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地理):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盖亚
在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地球的女神称为“盖亚”(Gaia或Gaea),通常被翻译为“大地女神”。她由混沌之神卡俄斯所生。盖亚通过自我繁殖诞生了天神(表示天地之分离)、海底神(表示大地之凹陷)和山脉神(表示大地之凸起),并与天神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十二个泰坦巨神及三个独眼巨人和三个百臂巨神。她是世界的开始,所有的神都是她的子孙后代。
从盖亚的名字产生了表示“地球”的词根geo-,从词根geo-产生了许多与地球、大地有关的单词。
geography:[dʒɪ'ɒgrəfɪ] n. 地理学。记:geo大地+graphy描绘→描述大地的概貌就是地理
geology:[dʒɪ'ɒlədʒɪ]n. 地质学。记:geo大地+logy表示学科→研究大地的学科
geologist: [dʒɪ'ɒlədʒɪst]n. 地质学家。记:geo大地+logy学科+ist表示人物→研究大地的学者
geometry:[dʒɪ'ɒmɪtrɪ] n. 几何学。记:geo大地+metry测量→最早的几何是测量大地的技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geography 词源,geography 含义。
martial(军事的):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
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Ares)是主神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儿子,爱神阿芙洛狄忒的情人,掌管战争。他相貌英俊,孔武有力,性格残暴好斗,象征着战争的野蛮杀戮。阿瑞斯性格暴戾,其他神祗和人类都不喜欢他。他的生身父母也不喜欢他。在《伊里亚特》中,宙斯对阿瑞斯说:“在所有住在奥林匹斯山的神中,你最令我作呕,你除了争吵、战争和打仗之外什么也不喜欢。你遗传了你母亲赫拉的固执和难管束的性情。”
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吃败仗。他曾被两个巨人塞进青铜大瓮,囚禁13月之久,若不是他兄弟赫尔墨斯的营救,他早已丧生其中。他与两个妹妹,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经常发生矛盾,但基本上每次都被她们狠狠修理。在特洛伊战场,他主动挑衅雅典娜,结果被雅典娜用一块石头砸伤脖子。凡人英雄赫拉克勒斯杀了他的儿子,阿瑞斯向他挑战,结果被英雄打伤,呻吟着回到奥林匹斯山。 可以说,在崇尚和平和文艺的古希腊,战神就是外强内干,备受嘲弄的草包。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诸城邦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神是斯巴达的保护神,雅典娜是雅典的保护神。与精于文艺的雅典人相比,沉默寡言的斯巴达人对希腊神话中的影响力极低,导致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屡被雅典娜欺负。
不过到了古罗马时期,战神却时来运转了。在罗马神话中他被称为马尔斯(Mars)。 因为罗马人崇尚武力,所以战神在罗马神话中地位极高,三月(March)和火星(Mars)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单词march还表示“进军”,因为古罗马人认为三月份是开始进军打仗的好季节。从战神的名字中还产生了martial(战争的)这个单词。
Mars:[mɑːz] n.战神,火星。
march:[mɑːtʃ] n.三月v.进军
martial:['mɑːʃ(ə)l] adj.军事的,战争的,尚武的。
martial art:武艺。
narcissism(自恋):因自恋而化为水仙的美男子纳西索斯
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Narcissus是河神Cephisus和宁芙仙女Liriope的儿子,长得非常俊美,却十分高傲,对自己在水中倒影自恋不已,对任何姑娘都不动心。森林女神Echo爱上了他,却因为受到赫拉的惩罚丧失了语言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音。Echo偷偷地跟着Narcissus,渴望能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面对只能重复别人的话的Echo,Narcissus同样高傲而又无情地拒绝了。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Echo后来成为“回音”的由来。为了惩罚他,报应女神 Nemesis施展法力,使他迷恋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自恋成性的Narcissus最终在顾影自怜中抑郁而死,化为水仙花,依然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从此以后,Narcissus成为“自恋狂”的代名词,并衍生了英语单词narcissism(自恋)。
