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phrodisia(性欲):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

阿芙洛狄忒(Aphrodite)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女神,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她是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爱情和女性美的象征。她是众神仰慕的对象,据说神王宙斯也追求过她,被她拒绝后强行把她嫁个了丑陋的火神。阿佛洛狄忒与高大威猛的战神私通,生下了小爱神厄洛斯和其他子女。她还跟美男子阿多尼斯相爱。希腊和罗马神话中流传着大量她的风流韵事。

阿芙洛狄忒的名字Aphrodite的意思是“水泡中产生的”,希腊词根aphro表示水泡。因为传说当克洛诺斯阉割乌拉诺斯后,乌拉诺斯的精血洒落在大海上,产生了很多泡沫,阿芙洛狄忒就从泡沫中诞生。从她的名字Aphrodite产生了不少跟性爱相关的词汇,如aphrodisia(性欲)、aphrodisiac(春药)。四月April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Aphrodite:[,æfrə'daɪti] n.阿佛洛狄忒

aphrodisia:[,æfrəu'diziə]n.性欲,(医学)性欲炽盛

aphrodisiac:[,æfrə'dɪzɪæk] n.春药adj.激发性欲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phrodisia 词源,aphrodisia 含义。

eros(性欲):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厄洛斯(Eros) 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因为他代表了世界的动力——性欲。有了厄洛斯,神灵才从单性繁殖变为双性繁殖,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不过,厄洛斯整天鼓动其他神灵进行繁衍,但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也没有后代。这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世界万物结合的原始动力,既包括了男性本原也包括了女性本原,所以他本是不男亦不女,不阴亦不阳。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原本只有前面讲到的那位原始神才叫厄洛斯(Eros),但在柏拉图之后,古希腊确立了把厄洛斯分离成两位,分别进行崇拜,一位是这里所说的创世神,另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与战神私通生下的小爱神厄洛斯( Eros ),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Cupid ),他的形象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他们代表的都是原始的性爱,是促使人类繁衍生息的生殖冲动。

厄洛斯的名字Eros在希腊语中就是“性爱、爱欲”的意思。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一些与性爱有关的单词。

Eros:['iərɔs] n.厄洛斯

eros:['iərɔs] n.性爱,性欲,愿望

erotic:[ɪ'rɒtɪk] adj.色情的,性欲的,性爱的n.好色之徒

erosion:[ɪ'rəʊʒ(ə)n] n.侵蚀,腐蚀(色情是对人的腐蚀)

erotology:[,erə'tɒlədʒɪ] n.色情文学,色情艺术

cupidity(贪婪):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在罗马神话中,小爱神丘比特(Cupid)是爱神维纳斯和战神的私生子。他的形象常常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阿波罗曾经嘲笑他是个摆弄弓箭的小屁孩,他就用这两支弓箭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阿波罗。维纳斯嫉妒凡人少女普赛克的美貌,命令丘比特前去惩罚。但是丘比特却爱上了普赛克并娶她为妻。

丘比特的名字Cupid来自拉丁文Cupido,意思是“欲望、爱”,等于英语中的desire、love。英语单词cupidity与它同源,表示“贪婪、贪欲”。

Cupid:['kju:pid] n.丘比特

cupidity:[kjuː'pɪdɪtɪ] n.贪心,贪欲

concupiscence:[kən'kjuːpɪs(ə)ns] n.强烈的邪欲

nemesis(报应):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涅墨西斯(Nemesis)一般被译为“报应女神”,其实她最早是掌管分配奖惩的神祗,对好人她给予奖赏,对于坏人她则会施加惩罚。

据说神王宙斯爱上了涅墨西斯,想尽一切办法想占有她。又羞又怒的女神一直躲避,不断变成不同动物。但宙斯穷追不舍。当女神变成一只天鹅时,宙斯也变成一只天鹅与其交配。后来,女神下了一个蛋,从蛋中诞生了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

由于受到了宙斯的奸污,女神心理失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惩罚坏人上面。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过分自恋,无情的拒绝了仙女艾克,也遭到了涅墨西斯的惩罚,变成了水仙花。

涅墨西斯的名字Nemesis在希腊语中表示“义愤”,字面意思是“分配(应得的奖惩)”,源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英语词根-nomo-/-nomy(治理、法则)与其同源,也来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

