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halcyon(宁静的):希腊神话中的神翠鸟

希腊神话中,风神有一个女儿叫艾尔莎奥妮(Alcyone),嫁给了黎明女神的儿子、国王西克斯(Ceyx)。两口子非常恩爱,竟然得意地自比宙斯和赫拉。惹恼了宙斯和赫拉,决定要好好惩罚这两个不敬神灵的凡人。于是,有一天,西克斯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溺水而亡,艾尔莎奥妮伤心愈绝,便跳崖身亡。

众神被她的痴情感动,将西克斯与艾尔莎奥妮双双变成神翠鸟(halcyon),从此永不分离。 传说中这对恩爱的夫妻在波浪上抚育他们的孩子,而艾尔莎奥妮的父亲风神因为眷顾女儿, 每年十二月份,他就会平息海浪,以便于翠鸟在海上筑窝,生育后代。所以单词halcyon还有“风浪平息”的含义。

halcyon: ['hælsɪən; -ʃ(ə)n] n.神翠鸟,翡翠鸟adj.宁静的,平稳的

halcyon days:太平时期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alcyon 词源,halcyon 含义。

highbrow(卖弄知识的):颅相学中代表智力发达的高眉骨

英语单词highbrow由high(高)和brow(眉毛、眉骨)构成,而它的含 义是“卖弄知识的”。眉骨高低怎么和卖弄知识扯上关系的?这跟颅相学有关。颅相学(Phrenology)是一种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 的心理学假说,由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年提出。目前这种假说已被证实是伪科学。颅相学认为,眉骨高的人,即所谓的highbrow,智力发达,文化修养高雅;而眉骨低的 人,即所谓的lowbrow,则知识程度低,比较低俗。颅相学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白人的眉骨最高,并且越是靠近西欧和北欧的白人,眉骨越高。而其他地区的人如新西兰土著则被打入lowbrow的行列。

highbrow这个单词出现在美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智力或审美的优越性。当然,对于这个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的词,不少人嗤之以鼻,因此这个词事实上往往被用来反讽那些卖弄知识的人。所以使用这个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情感色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highbrow:['haɪbraʊ]n.卖弄知识的人,知识分子adj.卖弄知识的,不切实际的

lowbrow:['ləʊbraʊ]n.文化修养浅薄的人adj.文化修养浅薄的

enthusiasm(热情):神灵附体时的狂热情感

英语单词enthusiasm原本是一个宗教词汇,来自希腊语 enthousiazein,后者源自entheos,由en(in)+theos(god,神)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神灵附体”。因此英语单词 enthusiasm的本意就是“神灵附体、受到神灵的启发”,后来被用来表示“自认为与神有某种特殊联系而产生过度强烈的宗教情感”。二十世纪后,该词 的宗教色彩逐渐消失,用来表示“对某事物的特别热衷、热情”。

enthusiasm:[ɪn'θuzɪæzəm] n.热情,热心,热忱

enthusiast:[ɪn'θuzɪæst] n.狂热者,热心人,爱好者

enthusiastic:[ɪn,θjuːzɪ'æstɪk; en-] adj.热情的,热心的,狂热的

aesthetics(美学):对人的感性认识的研究

英语单词aesthetic表示“审美的”,加上一个否定前缀an后形成的单词 anaesthetic却表示“麻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aesthetic来自希腊语aisthetikos,本意就是“感知、感觉”的意思,所以 加上an后就是“没有感觉”,即“麻醉”的意思。那么,aesthetic的词义又是怎么从“感知、感觉”转变为“审美”的呢?这都拜“美学之父”鲍姆嘉 通所赐。

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美学学科的开创者。鲍姆嘉通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 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嘉通将其称为 “aesthetics”,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aesthetic(感知、感觉),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随着美学的发展,aesthetic变 成了美学中的专用名词,原有的词义反而被人遗忘了,只有在含有它的其他词语如anaesthetic(麻醉)中才能发现它的初始含义。

