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eggar(乞丐):中世纪半世俗宗教团体贝格德

英语中表示乞讨的单词是beg,那么,表示“乞丐”的单词是什么呢?很多人以为是begger,其实应该是beggar。为什么是beggar而不是begger呢?原来,英语单词beggar并不是由beg衍生的,恰恰相反,单词beg才是由beggar反向衍生的。单词beggar源自中世纪时期流行于北欧低地国家如荷兰、比利时的一个半世俗宗教团体贝格德Beghard。他们由男性基督教徒构成,是介于僧侣和世俗信徒之间的一种修行团体。他们放弃私人财产,群居在修道院中,但可以随时还俗。Beghard的成员在古法语单词被称作begart。他们很多人就像中国的僧尼那样到处托钵化缘为生,很多乞丐往往会冒充begart。久而久之,人们就把begart和乞丐划上了等号。英语单词beggar就来源于古法语begart,已经丧失了初始含义,变成了“乞丐”的意思。

beggar: ['begə] n.乞丐,乞讨者

beg: [beg] v.乞求,乞讨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eggar 词源,beggar 含义。

plumb:铅垂;探测,查明

plumb line指“铅垂线”,用以量度水深或检测墙壁是否垂直,而plumb则是悬挂于细线上的“铅垂”,它源于拉丁语plumbum‘lead’(铅)。plumb的派生词plumber指“管子工”,因为管子工的工作是和铅管打交道。另外,由于plumbline完全或绝对地与水平面相垂直,所以plumb作副词用时就被赋予“完全地”、“绝对地”、“恰恰”等义,常用于plumb mad,plumb crazy,plumb tired这些口头用语中。短语out of plumb或off plumb用以表示“不垂直的”,也就不难理解了。plumb还常用作动词,表示“探测”、“查明”,这一用法显然出自于plumb的探测功能。另一个英语单词plummet也指“铅垂”或“铅垂线”,也出自同一拉丁词源,作动词用时,词义就引申为“骤然跌落”或“垂直落下”。

flour:面粉

从词源上来说,flour和flower本是一个词,拼写常混用,原先既指“花”也指“(谷物等磨成的)粉”。直到19世纪flour和flower在拼写上才有了正式区分,意义也才开始有了分工。例如,在Thomas Tryon所写的Wisdom's Dictates(1691) 一书中可以找到“Milk,Water,and Flower”这样的短语,而在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 - 1674)的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中则可以看到“O flours That never will in other climate grow.”这样的诗句。前者中的flower显然指“面粉”,而后者中的flour则显然指的是“花”。这和它们的今义恰恰相反。(参见flower)

emancipate:解放   

按罗马法,买卖奴隶和解放奴隶都有一定的仪式。把奴隶买下时新主人要把手放在奴隶身上,以示占有。这一行为拉丁文叫mancipium,意为“以手表示占有”(possession by the hand)。emancipate一词的意义恰恰相反,它源于拉丁文emanapare,原义是“把手拿开”(take the hand away)。当主人把手从奴隶身上拿走,那就意味着解放该奴隶。因此,emancipate 一词很自然地被赋予了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词义:“解放”。(参见manager)

digit:数字(0到9中的任何一个数字),位数   

源自意为“手指”或“脚趾”的拉丁语digitus,故其原义也是“手指”或“脚趾”。digit之所以也用以指0到9中的任何一个数字是因为亘古及今许多人都有弯着手指计算数目的习惯。英语惯用短语can be counted on the finger和对应的汉语成语“屈指可数”恰恰反映了人的这一普遍习惯。实际上我们的十进制正是基于这一习惯产生的。Digit一词现在还常用“表示“位数”。digit的形容词形式digital在科技用语中还是个常用词呢。

chat:闲谈,谈天

人们往往误认为chatter是由chat派生的,其实恰恰相反,chat乃chatter之缩略。据认为chatter乃仿鸟啭鸣声构成的拟声词,约1225年即已见诸使用,除用作拟声词,表示动物(如鸟、猴、松鼠等)的叫声和物体(如牙齿、机器等)发出的声音,也表示“喋喋不休”。chat在14和15世纪时本与chatter同义,直至16世纪它们在词义上才有了分工。chat开始用以表示“闲谈”或“谈天”。由chatter产生的复合词chatterbox(喋喋不休的人,饶舌者)原系美语,始见于1814年。英语另有一对词blab,blabber与chat,chatter这一对词情况颇为相似。blab(泄露秘密)被认为系blabber(喋喋不休)的缩略,而blabber原先也是拟声词。