词根nomo-:法则,秩序,安排,治理。变体:-nomy

nemesis:['nɛməsɪs] n.报应,天罚;主要敌人,强大对手

economy: [ɪ'kɒnəmɪ] n.经济,节约,理财。记:eco房子,家政+nomy安排→家庭理财→经济

astronomy: [ə'strɒnəmɪ] n.天文学。记:astro星星+nomy规则→天体运行的规则

agronomy: [ə'grɒnəmɪ] n.农学。记:agron农业+nomy规则→农业的法则

autonomy: [ɔː'tɒnəmɪ]n.自治。记:auto自己+nomy治理→自己治理

Athens(雅典):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

希腊神话中,雅典娜(Athena)是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神王宙斯与聪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据说,宙斯推翻父亲成为神王后,大地女神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预言他会被墨提斯所生的儿子推翻。宙斯害怕预言成真,就把墨提斯整个吞入肚中(比他老爸还狠)。后来宙斯头疼难忍,就叫火神劈开他的头颅。随后就见披甲持枪的雅典娜从宙斯的头中跳了出来。

因为雅典娜的身上集合了母亲的智慧和父亲的威力,所以她既是智慧女神,又是女战神。但她与战神阿瑞斯不同,她代表了战争的智慧与计谋。在特洛伊战场上,雅典娜曾经将草包战神及其情人爱神打得屁滚尿流。

雅典娜是希腊城市雅典的庇护神。传说,希腊人在爱琴海边新建了一座城。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想成为这座城的庇护神,互不相让。宙斯裁定,每个人给这座城市送一件礼物。谁的礼物被选中,该城就归属谁。波塞冬的礼物是象征战争利器的战马,而雅典娜的礼物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雅典人选中了和平而不是战争,于是雅典娜就成为了雅典的庇护神。

希腊城市雅典(Athens)的名字就来自雅典娜的名字Athena。另外,表示“图书馆”的单词athenaeum也来自雅典娜的名字。

Athena: [ə'θi:nə]n.雅典娜

Athens: ['æθɪnz] n.雅典

hypnosis(催眠):希腊神话中的睡神许普诺斯

许普诺斯(Hypnos)是希腊神话中的睡神,是黑夜女神尼克斯的儿子,死神桑纳托斯的兄弟。与其无情的兄弟相比,许普诺斯的性格较为温柔,往往在人的死亡之际,给予其恒久的睡眠。据说睡神总是身穿白色的衣服, 手上拿着一朵罂粟花,凡是被罂粟花扫过的人,就可以一夜安眠到天亮。许普诺斯具有强大的使人入睡的能力,就连宙斯也能难逃其威力。在特洛伊战争期间,天后赫拉计划把宙斯催眠,趁他熟睡暗中帮助希腊人。赫拉找到了许普诺斯,让他帮忙催眠宙斯。许普诺斯一开始不敢帮,怕宙斯发怒。于是,赫拉许诺把美丽的海仙女帕西提亚嫁给他。色令智昏,许普诺斯就帮赫拉催眠了宙斯。事发后愤怒的宙斯把许普诺斯从天上打入了冥府。

从许普诺斯的名字Hypnos中产生了表示“睡眠”的词根hypnos-,等于sleep。

hypnosis: [hɪp'nəʊsɪs] n.催眠,催眠状态

hypnosia: [hɪp'nəʊzɪə] n.嗜睡症

hypnotize: ['hɪpnətaɪz] v.施催眠术,使着迷,使恍惚

hypnotism: ['hɪpnətɪz(ə)m] n.催眠术,催眠状态

hypnotic: [hɪp'nɒtɪk] adj.催眠的,催眠术的,易于催眠的n.安眠药,催眠状态的人

argus(警惕的人):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Argus是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他有100只眼睛,分布在全身,可以观察到各个方向发生的事情,即使睡觉时也有两只眼睛睁着。据说有一次宙斯下凡勾引凡间美女伊娥,为了遮人耳目就变出一团云雾笼罩在周围。天后赫拉心生怀疑,驱散云雾,宙斯赶紧将伊娥变出一头雪白的小母牛。赫拉看穿了宙斯的诡计,假意喜欢这头牛,要求宙斯把这头牛送给自己作宠物,然后派阿尔戈斯严密监视小母牛。宙斯派自己的儿子,神使赫尔墨斯前去解救伊娥。赫尔墨斯用笛子吹出动听的音乐,还给他讲潘神追求宁芙仙女不成最后发明潘神萧的故事,引诱阿尔戈斯闭上所有眼睛入睡。赫尔墨斯趁阿尔戈斯睡着后砍下了他的头,救出了伊娥。后来赫拉将阿尔戈斯的100只眼睛转移到她最宠爱的鸟——孔雀的尾羽上。从此以后,孔雀的尾羽上长满了眼睛一样的美丽花纹。