narcissus:[nɑr'sɪsəs] n.水仙,自恋狂,纳西索斯
narcissist:[nɑː'sɪsɪst] n.自恋者,自我陶醉者
narcissism:['nɑːsɪsɪz(ə)m; nɑː'sɪs-] n.自恋,自我陶醉
dismal(阴沉的):古历法中不吉利的日子
在古埃及的历书中,每月有两天为不吉利的日子,不宜处理任何事务。这些不吉利的日子因为是埃及占星家首先测定的,所以被称为Egyptian days。这种迷信在中世纪传入罗马,后来又传遍整个欧洲。拉丁文用dies mali来表示。dies=days,mali=bad,所以dies mali就是bad days(坏日子)的意思。该词演变为法语的dis mals,进入英语后拼写为dismal,去掉了表示复数的s,词性也从名词变成了形容词,表示“不吉利的”。16世纪以后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先是由“不吉利的”变为“灾难性的”,以后又逐渐弱化为我们至今还在使用的“阴沉的”、“优郁的”等义。
dismal: ['dɪzm(ə)l] adj.凄凉的,忧郁的,阴沉的,沉闷的。n.低落情绪。
devil(魔鬼):希腊文对撒旦的翻译
英语单词devil(魔鬼)的真正历史比所传devil乃do-evil(作恶)之缩略的古老传说要复杂得多。《旧约全书》中的Satan(撒旦)实际上是devil的前身,它的意思是adversary(敌手),即“上帝和人类的敌手”。当希伯来文的《旧约全书》被译成希腊文时,译者将撒旦翻译成了diabolos一词,而diabolos在希腊文中原义是“诽谤者”,是圣经的影响才使它获得我们今天熟悉的词义“魔鬼”或“恶魔”的。
与devil词义接近的单词demon(恶魔)同样源自希腊语。它源自希腊单词daimon,本意是“半神、守护神、邪神”。在希腊文的《圣经》中,用daimon来表示“异教神灵、不洁神灵”。因此,英语单词demon泛指各种恶魔,而devil原本专指撒旦,后来才泛指恶魔。
devil:['dev(ə)l] n.魔鬼,撒旦,恶棍,淘气鬼vt.虐待,折磨。
demon:['diːmən] n.恶魔,魔鬼,邪恶事物
anthem(赞美诗):由唱诗班应答轮唱的圣歌
anthem最初是教堂里应答轮唱的圣歌。它和单词antiphon(轮流吟唱的歌)一样都来自希腊语antiphona。词根anti表示“against”或“in return”,phona是phone的变形,表示“sound”。这个词几经周折,最后演变成英语中的anthem,前三个字母ant还能依稀辨别出anti(in return)的痕迹。
anthem原本是教堂尤其是英格兰教堂在宗教仪式中所唱的圣歌,由唱诗班而不是会众来合唱。而在现代,anthem一词已经超越宗教领域,用来表示那种用于庆祝或为特定群体而作的歌曲,如national anthem就是“国歌”、 sports anthem(体育圣歌)就是大型体育赛会中所用的歌曲,如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就是一首非常出名的体育圣歌。
anthem:n.赞美诗,圣歌v.唱赞美诗,唱赞歌。
antiphon: ['æntɪf(ə)n] n.轮流吟唱的歌,对唱的圣歌
atom(原子):不可再细分的最小颗粒
古希腊人认为,物质是不可能无限地分割下去的,到最后会小到不可再分,这种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最先提出原子学说的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留基伯。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原子学说,并用原子学说来解释宇宙。他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他还提出原子在数量上无限,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如水的原子是圆而光滑的,它们相互间不能“勾住”,因而就像小球那样相互滚来滚去,而铁的原子则粗糙不平,因而互相粘附在一起成为“固体”,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这便是烧灼使人感到痛的原因。
在希腊语中,原子被称作atomos,由a(not)+tomos(cut)构成,意思就是“不可分割)。后来这个词进入英语,演变为atom。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原子并非不可分割,比原子更小的是夸克。
atom: ['ætəm] n.原子
cordial(诚恳的):意识发生于心脏的误解
我们中国人认为心脏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场所,所以才有“心灵”、“心理”、“心思”等词汇。和我们东方人一样,古代西方人也有类似的观念,所以很多表示意识活动的单词都由表示心脏的词根cord构成。
core:[kɔː] n.核心,要点
cordial:['kɔːdɪəl] adj. 衷心的,诚恳的;兴奋的
record:['rekɔːd] v.记录,录音n.记录,档案。记:re再次+cord心→用心反复记住
concord:['kɒŋkɔːd] n.和谐;和睦;一致;协调。记:con共同+cord心→心思一致
