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us(警惕的人):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Argus是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他有100只眼睛,分布在全身,可以观察到各个方向发生的事情,即使睡觉时也有两只眼睛睁着。据说有一次宙斯下凡勾引凡间美女伊娥,为了遮人耳目就变出一团云雾笼罩在周围。天后赫拉心生怀疑,驱散云雾,宙斯赶紧将伊娥变出一头雪白的小母牛。赫拉看穿了宙斯的诡计,假意喜欢这头牛,要求宙斯把这头牛送给自己作宠物,然后派阿尔戈斯严密监视小母牛。宙斯派自己的儿子,神使赫尔墨斯前去解救伊娥。赫尔墨斯用笛子吹出动听的音乐,还给他讲潘神追求宁芙仙女不成最后发明潘神萧的故事,引诱阿尔戈斯闭上所有眼睛入睡。赫尔墨斯趁阿尔戈斯睡着后砍下了他的头,救出了伊娥。后来赫拉将阿尔戈斯的100只眼睛转移到她最宠爱的鸟——孔雀的尾羽上。从此以后,孔雀的尾羽上长满了眼睛一样的美丽花纹。
阿尔戈斯的名字在希腊语中是Argos,含义是“(目光)明亮的”。在英语中,argus用来比喻“警惕的人”。英国海军二战前的一艘航空母舰、美国2012年推出的一款无人驾驶侦察机都叫做Argus。
argus:['ɑːgəs] n.警惕的人,百眼巨人
argus-eyed:adj.警惕的,目光敏锐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rgus 词源,argus 含义。
siren(汽笛):歌声迷人的女海妖塞壬
在希腊神话中,塞壬Siren是一种女海妖,人面鸟身,长得美若天仙,并且拥有天籁般迷人的嗓音。她们住在海岛上,用歌声魅惑航海者,使他们的船只触礁沉没,船员成为她们的腹中餐。在荷马史诗中,当奥德修斯将要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得到女神的忠告,预先采取了防备措施。他命令手下把自己牢牢地绑在桅杆上,让手下用蜡把各人的耳朵堵上。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果然从远处传来了迷人的歌声。歌声如此令人神往,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挣脱束缚,向手下大喊大叫,让他们驶向海岛。但他的手下因为事先得到指示,对此不闻不顾,驾驶船只一直向前,直到远远地离开了海岛才给他松绑。奥德修斯就是这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安全地欣赏了塞壬们的天籁之音。
在17世纪,人们为了防止船只触礁,就在暗礁附近用汽笛发出警报,警示海员们塞壬的故事。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警报声叫做siren。
siren: ['saɪr(ə)n]n.汽笛,警笛,歌声迷人的女歌手,女妖塞壬adj.迷人的vt.引诱vi.响着警笛行驶
sirenian:[saɪ'riːnɪən] n.海牛目哺乳动物adj.海牛目哺乳动物的
cajole:哄骗
发音释义:[kə'dʒəʊl] vt.以甜言蜜语哄骗;劝诱;勾引
词源解释:来自法语cajoler(哄骗),可能是法语单词cageoler(唠叨)和gaioler(引诱进入笼子)的混合。
词组习语:cajole sb. into doing sth.(劝诱某人做某事);cajole sb. out of doing sth.(劝诱某人不做某事);cajole sth. out of sb.(从某人那里骗到某物)
助记窍门:cajole→cage+joy→让你高高兴兴地进入笼子→哄骗
衍生词:cajolery(甜言蜜语、诱骗)
bait:诱饵
发音释义:[beɪt] vt. 引诱;在…中放诱饵;折磨n.诱饵
词源解释:bait←古英语bat(使其咬)←古英语bitan(咬)
同源词:bite(咬);abet(唆使)
英语单词bait来自古英语bitan(咬)的使动形式,字面意思就是“使其咬”,因此引申出“引诱”和“诱饵”的含义。另外还可以表示中世纪游戏中唆使狗去咬野兽,因此衍生出“骚扰、折磨”的含义。
allure:诱惑
发音释义:[əˈlʊə(r)] v. 引诱,诱惑;吸引n. 诱惑力
结构分析:allure = al(=ad,去)+ lure(诱饵)→用诱饵引诱→引诱、诱惑
词源解释:lure←古法语loirre(引诱猎鹰回来的诱饵)
背景知识:古时在英国和欧洲大陆流行使用猎鹰来进行狩猎。为了召回飞出去的猎鹰,猎人往往使用由肉食和鲜艳羽毛做出的引诱物。这种引诱物在古法语中就称为loirre,后来演变为英语lure。
同源词:lure(诱惑)
衍生词: alluring(迷人的),allurement(引诱、引诱物)
accost:勾搭
发音释义:[ə'kɔst] vt. 勾引;引诱;对…说话;搭讪
结构分析:accost = ac(=ad,去)+ cost(侧面)→靠近侧面→勾搭。
词源解释:cost ←拉丁语costa(肋骨、侧部)
背景知识:古代战舰的火炮布置在战舰的两侧,在攻击敌人时应驶到侧对敌人的位置,用一侧的炮火攻击敌人。accost一词原本是个军事术语,指的就是侧面靠近敌人、准备开炮攻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accost通常表示以一种粗鲁、不友好的方式接近,如乞丐凑过来乞讨、妓女凑过来拉客。
同源词:costa(肋骨),costal(肋的、肋骨的),coast(海岸)
abet:教唆
来自古法语,来自 a-(同 ad-,去,往)+ bet-(咬,词源同 bite)→ 其字面意思就是“唆使狗去咬...”,故引申为“唆使、教唆、煽动”,这种把戏曾经流行于英国的一种残忍的“纵狗斗熊”游戏。同源词:bait(诱饵、引诱),bite(咬)。
entice:引诱
词源不详,可能来自拉丁语titio, 火把,即煽风点火,引诱。或来自titillate, 挠痒,挑逗。
inveigle:引诱,欺骗
来自古法语avugle,使眼瞎,欺骗,来自拉丁语*aboculus,没有眼睛,失去视力,来自ab-,没有,oculus,眼睛,词源同eye,inoculate.引申词义引诱,欺骗,拼写可能受inveigh影响。
lace:蕾线,花边,鞋带
来自拉丁语lacere,引诱,诱惑,词源同delicious,elicit.引申词义罗网,陷阱,后指编织罗网的绳索,带子,后用于指蕾丝,花边等。
lure:诱饵,引诱,魅力
来自Proto-Germanic*lothran,呼叫,召唤,原义为召唤猎鹰的饵食,引申词义诱饵,引诱,魅力等,词源同allure.
