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temple(寺庙):古罗马人为占卜划出的区域

古罗马人在占卜时,会用手或魔杖在空中划出一块区域,然后观察这片天空中所发生的事,如飞鸟从何方飞入。还有可能在地面上划出一块区域,然后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占卜。英语单词temple(寺庙)和contemplate(沉思)都跟这种占卜做法有关。

单词temple来自拉丁文templum,本意是“划出来用来占卜的区域”,其中的tem就是“划分”的意思。而单词contemplate由拉丁文com和templum构成,其中的com表示加强语气,contemplate的本意是“划出一片区域,然后仔细观察”。所以contemplate既含有“注视”的意思,又含有“沉思”的意思,因为占卜时需要在仔细观察的同时思考所见迹象所表示的吉凶意味。

temple: ['temp(ə)l] n.庙宇,寺院,神殿,太阳穴

contemplate: ['kɒntempleɪt; -təm-] v.注视,沉思,冥思苦想

contemplation: [,kɒntem'pleɪʃ(ə)n]n.注视,沉思,意图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temple 词源,temple 含义。

bachelor(单身汉):中世纪的见习骑士

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通常只有贵族出生的人才能成为骑士。一个人要想成为骑士,必须从小接受训练,并逐级升级。从7岁起,他将作为“侍童”(page)在其他贵族家庭中接受骑士礼仪的教育。等他年满14岁后,他可以作为“侍从”(squire)跟随在骑士身边,接受骑士战斗训练,并随同骑士参加各种骑士比武和战斗。等年满21岁以后,他可以被册封为“见习骑士“(bachelor),可作为辅助部队跟随主力部队参加战斗,积累作战经验。他所擎的旗帜为带有分叉的燕尾期(pennon),以表明其级别。等到他积累了足够的战斗经验并立有战功后,可以申请剪去燕尾,成为一名“方旗骑士”(banneret)。方旗骑士是真正的骑士,是作战的主力部队,所擎旗帜为长方形,称为“banner”,故此得名“方旗骑士”。

英语单词bachelor本来表示“见习骑士”,是成为真正的骑士的前一级别。13世纪初叶,法国巴黎大学首创了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级别。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意味着可以进入教师同业行会,招徒授课,而学士学位仅仅表示成为教授的候选者,还处于见习阶段,尚不能招徒授课,这跟“见习骑士”的含义一样,所以学士就用bachelor一词来表示。

由于“见习骑士”和“学士”一般都是年轻男子,往往尚未结婚,所以后来bachelor一词逐渐产生了“尚未结婚的年轻人”,男女均可,但在美式英语中,人们又仿造了bachelorette一词来表示“未婚女子”。

bachelor: ['bætʃələ] n.学士,单身汉

bachelorette: [bætʃələ'ret] n.未婚女子

knave(无赖):偷奸耍滑的年轻男仆

英语单词knave一般用来表示“无赖、流氓”,但它的本意指的却是“年轻男仆”。对人的出身的偏见,无论中外都概莫能免。西方中世纪的贵族总会对家中的年轻男仆抱有一种偏见,认为他们擅长偷奸耍滑,撒谎成性。因此,本来是表示一种身份的单词knave就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这样的偏见,以至于到了最后,人们都忘记了knave的初始含义,而将其掺杂的偏见、其隐含意味当做了它的主体词义。

knave: [neɪv] n.无赖,流氓,撒谎成性的人;扑克牌中的Jack。

contemplate(沉思):观鸟占卜时的观察和沉思

单词contemplate由拉丁文com和templum构成,其中的com表示加强语气,templum表示“用于观鸟占卜的一片区域”,单词temple就来源于此。因此contemplate的本意是“划出 一片区域,然后仔细观察”。contemplate既含有“注视”的意思,又含有“沉思”的意思,因为占卜时需要在仔细观察的同时思考所见迹象所表示的吉凶意味。

contemplate:['kɒntempleɪt; -təm-]v.注视,沉思,冥思苦想

contemplation:[,kɒntem'pleɪʃ(ə)n]n.注视,沉思,意图

palladium(钯,守护神):特洛伊的守护神帕拉斯·雅典娜

希腊神话中,战争女神雅典娜(Athena)出生时就全副武装,所以她小时候喜欢的 并不是一般女孩子喜欢的文静游戏,而是真刀真枪的格斗。有一次她与自己的好朋友、河神法厄同的女儿帕拉斯(Pallace)用长矛练习格斗。两个女孩打得 正酣时,宙斯看到了这一切,担心自己的女儿受伤,于是就在两人之间降下了一面羊皮盾牌,护住了雅典娜。结果帕拉斯的长矛被盾牌挡住,而正当她为这突然出现 的盾牌纳闷时,雅典娜的长矛已经刺穿了她的身体,雅典娜因为误杀了自己的朋友而伤心不已。为了纪念她,雅典娜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帕拉斯·雅典娜 (Pallace Athena),并为帕拉斯制作了一尊雕像并放在宙斯的神像前。

