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syrinx(排箫):变成芦苇的山林女神绪任克斯Syrinx

希腊神话中,丑陋的牧羊神潘爱上了河神之女,美丽的山林女神绪任克斯Syrinx。可是,女神被潘的丑陋吓得落荒而逃。潘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绝望的女神就祈求父亲河神,把她变成了一支芦苇。伤心的潘将这支芦苇做成了笛子,并把它命名为Syrinx。英语单词syringe(注射器)与syrinx同源,因为它的形状和Syrinx一样,都是一根中空的管子。

syrinx: ['sɪrɪŋks] n.排箫,潘神萧,鸣管,耳管

syringe:[sɪ'rɪn(d)ʒ; 'sɪ-]n.注射器,针筒,洗涤器vt.注射,冲洗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yrinx 词源,syrinx 含义。

protean(千变万化的):变幻无定的海神普罗透斯

普罗透斯Prote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早期海神,荷马史诗中所说的“海中老人”之一。他有预测未来的神通,但只向能逮住他的人透露预言。为了避免被人逮住,他拥有随意改变自己形状的神力。他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海岸外的法罗斯岛上,以放牧海兽为生。

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参加特洛伊战争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Menelaus)从特洛伊启程回国前触犯了神灵,被困在法罗斯岛上。在这里他遇到了普罗透斯的女儿。后者向他透露了普罗透斯的秘密,还告诉他制服普罗透斯的诀窍。于是,墨涅拉奥斯带着手下,身披海豹皮,悄悄接近普罗透斯,趁他瞌睡时,突然抓住他,任凭他千变万化也不松手。普罗透斯最后没办法,只好变回原形投降,向墨涅拉奥斯透露了他所需要的预言。

英语单词protean就来自普罗透斯的名字Proteus,表示“千变万化的”。

protean: ['prəʊtɪən; prəʊ'tiːən] adj.千变万化的,一人分饰多角的,变形虫的

cancer(肿瘤):形状像螃蟹一样的恶性肿瘤

英语单词cancer的本意是螃蟹,巨蟹座就是大写的Cancer。它是怎么跟“恶性肿瘤”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古希腊时代的名医希波克拉底首次描述了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区别,并详细阐述了身体各部位的肿瘤,并把处于发展期和发生溃疡的肿瘤命名为karkinos,在希腊语里就是“螃蟹”的意思。希波克拉底之所以把肿瘤称为“螃蟹”,可能是因为恶性肿瘤的表面形状:恶性肿瘤通常有一个坚实的中心,然后向周遭伸出一些分支,就像螃蟹的形状。由于希波克拉底反对打开病人身体的做法,所以他所描述的是外观可见的肿瘤。

希腊语的karkinos后来演变为拉丁语cancer,后来又进入英语,拼写形式和词义都没变。所以英语中的cancer同时拥有“恶性肿瘤”和“螃蟹”、“巨蟹座”等含义。

cancer: ['kænsə] n.恶性肿瘤,癌症;螃蟹

Cancer:n.巨蟹座

rostrum(讲台、喙):古罗马用装饰讲坛的金属撞角

单词rostrum原本表示鸟喙、动物的鼻口部,怎么跟“讲坛”扯上关系呢?原来,古罗马的战舰的舰首一般装有金属撞角,用于在战斗中撞击敌舰。这种金属撞角的形状很像鸟喙,所以也被称为rostrum。在当时,战舰上的金属撞角是战舰中最贵重的部位。因此,摧毁或捕获敌方战舰后,一般会将其金属撞角带回。捕获的金属撞角常常摆放在演讲台前进行展示。后来,罗马人在修建演讲台时,干脆就用这种金属撞角来作为装饰。于是原本表示“金属撞角”的rostrum又成了“演讲台、讲台”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rostrum:讲台,主席台,鸟喙,动物鼻口部。

ballot(投票):古代希腊和罗马用来投票的黑白小球

在古代希腊,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匿名投票的方法。跟我们现在使用纸质选票的方法不同,那时候的人们使用青铜碟片、筹码或小球等材料来投票,并用不同形状或颜色代表赞同或反对。其中,用小球做成的选票就是英语单词ballot(选票)的来源。ballot源自意大利语pallotte,是palla(ball,球)的指小词,意思就是“小球”。英语单词balloon(气球)同样源于意大利语palla(球),表示“大球”。英语单词blackball表示“黑色小球”,也就是“反对票”的意思。

