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lgorithm(算法):伟大的波斯数学家阿尔•花刺子模

阿尔•花刺子模全名为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花剌子模(Muhammad ibn Msa al Khwarizmi),出生于波斯北部城市花剌子模,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代数与算术的整理者,被誉为“代数之父”。公元830年,阿尔·花剌子模写了一本有关代数的书,英语单词Algebra(代数)就来源于这本书的书名中一个单词。书中阐述了解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明确提出了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把代数学发展成为一门与几何学相提并论的独立学科。

阿尔·花剌子模还出版了一本数学著作,介绍了印度的十进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 Fibonacci)将这套十进制计数法和算术方法引介到欧洲,逐渐代替了欧洲原有的算板计算及罗马的记数系统。0~9等十个印度数字也因此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意大利人将他的名字翻译成拉丁语Algorismus,并将他在这本著作中讲解的基于十进制计数法的算术方法也称为Algorismus。英语单词algorism(算术)一次就来自拉丁语Algorismus,后来被单词arithmetic(算术)逐渐替代,很少使用。而algorism的异体,英语单词algorithm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发扬光大,表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算法”。

algorithm:['ælgərɪð(ə)m] n.算法,运算规则

algorism:['ælɡərɪzəm] n.阿拉伯数字系统,十进制计数法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lgorithm 词源,algorithm 含义。

alley:小巷

单词amble的异体。

coax:哄诱

来自cock拼写异体,俚语义笨蛋。

crevasse:裂缝

来自crevice的拼写异体。

episcopal:主教的

epi-, 在上,在中。-scope, 看,词源同telescope, spectator. 即照看,监管。bishop为其拼写异体。

essay:散文,企图

来自拉丁语exigere, 尝试,测试,来自ex-, 向外,ig-, 做,尝试,词源同agent. 英国学者弗朗西斯·培根用该词命名一种新的写作文体。assay为其拼写异体词,但词义发生了变化。

fibula:腓骨

来自拉丁语figo, 固定,词源同fix. -bula, 工具格后缀,-bra异体形式,词源同fiber, vertebra.原用来指胸针,夹子,后用来指腓骨。

freebooter:战争掠夺者

翻译荷兰语vrijbuiter, 抢劫,海盗,即free booty, 自由抢劫者。其拼写异体词filibuster用做政治术语,阻碍议案通过者,海盗。

wallop:猛击

来自短语well leap,快跑,奔驰,该词义见其拼写异体词gallop,由快跑引申词义溅水的声音,猛击。

kaiser:皇帝

来自德语Kaiser,来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后被德国和俄罗斯借用于皇帝称呼。比较其同源异体词czar,tsar.

lilac:丁香

来自阿拉伯语lilak,来自nilak的拼写异体,nil,靓蓝,词源同aniline.引申词义丁香花,因其蓝色的花瓣而得名。

kidnap:绑架   

kidnap原为盗贼切CI语,字面义是t。steal a child(诱拐小菝),其中kid即chdd: nap为nab之异体,意为to steaIL,kidnap是亩kidnap( p)er逆生而成,17世纪束才见诸使用,当时在英国kidnap往往只限于表示诱拐小谈,并把他们贩卖到美洲大陆去当契约仆役(indenIured servant)曲美国历史上的诱拐小菝案最有名的恐怕当数1932年C.A. Lindbergh上校才满20个月的小孩被拐并惨遭撕票一案。今天kidnap 一词的词义已超出r其字面意义,诱拐和绑架的对象往往已不再限于小弦了。

hobo:流动工人,季节工人

这是一个美语用词,意思是“流动工人”或“季节工人”,它不同于tramp,也有别于bum。tramp指四处游荡,靠乞食和杂工度日的流浪汉,而bum指既不爱旅行又不从事劳动,整日喝得醉醺醺的无业游民,hobo则往往暗含喜爱旅行,随季节辗转各地,基本不带什么贬义。

关于hobo的来历,众说不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种说法是,它源出流浪汉之间一度通用的问候语‘Ho! Beau’。ho乃hi之异体形式,而beau源于法话,土腔常作bo,有guy(伙计)或dandy(花花公子)之意。这似乎是最流行的一种解释。另一种说法认为,hobo系homeward bound Civil Warveterans(南北战争期间返回家园的老兵)头两个词的首部缩

