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
An Apple of Discord 直译为“引起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 Iliad 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摆宴席。
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Olympus)的诸神参加喜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惟独没有邀请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Eris)。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 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属于最美者”几个字。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 (Athena)、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最美者”称号。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 (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
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 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年青的帕里斯 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
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 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因此,在英语中产生了“An Apple of Discord”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any subject of disagreement and contention;the root of the trouble;dispute”等意义。
这个成语最初为公元2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克·朱里·尤斯丁(Marcus Juninus Justinus)所使用,后来广泛的流传到欧洲许多语言中去,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成语。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n Apple of Discord 词源,An Apple of Discord 含义。
abomination(憎恶):对不祥之物的厌恶
古罗马人在采取任何重大行动前,都会首先进行占卜,请示神灵的意见。他们相信神灵会 通过一些征兆(omen)来表达旨意。如果出现的是凶兆,他们自然会非常失望。因此,人们对那些带来凶兆的事物非常厌恶,会想尽各种办法远离这类事物。英 语单词abomination就源自古罗马人对不祥之物的厌恶和躲避,它由ab(away,远离)+omin(omen,征兆)+ation(后缀)构 成,原始含义就是“远离不祥之兆”,表示的是对不祥之物的憎恶。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宗教迷信含义逐渐淡化,可用来表示对各种事物的憎恶。而动词abominate其实是从它反向衍生出来的。
abomination:[əbɒmɪ'neɪʃ(ə)n] n.憎恶,憎恨,令人讨厌的事物
abominate:[ə'bɒmɪneɪt] vt.憎恶,痛恨
abominable:[ə'bɒm(ə)nəb(ə)l] adj.令人憎恶的,讨厌的,可恶的
stygian(幽暗的):希腊神话中环绕地狱的憎恨之河
在希腊神话中,斯堤克斯(Styx,在希腊语中是“仇恨的”)是大洋河神俄刻阿诺斯 和提坦女神忒堤斯的女儿,也有人认为她是夜神倪克斯和黑暗之神厄瑞玻斯之女。她掌管冥界的9条河流之一,因此这条河流也被称为Styx(憎恨之河)。这条 河的河水具有魔力,凡人接触此水后可以刀枪不入,因此凡人英雄阿喀琉斯出生后就被他妈倒提着浸入该河。另外,神灵若是渡过这条河就会失去神性,因此神灵常 常以Styx的名字来发誓。以Styx的名义发出的誓言是极其神圣的,任何违背此誓的神灵都会受到昏睡一年的惩罚。
憎恨之河位于冥界,因此阴森恐怖。英语单词stygian就源自憎恨之河的名字Styx,意思是“幽暗的,阴暗的”。
stygian:['stɪdʒɪən]adj.幽暗的,阴暗的
anathema(咒逐):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
英语单词anathema来自希腊语anathema,由 ana(up)+thema(to put, to plac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上交给上帝(由其处置)”。这个希腊语实际上是古代希腊人在翻译希伯来语的《旧约》时对希伯来语herem(或 cherem)的翻译。herem在希伯来语中最早指不符合犹太教信仰、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如异教徒用来崇拜其他神灵的建筑、器具,以及其他与犹太 教义不符的财物。犹太人打败异教徒后捕获的这些物品不可拿回家私自享用,而应该献给上帝,由上帝来处置。“献给上帝”的方式一般是烧掉或砸碎。与 herem对应的希腊语anathema也就含有“上帝憎恶之物、异教徒所用之物”的含义。