auction:拍卖

相传,拍卖这一买卖方式为古罗马人所首创。传统的拍卖程序是由竞买者对所售物品争相加价,以拍卖人接受其最高价格而成交。表示“拍卖”的auction 一词本身恰恰反映了这一拍卖程序。它源于拉丁词auctio,augere,其含义即为increase(增加),16世纪进入英语。另一英语单词augment(增大,增加)也出自augere。

spinster:老处女,未婚女子

在英国出版的一般词典中spinster有两个释义“老处女”和“未婚女子”。可是在美国出版的普通辞书中该词则多了一个释义“从事纺织的女子”。有趣的是,后一个释义恰恰是它的原始字面意义。从词形上看,spmster系动词spin(纺纱)加表人后缀-ster构成。那么,后一个释义同前两个释义有什么直接联系呢?词义是如何发生演变的呢?

早在撒克逊时期,纺纱( spinning)是英国妇女在冬天从事的日常活计由国王阿尔弗雷德( Alfred the Great,849 -899)在其遗嘱中把母方称为the spincile side(spindle原义为“纺锤”)或多或少反映了这一点。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纺织是在农舍里小规模进行的,女的纺纱,男的织布( weav-ing)。早在14世纪纺纱妇女就被称作spinster。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昔日并非所有妇女都从事纺织,已婚妇女一般操持家务,纺纱这一活计则留给未婚女子去做。按英国旧时的传统习俗,女子在出嫁前须先织好床单、枕套、餐桌用布和衬裙等衣物。因此,到了17世纪spinster丧失了原义而转用作法律用语,指“未婚女子”,到了18世纪又被赋予“老处女”这一至今仍在使用的词义,这也许是因为有许多纺纱妇女终生未婚的缘故。在17和18世纪时英格兰有一种场所,名为纺纱间(spin-house),实为教养所,里面收容的都是些误人歧途的未婚女子。他们被强制从事纺纱劳动母据英国日记作家伊夫林(John Evelyn,L620 - 1706),在那种地方关押着的是些“无可救药而水性杨花的女人”(incorrigible and lewd women),spinster 一词也因此多少蒙上了贬抑色彩。然而,spmster 被英国清教徒带往美国以后却一直保留了它最原始的词义即“纺纱妇女”。

tantalize:逗引,逗弄

tantalize 一词也源出古希腊神话。

主神宙斯之子Tantalus 是传说中的吕底亚(Lydia,一说 Phrygia)国王。因他泄露了天机(一说他盗取了神桌上的神食和琼液给凡人),后又惨杀了亲生儿子珀罗普斯(Pelops),并以其肉宴请众神,因而触怒了宙斯,被打入地府。 Tantalus 被罚永世站在清澈的河中,河水恰恰深及下巴,每当他口渴难忍,俯身欲饮,河水立即消退;他头上是果实累累的果树,每当他腹饥欲食,伸手去摘果子,不是树枝立即升高,就是果子被风吹去。Tantalus 就是这样永远又饥又渴,忍受着可望而不可即的、难以言喻的痛苦。英语动词 tantalize 便是据Tantalus 产生的,有“逗引”或“逗弄”之意。

nice:美好的,愉快的

它的本义和今义恰恰相反,来自拉丁语nescius(无知的),其中ne-是否定前缀,如neuter(中性的);sci-为词根“知道”,如science(科学),conscious(清醒的)等;所以其本义为“无知”。孩童虽无知,却保存了单纯与美好;小时候,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chat:聊天

人们往往误认为chatter(喋喋不休)是由chat派生的,其实恰恰相反。据认为chatter是模仿鸟鸣声而构成的单词,chat在14、15世纪时本与chatter同义,直到16世纪才发生分化。比较类似的一组词是blabber(喋喋不休)和blab(泄露秘密),blabber原先也是拟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