ballot:['bælət]n.投票,选票v.投票

balloon:[bə'luːn] n.气球v.激增,如气球般膨胀adj.像气球般鼓起的

blackball:['blækbɔːl] vt.投反对票,排斥n.反对票

doughnut(甜甜圈):油炸面团做成的食物

英语单词doughnut常常被翻译为“甜甜圈”,因为它通常是环形的。这个单词由dough(面团)和nut(坚果)组成,字面含义就是“面团做成的坚果”。为什么是这样呢?原来,最早的doughnut的形状与现在不同,是用一小块面团裹上蜜饯等甜点,然后放到猪油中烹制而成。由于最初的形状像小果子,因为就被称为doughnut。直到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中间有洞的doughnut,但人们已经习惯doughnut这个称呼了。

doughnut:['dəʊnʌt] n.甜甜圈,炸圈饼

dough:[dəʊ] n.面团,生面团

Swan Song:最后杰作;绝笔

Swan Song字面译做“天鹅之歌”,源于希腊成语Kykneion asma.

天鹅,我国古代叫鹄,是一种形状似鹅而体形较大的稀有珍禽,栖息于海滨湖畔,能游善飞,全身白色。因此,英语成语black swan,用以比喻稀有罕见的人或物,类似汉语成语“凤毛麟角”之意。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Apollo)是太阳神、光明之神,由于他多才多艺,又是诗歌与音乐之神,后世奉他为文艺的保护神。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故常用来比喻文艺。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颈长鸣,高歌一曲,其歌声哀婉动听,感人肺腑。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西方各国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某诗人,作家,作曲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即“a last or farewell appearance;the last work before death”之意;偶尔也可指某中最后残余的东西。

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Aisopos)的寓言故事中,就有“天鹅临死才唱歌”的说法。古罗马政治家、作家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前43)在其《德斯肯伦别墅哲学谈》等论文中,就使用了“天鹅之歌”来比喻临死哀歌。在英国,乔叟,莎士比亚等伟大诗人、剧作家,都使用过这个 成语典故。如:莎翁的著名悲剧《奥噻罗》(othello)中塑造的爱米莉霞的形象,她在生死关头勇敢得站出来揭穿其丈夫的罪行。她临死时把自己比做天鹅,一生只唱最后一次歌。

bust(半身像):古伊特鲁里亚人的人形骨灰瓮

英语单词bust来自拉丁语bustum,本意是“坟墓、火葬用的柴堆”。古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相信逝者死后会在来世超生,并保留生前的习惯。因此人死后被火化,骨灰被放置在一个人形骨灰瓮中,包括一个盛放骨灰的瓶身和一个人头形状的盖子。整个骨灰瓮被安放在布置得像生前居所的坟墓里,生前使用的一系列物品也一同陪葬。受这种丧葬习俗的影响,拉丁语bustum也被用来表示这种人形骨灰瓮,后来被用来表示人的“上半身雕像”。19世纪后还衍生出“胸部”之意。

bust:n. [bʌst] n.半身雕像;胸部

busty:['bʌsti] adj.胸部丰满的,大胸脯的

highbrow(卖弄知识的):颅相学中代表智力发达的高眉骨

英语单词highbrow由high(高)和brow(眉毛、眉骨)构成,而它的含 义是“卖弄知识的”。眉骨高低怎么和卖弄知识扯上关系的?这跟颅相学有关。颅相学(Phrenology)是一种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 的心理学假说,由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年提出。目前这种假说已被证实是伪科学。颅相学认为,眉骨高的人,即所谓的highbrow,智力发达,文化修养高雅;而眉骨低的 人,即所谓的lowbrow,则知识程度低,比较低俗。颅相学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白人的眉骨最高,并且越是靠近西欧和北欧的白人,眉骨越高。而其他地区的人如新西兰土著则被打入lowbrow的行列。

highbrow这个单词出现在美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智力或审美的优越性。当然,对于这个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的词,不少人嗤之以鼻,因此这个词事实上往往被用来反讽那些卖弄知识的人。所以使用这个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情感色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highbrow:['haɪbraʊ]n.卖弄知识的人,知识分子adj.卖弄知识的,不切实际的