accord: [ə'kɔːd]n. 符合;一致;协议;自愿vt. 使一致;给予vi. 符合;一致。记:ac趋向+cord心→心与心靠近
discord:['dɪskɔːd] n. 不和;不调和;嘈杂声vi. 不一致;刺耳。记:dis远离+cord心→心与心远离
climate(气候):希腊人设想的地球上的平行斜坡
希腊人很早就发现一个地区的气候与太阳光线的倾斜角度有关。越靠近赤道,太阳光倾角越大,气候就越温暖;越靠近极点,太阳光倾角越小,气候就越寒冷。我们现在知道,不同地区太阳光倾角不同,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但古代的希腊人还不知道,依然认为地球是平的,只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坡度,地区坡度的不同造成了太阳光倾角的不同。因此,他们将地球划分成很多块边线平行的斜坡,每条斜坡的坡度都有所不同,这些平行的斜坡就是希腊人划分的气候带,在希腊语中称为klima,字面意思是“斜坡”。古希腊人将世界划分为7个气候带,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y)将世界从赤道到北极划分为24个气候带。
英语单词climate(气候)就来自希腊语klima。而英语单词lean(倾斜)与此同源,来自希腊语klinein(倾斜)。
climate:['klaɪmət] n.气候,风土,思潮
lean:[liːn] v.倾斜,依靠adj.瘦的,贫瘠的n.倾斜,瘦肉
window(窗户):古代房屋中的采光通风口
公元4世纪时,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于窗户上。那么,在这之前,房屋的窗户是什么样子的呢?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用纸糊窗户,在古装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用手在窗纸上戳一个洞来偷窥的场景。而在古代西方,窗户是什么也不糊的。那时候,人们为了采光和通气,会在屋顶和墙壁上开凿一些细长的缝隙。长是为了多进光线和空气,窄是为了抵御恶劣天气,还可以抵御敌人的进攻。因此,在北欧语中,人们将这种细长的缝隙称为vindauga,由vind(wind)+auga(ey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wind eye,风眼”。英语单词window就是由此单词演变而来的。
window:['wɪndəʊ] n.窗户,窗口
road(马路):供骑马行走的路
road一词在英语里泛指“路”时,相当于汉语里的“马路”。“马路”可以指供车马行走的道路,也可以指一般的路。而road的祖先恰好也同“马”有关。
Road在古英语中写作rad,是从ridan(即“ride”,骑马)一词演变来的,rad就是“供骑马行走的路”,也就是“马路”。
尽管中国的“马路”上并不一定有马,英国的“road”上也不一定有骑马的人,然而我们都这样习惯的叫下去。
road: [rəʊd] n.马路,公路
bend(弯曲):给弓绑上弓弦
单词bend的本意是“给弓绑上弓弦”。给弓绑弓弦的时候,弓会被压弯。所以bend的意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使弯曲,使屈服”。但从单词的拼写上,我们还能看出bend与含有“捆绑”含义的单词bond、band、bind很像,因为它们都是同源单词。
bend:[bend]vi.弯曲,屈服vt.使弯曲,使屈服n.弯曲
bond:[bɒnd]vi.结合,联系在一起vt.使结合n.结合,约定,债券
band:[bænd]vi.用带绑扎n.乐队,一群,带,波段
bind:[baɪnd] vi.结合,装订,有约束力vt.绑,装订,包扎n.捆绑,困境
mile(英里):一千罗马步的距离
古代罗马人以“罗马步”(passus)作为测量距离的单位,一罗马步等于两个右脚(或左脚)脚印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步的距离。那么,一千罗马步在拉丁文中就写作mille passus,其中的mille就是“千”的含义,英语词根mill-(千)正是来源于此。英语中表示“英里”的单词mile也源自这个拉丁语,一mile其实就是“一千罗马步”的距离。
随着罗马的征服,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mile作为距离单位。但由于各地人高矮不一,步幅有长有短,所以各地的mile的精确距离并不相等,令人困惑。直到159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法令,规定一mile等于1760码(yard),即大约1.6公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定英里”(statute mile)。
mile:[maɪl] n.英里
bromide(陈词滥调):用作镇静剂的溴化物
在西方,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溴化物(bromide)尤其是是溴化钾(potassium bromide)常被用作镇静剂,可以作为非处方药直接在药店购买。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妇女在情绪激动时掏出一小包溴化钾放到鼻子前嗅闻的场景。直到1975年,由于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政府才下令禁止随意销售溴化物。
