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kidnap 词源,kidnap 含义。

custom(海关):外地商人向当地领主缴纳保护费的惯例

英语单词custom含有“习俗”和“海关、关税”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原来,custom的本意是“习俗、惯例”,而它所包含“海关、关税”是因为缴纳关税原本是一种惯例。

外地商人向当地领主缴纳保护费的做法是一种历史悠长的惯例。早在古希腊时代,雅典成为爱琴海沿岸的商贸中心。外地商人为了保障自己在当地的贸易权利和利益,就向雅典城邦当局赠送礼物。后来,雅典以使用其港口为名,正式向来往商品征收一定比例的费用。

在英国,外地商人进入某地进行商贸活动时,需要向当地领主缴纳一项例行的入市费,称为customary tolls。因此,英语单词custom便衍生了“关税”的含义,通常用其复数形式。后来,custom又可以用来表示征收关税的场所,即海关。

custom:['kʌstəm] n.习俗,惯例;关税,海关;经常光顾,老顾客adj.定做的,定制的

customer:['kʌstəmə] n.(老)顾客,海关工作人员

confetti(婚礼上的彩色碎纸):狂欢节游行时抛撒的糖果

在现代婚礼上,我们常常见到人们往新人身上抛撒彩色碎纸的场面。这种做法源自意大利。在中世纪的意大利,狂欢节时常常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游行队伍和围观群众常常会相互抛撒小物品以表达欢乐之情。有钱的贵族往往会抛撒糖果,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confetti,是confetto(糖果)的复数形式。而没钱的穷人们为了嘲弄贵族则常常扔臭鸡蛋来代替糖果,结果双方经常在游行时发生争吵斗殴。意大利当局为了避免冲突,曾多次下令禁止在狂欢节游行时抛撒臭鸡蛋等物品,但穷人往往会用其他类似物品加以代替。这种情况直到1875年才终于有所改变。这一年,一位聪明的米兰商人在狂欢节之前向工厂采购了大量原本是无用副产品的彩色碎纸屑,并在狂欢节上向群众销售,用作游行时抛撒的物品。由于这种碎纸屑对人体无害,又充满喜庆,因此大受欢迎。从此以后,在狂欢节游行中抛撒彩色碎纸的做法就逐渐流传开来。抛撒彩色碎纸的做法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还拓展至狂欢节之外的其他场合如婚礼。由于这种碎纸最初是用来代替糖果的,所以在意大利语中也被称为confetti。英语单词confetti便来源于此,同源的单词还有confection(糖果)。

confetti:[kən'fetɪ]n.(婚礼、狂欢节中抛撒的)五彩纸屑;(旧时狂欢节或庆祝场合抛撒的)糖果

confection:[kən'fekʃ(ə)n]n.糖果,蜜饯

protestant(新教徒):抗议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派

一五一七年九月四日,马丁·路德发表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同年十月三十一日马丁路德在 萨克森选侯教堂大门所张贴《有关赎罪券辩论之邀请》,反对买卖赎罪券,由此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改教开始之初,路德及其志友常常要求召开基督教大会 来解决改革中的种种问题。这要求得到德国当局的允许,1526年帝国议会在斯拜尔(Speyer)举行,准许在基督教大会召开前各地区政府可自主决定本区 域所欲尊奉的教派。然而,152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影响下,帝国议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取消了一五二六年的准许,议会中的路德派对此决定提出 抗议。那些在抗议文件上签名及拥护抗议文件的人就被称为“抗议者”(Protestant)。后来,该词被用来泛指对罗马公教(即天主教)抱抗议态度的诸多新教派,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英国国教安立甘宗,统称为“新教”,又称作“抗罗宗”、“归正教”、“改革宗”。

Protestant: ['prɒtɪstənt] n.新教,新教徒adj.新教的,新教徒的

commando(突击队):南非布尔人的民兵组织

英语单词commando来自南非荷兰语,字面意思是“有指挥的一群人”。这个单词原本指的是南非布尔人的一种民兵组织。布尔人是住在南非的荷兰移民后裔与少量德国人、法国人通婚后产生的白人民族,是南非的主要殖民者。17世纪时,荷兰人在南非建立殖民地之处,为了对付当地土著,殖民当局颁发《commando law》,强制要求所有殖民者在殖民地受到攻击时都必须武装起来,至少配备一匹马和一把枪。这些武装民兵的基本单位就是commando,而这种做法则被称为commandeer。

在19世纪,荷兰殖民者大量涌入南非,殖民地快速扩张,与非洲土著人的冲突日益频繁。为了保障安全,已经获得自由的南非布尔人自愿恢复commando制度,组织起来,与非洲土著人展开武装斗争。在与人数超过己方的非洲土著人的战斗中,布尔人组织的commando逐渐掌握了各种突击和游记战术。