在宗教领域,anathema表示一种非常严格的惩罚“革出教门”,仅仅适用于严重违反教规的信徒,相当于宣布你是“上帝憎恶之物”。在日常生活中,anathema表示“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与anathema一样含有词根thema的单词有theme(主题),字面意思就是“something set down”(写下的事)。
anathema:[ə'næθəmə] n.咒逐,革出教门;被诅咒者,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theme:[θiːm] n.主题,题目,主旋律
nausea(恶心):海上航行时的晕船恶心现象
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在海上航行时也会发生晕船恶心现象。英语单词nausea的本意就是表示这种晕船恶心现象。它来自希腊语nausia,其中naus表示“航行”,如nautical(航海的)、astronaut(宇航员)。不过在现代英语中,nausea并不局限于表示“晕船”,还可以表示各种“恶心”。
nausea: [ˈnɔ:ziə] n.恶心,晕船,极度的憎恶
silhouette(剪影):因厉行节俭而被嘲笑的法国财务大臣西卢埃特
英语单词silhouette(剪影)来自18世纪法国财务大臣Etienne de Silhouette的名字。在他担任财务大臣时,法国因为“七年战争”而陷入财务危机。他上任后厉行节俭政策,禁止铺张奢华,因此遭到很多人尤其是有钱人的憎恶。为了嘲笑他,人们把他的名字当成了各种便宜货的代名词。当时在法国出现了一种便宜的肖像方法,即在纸上剪出人物的外部轮廓。与常规的肖像画相比,这种剪影方式非常便宜。人们便沿用一贯的恶搞,将其称呼为silhouette。没想到后来这个词竟然长盛不衰,正式成为了表示“剪影”的名词。
silhouette:[,sɪlʊ'et] n.剪影,轮廓
antipathy:反感
发音释义:[æn'tɪpəθɪ] n. 反感;厌恶;憎恶;不相容
结构分析:antipathy =anti(相反)+ pathy(感受)→相反的感受→反感
词源解析:pathy←希腊语pathos(感受)
同源词:apathy(冷漠),pathetic(可怜的),sympathy(同情)
衍生词:antipathetic(讨厌的,令人反感的)
animosity:憎恶
发音释义:[,ænɪ'mɒsɪtɪ] n. 憎恶,仇恨,敌意
结构分析:animosity =animus(敌意)+ity(名词后缀)→憎恶
anathema:咒逐
发音释义:[ə'næθəmə] n. 诅咒;革出教门;被诅咒者;令人厌恶的人
结构分析:anathema =ana(up)+thema(set,放置)→放到一边→由上帝发落→上帝憎恨的人或物→被诅咒者,被逐出教门
词源解释:thema←希腊语 tithenai(放置)
背景知识:单词anathema来自希腊语,字面意思就是“上交给上帝(由其处置)”。这个希腊语实际上是古代希腊人在翻译希伯来语的《旧约》时对希伯来语herem(或cherem)的翻译。herem在希伯来语中最早指不符合犹太教信仰、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如异教徒用来崇拜其他神灵的建筑、器具,以及其他与犹太教义不符的财物。犹太人打败异教徒后捕获的这些物品不可拿回家私自享用,而应该献给上帝,由上帝来处置。“献给上帝”的方式一般是烧掉或砸碎。与herem对应的希腊语anathema也就含有“上帝憎恶之物、异教徒所用之物”的含义。在宗教领域,anathema表示一种非常严格的惩罚——“革出教门”,仅仅适用于严重违反教规的信徒,相当于宣布你是“上帝憎恶之物”。在日常生活中,anathema表示“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同源词:theme(主题←提出来的问题),thematic(主题的),thesis(论文←论题←提出来的问题)
衍生词:anathematize(诅咒;强烈遣责;开除教籍)
abominate:憎恶
发音释义:[ə'bɒmɪneɪt] vt. 痛恨;憎恶
结构分析:abominate = ab(离开)+omin(凶兆)+ate(动词后缀)→视为凶兆躲开→痛恨,憎恶。
词源解释:omin←拉丁语omen(预兆)
背景知识:古代人迷信,将很多自然现象都看做是能预兆吉凶的征兆(omen),遇到凶兆时要立刻躲开,相信这样做就可以躲开坏事。omen可以表示“预兆”,还可以专指“凶兆”。
同源词:abomination(憎恶),omen(预兆),ominous(预兆的,不吉利的)。
abhor:憎恶
发音释义:[əb'hɔː] vt. 痛恨,憎恶
结构分析:abhor = ab(离开)+hor(战栗)→战栗着离开→厌恶至极。
词源解释:hor←拉丁语horrere(战栗,发抖)。
同源词:horror(惊骇、恐怖)、horrible(恐怖的、极其讨厌的)、abhorrent(可恶的、讨厌的)。
deprecate:强烈反对
de-, 向下,强调。-prec, 祈祷,词源同precatory, imprecate, pray. 原义为祈祷恶魔离开,强烈的憎恶,后词义通用化,强烈反对。
detest:憎恶
de-, 向下,强调。-test, 见证,词源同attest, contest.即诅咒,召唤上帝来见证不共戴天的仇恨,极端憎恶,原词义通用化。
disgust:憎恶
dis-, 不,非,使相反。-gust, 口味,品尝,词源同choose, gustatory.即不合口味,后引申为憎恶。
hate:厌恶,讨厌
来自古英语hatian,讨厌,厌恶,来自PIE*kad,憎恶,词源同heinous.
