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rowbeat:吓唬、欺负

发音释义:['braʊbiːt] vt.吓唬;欺负

结构分析:browbeat = brow(眉毛)+beat(打击)→横眉立眼来吓唬人→吓唬、欺负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rowbeat 词源,browbeat 含义。

blast:爆炸

发音释义:[blɑːst] n. 爆炸;冲击波;突然的响声;一阵(疾风等);奇妙的感受v.爆炸;猛攻;轰鸣;摧毁;轰开;炸开;射击杀死

词源解释:blast←古英语blæst←原始印欧语bles(刮、膨胀)

同源词:blow(风吹、打击)

词组习语:at或on full blast(以最大音量/功率)

avenge:报仇

发音释义:[ə'ven(d)ʒ] vt. 替…报仇vi. 报复,报仇

结构分析:avenge = a(=ad,去)+venge(报仇)→报仇

词源解释:venge←拉丁语vindicare(惩罚)

同源词:venge(为…报仇);revenge(报仇);vengeance(报仇)

趣味记忆:venge→谐音“闻鸡”→闻鸡起舞→练好武艺准备报仇

avenge和revenge都含有“报仇”的意思,区别在于:revenge强调re(反过去),即“报复”,实施者通常是受害人自身,有时候未必是处于正义,而仅仅是为自己的遭遇进行报复;而avenge强调为受冤屈者或受害者等报仇,目的是惩罚坏人、匡扶正义而非打击报复。

衍生词:avenger(复仇者)

abate:减弱

来自古法语,而法语又来自通俗拉丁语,来自 a-(同 ad-,去,往)+ bat-(与 beat 同源,打、击)+ -e(后缀,无实意)→ 字面意思就是“将其打压下去”,故引申为“减轻、减弱、减少”。同源词:beat(打击、跳动),batter(连续猛击、持续打击)。

booty:战利品

原指奖赏,词源不详。词义受boot(益处)影响。词义由奖赏到战利品可参照英法16,17世纪官方文件letter of marque, 私掠许可证。当时英法政府为发展海上力量,打击对方,鼓励民船海盗船可以对过往商船进行合法抢劫,所掠财物部分作为奖赏。

castanets:响板

来自chestnut, 原指一种用栗子做的打击乐器。

demotivate:使消极

de-, 向下。motivate, 鼓舞,刺激。即打击,使消极。

hi-hat:踩跋

缩写自high-hat,打击乐器,因形如高顶帽而得名。

inflict:遭受,遭受打击

in-,进入,使,-flict,打击,折磨,词源同afflict,flog.

maracas:响葫芦

一种葫芦制成的打击乐器,来自巴西土著语。

Yankee:美国佬

Yankee一词大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关于它的由来,说法不下二十种。

有人认为,Yankee来源于印第安人对English一词的读音Jengees或Yengees。也有人认为,Yankee出自一个意为“精明”的苏格兰词,因为直到今天,一个精明厉害的商人还往往被人叫做a Yankee trader。但是大多数人认为Yankee起源于荷兰。

17世纪时,荷兰人成为英国人进行殖民地扩张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英国人把制作和出售乳酪的荷兰人按荷兰语蔑称为Jan Kees,相当于英语John Cheese(乳酪约翰),或把他们叫做Janke(Jan的指小形式),相当于英语Little John(小约翰),同样带有贬抑的含义。后来Jan Kees或Janke又移用作荷兰海员或海盗的诨名,并逐渐讹变为Yankee。

随着荷兰的向外扩张,许多荷兰人来到了美洲。他们主要集中于现在的纽约州一带(最初的纽约州叫新荷兰,纽约市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末英国兼并后才得名纽约),而英国早期移民则多定居于现在的美国东北沿海各州即新英格兰地区。荷兰移民多半是种地的好手,他们很瞧不起不擅长务农的新英格兰移民,于是把自己的外号转送给了他们,称他们为Yankee。对新英格兰移民素以Brother Jonathan(乔纳森兄弟)相称的英国士兵,把这一绰号接了过来,改称他们为Yankee。南方移民觉得新英格兰移民过于精明,也以Yankee称之。而新英格兰人却将此视为对他们的一种赞誉,引以为荣地接受了。因此,到了18世纪中期Yankee便成了新英格兰人的绰号。

