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helor(单身汉):中世纪的见习骑士
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通常只有贵族出生的人才能成为骑士。一个人要想成为骑士,必须从小接受训练,并逐级升级。从7岁起,他将作为“侍童”(page)在其他贵族家庭中接受骑士礼仪的教育。等他年满14岁后,他可以作为“侍从”(squire)跟随在骑士身边,接受骑士战斗训练,并随同骑士参加各种骑士比武和战斗。等年满21岁以后,他可以被册封为“见习骑士“(bachelor),可作为辅助部队跟随主力部队参加战斗,积累作战经验。他所擎的旗帜为带有分叉的燕尾期(pennon),以表明其级别。等到他积累了足够的战斗经验并立有战功后,可以申请剪去燕尾,成为一名“方旗骑士”(banneret)。方旗骑士是真正的骑士,是作战的主力部队,所擎旗帜为长方形,称为“banner”,故此得名“方旗骑士”。
英语单词bachelor本来表示“见习骑士”,是成为真正的骑士的前一级别。13世纪初叶,法国巴黎大学首创了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级别。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意味着可以进入教师同业行会,招徒授课,而学士学位仅仅表示成为教授的候选者,还处于见习阶段,尚不能招徒授课,这跟“见习骑士”的含义一样,所以学士就用bachelor一词来表示。
由于“见习骑士”和“学士”一般都是年轻男子,往往尚未结婚,所以后来bachelor一词逐渐产生了“尚未结婚的年轻人”,男女均可,但在美式英语中,人们又仿造了bachelorette一词来表示“未婚女子”。
bachelor: ['bætʃələ] n.学士,单身汉
bachelorette: [bætʃələ'ret] n.未婚女子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achelor 词源,bachelor 含义。
The Web of Penelope:故意拖延的策略;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A Penelope's Web 或 The Web of Penelope,直译为“珀涅罗珀的织物”,典故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卷二。
这部史诗的主人公奥德修斯是希腊半岛西南边伊大卡岛(Ithaca)的国王,他有个美丽而忠诚的旗子,名叫珀涅罗珀。奥德修斯随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十 年苦战结束后,希腊将士纷纷凯旋归国。惟独奥德修斯命运坎坷,归途中又在海上漂泊了10年,历尽无数艰险,并盛传他已葬身鱼腹,或者客死异域。正当他在外流浪的最后三年间,有一百多个来自各地的王孙公子,聚集在他家里,向他的妻子求婚。
坚贞不渝的珀涅罗珀为了摆脱求婚者的纠缠,想出个缓宾之策,她宣称等她为公公织完一匹做寿衣的布料后,就改嫁给他们中的一个。于是,她白天织这匹布,夜晚又在火炬光下把它拆掉。就这样织了又拆,拆了又织,没完没了,拖延时间,等待丈夫归来。后来,奥德修斯终于回转家园,夫妻儿子合力把那些在他家里宴饮作乐,胡作非为的求婚者一个个杀死,终于夫妻团圆了。
由于这个故事,英语中的 Penelope 一词成了 a chaste woman(贞妇)的同义词,并产生了 with a Penelope faith(坚贞不渝)这个短语。而“The Web of Penelope”这个成语比喻“the tactics of delaying sth on purposely;the task that can never be finished”的意思。
A Penelope's Web:故意拖延的策略;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A Penelope's Web 或 The Web of Penelope,直译为“珀涅罗珀的织物”,典故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卷二。
这部史诗的主人公奥德修斯是希腊半岛西南边伊大卡岛(Ithaca)的国王,他有个美丽而忠诚的旗子,名叫珀涅罗珀。奥德修斯随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十 年苦战结束后,希腊将士纷纷凯旋归国。惟独奥德修斯命运坎坷,归途中又在海上漂泊了10年,历尽无数艰险,并盛传他已葬身鱼腹,或者客死异域。正当他在外流浪的最后三年间,有一百多个来自各地的王孙公子,聚集在他家里,向他的妻子求婚。
坚贞不渝的珀涅罗珀为了摆脱求婚者的纠缠,想出个缓宾之策,她宣称等她为公公织完一匹做寿衣的布料后,就改嫁给他们中的一个。于是,她白天织这匹布,夜晚又在火炬光下把它拆掉。就这样织了又拆,拆了又织,没完没了,拖延时间,等待丈夫归来。后来,奥德修斯终于回转家园,夫妻儿子合力把那些在他家里宴饮作乐,胡作非为的求婚者一个个杀死,终于夫妻团圆了。
由于这个故事,英语中的 Penelope 一词成了 a chaste woman(贞妇)的同义词,并产生了 with a Penelope faith(坚贞不渝)这个短语。而“A Penelope's Web”这个成语比喻“the tactics of delaying sth on purposely;the task that can never be finished”的意思。
standard(标准):指示集合地点的军旗