特洛伊国王伊罗斯在修建特洛伊城时,祈求先祖宙斯的兆示,看神灵是否同意他的建城计 划。第二天,伊罗斯在自己的帐篷前捡到从天上落下的帕拉斯神像。这意味着宙斯同意将该城置于他及其女儿雅典娜的庇护之下。从此以后,这尊帕拉斯神像就成了 特洛伊的守护神。英语单词palladium就来自帕拉斯的名字,表示“守护神”。著名化学家Wollaston用它来命名他新发明的金属元素钯。

palladium:[pə'leɪdɪəm] n.金属元素钯,守护神

palladian:[pə'leidjən] adj.帕拉斯·雅典娜的,有智慧的,有学问的,帕拉弟奥建筑风格式的

monster(怪物):神灵为了警告人们而降下的怪物

古罗马人相信各种奇异现象都是神灵所发出的信息。如果出现一些怪异、变态的生物,则 是神灵被激怒后发出的警告,预示着将有大灾大难发生。这种神灵的警告在拉丁语中就是monstrum,来自monere(warn,警告)。同源单词有 monitor(监控器、班长)、money(源自罗马女神Juno的称号Moneta——警告者)。

英语单词monster就来自拉丁语monstrum,原本表示神灵为了警告人们而降下的怪物,后来这种宗教意味逐渐被人遗忘,仅仅用来表示“怪物”。

monster:['mɒnstə] n.怪物,怪兽,巨人,巨兽,残忍的人adj.巨大的

Aesopian(伊索式的):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

伊索(Aesop)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伊索创作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成为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寓言家,以致后来的人将所有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短小精炼,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和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采取空前严格和残酷的文学审查制度,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因为其作品获罪。人们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通过审查,便采取了寓言式的手法,一种通常具有嘲讽和批判意味的委婉的、伪装的思想表达方式,一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修辞手段。这种手法被后人称为Aesopian(伊索式的),或写作Aesopic。

Aesopian:[i:'səupiən] adj.伊索的,伊索(寓言)式的

gothic(哥特式):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哥特人

4、5世纪时,居住在古罗马帝国东部、北部的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各蛮族部落大举迁徙、入侵罗马。曾经无比强大的罗马帝国在蛮族势力的反复冲击下四分五裂。蛮族中的东、西哥特人(Goth)曾经多次入侵意大利,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从此进入了长达千年之久的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此,哥特人的名字就与“野蛮”等负面含义产生了关联,由哥特人(Goth)一词衍生的英语单词gothic(哥特人的)也产生了“野蛮的”之意。

文艺复兴期间,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建筑及艺术风格称为gothic,即“哥特式”。尽管gothic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gothic:['ɡɔθik] adj.哥特式的,野蛮的,中世纪的,粗鄙的

barrister(出庭律师):有资格越过围栏上挺辩护的律师

在英国,律师分成两种:barrister和solicitor。barrister是出庭律师、大律师,具有上庭辩护的资格,常根据其发音称为“巴律师”;solicitor是事务律师,只能办理法律事务,不能上庭辩护,常根据其发音称为“沙律师”。barrister中的bar指的是庭审现场中将法庭和旁听席分开的围栏,因此barrister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资格越过围栏,上庭辩护的律师。

barrister的词源可以追溯至12-13世纪。当时,英国国王被逼签署了《大宪章》,在威斯敏斯特宫设置固定的皇室民事法庭。为了给原被告提供法律服务,越来越多的律师聚集在此地附近。法庭附近的客栈(inn)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律师和来此拜师学艺的律师学徒。这些律师和学徒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律师学院”(Inns of Court),最有名的有四个学院。律师学院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模拟法庭。在模拟法庭上,由资深律师组成的学院主管和教师扮演法官,学徒们扮演原告和被告,就某一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模拟法庭通常在学院的餐厅举行,布局模仿真实法庭,学生们坐在围栏(bar)的后面,按照资历的不同分为inner-barrister和utter-barrister。inner-barrister通常译为“内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内侧的人”,指资历较浅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内侧;utter-barrister通常译为“外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外侧的人”,指资历较深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外侧。学徒通常需要在学院中学习5-7年后,表现符合要求,才有可能被学院晋升为外席律师。而成为外席律师则意味着你已经获得行业协会的认可,获得了上庭辩护的资格。新晋升的外席律师只能在国王设在地方的巡回法庭中上庭辩护,还需要继续在律师学院中深造、服务大约5年后,才能取得在中央法庭上庭辩护的资格。这之后,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barrister。在英国,成为一名barrister一般需要花费十年以上时间,并且学费不菲,因此通常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负担得起。但同时barrister也是社会精英的身份象征。