lowbrow:['ləʊbraʊ]n.文化修养浅薄的人adj.文化修养浅薄的

hydra(水螅):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海德拉

海德拉(Hydra) 是希腊神话中巨大的的九头蛇,是希腊神话中最强悍的怪物之父提丰(Typhon)和女首蛇身怪爱克特娜(Echidina)交配所生。赫拉克勒斯要完成的 第二项艰巨任务就是杀死九头蛇海德拉。海德拉的血液和呼出的气息都有毒。并且它有九个头,砍掉每一个头都会再生,而且中间的那一个头还是永生不死的,让赫 拉克勒斯大伤脑筋,还好后来他的侄子交给他一个火把,让他每砍掉一个头就用火把烧伤口,让他再也长不出头来。而最后一个头在砍下之后,赫拉克勒斯就把它的 头用大石头压着,让它再也不能作怪,最后还把身上所有的箭都沾上了海德拉的毒血,成为赫拉克勒斯后来的武器。英语中用海德拉来命名水螅,因为它头部拥有很多触手,形状与传说中的九头蛇很像。

hydra:['haɪdrə] n.水螅,九头蛇,难以根除的祸害。

stamina(活力):罗马神话中命运三女神的命运之线

英语单词stamina(活力)来自拉丁语stamina,是stamen的复数形 式,而stamen的原意是织布机上的经线,是纺织时的基础,其中的sta表示“stand”(站立)。因此stamina的本意就是“多根经线”。由于 在罗马神话中,人的生命取决于命运三女神手中的命运之线,因此stamina也就与人的生命力产生了联系,表示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生命活力。

原本表示“经线”的stamen现在则用来表示植物的“雄蕊”,因为雄蕊的形状与“经线”相似,在植物繁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也与“经线”在纺织时的基础作用相同。

stamina:['stæmɪnə] n.活力,精力,生命力,持久力,耐力,康复能力

stamen:['steɪmən] n.雄蕊

hearse(灵车):教堂中悬于灵柩上方的耙形烛台

英语单词hearse(灵车)和单词rehearse(排练)的后一部分完全相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没错,它们其实拥有相同的词源。单词hearse的词源是herse,指的是农具耙子,用作动词时表示用耙子耙地。所以 rehearse的本意就是用耙子反复耙地,比喻反复练习、排练。hearse除了表示“耙子”外,还可以表示教堂中的一种灯具,用来安放蜡烛。在教堂举 行丧礼时,通常会把这种耙形灯具放在灵柩的上方。由于插上蜡烛后形状类似一把耙子,所以这种灯具也被称为hearse。后来,hearse一词又衍生出 “灵柩、灵车”的含义,原本表示“耙子”、“耙形灯具”的含义反而被人淡忘了。

hearse:[hɜːs] n.灵柩,灵车

rehearse:[rɪ'hɜːs] vt.vi.排练,预演,演习

rehearsal:[rɪ'hɜːs(ə)l] n.排练,预演,演习

hull(船体):包裹豆子的豆荚    

英语单词hull来自古英语hulu,意思是“豆荚”,来源于原始日耳曼语hulus(包裹覆盖),所以hull指的就是包裹覆盖豆子的豆荚。15世纪时,人们开始将船的主体外壳也称为hull,因为它的形状和功能都和豆荚类似。

  hull:[hʌl] n.船体,豆荚,果实的外壳

lobster(龙虾):形如蝗虫的海洋生物    

英语单词lobster(龙虾)来自拉丁语locusta,与英语单词locust(蝗虫)同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龙虾的形状与蝗虫颇为相似。受古英语单词loppe(蜘蛛)的影响,“龙虾”在古英语中拼写为loppestre,到了现代才演变为lobster。

  lobster:['lɑbstɚ] n.龙虾

  locust:['ləʊkəst] n.蝗虫

orchid(兰花):根部像男人睾丸的花    

提起兰花,我们脑子里会涌现一种优雅脱俗的花朵。但在西方很多国家的文字里,有些墨守成规的礼法人士在女士面前却羞于提起兰花。原来,英语中表示“兰花”的单词orchid来自希腊语orchis(睾丸)。因为兰花是孖根植物,根部与男子睾丸一样成双成对且形状相似。在古英语中“兰花”和“睾丸”都是orchid,后来为了避免误解和文雅,就用testicle来表示“睾丸”,而用orchid 专指兰花。至今orchid作为词根在一些医学术语中还是指“睾丸”,如orchiopexy(睾丸固定术)。

