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rocrustean(强求一致的):用铁床修理人的海盗普罗克斯泰斯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残暴的强盗,叫做普罗克斯泰斯(Procrustes)。他开了一家黑店,专门抢劫过往旅人。他有两张特别的铁床,一长一短。他把个矮的人绑在长床上,强拉躯体使其与床同长;把个高的人绑在短床,用利斧砍掉伸出来的腿脚。由于他这种特别的虐待手法,被人称为“铁床匪”。后来,希腊著名英雄忒修斯在前往雅典寻父途中,遇到了铁床匪,击败了这个强盗。忒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绑在短床上,一刀砍掉了他的下半截,为民除了一害。

在希腊语中,普罗克斯泰斯的名字叫做Prokroustes,意思是“拉长者”。在英语中,普罗克斯泰斯的名字拼写为Procrustes,常用来比喻“强求一致的人”。由其衍生的形容词procrustean表示“强求一致的”。

procrustes:[prəu'krʌsti:z] n.强求一致的人,普罗克斯泰斯

procrustean:[prəu'krʌstiən] adj.强求一致的,迫使就范的

a procrustean bed / a bad of procrustes:强求一致的做法。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rocrustean 词源,procrustean 含义。

bromide(陈词滥调):用作镇静剂的溴化物

在西方,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溴化物(bromide)尤其是是溴化钾(potassium bromide)常被用作镇静剂,可以作为非处方药直接在药店购买。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妇女在情绪激动时掏出一小包溴化钾放到鼻子前嗅闻的场景。直到1975年,由于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政府才下令禁止随意销售溴化物。

当人们在劝慰情绪激动的人时,往往都会说一些被人反复说过的话,如“别着急,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开心”。这种用来劝慰人的陈词滥调就被比作bromide。后来,bromide的比喻含义进一步扩大,不仅用来比喻陈腐的话,还可以用来比喻陈腐、庸俗的人。

1906年,美国著名幽默作家Frank Gelett Burgess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Are You a Bromide?》(你是一个庸俗的人吗?),使得单词bromide的喻意“庸俗之徒”得以流行。

bromide: ['brəʊmaɪd] n.溴化物,陈词滥调,庸俗陈腐的人

barber(理发师):身兼数职的理发师

古希腊人是不修剪胡须的,所以我们看到古希腊名人如苏格拉底都是一脸的大胡子。因为修剪胡须需要锋利的剃刀,而古代无法制造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刀具。古埃及人最早用石块后来用青铜刀具刮胡子,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流传至希腊。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他要求所有士兵都要剃须,以免在战斗中被敌人揪住胡须。从此后,剃须的做法才在希腊开始流行。公元前299年,Ticinius Mena首次将一位理发师带到罗马。随后,修剪胡子和剃须的做法在罗马人中迅速普及,剃须被看作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那时候剃须需要专业的理发师,因为剃须所需的剃刀只有专业理发师才有。理发师的工作职责除了理发外,更重要的还是剃须,甚至包括给病人实施放血这样的外科手术,因为他的剃刀可当手术刀使用。现在理发店门口红白相间标识其实是“本店可做外科手术”的暗示。

英语单词barber就反映了古代理发师的剃须职责。barber来源于拉丁语中表示“胡须”的单词barba,英语单词barb(倒刺、钩子)、beard(胡须)都与此同源。现在随着家用剃须刀的普及,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在家中剃须,所以barber的职责也已不再包含剃须了,但它的拼写依然在提醒我们它曾经的含义。

barber:[bɑːb] n.理发师v.理发,修剪,当理发师。记:barb胡须+er人→修剪胡须的人

barb:[bɑːb] n.(鱼钩、箭头上的)倒钩vt.装倒钩。记:倒钩形如下巴上的短胡须

beard:[bɪəd] n.(嘴唇上下及下巴的)胡须。

bastard(私生子):诞生于驮鞍之上的孩子

在中世纪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当地的赶骡人在乡村小店投宿时,往往将驮鞍铺开当做临时床铺使用。有些人生性风流,免不了拈花惹草,不少私生子就诞生于这样的驮鞍上,所以法国人管这种私生子称为“驮鞍之子”。法语中表示“驮鞍”的单词是bast。英语单词bastard就是由bast加上表示人的名词后缀ard构成。后缀ard含有蔑视之意,如coward(胆小鬼)。bastard一词当初仅表示非婚生子,并无贬义,如征服英国的威廉一世就被称为William the Bastard(私生子威廉)。14世纪后期才逐渐衍生出“不纯、不真实”的含义,19世纪后开始用作骂人的脏话,相当于中文中的“杂种、王八蛋”。