在法律领域,原本表示法庭围栏的bar衍生出“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等含义,而call to the bar就是“获得出庭律师资格”的意思。

barrister:['bærɪstə] n.出庭律师,大律师

solicitor:[sə'lɪsɪtə] n.事务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顾问

bar:[bɑː] n.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

call to the bar:获得(出庭)律师资格

bandit(盗匪):中世纪欧洲被皇家公告剥夺公权的人

在封建时期的欧洲,各级封建领主都可以发布ban(公告),其中最高级别的是皇帝颁发的ban,被称为imperial ban(皇家公告)。与其他公告不同的是,只有皇家公告可以宣布剥夺某人的公权。这种剥夺他人公权的法律行为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bandire,是英语单词banish(放逐)的词源,而被剥夺公权的人则被称为bandito,英语单词bandit就来源于此,本意就是被剥夺公权的人。

在当时,一个人若是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他失去法律的保护,所有人都可以抢劫、伤害甚至杀死他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别人若是帮助他,则也会被剥夺公权。被剥夺公权的人只能到当局自首,才有可能撤销剥夺其公权的公告,但有些更加严厉的公告是不可撤销的。受到这种公告惩罚的人,唯一出路就是亡命天涯,落草为寇了,所以bandit一词逐渐衍生出“盗匪”之意。

皇家公告不仅可以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公权,还可以宣布剥夺某座城市的公权,其他城市可以攻击、掠夺或征服这座城市。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因为德国城市多瑙沃尔特爆发的反天主教暴乱而宣布剥夺该城市的公权,从而引发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bandit:['bændɪt] n.强盗,土匪,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

banish:['bænɪʃ] vt.放逐,驱逐

outlaw:['aʊtlɔː] vt.放逐,剥夺法律保护n.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歹徒

champion(冠军):代表军队进行决斗的最佳战士

在古代战争中,经常有通过决斗来决定胜负的例子。双方均派出自己军队中最杰出的战士,在两军阵前进行一对一的生死决斗。在决斗中被击败的一方向获胜一方认输或投降。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双方将士的伤亡,但对参加决定的人来说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在西方的古代历史和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见到这种决斗,如圣经中提到的大卫和歌利亚的决斗、荷马史诗中提到特洛伊战争中帕里斯王子与海伦的老公墨涅拉奥斯的决斗,以及最扣人心弦的赫克托耳与阿基琉斯之间的决斗。

英语单词champion的原意指的就是这种代表整支军队参加一对一决斗的战士。它来自拉丁语campionem,由campus(平地,在此指平坦的战场)衍生而成,指在战场上决斗的战士。因此,英语单词champion有两个含义,既表示“冠军”、“最好的”,还表示代表军队参加决斗,引申为“支持”、“拥护”、“为某群体或某事业而奋斗(的人)”。

champion: ['tʃæmpɪən] n.冠军,优胜者;战士;拥护者adj.优胜的vt.支持,拥护

champion:冠军

发音释义:['tʃæmpɪən] n.冠军,优胜者,战士,拥护者adj.优胜的,第一流的vt.拥护,支持

结构分析:champion = champ(战场)+ion(人)→战士→冠军

词源解释:champ←拉丁语campus(平地)

相关词根:camp(平地)

在古代战争中,经常有通过决斗来决定胜负的例子。双方均派出自己军队中最杰出的战士,在两军阵前进行一对一的生死决斗。在决斗中被击败的一方向获胜一方认输或投降。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双方将士的伤亡,但对参加决定的人来说意味着巨大的牺牲。英语单词champion的原意指的就是这种代表整支军队参加一对一决斗的战士。因此它有两个含义,既表示“冠军”、“最好的”,还表示代表军队参加决斗,引申为“支持”、“拥护”、“为某群体或某事业而奋斗(的人)”。