英国殖民者自从18世纪末期登陆南非后,与已经扎根南非的布尔人之间展开了长达百年的争夺,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史称“布尔战争”(1880-1881年、1899-1902年)。在战争中,布尔人利用自己的commando制度,与占人数优势的英国军队展开了游击战。分成小股的布尔人commando利用自己的机动性、枪法和对地形的了解,对英国军队屡屡展开偷袭并得手。英国军队最后不得不依赖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和残暴的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在两次布尔战争中,布尔人的commando给英国人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该词也因而进入了英语。

commando:[kə'mɑːndəʊ] n.突击队,突击队员

commandeer:[,kɒmən'dɪə] vt.征用,征募,强制入伍,霸占

bandit(盗匪):中世纪欧洲被皇家公告剥夺公权的人

在封建时期的欧洲,各级封建领主都可以发布ban(公告),其中最高级别的是皇帝颁发的ban,被称为imperial ban(皇家公告)。与其他公告不同的是,只有皇家公告可以宣布剥夺某人的公权。这种剥夺他人公权的法律行为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bandire,是英语单词banish(放逐)的词源,而被剥夺公权的人则被称为bandito,英语单词bandit就来源于此,本意就是被剥夺公权的人。

在当时,一个人若是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他失去法律的保护,所有人都可以抢劫、伤害甚至杀死他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别人若是帮助他,则也会被剥夺公权。被剥夺公权的人只能到当局自首,才有可能撤销剥夺其公权的公告,但有些更加严厉的公告是不可撤销的。受到这种公告惩罚的人,唯一出路就是亡命天涯,落草为寇了,所以bandit一词逐渐衍生出“盗匪”之意。

皇家公告不仅可以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公权,还可以宣布剥夺某座城市的公权,其他城市可以攻击、掠夺或征服这座城市。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因为德国城市多瑙沃尔特爆发的反天主教暴乱而宣布剥夺该城市的公权,从而引发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bandit:['bændɪt] n.强盗,土匪,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

banish:['bænɪʃ] vt.放逐,驱逐

outlaw:['aʊtlɔː] vt.放逐,剥夺法律保护n.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歹徒

authoritarian:独裁主义者

发音释义:[ɔː,θɒrɪ'teərɪən] adj. 独裁主义的;权力主义的n. 权力主义者;独裁主义者

结构分析:authoritarian = authority(权威)+ian(的人)→推崇权威的人→独裁主义者;authority = author(创始人)+ity(名词后缀)→权威

词源解释:author←拉丁语auctor(创始人)

同源词:author(作者、创始人);authority(当局、权威);authorize(授权)

衍生词:authoritarianism(独裁主义、极权主义)

municipal:市政的,市政当局的,地方自治的

来自拉丁语municeps,市民,自治镇公民,来自munus,共同职责,共同责任,相互给予,礼 物,来自PIE*mei,交换,改变,词源同common,mutual.-cep,承担,词源同capable,accept.该 词原指古罗马时期享有罗马公民的特权但是按照自己的法律进行管理的特别自治镇。后词义 通用化,引申词义市政的,市政当局的。

car-pool:合伙用车

在西方国家,很多家庭都拥有两部或更多的小汽车。不少人都是独自一人开车上下班。这就往往导致高峰时段严重的交通堵塞。为缓解这种状况,有关当局极力提倡在高峰时段两人或几人合乘一辆车(to pool together in one car)上下班或者送孩子上学。于是一个表示“合伙用车”的词car-pool便应运而生了。该词由car和pool复合而成,既可用作名词,也可用作动词,该词还可拼写为carpool, car pool。为鼓励人们合伙用车,有的城市还把一些路划为合乘车辆专用道。专用道上车辆少,车可以开得快。这种合乘车辆专用道叫做car-pool lane。美国高速公路上就有这样一条特殊车道,只供合乘车辆在交通繁忙时使用。

Casanova(风流汉):著名的意大利风流汉卡萨诺瓦

卡萨诺瓦(Giovanni Jacopo Casanova,1725-1798)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冒险家、作家,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他为人风趣又博学多闻,是当时最风流倜傥的万人迷。他在欧洲游历多地,与大量女子纠缠不休。最终得罪了教会当局,被捕入狱,并险些被处以绞刑,幸亏得到朋友帮助才逃脱牢狱之灾。他在晚年出版了自传性质的小说《我的一生》,详细叙述了自己一生的风流往事。他的姓氏也成为了“风流汉”的代名词。

casanova:[,kæzə'nəuvə] n. 卡萨诺瓦,风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