阿尔戈斯的名字在希腊语中是Argos,含义是“(目光)明亮的”。在英语中,argus用来比喻“警惕的人”。英国海军二战前的一艘航空母舰、美国2012年推出的一款无人驾驶侦察机都叫做Argus。

argus:['ɑːgəs] n.警惕的人,百眼巨人

argus-eyed:adj.警惕的,目光敏锐的

Amazon(亚马逊):希腊神话中割乳以便射箭的彪悍女战士

希腊神话中,在Scythia(赛西亚)地区居住着一个Amazon部落,由高大彪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她们的部落名称Amazon意思就是“没有乳房”,其中的 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她们由女王统治,崇拜战神阿瑞斯,认为自己是战神的后代。为了传宗接代,她们每年都会和附近的部落举行联姻大会,生下的女婴会留下,生下的男婴会被杀死或返还给父亲。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据说一共只有三位希腊英雄战胜过亚马逊人,分别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要完成的12项任务中,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传说是战神亲自送给女王的,是女王权力的象征。本来,女王对赫拉克勒斯一见倾心,早有意献出腰带。但天后赫拉嫉恨赫拉克勒斯,便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赫拉克勒斯要绑架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们倾巢而出,与赫拉克勒斯大战一场。赫拉克勒斯连续击败了多名最强大的亚马逊女战士并俘虏了亚马逊女战士的军队领袖后,亚马逊女战士才溃败,希波吕忒女王也献出了早已许诺的腰带。

另一位英雄忒修斯曾经造访亚马逊部落,受到热情款待。忒修斯对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一见倾心,但女王不为所动。于是忒修斯将女王骗到雅典欲强行成亲。亚马逊人包围了雅典,与女王里应外合展开战斗。女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互有胜负,最后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才撤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特洛伊人落入下风。此时,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带领十二名女战士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阿喀琉斯与女王大战一场,最后杀死了女王。等他摘下女王脸上的头盔时才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是一名妩媚的女人,后悔不已,陷入了巨大悲痛。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发现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Amazon: ['æməzən] n.亚马逊,古希腊生活中的女战士

pen(笔):古人用翎管做成的笔

古代欧洲人曾使用芦苇杆制成的“笔”,写在纸莎草做成的纸上。约在公元七世纪出现“翎管笔”,即用天鹅或大雁的翎管做笔。 pen一词,在古英语中写作penn,来源于拉丁语的penna,意思是“羽毛、翎管”,即羽毛制成的笔。

现代普遍使用的钢笔诞生于19世纪初。它的发明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一名叫做华特曼的英国人在用传统的羽毛笔签字时,羽毛笔漏水,把合同弄脏了。他回去取新合同时,被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抢先签署了合同。他深受刺激,决心设计一种更加先进的笔。他利用植物体内的毛细管输送液体的原理,发明了钢笔。

pen: [pen] n.笔,钢笔

chemistry(化学):古代的炼金术

在古代,有很多人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将低贱的金属变为金子。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炼金术。据说炼金术最早在古埃及兴起,在阿拉伯语中叫做al kimiya。其中,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kimiya据说是埃及的古称,字面意思是“黑色泥土构成的大地”。炼金术流传至欧洲后,其名称al kimiya演变成了英语中的alchemy(炼金术),炼金术士自然就是alchemist,后来又演变为chemist。表示化学的词根chemi就源自于此,化学chemistry就源自炼金术alchemy。

alchemy: ['ælkɪmɪ] n.炼金术,炼丹术,魔力

alchemist: ['ælkɪmɪst] n.炼金术士

chemist: ['kemɪst]n. 化学家;化学工作者;药剂师;炼金术士

chemical: ['kemɪk(ə)l] adj.化学的n.化学制品

chemistry: ['kemɪstrɪ] n.化学,化学过程

toast(敬酒):在葡萄酒中放烤面包以提升味道的习俗

古今中外,人们都有在喝酒时碰杯的习俗。据说该习俗最早出现于古希腊。那时人们在饮酒前,会主动把自己杯里的酒和对方杯中酒掺杂,以此表示酒里无毒。后来,信任的朋友和熟人之间就不再这么麻烦,仅仅象征性地碰一下酒杯即可。这就是碰杯的起源。