bastard: ['bɑːstəd; 'bæst-] n.私生子,杂种,王八蛋adj.私生的

hygiene(卫生保健):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

希腊神话中,许癸厄亚(Hygieia)是医药神埃斯库拉庇乌斯的女儿,医药女神帕 那刻亚的姐妹。她掌管清洁卫生和健康,其形象通常是一个用碗喂蛇的少女。许癸厄亚的碗跟其父亲埃斯库拉庇乌斯的蛇杖一样,有一条蛇盘旋在上,两者同样具备 医学、健康的象征意义,是现今世界常用的符号之一。目前,许癸厄亚之杯已成为了欧美国家药店的标志。在几乎所有药店的入口,都会悬挂一个这样的记号。

英语单词hygiene(卫生保健)就来源于许癸厄亚的名字Hygieia。

hygiene:['haɪdʒiːn]n.卫生,保健

wife(妻子):成年女性

英语单词wife现在一般用来表示“妻子”,但在古代,它的本意是woman(妇女)。在一些由它构成的复合词中我们还能看到它的这种含义,如midwife(产婆)、alewife(啤酒店老板娘)、housewife(家庭主妇)、fishwife(卖鱼妇)等。并且,单词woman本身就是由wife+man构成的,原本拼写为wifman。“妻子”之意原本是wife的一个特殊含义,在现代英语中反而成为了它的主要含义。

wife:[waɪf] n.妻子,已婚妇女,夫人

woman:['wʊmən] n.妇女,女性,成年女子

midwife:['mɪdwaɪf] n.产婆,助产士vt.促成,接生

alewife:['eɪlwaɪf] n.啤酒店老板娘,开酒店的女人

fishwife:['fɪʃwaɪf] n.卖鱼妇,说话粗野的女人

restaurant(饭馆):能够恢复人体力的肉汤

在以前,还没有专门提供饮食服务的饭店。那时候的人要是想请客或不想做饭了,就让专门提供膳食服务的人(caterer)上门来给自己做饭做菜。caterer其实就是职业厨师,专门上门为客户做饭做菜、承办酒席。1765年,有一个叫做Boulanger的法国人开了一家店,专门出售肉汤。这种肉汤在当时的法国叫做restaurant,是restaurer(to restore)的名词形式,字面意思就是“能restore(恢复)人体力(的东西)”。与restaurant有关的一个英语单词是restore,它与法语restaurer同源,都来自法语restorer、拉丁语restaurare。

刚开始时,Boulanger还仅仅是提供这种叫做restaurant的肉汤。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提供的食物越来越多,人们开始直接来他的店里享用他提供的食物,就像现代人下馆子一样。这就与上门提供膳食服务的caterer产生了竞争。为此,caterer的行业公会与Boulanger打起了官司,但Boulanger出乎意料地赢了官司。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来Boulanger的店里就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仿效Boulanger的做法,开店提供饮食服务。很多的caterer也受雇于这种店铺,变成了chef(厨师)。

由于Boulanger的店最初是以restaurant(肉汤)出名的,所以人们就管这种提供饮食服务的店称为restaurant。

restaurant:['restrɒnt] n.餐馆,饭店

caterer:['keɪtərə] n.备办食物者,承办酒席者

chef:[ʃef] n.厨师,主厨,大厨

cologne(古龙水):古龙水的诞生地德国城市科隆

在18世纪的德国城市科隆(Cologne),有一位名叫吉欧凡尼·玛丽亚·法利纳(Giovanni Maria Farina)的意大利理发匠。他的理发店生意十分火爆,因为他不仅擅长理发,更重要的时,他家有一个祖传秘方,可以用来调制一种特别的盥洗用水。用这种盥洗用水洗头和脸后,令人神清气爽,还留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法利纳的盥洗用水在整个科隆城都出了名,顾客们络绎不绝。甚至有一位顾客特意登门拜访,希望购买一些这种盥洗用水,因为他第二天需要出席一个重要场合,希望用法利纳的盥洗用水来帮助自己显得更加精神。受此触动,法利纳先生找到了另一条致富途径。从经以后,他致力于生产这种盥洗用水,并与1709年正式推向市场。由于这种盥洗用水最早问世于科隆市,人们便将其称为“科隆水”,后来简称“科隆”(cologne),中文译为“古龙水”。