英语单词standard(标准)和stand(站立)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12世纪时,standard指的是打仗时指示集合地点的军旗,一般是国王或军队最高统帅的旗帜。这种旗帜系在旗杆或长矛上,牢固地树立在地面上,充当醒目的标识,因此被叫做stand-hard(稳稳站立),后来缩写成为standard。由于standard是国王或军队最高统帅的旗帜,代表了权威。因此,在古代度量衡制度中,国王所确定的度量衡单位就被称为standard(标准)。
standard:['stændəd] n.标准,规格,旗帜,标杆,度量衡标准adj.标准的,合乎规格的
knight(骑士):英国的骑士制度
在英国,“骑士”被称为knight,来自古英语cniht,字面意思是“年轻人、仆人”,用来表示“在战场上追随国王或上级作战的骑士”。knight不仅仅表示“骑兵”,同时还是一种荣誉称号和爵位,一般只授予立有战功的贵族。要想成为一名knight,需要从page(侍童)干起,然后是squire(侍从),然后才可能受封为骑士,但仅仅是bachelor(实习骑士),参加一定时间的作战后才能升为Banneret(方旗骑士)。
受封为骑士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剥夺骑士称号的事情也有,但极为罕见。截至1793年,英国共发生过三例降级事件。1621年Francis Michell爵士被褫夺骑士头衔,在威斯敏斯特大厅举行,可见何等严重。他的马刺被收回,剑带被割断,简直是奇耻大辱。
与法国骑士chevalier一样。knight是英国最低级的贵族级别,低于男爵(baron),并且不可世袭。knight的头衔(正式称呼)是Sir,一般译为“爵士”。
knight:[naɪt] n.骑士,武士,爵士vt.授以爵位
knighthood:['naɪthʊd] n.骑士,骑士身份
badge(徽章):中世纪骑士的家族标识
英语单词badge(徽章)本意是骑士的家族标识,最早出现于中世纪骑士比武大会。在比武时,骑士全身上下都被铠甲包裹。为了表示自己的身份,骑士往往在自己的盾牌上装饰上不同的图案。所以现在的徽章,如国徽、队徽往往都设计为盾形。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家徽文化不发达,这可能与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有关。西方文字通常是拼音文字,因此不如图案那么鲜明形象,而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适合作为图案来使用。因此中国古代将军领军打仗时,旗帜上往往使用自己的姓氏来标明身份。
跟badge拼写很接近的一个单词是badger(獾)。据说獾之所以被称为badger,是因为它的前额上有醒目的白色条纹,就像是一个徽章。
badge: [bædʒ] n.徽章,纹章,标识
badger: ['bædʒə] n.獾
gerrymander(弄虚作假):为政党利益而改划选区的美国州长杰瑞
英语单词gerrymander(弄虚作假)由单词gerry+mander组成,是由美国州长埃尔布利•杰瑞(Elbridge Gerry)的姓氏和 salamander(蝾螈)组合而成的。这个词的产生与Elbridge Gerry为了操纵选举而改划选区的行为有关。
我们知道,美国的选举是按照选区进行的,每个选区根据其人口数量拥有不同的选票。竞选人只要在该选区获胜,就能赢得该选区的所有选票。各选区投票结束后,统计竞选人所赢得的所有选票,得票总数多者为最后的胜者。因此,选区的划分对于最终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的支持率,在不同的选区划分下,最终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尤其是当竞争者旗鼓相当时,选区的划分就更加重要了。
181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州长杰瑞为了帮助自己所在的党派获胜,就滥用职权,颁布法令,对选区进行重新划分,各选区被有意地划成七扭八怪的形状。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操纵选举的伎俩,漫画家吉尔伯特·斯图尔特(Gilbert Stuart)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将改划后的选区地区夸张地画成了一条蝾螈(salamander),将其命名为Gerry-mander(杰瑞蝾螈)。英语单词gerrymander便是从此而来,用来表示这种为了操纵选举而刻意改划选区的做法,后来词义拓展,泛指各种为了特定结果而刻意设置、变更规则、条件的做法。
gerrymander:['dʒerɪ,mændə] n.v.为了政党利益而不公正地改划选区;为特定结果而刻意设置、变更规则、条件的做法
caprice:突发奇想
发音释义:[kə'priːs] n.突发奇想;奇思怪想;一时兴致;心血来潮;变化无常;随想曲;充满幻想的作品
词源解释:caprice←法语caprice(心血来潮)←拉丁语capriccio(突发奇想,字面意思为“颤抖”、“跳跃”)←capro(山羊)
古人发现,山羊在低头安静吃草时,有时候会突然地跳跃起来。单词caprice原本就是表示山羊的这种突然跳跃,后来引申为人心意的突然变化、一时的兴致。
同源词:capriccio(随想曲、狂想曲)
Caprice一词很适合作为品牌名称。以Caprice为名的品牌有:雪佛兰旗下经典轿车、美国唯美AV公司X-Art旗下一位捷克美女、俄罗斯音乐组合、香港一家法国餐厅等。香车美女、异域音乐、法式大餐,看到这些大家是不是都已经迸发出一股caprice了?