当人们在劝慰情绪激动的人时,往往都会说一些被人反复说过的话,如“别着急,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开心”。这种用来劝慰人的陈词滥调就被比作bromide。后来,bromide的比喻含义进一步扩大,不仅用来比喻陈腐的话,还可以用来比喻陈腐、庸俗的人。
1906年,美国著名幽默作家Frank Gelett Burgess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Are You a Bromide?》(你是一个庸俗的人吗?),使得单词bromide的喻意“庸俗之徒”得以流行。
bromide: ['brəʊmaɪd] n.溴化物,陈词滥调,庸俗陈腐的人
barber(理发师):身兼数职的理发师
古希腊人是不修剪胡须的,所以我们看到古希腊名人如苏格拉底都是一脸的大胡子。因为修剪胡须需要锋利的剃刀,而古代无法制造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刀具。古埃及人最早用石块后来用青铜刀具刮胡子,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流传至希腊。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他要求所有士兵都要剃须,以免在战斗中被敌人揪住胡须。从此后,剃须的做法才在希腊开始流行。公元前299年,Ticinius Mena首次将一位理发师带到罗马。随后,修剪胡子和剃须的做法在罗马人中迅速普及,剃须被看作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那时候剃须需要专业的理发师,因为剃须所需的剃刀只有专业理发师才有。理发师的工作职责除了理发外,更重要的还是剃须,甚至包括给病人实施放血这样的外科手术,因为他的剃刀可当手术刀使用。现在理发店门口红白相间标识其实是“本店可做外科手术”的暗示。
英语单词barber就反映了古代理发师的剃须职责。barber来源于拉丁语中表示“胡须”的单词barba,英语单词barb(倒刺、钩子)、beard(胡须)都与此同源。现在随着家用剃须刀的普及,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在家中剃须,所以barber的职责也已不再包含剃须了,但它的拼写依然在提醒我们它曾经的含义。
barber:[bɑːb] n.理发师v.理发,修剪,当理发师。记:barb胡须+er人→修剪胡须的人
barb:[bɑːb] n.(鱼钩、箭头上的)倒钩vt.装倒钩。记:倒钩形如下巴上的短胡须
beard:[bɪəd] n.(嘴唇上下及下巴的)胡须。
genuine(真实的):抱起婴儿以示认可的罗马习俗
在古罗马时代,孩子出生并不能自动成为一个家庭的成员,还需要父亲的认可。孩子出生后,接生婆会把它放在地上。父亲过来看看。如果愿意接纳这个孩子,就会把他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膝上。通过这个举动来宣告正式同意接纳这个孩子作为自己的子女。如果不愿意接纳,父亲就不会把婴儿抱起来。这个婴儿就会被遗弃。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古罗马时代,人们的男女关系混乱,自己的妻子生的孩子未必就是自己的亲骨肉,并且做父亲的也可能跟女奴或女仆乱搞,所以不能随便认可。一旦认可了,在法律上这个婴儿就算是你的子女了(古罗马人可不会搞滴血认亲那一套),将来有权继承你的遗产。二来,古罗马还是父权社会,子女被视为父亲的财产,父亲对子女操有生杀予夺大权。堕胎、弃婴等行为都是社会认可的。
英语单词genuine表示“真实的,真正的”,它的词源就与这种把新生儿放到膝上以示认可的习俗有关。genuine来自拉丁语genu,而genu的意思就是“膝”,在英语中依然保持“膝”的含义。所以genuine的字面意思就是“放在膝上”,而因为把新生儿放在膝上意思就是这个孩子确实是我的子女,所以genuine才逐渐演变出“真实的”的含义。
genu: ['dʒenjuː] n.膝
genuine: ['dʒenjʊɪn]adj.真实的,真正的
bigwig(大人物):假发越大,地位越高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很多社会上流人士喜欢佩戴假发(wig)。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是始作俑者。由于在当时,满头浓发被看作是男性力量的表现,而这位国王却是个秃头。为了掩饰这一缺陷,路易十三就戴上了一顶长度长度及臀的原色卷发。大臣们纷纷效仿,从而使得佩戴假发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我们在一些欧洲古装剧中还能看到法官和律师们佩戴着白色的假发。
假发的大小与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地位越高者,佩戴的假发越大越长。所以人们就是用“bigwig”这个单词来表示大人物。
bigwig: ['bɪgwɪg]n.权贵之人,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wig: [wɪg]n.假发