欧洲的男士们特别喜欢古龙水的香气,他们喜欢在洗澡后往身上喷洒这种清新爽快价格又不太高的“香水”,因此早期的古龙水被看作是“男用香水”。法国皇帝拿破仑就特别喜欢古龙水,据说每个月要用掉60瓶古龙水。

cologne:[kə'ləʊn] n.古龙水,科隆香水

boutique(精品店):存放货品的仓库

英语单词boutique来自法语,在法语中原指专卖时尚服装的精品小店。进入英语后,变成了一个十分时髦的词,成为了时尚、精致、小众风格的代名词。在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酒店、商场、小区纷纷以boutique为噱头,甚至还有一个非常高雅的中文译名:“璞邸”。然而这个词的源头跟高雅、时髦毫无关系。它来自希腊语apotheke,本意是“仓库、储物间”。它经由拉丁语(apotheca)、普罗旺斯语(botica)后变成法语boutique,原本可以表示卖各种商品的小店,20世纪专指卖时装的小店。后来带着浓郁的法国浪漫进入英语,用来表示各种“精品店”。与它同源的单词还有:bodega(酒店、酒窖)、apothecary(药剂师,药材商)。

boutique: [buː'tiːk] n.精品店,时装店

clergy(神职人员):中世纪欧洲唯一能看书写字的人

英语单词clergy来自拉丁语,愿意是“有学问的人,能看书写字的人”。为什么表示“神职人员”呢?这是因为,在欧洲中世纪,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神职人员是唯一能看书写字的人,因为他们需要研究圣经。所以clergy(能看书写字的人)就成了“神职人员”的代名词。另外,人们还常常雇佣教士从事记账、记录等文字工作,所以从同样的拉丁词源又产生了clerk(书记、记账员),后来该词的词义泛化,可以表示“职员”、“办事员”等。

clergy:['klɜːdʒɪ] n.(总称)神职人员,教士

clergyman:['klɜːdʒɪmən] n.教士,牧师

cleric:['klerɪk] adj.教士的,牧师的n.教士,牧师

clerk:[klɑːk] n.店员,职员,办事员,书记,记账员,文员

bogus(伪造的):擅长开空头支票的意大利骗子鲍格才

英语单词bogus表示“伪造的东西”,在19世纪开始出现在美国新闻报纸上。没有人知道这个词的确切来源。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份新闻报刊认为,该词是从意大利臭名昭著的骗子鲍格才(Borghese)的名字演变而来的。他行骗有术,手段高明,擅长开空头支票,到银行或商店里去兑换现金,然后赶紧离开。Borghese由于开了一大把不值分文的支票、汇票和其他票据而在整个南部和西部出了名。从他的大名Borghese也就逐渐成了“冒牌的”或“伪造的”的同义词,后来拼写形式缩写为bogus。

bogus:['bəʊgəs] adj.伪造的,假的n.伪钞,假币

biro(圆珠笔):发明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比罗

在圆珠笔被发明出来之前,写字可能是一桩会脏手的事情。在办公室里,人们都使用那种必须频频去蘸墨水的简易钢质笔尖的笔。墨水瓶很容易被打翻,纸张很容易沾上墨渍或形成污迹。

发明了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拉兹洛·比罗(Laszlo Biro)是一家报馆的校对员。他的同事们总是抱怨不是手上就是纸上弄上了墨渍,形成了污迹,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比罗在一家颜料店看到速干墨水时,他决定利用这种墨水发明一种不容易弄脏手和纸张的笔。拉兹洛和他的兄弟——化学家乔格花了几年时间设计出了圆珠笔的原型。那是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着一粒滚珠,它使墨水平滑地划写在纸上。

等到他们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时,兄弟俩已永久移居阿根廷。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一个赞助人——英国商人亨利·马丁。1943年,他们制造出了圆珠笔,并将它们出售给英国陆军和皇家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开发出了低成本的制造方法,圆珠笔逐渐成为大家都喜爱的书写工具。圆珠笔的发明者比罗的名字Biro也成了圆珠笔的代名词。不过这个名称主要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美国人通常称为ballpoint或ball pen。

biro:['baiərəu] n.圆珠笔的一种vt.用圆珠笔书写

ballpoint:['bɔlpɔɪnt] n.圆珠笔

Samaritan(好心人):圣经中乐善好施的撒玛利亚人

在《圣经·新约》的“路加福音”中,记载了耶稣基督讲的一个寓言: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Samaritan)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在耶稣时代,犹太人蔑视撒玛利亚人,认为他们是混血的异族人。耶稣用这个寓言说明,鉴别人的标准是人心而不是人的身份。从此以后,Samaritan(撒玛利亚人)就成了“好心人、乐善好施者”的代名词。