碰杯时,人们往往还会说一些祝福的话,这种做法就是“敬酒”。在英语中用toast表示。单词toast本指烤面包,它是怎么跟“敬酒”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古代人喜欢喝葡萄酒,但当时葡萄酒的味道远不如现在好喝。人们往往会在葡萄酒杯中放一片烤面包(toast),涂有香料或果酱的烤面包更好。烤面包可以吸收葡萄酒的酸味,使葡萄酒变得更加香醇。人们在向长辈或女性敬酒时,往往会把对方的美德或美貌比作葡萄酒中的toast。久而久之,toast一词就用来比喻杰出的、广受赞誉的人,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敬酒”之意。

敬酒这种习俗无论中外都很流行。在西方宴会上还出现了专门的toastmaster,相当于宴会主持人。他的职责就是组织宴会上的敬酒活动,避免出现一窝蜂似的混乱场面。

toast:n.烤面包,敬酒,干杯,接受敬酒的人,广受赞誉的人vt.向……敬酒,为……干杯vi.烤火,取暖,烘烤面包

toast in the town:广受赞誉的人。

toastmaster:n.宴会主持人,祝酒提议人,致祝酒词者

bigwig(大人物):假发越大,地位越高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很多社会上流人士喜欢佩戴假发(wig)。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是始作俑者。由于在当时,满头浓发被看作是男性力量的表现,而这位国王却是个秃头。为了掩饰这一缺陷,路易十三就戴上了一顶长度长度及臀的原色卷发。大臣们纷纷效仿,从而使得佩戴假发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我们在一些欧洲古装剧中还能看到法官和律师们佩戴着白色的假发。

假发的大小与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地位越高者,佩戴的假发越大越长。所以人们就是用“bigwig”这个单词来表示大人物。

bigwig: ['bɪgwɪg]n.权贵之人,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wig: [wɪg]n.假发

jazz(爵士乐):新奥尔良红灯区的粗俗俚语

爵士乐,一种起源于非洲形成于美国的音乐类型,缘于蓝调(blues)。该词是美国人查的最多的词源之一。据说jazz原为jass,最早来源于新奥尔良红灯区的性暗示语“JASSING IT UP”,俚语jass指性爱中的短暂高潮,十分粗俗,公众难以接受,因此后来改写为jazz。随后jazz这个词开始普及和流传。

jazz: [dʒæz] n.爵士乐,爵士舞v.奏爵士乐,跳爵士舞adj.爵士乐的,喧闹的

To meet Waterloo:倒霉,受毁灭性打击,灭顶之灾

滑铁卢是一代天骄拿破仑遭受残败的地方。遭遇滑铁卢,对一个人来说,后果不堪设想。无怪据说二战期间,在准备诺曼底反攻时,温斯顿·丘吉尔和随员冒雨去某地开会,其随员因路滑而摔了一跤,脱口说一句“To meet Waterloo!”丘吉尔竟联想到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典故,恼怒地斥责他:“胡说!我要去凯旋门呢!”。

chimerical(荒诞的):希腊神话中的怪物奇美拉

在希腊神话中,奇美拉(Chimera) 是一只栖息在下亚细亚的利西亚(Lycia))中的怪兽,据说是提丰的后代。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由三种动物构成的。荷马在《伊里亚特》中首次对奇美拉进 行了描述:“一种永生之物,而非人类,前为狮,后为蛇,中为羊。呼吸之间,鼻喷明亮可怖的火焰。”赫西奥德在《神谱》中也有类似描述:“令人恐怖的生物, 雄壮、强大、敏捷,拥有三个头:前有狮头,后有龙头,中有羊头,喷出令人恐怖的烈火。”奇美拉通常被看作是雌性,是斯芬克斯和尼美亚雄狮的母亲。在野外看 到奇美拉通常预示着风暴、船只失事、自然灾害(尤其是火山爆发)。