衍生词:capricious(任性的、变化无常)
camouflage:伪装
发音释义:['kæməflɑːʒ] n.v.伪装;掩饰;迷彩;迷彩服;迷彩色;保护色
词源解释:camouflage←法语camoufler←意大利语camuffare(伪装),可能是capo muffare(蒙住头)的缩写,也可能在拼写上受到法语camouflet(烟雾的膨胀)的影响。
助记窍门:camouflage→came out flag→打着(假的)旗帜出来→伪装
begrudge:嫉妒、吝惜
发音释义:[bɪ'grʌdʒ] vt.嫉妒,怨恨;吝惜,舍不得给
结构分析:begrudge = be(去)+grudge(抱怨)→抱怨别人的好运→嫉妒、怨恨;抱怨花费→吝惜
词源解释:grudge←中古英语grucchen(私下抱怨)←古法语grouchier(低声说、嘟囔)←拟声词根grou、gru(咕噜、咕哝)
同源词:grudge(怨恨、舍不得给);growl(咆哮);groan(呻吟);grumble(抱怨、嘟囔);grunt(咕哝;呼噜声);grouse(埋怨)
词组习语:begrudge sb sth或begrudge sb’s sth(嫉妒某人拥有某物);have(或bear) a grudge against sb.(对某人心存怨恨);grudge match(了结宿怨的比赛、不友好的比赛)
grudge的字面意思就是“低声抱怨”,形容一个人小心眼,对别人的成功或好运感到愤愤不平,即“嫉妒、怨恨”,或者是掏钱或给别人东西时不痛快,唧唧歪歪地发牢骚。begrudge由grudge组合而来,意思差不多,但grudge可以做名词,而begrudge只能做动词。
“grudge match”:美国电影《旗鼓相当》,史泰龙与德尼罗主演,讲述两个退役拳击手重返拳击台,为了结宿怨而进行的一场比赛。
“The Grudge”:美国版的著名恐怖片《咒怨》。
助记窍门:grudge = gru(咕噜)+dge(唧唧)→嘴里叽里咕噜、唧唧歪歪→低声抱怨→怨恨、舍不得给
accolade:荣誉
发音释义:['ækəleɪd; ,ækə'leɪd] n. 荣誉;荣誉称号授予仪式;连谱号;称赞
结构分析:accolade = ac(=ad,去)+colade(围绕脖子)→抱脖子→册封骑士→荣誉旗号授予仪式→荣誉。
词源解释:colade ←拉丁语collare (围绕脖子)←拉丁语collum(脖子)
背景知识:古代西方人册封骑士时,会抱着对方脖子亲吻其脸颊,后来改为用拳头轻拍脸颊和脖子,再后来改为用剑轻拍两边肩膀。单词accolade原本表示册封骑士的这种仪式。
同源词:collar(衣领),decollete(低颈露肩的)
banner:旗帜
词源同band , 绑,旗帜。
blue-on-blue:误伤己方的
来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以蓝旗为标志而得名,更容易理解的说法是friendly fire .
boondoggle:细小而无用的事,面子工程
boondoggle,原指一种类似中国结一样的小装饰品。现词义来自于1935年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政府投入几百万美元打着丰富失业人民业余生活的旗号开办boondoggle workshop。
cheongsam:旗袍
来自汉语长衫,被误用为旗袍。
flag:旗帜,菖蒲,热情衰减
来自辅音丛fl, 扑腾,拍打,拟声词。即模仿旗帜或菖蒲在风中晃动的声音。引申义热情衰减,主要用于形容词unflagging, 不懈的。
Union Jack:英国国旗
来自Union Flag的别称,Jack为Jacobus的昵称,James对应的拉丁人名。通常认为来自1603年英格兰伊丽莎白女王过世后,由于没有子嗣,王位继承人顺延至其表亲苏格兰国王James VI,因此James VI同时成为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君主,其新制作的国旗称为Union Jack.
vexillology:旗帜学
来自拉丁语velum,帆,帘幕,词源同veil,-illo,小词后缀。引申义旗帜。
yellow flag:(表示船上有疫情而挂起的)黄色检疫旗,黄鸢尾
即黄色的旗帜,后也用于指开黄花的鸢尾花。
half mast:半旗
half,半,mast,旗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