合而成。第三种说法认为,hobo系hoe boy(从事农活的流动人员)二词首部构成的缩合词。 hobo是大约1889年在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作为一个俚语词首次被收录而进入英语的。

fence:栅栏   

该词原为defence之异体,更确切地说,系由defence缩略而来,而defence的终极词源则为拉丁语defendere(避开,挡住)。早在14世纪时,fence与defence同义,也指“防御”或“保卫”,16世纪以后引申出“击剑术”、“栅栏”或“篱笆”等义,原义就逐渐被废弃了。在英国清教徒移居美洲的时代,移居者筑起栅栏用以抵挡印第安人的袭击,fence就已被赋予了“栅栏”一义。

cheat:欺诈,作弊,骗子

在英国封建时期escheator是管理充公(或转让)产业的官员。当土地或其他财产无人继承时,escheator即将之转归领主(或国家)所有,这种做法就叫escheat,转归领主(或国家)的土地或其他财产也称escheat。然而,有许多escheator往往利用职权肆无忌惮地敲诈勒索,骗取钱财,甚而弄虚作假,巧取豪夺,非法占有土地或其他财产,因此声名狼藉。escheat原为法律用语,源自古法语eschete,但从16世纪起也因此蒙上一层贬抑色彩。cheat 一词乃escheat之异体,在莎士比亚时代原系盗贼俚语,指“盗来之物”或“掠夺物”,以后又由此引申了“欺诈”、“欺骗”、“骗子¨、“作弊”等一系列贬抑词义。cheat的这些词义可说都是基于上述原因产生的。

bonfire:营火,篝火.(为销毁垃圾而燃的)火堆

bonfire在中世纪英语原作banefyre,相当于bonefire,bane是bone(骨)在苏格兰方言的拼写异体。因此我们可以说bonfire的第一成分原为bone。bonefire这一拼写形式一直到18世纪还见诸使用。bonfire不是指“篝火”或“营火”吗?与bone又有什么联系呢?在14世纪时篝火是名符其实的fire of bones,因为当时是用兽骨来当柴烧的。bonfire除用以取暖、烤东西之外,也用以烧异教徒和焚化尸体,故一度也指火葬柴堆(funeral pyre)。到了16世纪该词的形式演变为bonfire,词义也扩展为“篝火”或“营火”,开始带有节日和欢乐的含义。按英格兰与苏格兰某些地方的习俗,人们在某些节日里,如6月24日圣约翰节(St. John’s Day)和11月5日盖伊·福克斯日(Guy Fawkes Day),总要燃起bonfire以示庆祝。所谓Bonfire Night(篝火之夜)指的就是11月5日。

bone的词源是古英语ban,bonfire中的bon只是它的一种变体,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来源于法语bon‘good’(好)。这或许是受了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在1755年出版的《英语辞典》中对该词所作释义的影响。

bill:帐单,钞票,议案 .   

bill 一词始见于14世纪,源自中世纪拉丁语butla的异体bilta。该拉丁词原义为“图章”、“印记”,后指“盖有图章、印记的公文或法令”,因此bill今天所用的多数词义,诸如“帐单”、“议案”、“钞票”、“单据”、“证明书”等均与此有联系。带bill的短语,诸如bill of lading(提货单),bill of sale(卖契),bill of health(检疫证书)等均含有“盖有印章的”或“署了名的”的含义。另有两个词bull(教皇诏书)和bulletin(布告,公告)也源于拉丁语bulla。教皇诏书和布告均属公文,与图章和印记自然有密切的联系。其实英语还直接借用了bulla一词,用以专指“(教皇等的)玺”。

  

bigwig:要人,名人

假发除了可作戏装、乔装用品之外还被用作个人装饰品或职位的标志。几个世纪以前假发在欧洲十分流行,至17世纪发展到最高峰,成为阶级及地位的标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中年时喜欢戴假发,欧洲各国王族纷纷效仿,尤其在英国,身份越高者或自认为身份越高者,所戴假发就越大。按当时习俗只有贵族、法官和主教可戴假发。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之后,各种地位标志被荡绦殆尽,假发便不多见了。如今仅在英国法庭尚可见到法官和律师戴着那种垂肩假发。bigwig一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英国习俗。bigwig由big(大的)和wig(假发)二词复合组成,用以喻指“要人”、“大亨”或“名人”,通常用在口语中。意指“假发”的wig一词是periwig的缩略,而periwig则又是peruke的异体。两者同出一源,都源自法语Perruque。

banal:平庸的,陈腐的  

在中世纪,一个庄园主对其领地内的猎物、木材等拥有垄断权。他不仅控制着领地的经济,而且可以制定法规,发布公告,此类公告就叫ban。以后ban衍生了其它一些词义,此一古义即遭废弃,我们现尚能从ban之异体banns(结婚公告)的词义窥见一斑。banal 一词就是这个ban加后缀-al所构成,它原义为“付税后方可使用的”、“平民的”,例如中世纪英格兰的banal mill和banal oven,以后又由此义引申出“平庸的”、“陈腐的”等义。banal及ban并非本族语词,而是源自法语。

banister:栏杆柱   

banister乃baluster之异体,可能是由于发音错误而产生的。17世纪baluster与bar相联系,一度拼作barrister。Baluster借自法语balustre,源于希腊语bataustion(野石榴花)。由于希腊建筑师把楼梯扶手、阳台扶手等的栏杆柱设计成野石榴花状,所以baluster逐渐用以喻指“栏杆柱”,banister亦用于此义,其复数形式则指“(楼梯、阳台等的)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