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onanza(财源):美国淘金热中的流行词

bonanza原本是一个西班牙语单词,本意是“(海上的)晴好天气”或“繁荣”,源自拉丁语bonus(=good,好的)。

1848年,有人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了金矿,消息迅速传开,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西部淘金。1859年,有人在内华达州发现了储量极其丰富的金矿和银矿,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淘金热达到高潮。有些人凭借好运发现金矿从而一夜暴富,人们就把他们交上的这种好运称为bonanza,将淘金者当中的暴发户称为bonanza king(好运国王)。1896年,淘金者在克伦代克地区一条小溪的砂砾层中发现了含量异常丰富的金矿,他们就把这条小溪命名为Bonanza Creek(好运溪)。好运溪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淘金者们蜂拥而至,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淘金热。bonanza一词在淘金热时期的新闻标题中不断出现,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从而进入了英语词汇。现在通常用来表示“财源”、“好运”。

bonanza:[bə'nænzə] n.财源,富矿脉,好运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onanza 词源,bonanza 含义。

tyrant(暴君):古希腊时代的“僭主”

英语单词tyrant常被译为“暴君”,即“残暴之君”,而实际上,tyrant一词的本意与“残暴”并无关系,它更精确的翻译是僭主,是一种君主制的变体。古希腊人认为,不通过世袭或合法民主选举程序等正当方式,凭借武力、个人影响力等方式上台统治城邦的统治者称为tyrant(僭主)。“僭”指超越本分,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主”指主宰而非正统国君。该词本无贬义,只是一个对于城邦统治方式的形容。僭主当中也有不少贤明之辈。但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对于僭主提出严厉的批评之后,僭主开始成为带有贬义的用语。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提及君主、寡头、共和及僭主四种政体,其中,僭主被认为是一种最容易形成独裁统治的政体。僭主统治的城邦很容易出现独裁的状况。因此,原本表示“僭主”的tyrant一词逐渐引申出“独裁者、暴君”的含义。

tyrant: ['taɪr(ə)nt] n.僭主,暴君,独裁者

tyranny:['tɪr(ə)nɪ] n.僭主政治,暴政,专横,独裁统治,残暴的行为

agog:兴奋的

发音释义:[ə'gɒg] adj. 兴奋的;有强烈兴趣的adv. 热切地;渴望地

结构分析:agog = a(处于)+gog(兴奋、欢乐)→兴奋的

词源解释:agog←古法语en gogues(处于兴奋、欢乐当中)

趣味记忆:(谐音)agog→I(我)歌歌→我兴奋地唱起了歌→兴奋的

fortnight:十四日,两星期

从词形来看fortnight释义为“十四日”或“两星期”,确实使人有点不可理解。追根溯源,fort乃fourteen之缩略,而fortnight原为两个词,中世纪英语作fourte(n)nicht,古英语作feowertiene niht,相当于今天的fourteen nights(十四夜)。fortnight正是由此演变缩略而来的。英语尚有一词sennight/se'nnight(相当于seven nights,意为“七天”),在结构上同它非常相似。这两个词的历史至少和书面英语一样悠久。从日落开始算一天的习惯古已有之。古希腊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和希伯来人均有这种习惯,而这种以夜不以日计量时间的表达方式则被认为来源于古时的德国。我们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就可找到evening先于morning排列的英语短语:“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 were the first day…”现在sennight在整个英语世界已经废弃不用,而fortnight在英国仍十分通用,但美国人一般代之以two weeks,只是在受过教育的人当中还偶而可以听到。

Korea(韩国、朝鲜):中国对朝鲜的古称“高丽”

英语中表示韩国或朝鲜的单词Korea源自中国对朝鲜的古称“高丽”。13世纪中期抵达中国的传教士鲁布鲁克首次将高丽标记为“Caule”从此以后,欧洲人曾在一段很长的时间 里用Core、Cory、Caoli、Corai等表示南北朝鲜。被人熟知的Corea首次出现在欧洲文献中 是在1571年。葡萄牙传教士维列拉在当时写给耶稣教会总长的信中表示:“在中国和日本之 间有一个叫做Corea的王国。’’

现在使用的Korea —词最初出现在1671年德国出版的《哈梅尔漂流记》当中,是在将 Corea写成德语的过程中用“K”取代了 “C”。19世纪末,美国在外交文件中连续多年使用 Korea来表示南北朝鲜。在二战中由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获胜以后,Korea这一名称就正式 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