aesthetic:[iːs'θetɪk; es-] adj.美的,美学的,审美的,有审美情趣的

aesthetics:[iːs'θetɪks; es-] n.美学,审美观,关于美的哲学

anaesthetic:[,ænɪs'θetɪk] n.麻醉剂,麻药adj.麻醉的

Anaesthesia:[,ænɪs'θiːzɪə] n.麻醉,麻木,感觉缺失,等于anesthesia

psych-(心理):爱上丘比特的美貌少女普绪克Psyche

传说,普绪克(Psyche)是一名美貌的凡人少女。她长得如此美丽,以至于人们都认为她是维纳斯下凡,不再去供奉真正的维纳斯了。维纳斯十分气愤,就命令儿子丘比特下凡,用爱情之箭让普绪克爱上一名丑陋的怪兽。没想到丘比特一看到普绪克,惊为天人,竟然爱上了普绪克。丘比特杀死了怪兽,并让普绪克住在自己的神殿里,每天夜里与她幽会,但不许她点灯看见自己的脸。普绪克的两个姐姐妒忌她,怂恿她偷看这个每天与自己幽会的男人。普绪克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于是在一天夜里,乘丘比特熟睡后,偷偷点起油灯查看。当她看到与自己幽会的竟然是一个异常英俊的男人时,不由得心旌摇荡,溅出一滴油落在丘比特脸上。丘比特惊醒后大为恼怒,抛下普绪克飞走了。

失去爱人的普绪克后悔莫及,四处寻找爱人。后来,她来到了维纳斯的神殿,成为了维纳斯的奴隶。维纳斯想出各种法子来刁难她,安排她去完成一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把混在一起的谷物分开、从暴躁的绵羊上割取金羊毛、从恶龙守卫的山溪中汲水。但普绪克都在神灵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些任务。维纳斯布置的最后一项任务是让她拿着一个黄金盒子,到冥后那里带回一盒子“美容”。在回来的路上,虽然神灵一直在警告普绪克不要打开盒子,但她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打开了盒子想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没想到,从盒子里面出来的是冥界的睡眠鬼,它爬到普绪克身上,使她陷入了永远的沉睡之中。

最后,丘比特发现沉睡中的普绪克,原谅并解救了她。众神被她对丘比特执着的爱情感动了,赐予她一碗长生不老水,使她升天成仙,掌管“灵魂”,还与丘比特结成了夫妻。

由于普绪克是灵魂之神,因为从她的名字Psyche中产生了表示“灵魂、精神、心理”的词根psych-。

psyche:['saɪkɪ] n.灵魂、精神、心智

psychology:[saɪ'kɒlədʒɪ] n.心理学,心理状态

psychotic:[saɪ'kɒtɪk] adj.精神病的n.精神病人

psychiatry:[saɪ'kaɪətrɪ]n.精神病学

sapphist(女同性恋):古希腊女同性恋诗人萨福的名字

英语单词sapphist(女同性恋)一词来自古希腊时期的著名女诗人萨福(Sappho)的名字。萨福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著名女抒情诗人,出生于希腊岛屿Lesbos。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熏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

在罗德斯岛,萨福建立了一所女子学校,专门教导女孩子们写作诗歌。当时有不少少女慕名而来,拜在她门下。萨福以护花者的爱恋心情培育她们,同时也像母亲一样呵护她们成长,心中的诗情在朝夕相处中转化为深深的爱恋,使她与女弟子们在那片芬芳之地上绽放出艳丽的同性之爱的花朵。萨福为这些少女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情诗和婚歌,她的许多诗篇都是对女弟子学成离别或嫁为人妇时表达相思之情的赠诗。古希腊人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抱有很大的宽容之心,所以这些带有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不但没有遭禁,反而广为传颂。

萨福是一位创造出了自己特有诗体的抒情诗人,这种诗体被称作“萨福体”。古希腊人十分称赞她,说男诗人有荷马,女诗人有萨福,柏拉图曾誉之为“第十位缪斯”。她的诗对古罗马抒情诗人卡图卢斯、贺拉斯的创作产生过不小影响,后来在欧洲一直受到推崇。萨福留有诗歌九卷之多,但目前仅存一首完整的诗章,其余均为残篇断简。

从19世纪末开始,萨福成为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也被近现代女性主义者和女同性恋者奉为鼻祖。她的名字也成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产生了sapphist、sapphism等单词。

sapphist:[ˈsɒfɪst] n.女同性恋

sapphism:['sæfizəm] n.女同性恋行为,女同性恋主义

catharsis:净化、宣泄

发音释义:[kə'θɑːsɪs] n.净化;宣泄;发泄;导泻

结构分析:catharsis = cathar(净化)+sis(名词后缀)→净化

词源解释:cathar←希腊语katharos(净化)

同源词:cathartic(导泻的、泻药)

cathar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表示“净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Poetics)中最早使用catharsis(净化)一词来表示悲剧的功效,即通过能使人惊异、难受的剧情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情绪,使这两种负面情绪得以宣泄,从而保持适度水平。而在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也同样使用catharsis一词来表示他的“宣泄论”,认为文艺创作是创作者被压抑的欲望的宣泄。总之,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中,catharsis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