heinous:邪恶的,极恶毒的
来自Proto-Germanic*haton,憎恨,讨厌,词源同hate.来自PIE*ak,尖的,锐利的,词源同acid,hone.由尖锐引申词义强烈的感情,憎恨,邪恶的。
loath:厌恶的,不情愿的,不乐意的
来自古英语lath,厌恶,讨厌,来自PIE*leit,憎恶,词源同德语leiden,承受,忍受,伤心,来自其原始词义PIE*leit,向前,引导,前进,词源同lead,lode.并引申词义离别,伤心,最后到厌恶,讨厌。
phobia:惧怕,恐惧症
借自拉丁语或希腊语,原义为“恐惧”。在英语中phobia既表示“惧怕”、“憎恶”,也表示“恐惧症”,它还可作组合语素,用以构成为数众多的名词,如Anglophobia(恐英,仇英心理),acrophobia(恐高症),hydrophobia(恐水),photophobia(晨光),noctiphobia(黑夜恐怖症),claustrophobia(幽闭恐怖症),dentophobia(牙科恐怖症),zoophobia(动物恐怖)等
testify:证明
testify 源于意为“证人”或“证明”的拉丁语 testis,因此它也表示“证明”。另一个出于同源的词 testimony,其词义“证言”、“证据”也与其词源密切相关。可是人们往往是把这两个词同testis 直接进入英语后被赋予的词义“睾丸”相联系。不太久以前有一家名为《女士》(Ms)的杂志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信上说,“我对使用testimony 一词来表示女人的‘证言’这一做法提出抗议,因为该词根是testis,它和女性毫无瓜葛。为什么不用 ovarimony (注:overio- 是个组合语素,表示‘卵巢’)?” 这位读者恐怕是个女权运动者。其实源于testis 的单词远不止以上两个。Testament(圣约书),intestate(无遗嘱的),attest(证明),protest(抗议),detest(憎恶),contest(竞争)等等,以及它们派生词看来都得受牵连了。
yahoo:野蛮人;粗汉
英国作家、讽刺文学大师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最著名的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1726)。该小说共分四卷,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周游四国的情景。第四卷把格列佛带到贤马国,统治者是文明的、有理智和人性的马群,这里的马叫做Houyhnhnm(可音译为“胡乙姆”或意译为“贤马”)。在这个岛上生活的另一种族是人形动物Yahoo(可音译为“牙呼”),他们被Houyhnhnm用来做仆役。虽然Yahoo长得和人一模一样,但他们丑陋、贪婪、忌妒、野蛮、凶残,从外表到内心都令人憎恶,可以说是罪恶的化身。
斯威夫特这部讽刺小说乃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因此他书中所自创的Yahoo一词常被世人传用,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喻指“野蛮人”、“粗汉”、“不文明的人”或“蠢货”的普通名词。美国名记者Steward Alsop曾在其所写的The Center (1968)一书中将歇斯底里的美国反共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 1908-1957)比作Yahoo(粗野的政客)。
美国英语中有一个表示高兴、兴奋的感叹词也拼作yahoo,和上述yahoo不是同源词。另外,著名专业搜索网站Yahoo(雅虎)的名称也与此没有什么联系,它是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之首字母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