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toric(修辞学):古希腊智者所传授的“演说的技巧”
在公元前5到4世纪的古希腊,出现了一些专门招徒授业的人,被称为“智者”(sophist)。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同时教授青年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他们是古希腊哲学的启蒙者,激发了各种哲学思想的兴起和发展。但他们过于注重演说和辩论的技巧,而忽视事物内在的逻辑,甚至误入了为辩论而辩论的歧途,故也被称为“诡辩家”。虽然他们在哲学上建树不高,但他们创造了一门新学科——修辞学。
据说修辞学的创始人,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对师徒卡拉克斯(Corax)和提希阿斯(Tisias)之间曾经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提希阿斯拜卡拉克斯为师学习修辞学,学成之后提希阿斯却不肯付钱。于是,这一对诡辩高手就展开了一场辩论:
提希阿斯:考拉克斯,请告诉我“修辞学”的定义。
考拉克斯:“修辞学”就是说服的技巧。
提希阿斯:关于这笔费用,我要和你打官司。如果我说服了法官,我就不用掏这笔钱,因为法官判我不用掏钱;如果我无法说服法官而败诉,我也不用掏这笔钱,因为你没有教会我如何说服人。
考拉克斯:我愿意和你法庭上见。如果我说服了法官,你将不得不支付学费,因为法官判你必须支付学费;如果我败诉了,你也应该支付学费,因为你已经掌握了说服的技巧,甚至超过了老师的水平。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清楚看出古希腊智者所传授的“修辞学”注重辩论技巧而忽视内在逻辑的特点。英语单词rhetoric(修辞学)正是来自希腊语rhetorike techne(art of an orator,演说家的技巧)。这也是古希腊的智者对自己所传授的“修辞学”的定义。
rhetoric:['retərɪk] n.修辞,修辞学,华丽的辞藻adj.花言巧语的
rhetorical:[rɪ'tɒrɪk(ə)l] adj.修辞的,修辞学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rhetoric 词源,rhetoric 含义。
dunce:笨蛋,智力迟钝的学生
该词源出中世纪著名的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唯名论者John Duns Scotus (1265 - 1308)的中名Duns。此人因出生于苏格兰一个名叫Dunse的小镇故以Duns为中名。他认为意志高于理性,行动高于思维,神学是对上帝进行实践的科学。以他为代表的宗教观在中世纪欧洲书院的影响长达200余年之久。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猛烈地冲击着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及旧的神学思想。Duns的信徒们在各种讲坛上拼命地维护旧文化,抵制文艺复兴中产生的新学问(the new learning)和宗教改革(Reformation)中提出的新神学理论。1530年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圣经翻译家廷德尔(William Tyndale,14927—1536)说,那些狺狺狂吠的老恶狗,Duns的信徒们,每上讲坛无不怒气冲冲,疯狂地反对古典文学和新思想。随后不久,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们就把Duns的信徒蔑称为dunsman或dunceman,并进而简称之为dunce。dunce遂成了“诡辩者”和“书呆子”的代称。过了约半个世纪以后即到了16世纪末dunce原来的含义逐渐消失,dunce被赋予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词义“笨蛋”,后来又引申出了“智力迟钝的学生”一义。
spoonerism:首音互换(错误),斯本内现象
人们在言谈中,有时不免出现口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首音互换位置的现象,英语即以spoonerism谓之,如将a crushing blow(沉重一击)误为a blushing crow(一只脸红的乌鸦),将tons of soil(大量的泥土)误为sons of tod(劳动者),took a shower(洗沐沿)变成shook a tower(使塔楼震动),brush my hat(刷我的帽子)变成hush my brat(使我调皮的弦子安静下来)等。该词源出牛津新学院院长W. A.Spooner (1844 - 1930)。Spooner既是个牧师,又是位学者,在学院中讲授哲学和神学等课程。他讲话一发急或激动,就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首音互换位置,往往形成一种有趣的结合,产生某种戏剧性的效果。在一次他主持的婚礼上,他发现新郎因过于紧张而忘了同新娘亲吻,本来想提醒他说,“Son,it is customuy to kiss the bride.”(燕子,按习惯要吻一吻新娘。)但出口的竟然是“Son,it is kisstomery to cuss thebride.”kiss(吻)变成了cuss(诅咒),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在一次上课时他训斥一个学生,本想说,“You have missed myhistory lecture - you have wasted the whole term.”(你没上我的历史课,浪费了整整一学期的时间。),脱口而出的则是“You have hissed rny mystery lectLuf - you have tasted thewhole worm.”(你对我故弄玄虚的演讲发出嘘声,吃掉了一整条虫子。)还有一次,他把一个学生开除了,本欲对他说,“You have deliberately wasted two whole terms, and now youcan leave Oxford on The down train."(你白白浪费了整整两个学期,如今可以乘下行列车离开牛律了)说出口的却是,“You have deliberately tasted two whole worms, and now youcan leave Oxford on the town drain.”(你从从容容地吃了整整两条虫子,如今可以从城里的下水道离开牛津了)此外,Spooner还把a half-formed wish(一个不太成熟的愿望)说成a half-waⅡned fish(一条半温的鱼),在提及女王时他竟然将the dear old queen(亲爱的老女王)误说成the queer old dean(怪癖的老教务长)。诸如此类的口误常把学生们逗笑。他们便将这种首音误置的口误戏称为spoonecism。尽管此类口误古已有之,Spooner的姓氏却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dunce(笨蛋):对神学家Duns信徒的蔑称
dunce一词源自中世纪著名的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John Duns Scotus的中名Duns。他认为意志高于理性,行动高于思维,神学是对上帝进行实践的科学。以他为代表的宗教观在中世纪欧洲书院的影响长达200余年之久。在文艺复兴时期,Duns的信徒们拼命维护旧学说,抵制文艺复兴思潮中产生的新学问和新的神学理论。因此,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们就把Duns的信徒称为dunsman或dunceman,后来简化为dunce。dunce原本含有“守旧”和“书呆子”的含义,逐渐发展出“笨蛋”的含义,后来又引申出了“智力迟钝的学生”一义。
dunce:[dʌns] n.笨蛋,傻瓜,智力迟钝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