dowry(嫁妆):女子出嫁时娘家赠送的陪嫁礼物
女子出嫁时,女方家庭向男方或新婚夫妇赠送一定的陪嫁礼物,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一项古老习俗。这种陪嫁礼物就是“嫁妆”,在英文中称为dowry。它源自拉丁语dotare,其中的do就是“赠送”的意思,如英语单词donate(捐赠)。与它同源的还有endow(捐赠)。
娘家赠送嫁妆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新婚夫妇提供一定资助,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另一方面还有比较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知道,古代社会是父权和夫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嫁入男方后就成了婆家的人,与娘家不再有瓜葛,也不能继承娘家的遗产,所以女性成家后几乎再也无法从娘家获得任何帮助。在这种背景下,娘家向出嫁女儿提供帮助的唯一途径就是结婚时的嫁妆了。嫁妆的丰厚与否,与女儿日后在婆家的地位息息相关。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地方,人们对嫁妆异常看重,甚至经常发生“索奁焚妻”这样的暴行。“索奁焚妻”指的是因为女方家庭拒绝男方的要求,不肯提供更多嫁妆,男方便杀害新婚妻子作为报复的事件,通常采取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残忍手段。在印度,这一恶习屡禁不止,每年造成了大量女性的死亡。dowry一词在印度已经违背了“自愿捐赠”的本意,变成了女方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
dowry:['daʊ(ə)rɪ] n.嫁妆,天资,亡夫的遗产
endow: [ɪn'daʊ; en-] vt.赋予,捐赠,天生拥有
ostracize(放逐):古希腊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人民推翻僭主的独裁统治后,建立了民主制度。为了保卫民主制度,避免有野心的政治家恢复僭主政治,雅典人民实施一项称为“陶片放逐法”的政治制度。所有的雅典公民在一片陶片上刻上他认为可能危害雅典民主政治,需放逐的人的名字,将陶片投入票箱。如果有人获得超过6000张选票且得票数第一,则被放逐,期限为10年。
陶片放逐法有助于雅典公民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约束官员行为,但这种方式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因此陶片放逐法很容易成为政客党派斗争的工具。例如,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参加陶片放逐投票的路上,被一个目不识丁的路人拦下,请他帮忙在陶片上刻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问他为什么想放逐阿里斯提德。那人回答“不为什么,我甚至不认识这个人。只是到处都在谈论他,说他是什么‘正义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阿里斯提德平静地帮他在陶片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投票结果揭晓,被放逐的正是阿里斯提德。公元前415年,雅典平民领袖海柏波拉斯被放逐,后来外国外被支持寡头政治的激进分子暗杀。此事在雅典人民中造成极大震动。从此后,陶片放逐法自然终止。
英语单词ostracize正是来自陶片放逐法。它源自希腊语ostrakizein,而该词源自希腊语ostrakon (陶片,瓦片,贝壳)。英语中oyster、ostracean、ostracod等单词均与此同源。
ostracize: ['ɑstrəsaɪz] vt.放逐,排斥,排挤
ostracism: ['ɒstrəsɪz(ə)m] n.排斥,放逐,陶片放逐法
ostracean:[ɔs'treiʃən] n.牡蛎adj.牡蛎的
ostracod:['ɒstrəkɒd]n.介形亚纲动物
oyster: ['ɒɪstə] n.牡蛎,生蚝,沉默寡言之人
ballot(投票):古代希腊和罗马用来投票的黑白小球
在古代希腊,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匿名投票的方法。跟我们现在使用纸质选票的方法不同,那时候的人们使用青铜碟片、筹码或小球等材料来投票,并用不同形状或颜色代表赞同或反对。其中,用小球做成的选票就是英语单词ballot(选票)的来源。ballot源自意大利语pallotte,是palla(ball,球)的指小词,意思就是“小球”。英语单词balloon(气球)同样源于意大利语palla(球),表示“大球”。英语单词blackball表示“黑色小球”,也就是“反对票”的意思。
ballot:['bælət]n.投票,选票v.投票
balloon:[bə'luːn] n.气球v.激增,如气球般膨胀adj.像气球般鼓起的
blackball:['blækbɔːl] vt.投反对票,排斥n.反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