  orchid:['ɔːkɪd] n.兰花,兰科植物,淡紫色adj.淡紫色的

kaleidoscope(万花筒):可以观察到美丽图案的仪器

1816年,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发明了万花筒。这种仪器只需要轻轻转动即可从中看到各种不同的美妙图案,因此布鲁斯特将其命名为kaleidoscope,由希腊语kal(美丽的)+eidos(形状)+scope(观测仪器)构成,意思就是“可以观察到美丽图案的仪器”。

kaleidoscope:[kə'laɪdəskəʊp] n.万花筒,千变万化

kaleidoscopic:[kəlaɪdə'skɒpɪk] adj.千变万化的,万花筒似的

grenade(手榴弹):状若石榴的炸弹

英语单词grenade(手榴弹)来自英语中表示“石榴”的单词pomegranate。之所以得此名称是因为早期的手榴弹形状很像石榴,而且里面填充的大量杀伤性碎片很像石榴里面的石榴籽。它的中文名称“手榴弹”中的“榴”指的就是“石榴”。

grenade:[grə'neɪd] n.手榴弹,手雷vt.扔手榴弹

derrick(起重机):英国著名的刽子手德里克

17世纪初,英国伦敦附近的泰伯恩刑场有一个姓“德里克”(Goodman Derrick)的刽子手,在其常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执行过三千多次的绞刑或斩首,死在他刀下的不乏名人显贵,其中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后因叛乱被捕的埃塞克斯伯爵。因此,德里克成了全英国的知名人士,他的名字Derrick也与死刑联系起来了,被用来表示“死刑执行者”、“绞刑架”。后来,起重机、石油钻井等机械问世后,由于形状接近绞刑架,因此也被称为derrick。

derrick: ['derɪk] n.起重机、石油钻井井架

cravat(领巾):喜欢系领巾的克罗地亚士兵

在领带问世前的中世纪欧洲,贵族们用来装饰颈部的是蕾丝领圈。制造这种华丽的配件需要消耗大量布料,每制造一个这样的领圈需要用掉长达十五米的蕾丝饰带。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参战各国都在拼命缩减开支,昂贵的蕾丝领圈自然成为不合时宜的物件。有的国家甚至颁布法令,规定只有在出席葬礼这样的隆重场合,男士才允许佩戴蕾丝领圈。

然而,爱美的男士依然有办法来装饰自己的颈部。不久,克罗地亚士兵们所佩戴的领巾引起了欧洲时尚界的关注。他们在颈部装饰有打结的细领巾。这种风俗从中世纪开始流传,也是他们在战场上辨认同伴的方法之一。这种服饰很快就在欧洲流传开来,不仅在士兵群体中广泛流传,而且还赢得了王室的瞩目。当时的法王路易十四就是一名有名的领巾爱好者。他拥有大量制作精美的领巾,甚至还设置了“领巾侍者”一职,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路易十四奉上几款华丽的领巾,方便国王挑选。因为国王的狂热爱好,领巾不再是简单的装饰或者蕾丝领圈的代用品,开始慢慢成为贵族阶层必需的服装配件。

法语中,这种源自克罗地亚的服饰就被称为cravate,本意就是“克罗地亚人”。进入英语后拼写变为cravat。这就是英语单词cravat(领巾)的由来。cravat已经有了和今天的领带(tie)类似的形状与系法,被认为是现代领带的前身。

cravat: [krə'væt] n.领巾,领带,领结

coin(硬币):铸造硬币的模具

英语单词coin(硬币)的本意并非“硬币”,而是铸造硬币的模具。它来自拉丁语cuneus(楔子),因为古罗马时期用来冲压硬币的模子的形状是楔形的,故此得名。英语单词coin就源自拉丁语cuneus,本意是铸造硬币的工具,由此衍生出“铸造、创造、杜撰”之意,最后才演变为表示硬币本身。

coin: [kɒɪn] n.硬币,钱币vt.铸造,杜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