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rogram(程序):书面的活动通告

英语单词program来自希腊语programma,由pro(往前)+gramma(写、画)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书写出来的东西”,指的是书面公告。进入英语后原本指的也是“书面公告”。由于此类公告通常不是法律方面的,而是关于一些活动的预告、办事指南之类,因此program一词逐渐用来表示公告所涉及的内容本身,如活动、计划、程序、节目等。

program:['prəʊɡræm] n.程序,计划,活动,节目;节目表,方案书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rogram 词源,program 含义。

absolute:绝对的

发音释义:['æbsəluːt] adj. 绝对的;完全的;专制的n. 绝对;绝对事物

结构分析:absolute = ab(离开)+solute(松开)→不受任何束缚的→无限制的→完全的,绝对的。

词源解释:solute←拉丁语solvere (松开)

同源词:solve(解决,溶解),solute(溶解的),resolve(溶解,分解,决心),solution(解决方案),absolve(赦免,解除)

bunk:空话,骗人的鬼话

1820年2月25日美国第16届国会就奴隶制问题,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如密苏里)建立奴隶制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密苏里要求以奴隶州(实行奴隶制的州)加入联邦。北方议员强烈反对。最后由于南北两方议员争执不休,有人提出一项折衷方案:吸收密苏里为奴隶州,缅因为自由州。

在辩论过程中,北卡罗来纳州Buncombe县议员沃克(Felix Walker费力克斯 )发表了冗长的讲话,与讨论的问题毫不相关。许多与会者纷纷退场。沃克不得已中断讲话并表示歉意。他解释说,他作此长篇发言不是为了讲给大家听,而是为了发表在Buncombe的地方报上。他说,“1 was talking for/to Buncombe.”

就这样,talking for/to Buncombe这一短语成了talking nonsense(发空论)的同义语。尔后该短语被缩略成bunkum,到了20世纪又简化为bunk,用以表示“空话”、“废话”、“骗人的鬼话”等义。实际上,bunk(um)可以说是Buncombe这一地名的变体和缩略。1916年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Henry Ford,1863 - 1947)说了一句名言:“History is more or less bunk.”(历史多少有点骗人),使bunk一词得以广为流传。约在1920年有一位名叫William E.Woodward伍德沃的人针对福特写了《骗人的鬼话》(Bunk)一书。他在书中据bunk杜撰了debunk一词,用以表示“揭穿”或“暴露”。今天bunk在美国几乎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常用词,这或许是人们看到许多社会现象需要予以揭露(they see so much that needs debunking)的缘故吧。

英语另有一个意为“床铺”或“铺位”的bunk是词源截然不同的一个词,该词可能系由bunker(箱)逆构而成。

zip code:邮政编码

1963年美国邮政部为了便于邮件的分拣和投递采用了邮政编码制,称zip code。zip系Zone Improvement Plan(区域改进方案)的首字母缩略词,因和英语原有的zip(子弹的尖啸声)一词同形同音,故含有“快速”之意。编码制要求通信人用5位数字的代号来代表投递区域,其中头3位数字表示邮件投递的地区,后2位数字表示邮局或通信人所在的邮区。在英国相应的邮政编码称postcode。我国也于1980年开始推行邮政编码制,编码采用6位数,前2位数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3位数代表邮区(地区),第4位数代表县,末2位数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

scenario:设想,方案

来自意大利语 scenario,情节,来自拉丁语 scenarius,舞台情节,场景,来自 scena,舞台布景, 场景,词源同 scene.引申词义设想,方案。

schema:提要,纲要

来自希腊语 skhema,计划,方案,词源同 scheme.引申词义提要,纲要等。

schematize:使系统化,使图式化

来自 scheme,计划,方案,图表,-ize,使。引申词义使系统化,使图式化。

scheme:计划,方案,略图,图表,简表,密谋,图谋

来自希腊语 skhema,计划,方案,来自 skhein,得到,形成,来自 PIE*segh,握住,持有,词源 同 school,epoch.引申词义略图,图表,简表,及贬义词义密谋,图谋,搞阴谋。

Pakistan(巴基斯坦):由穆斯林省份构成的国家

巴基斯坦曾是印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古印度的主体部分。印度独立前夕,它西北部和 东北部有许多穆斯林,占当地居民人数的50—60%,主要分布在旁遮普省、西北边省、信 德省、俾路支斯坦等省分。由于他们的风俗礼教与印度教徒有分歧,常常因为宗教信仰不同 而产生冲突,因此要求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1933年,一群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印度穆斯林学生酝酿提出了 Pakistan这一国名, 由旁遮普(Punjab)、阿富汗(Afghan)、克什米尔(Kashmir)、伊朗(Iran)、信德(Sindh) 等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头一个字母和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的词尾合成,含义就是 “由穆斯林省份构成的国家”。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提出 实行印巴分治、建立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的要求。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把 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 宣告成立,以Pakistan作为自己的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