科林斯英雄柏勒罗丰(Bellerophon) 奉利西亚国王之命来猎杀奇美拉。他骑着飞马,在空中用灌铅的长矛杀死了奇美拉。奇美拉出现在古希腊众多艺术作品中,如花瓶、壁画。由于奇美拉是由三种完全 不同的动物组成的,因此从它的名字衍生了英语单词chimerial,表示由异质部分构成的,后来引申为荒诞的、空想的。

chimerical:[kaɪ'mɪərɪkəl]荒诞的,空想的,妄想的

hermetic(密封的):埃及神话中发明了炼金术的托特

很多炼金术士、神秘学学者和新柏拉图学派学者认为,埃及神话中的智慧之神托特 (Thoth,又译透特或图特)等同于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Hermes)。托特是古埃及神话的智慧之神,相传他是古埃及文字的发明者。人们将托特尊称 为“三倍伟大的赫尔墨斯”,因为他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最伟大的祭司、最伟大的国王。三倍伟大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托特(或赫尔墨斯)的学问被分为三大分 支:炼金术、占星术和巫术,它们被认为是宇宙智慧的三个方面。托特创立了赫尔墨斯神智学,据说完全密封玻璃瓶的方法就是他发明的。从赫尔墨斯的名字 Hermes衍生出英语单词hermetic等单词。

hermetic:[hɜː'metɪk] adj.密封的,不透气的,炼金术的n.炼金术士

hermetical:[hɝ'mɛtɪkəl] adj.不透气的,与外界隔绝的

hermeticism:[hə:'metisizəm] n.赫尔墨斯神智学

nectar(琼浆玉液):希腊神话中众神的饮料

英语单词nectar来自希腊神话,是众神饮用的琼浆玉液。据说神仙们饮用后可以永葆美貌并长生不老。

nectar:['nektə] n.花蜜,甘露,琼浆玉液,神酒,美味的饮料

nectarous:['nektərəs] adj.甘美的,神酒似的

nectary:['nekt(ə)rɪ] n.(植物)蜜腺,蜜管

stentorian(洪亮的):大嗓门的传令官斯屯托耳

斯屯托耳(Stentor)是希腊神话传说中一名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军人,天生一 副大嗓门,声如洪钟,一个人的声音比得上50人,因此在军中担任传令官。据说天后曾经化身为他的形象,用他的大嗓门来鼓励希腊将士。斯屯托耳后来与神使赫 尔墨斯比赛谁的嗓门更大。凡人哪斗得过神灵,结果斯屯托耳比输了,自己也力竭而亡。但他凭借自己的大嗓门名垂青史,英语单词stentorian就源自他 的名字Stentor。

stentorian:[sten'tɔːrɪən]adj.(声音)洪亮的,响亮的

apocalypse(天启):圣经新约中的“圣约翰启示录”

《圣经·新约》中的最后一章是圣约翰(St. John)所写的“启示录”。据说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约翰被罗马皇帝流放至帕特摩斯岛(Patmos)时,将主给他显示的异象记录下来,并预言了主 的降临和世界末日来临时的景象。该书的希腊名是《apokalyptein》,在123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Apocalypse》,在138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Revelation》。英语单词apocalypse就源自希腊语apokalyptein,由apo(away,off)+kalyptein(cover)构成,意思就是“revelation”(启示,揭示)。

apocalypse:[ə'pɒkəlɪps]n.启示,天启

apocalyptic:[ə'pɑkə'lɪptɪk] adj.启示录的,天启的

mascot(吉祥物):能够带来好运的东西

英语中表示“吉祥物”的单词mascot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语mascoto,由单词masco(女巫)而来,原本表示“女巫的魔法、护身符”,引申为能够带来好运的东西。19世纪末它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典。

该词得以流行源自1880年法国剧作家埃德蒙·奥德朗(Edmond Audran)所创作的一出轻歌剧《La Mascotte》(吉祥物)。歌剧中的主角是一名美丽善良的女孩贝蒂娜(Bettina),据说她是一个幸运儿,能给人带来好运,所以被人亲切地称为La Mascotte(吉祥物)。在剧中,贝蒂娜给很多带来了好运,如雇佣她照看火鸡的农夫遇到王子,变成了宫廷侍卫;在宫廷阴谋中,和她一起在农场干活的男友幸运逃脱危险;贝蒂娜参加的军队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所有战斗。

这一歌剧在法国大受欢迎,mascotte一词也得到广泛应用,用来表示“幸运儿、能带来好运的人或物”。随着该歌剧传入英国,该词也进入英语,拼写改为mascot。

mascot:['mæskɒt] n.吉祥物,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