建的拦河坝,阻挡洪水,火力网是后来义。
epicure:讲究饮食的人
来自古希腊哲学家Epicurus, 其倡导的哲学理念有一条“享乐及至善之事”,因此后人据此创造了该词,也可以是后人误解或故意曲解了他的哲学理念。参照cynic.
quiz:答问比赛,测验
该词始用于18世纪末。据传,1780年爱尔兰都柏林有一位叫James Daly的剧场经理,在喝醉酒时和朋友打赌说,他能杜撰一个毫无意义的新词,并使它在24小时内进入英语之中。他派人把能找到的街头顽童都找了来,雇他们夜间在大街小巷,在每堵墙壁和一切通道上用粉笔写上四个神秘的字母QUIZ。翌丑,都柏林全城轰动了。人们迷惑不解,议论纷纷,互相询问这四个字母意指什么。一时之间quiz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Daly赌赢了,quiz尔后果然进入了英语词汇的行列。由于quiz是以戏弄人问世的,所以最初作“恶怍剧”、“戏弄者”或“询问”解,“测验”、“答问比赛”、“智力竞赛”等今义则是后来延伸取得的。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quiz很可能源自意为“什么”或“谁”的拉丁文单词quis,因和英语单词inquisitive(好问的,爱打听别人隐私的)或inquisition(彻底调查或审讯)相联系,故而被赋予“询问”一义的。
mesmerize:对…施催眠术
该词源出奥地利医师,当代催眠术的先驱Mesmer(Franz Anton Mesmer,1734 - 1815)。他认定人体内有一种潜在的“动物磁力”(animal magnetism),并用它来治病。维也纳的医生指控他玩弄魔术。 1778年他被迫离开奥地利去巴黎定居,在那里继续行医,并再次遭到医学界的反对。1784年路易十六任命一个由科学家和医生组成,其中包括B.富兰克林和A,拉瓦锡在内的专门委员会去调查Mesmer的方法。委员会的报告对他持否定态度,把他称为骗子,但承认他的方法有疗效,将他的“治愈例”归因于患者自己的想象。结果,Mesmer又被迫离开巴黎,在瑞士度过了他的余生。其实.M esmer所用的方法就是后人所谓催眠(术)。在hyp notism和hypnotize出现之前,人们据他的姓氏刨造了mesrnerism及其相应动词形式mesmerize来分别表示“催眠(术)”,“对…施催眠术”。在当代英语中后两者除了作为前两者的同义语使用之外,更常用于引申义,分别表示“巨大的魅力”和“使入迷”。
Anglo-Saxon: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语
约公元449年,居住于丹麦与德国北部的3个日耳曼人部族趁罗马帝国衰落入侵到大不列颠岛上。他们分别是盎格鲁人(Angles),萨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在语言上,他们取代了当时该地所使用的凯尔特语。这三个日耳曼部族方言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融合为一种新的语言,即盎格鲁一萨克逊语(Anglo-Saxon),这就是后来形成的英语的基础。盎格鲁撒克逊语也被称为古英语。
ball:(正式)舞会
来源于法语bal,是法语中废弃动词baller(跳舞)的派生词,其词源是后期拉丁语ballare(跳舞)。
同源词:ballon, ballad, ballet
Proto-Indo-European:原始印欧语
原始印欧语(或古印欧语)是后世语言学家根据现时印欧语系诸语的特色,透过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而倒推出来的假想语言。这种假想语言被认为是现时印欧语系诸语的共同祖先。
scum:渣滓
它的词根是-scu-“覆盖”,-m是后缀;本义是“覆盖在上面,浮在表面的一层”,后引申为“浮渣;渣滓”。同根词如obscure(昏暗的;朦胧的),前缀ob-指"over”,词根-scu-为“覆盖”,上面被遮盖,不透光而“昏暗”;sky(天空)同源,体会音似,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sullen:闷闷不乐的;阴沉的;愠怒的
它和sole(单独的;唯一的)同源,都来自古法语soul(单独的);-en是后缀,形单影只,孤身一人久了,势必造成情绪的低落。 想想一下,没朋友、没伙伴儿的人,整天孤零零的一个人,是不是很郁闷。
haughty:高傲的,傲慢的
它来自拉丁语altus(高),其词根alt-"高"较重要,如altitude(高度),altar(圣坛);比较 aught 和 alt 的发音亦很相似,单词haughty的首字母h是后加上去的,这是由于受到了high的同源词的影响,这里简化为受到high的影响。高傲高傲,因为高,所以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