衍生词:championship(冠军地位,锦标赛)

cadge:乞讨

发音释义:[kædʒ] vi.乞讨;骗的白食;贩卖vt.讨到;索求

词源解释:可能由15世纪中期的英语单词cadger(游商、小贩)反向衍生而成

同源词:cadger(乞讨者;行骗者;流浪汉)

cadge与beg的区别:beg表示乞求、恳求,“求”的意味很强;而cadge是口语,通常用来请求别人行个方便、给点小东西,或向别人借东西而又无意归还,“乞求”的意味不如beg强。

词组习语:cadge a cigarette(讨支烟);cadge a ride(请求搭个便车)

助记窍门:cadge→caged→被关在笼子里的→乞讨

buck:雄鹿、美元

发音释义:[bʌk] n. 雄鹿;美元;花花公子;美国印第安或非洲裔小伙子;玩牌时表示庄家身份的标识物品;责任v.(像雄鹿那样)猛然弓背跃起;抵制;猛然震荡

词源解释:buck←古英语bucca(公山羊)←原始日耳曼语bukkon(公山羊)

同源词:butcher(屠夫←宰杀公山羊的人)

在美国俚语中,buck还可以表示“美元”,这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刚来到北美大陆时,与当地印第安人进行交易时往往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当时,鹿皮(buckskin)是北美人最常见的商品,因此人们就用鹿皮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基本单位。在描述一件商品值多少钱时,往往会说它值几张鹿皮。因此,buckskin一词就成了货币的基本单位。后来,该词被缩略为buck。美元开始流通后,美国人在口语中继续使用buck作为货币单位,等同于美元。

buck还可以表示“责任”,这种说法起源于玩牌时放在庄家面前代表庄家身份的物品,最初常常是鹿角握柄的猎刀(buckhorn knife),后来简略为buck。由于玩牌时为求公平,常常采用轮流坐庄的方式,因此buck放到谁面前就意味着谁要承担庄家的责任,故此buck一词衍生出“责任”的含义。pass the buck指的就是把buck传到下一家,后来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其文章中,首先将其引申为“寻找借口、推诿责任或把过失推给别人”之义,因而一举成为流行一时的俚语。20世纪40年代,美国总统杜鲁门为杜绝政府官僚推诿责任(pass the buck),乃根据此俚语创造出另一句话,也是他放在椭圆形办公桌上的著名座右铭“the buck stops here”,意思是“责任止于此,绝不推诿”。

词组习语:buck up(振作起来);make a buck(赚钱);big bucks(一大笔钱);a fast(或quick)buck(快钱);the buck stops here(绝不推卸责任);pass the buck(推卸责任)

bandit:强盗

发音释义:['bændɪt] n. 强盗,土匪;恶棍;敲诈者

词源解释:bandit←意大利语bandito(剥夺公权,过去分词)←意大利语bandire(剥夺公权)←通俗拉丁语bannire(宣布剥夺公权)

同源词:banish(放逐)

bandit来自意大利语bandito,是bandire(剥夺公权)的过去分词,字面意思就是“被剥夺了公权的人”。“剥夺公权”是中世纪的一种刑罚,只有皇帝才有权颁发公告(ban)剥夺某人或某座城市的公权,因此bandit和banish的词根都是ban。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丧失了法律保护,人人可以杀之或掠夺之。这些丧失法律保护的人自然再不会遵纪守法,大多落草为寇,所以bandit通常用来表示强盗、土匪,其实它最恰当的翻译应该是“法外之徒”——不受法律保护的人。

趣味记忆:bandit = band(绑)+it(它)→见了bandit就应该绑他,否则他就绑你

barnet:头发

来自韵律俚语Barnet Fair, 由hair逆构. 韵律俚语是一种过去流行的文字游戏,用比较诙谐的熟悉同韵词逆构出某词,带有诙谐意味或为避免说出某不方便表达的粗俗词,通常使用于某一小圈子,对外人来说非常难懂。

Blighty:英国

来自印度语bilayati, 外国人,外国佬,以称呼英国士兵,英国士兵又把该词带入英国,在一战时颇为流行,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

calm:冷静的

词源同calorie. 原指酷暑下的安静,后指人心静,类似汉语心静自然凉的意味。

Catherine wheel:凯瑟琳车轮式焰火

来自4世纪基督教殉道者圣徒St.Catherine,因其在大转轮上“轮裂”而死,以其名命名含有纪念其精神和基督教取得胜利的意味。

fohn:焚风,热燥风

来自德语Fohn, 来自拉丁语Favonius, 西风之神,词源同favor, 偏好,好感。焚风现象发生在山脉背风坡,往往使天气变得干燥,并容易引起森林火灾。以此命名,可能带有调侃意味。比较Greenland,北极圈格陵兰岛,白雪茫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