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cademy(学院):希腊神话中帮助寻回美女海伦的农夫阿卡德摩斯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世美女海伦。她是宙斯和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当她还是一名少女的时候,来自雅典的英雄忒修斯与朋友偶然在神庙中看见海伦跳舞。两人惊为天人,闯进神庙将海伦劫走。两人决定抽签确定海伦的归属,并约好抽中的人要帮没抽中的人再去抢个妻子。结果忒修斯抽中了,于是忒修斯把海伦带回老家,嘱咐母亲好生照顾。然后,两个好朋友再次出发去做采花大盗。这回他们看上了冥王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可惜行动失败,被冥王关押在冥府中。后来另一个英雄赫拉克勒斯前往冥府营救,但只救出了忒修斯一人。

海伦的两个哥哥率军四处寻找海伦。他们来到雅典,要求雅典人归还自己的妹妹。但雅典人说不知道是谁劫走了海伦。两兄弟威胁要动用武力。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名叫阿卡德摩斯(Akademos)的农夫挺身而出,提供了绑架者的身份和藏匿之所。两兄弟很快就夺回了自己的妹妹,而Akademos也因为避免了一场战争而成为雅典的英雄,得到神灵的庇佑,他的橄榄树林年年丰收。这片橄榄树林也因此得名Akademeia,意思是“Akademos的果园”。

后来,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这片橄榄树林里创建了学园。人们将他的学园也称为Akademeia。英语单词academy就来源于柏拉图创建的Akademeia学园,原本专指柏拉图所创建的学园,但后来词义进一步扩充,泛指各种学术研究性机构。

academy:[ə'kædəmɪ] n.学院,研究院,学会,专科院校

academic:[ækə'demɪk] adj.学术的,学院的,理论的n.学者,大学教师,大学生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cademy 词源,academy 含义。

bonfire(篝火):在萨温节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

在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之前,不列颠群岛上居住的凯尔特人主要信奉德鲁伊教(Druid)。德鲁伊教徒在每年的10月31日过萨温节(Samhain,又称夏末节或仲夏节)。德鲁伊教徒认为10月31日是夏季的结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阴阳两个世界最接近的时刻,死亡之神Samhain在这天晚上会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间,寻找替身。因此德鲁伊教徒会在这一天晚上熄灭家里的炉火,而在露天点起火堆,在火堆中焚烧宰牲的骨头,作为给Samhain的献礼。他们还会用动物的头和皮毛装扮自己,发出古怪的声音,使Samhain认不出自己,从而躲避灾难。

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后,将萨温节和罗马的两个节日合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万圣节(Halloween)。现在西方万圣节的很多活动,如化妆、南瓜灯都源自萨温节。

英语单词bonfire就源自萨温节时用来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它源自古英语banefire,由bane(bone,骨头)+fire(火)构成,意思是“焚烧骨头的火”。后来该词词义发生泛化,泛指在野外用于庆祝、娱乐或取暖等用途的火堆。

bonfire: ['bɒnfaɪə] n.篝火,营火。记:bon(bone,骨头)+fire(火)→焚烧骨头的火→篝火

crisis(危机):表示“病情关键期”的医学术语

crisis是拉丁词借用词,最初只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病情关键期”,即机体的自然治愈力与疾病作决定性斗争的时期,是疾病变好或变坏的关键时刻。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生注意到,许多疾病一般在一定期限内将发生转变,要么病情缓解、恢复健康,要么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疾病若在预定的天数出现转变,则预示着预后良好,否则预示着预后不良。希波克拉底在《论流行病》中指出:“医生必须注意病情关键期,应知道这是决定生死或者至少病情变坏或好转的关键时刻。”

17世纪以后,crisis一词从医学领域逐渐扩展,用于表示更广泛意义上的“危机”,“转折点”等。

crisis:['kraɪsɪs] n.危机,关键时刻,决定性时刻adj.危机的,危机处理的

curfew(宵禁):晚间按时灭火熄灯就寝的规定

在古代中国,在夜里到了某时刻,敲更人就会敲钟报时,并提醒大家小心火烛。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有类似做法,即到了夜里规定时刻,就会有人敲钟,提醒大家扑灭灯火,按时就寝,其目的是避免无人照看的灯火在夜里引发火灾。这种做法在古法语中被称为cuevrefeu,字面意思就是cover fire(扑灭灯火)。英语单词curfew就来源于此,并在19世纪时衍生出“宵禁”之意。

curfew: ['kɜːfjuː] n.宵禁,宵禁令,晚钟,敲晚钟时刻

belated:迟来的、过期的

发音释义:[bɪ'leɪtɪd] adj. 迟来的;过期的;过时的

结构分析:belated = belate(耽搁)+ed(过去分词形式)→被耽搁的→迟到的、过期的;belate = be(使)+late(晚的)→使…晚→耽搁,使迟到

belated和late的区别在于:late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晚”,如 stay late at night(晚上熬夜)、late in the afternoon(下午接近黄昏时)、the late 1960s(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人们说“I’m late”时,本意是“我来晚了”。因为暗含“比预定时间晚”,所以才表示“迟到”。我们还可以说“I’m later than you”(我来得比你晚),这时候未必就是迟到。而belated表示强调的不是时间上的“晚”,而是“过了某个时刻点”,即“迟到、过期、过时”,如“his policy is delated”(他的政策过时了)。对于中文“一份迟来的生日礼物”,应该翻译为a belated birthday gift而非a late birthday gift,因为要表达的是礼物没有在生日当天送到而不是礼物送得晚,所以应该用belated而非late。

awkward:笨拙的

发音释义:['ɔːkwəd] adj.笨拙的;棘手的;不合适的;尴尬的

结构分析:awkward = awk(方式或手法不正确)+ward(后缀)→笨拙的→尴尬的

词源解释:awk←北欧语afugr(逆着转的、反着转的)