词组习语:emotional catharsis(情感宣泄);catharsis hypothesis(宣泄假说);catharsis method(宣泄方法)

bland:温和的、清淡的

发音释义:[blænd] adj.(举止)温和的,和蔼的;(食物)清淡的,无刺激性的;(表现)平淡的,冷淡的

词源解释:来自拉丁语blandus(花言巧语、奉承)

同源词:blandish(奉承、谄媚)

助记窍门:bland→blank→空白→没有脾气→温和的;没有味道→清淡的;没有情感→平淡的

affectation:做作

发音释义:[,æfɛk'teʃən] n. 做作;矫揉造作;假装

结构分析:affectation = affect(影响、感动)+ation(名词后缀)→努力去影响、感动→矫揉造作。affect = af(=ad,去)+fect(做)→努力去做→影响、感动

词源解释:fect←拉丁语facere(做)←拉丁语factus(做)

同源词:affect(影响),affected(假装的),affection(情感),factitious(人工的、不自然的),infect(传染),effect(影响、效果),effective(有效的)

affection:情感

发音释义:[ə'fɛkʃən] n. 喜爱,感情;影响;感染

结构分析:affection = affect(影响、感动)+(t)ion(名词后缀)→喜爱、感动、情感

aesthetic:美学的

发音释义:[ɛs'θɛtɪk] adj. 美的;美学的;审美的,具有审美趣味的

词源解释:aesthetic←希腊语aisthetikos(感知、感觉)

背景知识:单词aesthetic的含义本来与其希腊语词源相同,后来由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影响,含义才转变为“美学的”、“审美的”。鲍姆嘉通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嘉通将其称为“aesthetics”,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aesthetic(感知、感觉),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随着美学的发展,aesthetic变成了美学中的专用名词,原有的词义反而被人遗忘了,只有在含有它的其他词语如anaesthetic(麻醉的)中才能发现它的初始含义。

同源词:esthetic(美学的),aesthetics(美学),aesthete(唯美主义者、美学家),aestheticism(唯美主义),anaesthetic(麻醉的)

compassion:同情

com-, 强调。-pat, 情感,忍受,词源同patient, passion.

compatibility:兼容性

com-, 强调。-pat, 情感,忍受,词源同patient, passion.指相互容忍的,兼容的。

countenance:面容,表情,支持

来自contain, 包含,控制,对内心情感的控制,表情。后词义进一步褒义化,赞赏,支持。

disaffected:不满的

dis-, 不,非,使相反。affect, 感情,情感。即不好的感情,不满的。

gut:肠道,勇气

来自PIE*gheu, 涌出,倾泻,词源同foundry, gush, gust. 用于解剖学术语。肠道在古代医字观念被认为是情感所在之地,引申义勇气。

hypochondria:疑心病,疑病症

来自希腊语hupokhondria,腹部软组织,来自hupo,下面,在下,khondros,软骨,胸腔骨,词源同grind,字母r后移。即胸部下面的腹部组织器官,如肝,胆囊,脾等,在古代概念中为情感依存之所,特别是忧郁,疑心等,引申词义忧郁症,疑心病。

hypocrisy:伪善,虚伪

来自希腊语hypokrisis,舞台表演,演戏,来自hypo-,在下,-kris,分开,筛选,评论,词源同crisis,critic.来自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即边说边紧跟着发表看法,评论或进行阐释,引申词义表演,演戏。现义伪善,虚伪义可能来自于此,或来自hypo-,下面,欠缺,-kris,评论,观点,即不敢发表观点和看法的,掩饰真实情感的,引申词义伪善,虚伪。

lily-livered:胆怯的

lily,白百合,俚语词义苍白的,无血的,胆小的,liver,肝,古代医学理念的爱与情感所在。

awe(敬畏):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态度   

英语单词awe来自原始日耳曼语,原本只含有“畏惧”之意。基督教传入英国后,在《圣经》中多次使用awe一词来表示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既崇拜又害怕”的混合情感,awe才逐渐发展出“敬畏”的含义。

  awe:[ɔː] n.敬畏vt.使敬畏

  awful:['ɔːfʊl] adj.令人敬畏的,可怕的,极坏的

  awesome:['ɔsəm] adj.令人敬畏的,使人畏惧的,可怕的,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