Mephistopheles:恶魔,魔鬼
来自德国传说中的恶魔,引诱浮士德把灵魂卖给他以换取物质的满足。该词本身可能来自希伯来语mephitz,毁灭者,tophel,撒谎者,骗子,字面意思即骗子的毁灭者或骗王,用于指魔鬼。见歌德歌剧《浮士德》。
mint:薄荷
来自拉丁文menta,薄荷,来自希腊语Minthe,薄荷仙子,在古希腊神话中,原为泉水仙子,因引诱冥王Hades,被冥后Persephone变成了薄荷树。
allure:诱惑,诱惑力
鹰猎( falconry)在英国和欧洲大陆一度极为盛行。所谓鹰猎乃是放鹰狩猎,即使用鹰、隼等来狩猎的一种活动。这种鹰,即猎鹰(falcon),须先经过耐心而得法的驯化和训练,方能用于鹰猎。狩猎人往往用伴有肉食并系着长绳的一束鲜艳羽毛作引诱物召回猎鹰。这种引诱物英语就称lure。lure来自终极词源为日耳曼语之古法语词loirre‘bait’(诱饵)。在现代英语中它通常用于贬义,泛指任何“引诱物”或”诱饵”,并引申为“诱惑力”或“吸引力”,也常作动词用,表示“诱惑”或“引诱”。作为lure之同义词的allure产生于同一背景。它源自古法语alurer,由a‘to’加lure‘falcon's lure’(狩猎人之诱饵)构成。虽然allure和lure基本同义,也表示“诱惑”、“引诱”和“诱惑力”,但一般不含贬义。
tempter:引诱者
来自 tempt,引诱,诱惑。
tempt:引诱,诱惑
来自拉丁语 temptare,尝试,试探,改写自 tentare,接触,尝试,试探,来自 PIE*ten,展开,词 源同 tentative,tentacle.引申词义引诱,诱惑。
forbidden fruit:禁果
《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结果心明眼亮,知善恶,辨真假,羞耻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Nymph:美丽多情的宁芙仙女
宁芙(Nymph)是希腊神话中一类具有不完全神性的生物,有时也被翻译成精灵和仙女,常出没于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喜欢歌舞。她们是自然幻化的精灵,一般以美丽而多情的少女形象出现。
Nymph一词在希腊语中来自nymphe(新娘、年轻媳妇)。在英语中,nymph被用来比喻美丽多情的少女。
在希腊神话中,美丽多情的宁芙仙女对男人具有一种魔力,任何男人只要和她四目相对,立刻就会陷入对其不可抑制的强烈爱慕中。18世纪,旅行家理查德·钱德勒(Richard Chandler)在其作品《希腊游记》中,根据这个传说创造了nympholepsy一词,由nymph(宁芙)和lepsy(抓住、捕获)组成,字面意思就是“被宁芙仙女迷住”。
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宁芙仙女的魅力传说。据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同伴海拉斯在山泉中打水时,遇到一群宁芙仙女,被她们引诱而成亲。该传说被西方画家描绘下来,成为不朽的作品。
nymph:[nɪmf] n.宁芙仙女,山林水泽仙女,美丽的少女,蛹
nymphaea: [nim'fi:ə] n.睡莲属
nymphaeaceous:[,nɪmfɪ'eʃəs] adj. 莲科植物的
nymphomania:[,nɪmfə'meɪnɪə] n.女色情狂,慕男狂,花痴
nympholepsy:['nɪmfə(ʊ),lepsɪ] n.狂热,着迷,狂乱
pandemonium:喧嚣,嘈杂
Pandemonium 起源于John Milton写于1667年的史诗ParadiseLost(失乐园)。Pandemonium原写为希腊文"δαιμόνιον",可翻译为"all-demon-place"(充满恶魔的地方)。在失乐园书中,Pandemonium是由Mulciber(天堂的设计者)设计并建造的地狱的首都。
失乐园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堕落天使路西法(撒但)从对神的反叛失败后再重新振作,他对人间的嫉妒,以及他运用他的谋略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违反神的禁令偷尝智慧树(分别善恶树)的果实,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在此书中,Milton说明,本书是为了“辩证神对人类的态度”,及阐明神的预见与人类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Milton融合了异教信仰、古希腊文献以及基督教信仰,在此诗中探讨了多样的主题,从婚姻、政治(弥尔顿本人在英国内战期间是活跃的政治份子)到君主政体;同时也辩证许多困难的神学议题,包括命运、宿命、三位一体、以及原罪和死亡在世界中的出现。另外还包含了天使、堕落天使、撒但、以及天堂中的战争。这是一部由基督徒诗人用古希腊风格所作,用宗教反派撒旦为要角的希伯来历史相关史诗。
tempt:引诱,诱惑
来自拉丁语 temptare,尝试,试探,改写自 tentare,接触,尝试,试探,来自 PIE*ten,展开,词 源同 tentative,tentacle.引申词义引诱,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