常见搭配:awkward gesture(笨拙的姿势);awkward peasant(笨手笨脚的乡下人);awkward instrument(不称手的仪器);awkward situation(棘手的情况);awkward customer(不好对付的顾客);awkward moment(尴尬的时刻)

古英语awk及其衍生词awky、awkly、awkness都已经废弃,只有awkward一词仍在使用中。

hour:小时,时刻

来自古法语hore,从日出到日落的十二分之一时间,来自拉丁语hora,小时,时间,时刻,季节,来自希腊语hora,任意限定的时间,来自PIE*yer,季节,年,词源同year,horoscope.后用于指时间单位小时。

schedule:一览表,时间表,计划表   

许多与书写有关的词往往可以追溯到用以涂写最早文字符号的树皮和树叶,或凿刻最早文字符号的石头,如folio(对折纸)原指“叶子”,paper(纸)原指“纸莎草”。schedule 一词的来源可追湖到拉丁词scheda‘papyrus leaf’(纸莎草的叶子)。以后从scheda衍生出指小词sceduala ‘small piece of paper’(小张纸)。15世纪初scedula通过法语cedule进入英语后,其拼写逐渐演变为schedule,词义也一变再变。到了19世纪schedule已获得了今天还在使用的一些词义,如“一览表”、“时间表”、“时刻表”、“计划表”等。

curfew:戒严,宵禁

中世纪在欧洲某些地区法令规定一到夜间某个时刻晚钟敲响之后就得灭火熄灯就寝。公元1066年操法语的诺曼人征服了英国,1068年威廉一世下令将打晚钟的时刻定为8时。晚间定时灭火熄灯就寝的这一规定,“灭火熄灯”就寝的这种晚钟就是curfew一词的原始意义。究其根源curfew并非固有的英语词,它源自古法语couvrefew‘cover- fire’。我们如今使用的curfew已不再作此义解,其词义已引申为“戒严”,“宵禁”。

period:句号

英语的“句号”叫period或 fullstop.Period来逢希腊语的periodus,意思是“周期”,“循环”,period至今仍保留着这层意思。到了16世纪末,这个词则用来指任何动作的完成时刻,继而指一个句子的完结,或一句话后的停顿时间,最后才变成一个圆点,标志一个句子的结束。

crisis:危机,危急关头

来源于希腊语krinein(决定)的派生名词krisis(疾病转折点),事物的发展到了决定性时刻 → 危机。

词根词缀: cris( -crit-)决定 + -is

leisure:闲暇;休闲

先用音近单词pleasure(愉快;高兴)来联想助记,休闲时刻心境一定是愉快的。词源上,这里的“休闲”来自行动上的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它和licence(许可;执照)同源,leis-和lic-相互对应,根义为“许可”,得到许可从而行事自由。

curfew:宵禁,戒严

cur和cover(覆盖)同源,你可以把它看做cover的简化,类似地,handkerchief(手帕)中的ker也表“覆盖”;few和法语feu(火)同源,和英语fuel(燃料)同源。该词字面义“盖灭火焰”,中世纪欧洲有规定:夜间某个时刻晚钟敲响后须灭灯就寝,是为宵禁。

zero hour:进攻时间;决定性时刻;关键时刻

原为军事用语,直译作“零时”,用以指采取军事行动或发起进攻的时刻,以后词义逐渐扩大,也用于其他场合,喻指“开始行动的时刻”、“决定性时刻”或“关键时刻”。在二战期间又出现了一个与zero hour 同义的军事用语,这就是H-hour, H是hour的首字母。

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

达摩克利斯(Damocles)是希腊神话中古Syracuse(古代希腊的一个城邦)暴君迪奥尼修斯(Dionysius)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zenith:天顶;顶峰

阿拉伯人在历史上对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许多借自阿拉伯语的天文学和数学术语至今仍在英语中使用,zenith即为其中之一,它源自阿拉伯语samt arrās 'path/way over the head'(头顶上的道路)中的samt 'path/way'(道路)。那么samt是怎么演变成zenith的呢?中世纪的西班牙曾是伊斯兰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密切接触的地方。当samt传入西班牙语时,很可能是文牍误将samt中的m抄成ni,致使samt变形为zenit。在早期的手书中是很容易出此类错误的。以后进入法语作cenit/cenith,14世纪末进入英语,在乔叟的作品中写成cenyth,到了莎士比亚时代词形才演变为zenith,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头顶”到“天顶”,并进而引申为“顶峰”或“顶点”。zenith的反义词nadir(天底,最低点,最糟的时刻)也出自阿拉伯语,是从阿拉伯语nazīr as-samt 'opposite the zenith'中的nazīr 'opposite'衍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