在法英七年战争(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1754-1760)期间,据说英军统帅Amherst勋爵手下一个军医Shucksberg(一说Shuckburgh)于1755年特意谱写了一首名为Yankee Doodle(扬基歌)的歌曲,取笑粗里粗气、衣冠不整的新英格兰士兵。

1775年4月的一天,英国陆军上校Hugh Percy带着军队在Yankee Doodle的乐曲声中从波士顿城开赴康科德(Concord)去搜查殖民地人民收藏的枪支,结果被农民组成的殖民地军队打得大败。殖民地军队自豪地踏着Yankee Doodle的乐声开进了波士顿。与此同时在附近的列克星顿(Lexington)殖民地军队也打了一场胜仗,这两场仗史称列克星顿-康科德之战,它们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此后,有人把Yankee Doodle的歌词作了修改,使之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一首进行曲。正是这首歌使Yankee一词得以进一步推广,并在美国广泛流行。

独立战争胜利结束后,Yankee一时成了美国剧场里最受人喜爱的人物,他总是以纯朴老实、精明强干而富于幽默感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

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1861-1865)。在战争时期,南方军士兵把北方军士兵叫做Yankee(北方佬),偶尔也叫doodle(笨蛋)。Yankee Doodle被当作一首亲联邦歌曲,在亚拉巴马州的莫比尔(Mobile)和南部邦联的其他地方这首歌都遭到禁止。Yankee一词再度成为对北方人的一个蔑称,一直到今天美国南部许多地方仍在这样沿用。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Yankee的词义扩大了一些,美国兵被称作Yankee或简称Yank。1917年美国兵都唱起了流行歌曲作家George M. Cohan谱写的“在那里”(Over there)这首歌,歌中唱道:“Over there, over there, the Yanks are coming ...”(在那里,在那里,美国兵来了……)从那时候起,Yank和Yankee就成了欧洲人对美国兵或美国公民的通俗称呼,有时也作为山姆大叔或美国的代称。在拉丁美洲Yankee拼作Yanqui。20世纪50年代,拉丁美洲人民发出了Yanqui go home(美国佬滚回老家去)的吼声,对美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可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从以上所述,可见Yankee或Yank自问世以来其含义常因历史情况而发生变化,时而扬升,时而贬降,且贬多于褒。

The Sword of Damocles:喻指临头的危险

达摩克里斯之剑——喻指临头的危险,源于希腊传说,古Syracuse国王命其廷丞达摩克里斯坐在以一根头发悬挂的剑下,以示君王多危。此典出于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故事:公元前四世纪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公元前430-367)打击了贵族势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权,但遭到了贵族的不满和反对,这使他感到虽然权力很大,但地位却不可靠。有一次他向宠臣达摩克利斯谈了这个问题,并且用形象的办法向他表明自己的看法。他为了满足一下宠臣达摩克利斯的贪欲,把宫殿交托给他,并赋予他有完全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任何欲望。这个追求虚荣、热中势利的达摩克利斯在大庆宴会时,抬头看到在自己的坐位上方天花板下,沉甸甸地倒悬着一把锋利的长剑,剑柄只有一根马鬃系着,眼看就要掉在头上,吓得他离席而逃。这时迪奥尼修斯王便走出来说道:“(达摩克利斯头上)这把利剑就是每分钟都在威胁王上的危险象征,至于王上的幸福和安乐,只不过是外表的现象而已。”后引申为做坏事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惩罚。

afflict:使苦恼,折磨

词根词缀: af-加强意义 + -flict-打击

affliction:痛苦,苦恼

词根词缀: af-加强意义 + -flict-打击 + -ion名词词尾

afflictive:带给人痛苦的,苦恼的,难受的

词根词缀: af-加强意义 + -flict-打击 + -ive形容词词尾

blow:猛击,一击

词源有些神秘,首次是在苏格兰语中以blaw(打击)的形式出现。

conflict:争论,抵触,冲突;战斗,战争

词根词缀: con-加强意义 + -flict-打击

defence:防御,防卫,保卫;辩护,答辩;(复数)防御工事

词根词缀: de-离开 + -fenc-打击 + -e

defend:防守,保卫;为…辩护,为…答辩

来源于拉丁语defendere(避开,挡住),是由前缀de-(离开)和-fendere组成

词根词缀: de-离开 + -fend-打击 → 躲避打击

defendant:被告

词根词缀: de-离开 + -fend-打击 + -ant名词词尾,人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