在美国和加拿大,有一部“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是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人施以帮助。

Samaritan:[sə'mæritn] n.撒玛利亚人,好心人,乐善好施者

bus(公共汽车):供多人乘坐的马车

在公共汽车出现之间,人们可以搭乘出租马车外出。这种出租马车有点像现在的出租车,但需要提前预订。1823年,一位名叫Stanislas Baudry的法国人在法国南特市郊区创办了一个蒸汽磨坊,并利用多余的热气提供公共浴场服务。为此,他提供一辆大型马车来接送住在市中心的客人来往浴场。在提供这种运输业务时,他发现有很多上车的客人并不是去他的浴场,而是在中途其他地点下车。受此其他,1826年,他放弃了浴场业务,专门经营这种新型的运输业务,并专门准备了两辆16座的马车。马车的出发点在一家制帽店前面,这家制帽店有个招牌,上面用拉丁语写着Omnès Omnibus(all for all),其中的omnibus意思是“for all”,与他的这种公共马车性质非常契合。因此,他就把自己经营的这种公共马车称为omnibus,这就是公共汽车的前身。单词bus就是omnibus的简称。

在餐馆中,那些推着小推车负责上菜、收拾餐桌的助理服务员被称为busboy,因为他们所推的小推车有点像bus。

bus:n.公共汽车

omnibus:n.公共汽车,文集adj.综合性的

bromide:溴化物、平庸的人或话

发音释义:['brəʊmaɪd] n.溴化物;陈词滥调;庸俗之人

结构分析:bromide = brom(溴)+ide(名词后缀,表化合物)→溴化物

词源解释:brom←bromine(溴)

同源词:bromine(溴)

在西方,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溴化物(bromide)尤其是是溴化钾(potassium bromide)常被用作镇静剂,可以作为非处方药直接在药店购买。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妇女在情绪激动时掏出一小包溴化钾放到鼻子前嗅闻的场景。直到1975年,由于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政府才下令禁止随意销售溴化物。

当人们在劝慰情绪激动的人时,往往都会说一些被人反复说过的话,如“别着急,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开心”。这种用来劝慰人的陈词滥调就被比作bromide。后来,bromide的比喻含义进一步扩大,不仅用来比喻陈腐的话,还可以用来比喻陈腐、庸俗的人。1906年,美国著名幽默作家Frank Gelett Burgess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Are You a Bromide?》(你是一个庸俗的人吗?),使得单词bromide的喻意“庸俗之徒”得以流行。

衍生词:bromidic(陈腐的、平庸的)

bogus:伪造的

发音释义:['bəʊgəs] adj.假的;伪造的n.假钞;伪币

词源解释:英语单词bogus是地道美语,19世纪开始出现在美国新闻报纸上。没有人知道这个词的确切来源。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份新闻报刊认为,该词是从意大利臭名昭著的骗子鲍格才(Borghese)的名字演变而来的。他行骗有术,手段高明,擅长开空头支票,到银行或商店里去兑换现金,然后赶紧离开。Borghese由于开了一大把不值分文的支票、汇票和其他票据而在整个南部和西部出了名。从他的大名Borghese也就逐渐成了“冒牌的”或“伪造的”的同义词,后来拼写形式缩写为bogus。

还有一种说法提供了另一种来源。1827年5月俄亥俄州佩恩斯维尔市警察破获了一起伪币案。在捉拿罪犯的现场一大群人围观一台制造伪币的机器。这台造币机样子奇特,人群中有个人说它就像个bogus。翌日,当地报纸报道此事竟然用了bogus-词,称制造伪币的机器为bogus。随后有人把伪币叫做bogus money或简称之为bogus。天长日久,大凡假的或伪造的东西人们均以bogus来表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用过该词,使之得以推广。

助记窍门:bogus→博格斯→美国NBA历史上个头最矮的球员,身高才1.60米→“假冒”的NBA运动员→假冒的、伪造的

apothecary:药材商

发音释义:[ə'pɒθɪk(ə)rɪ] n.药材商;药剂师;药师

结构分析:apothecary = apo(一边)+ theca(放)+ry(人)→仓库+人→仓库管理员、店主→药剂师

词源解析:theca←拉丁语theca(放)←希腊语theke(放)←希腊语tithenai(放)

背景知识:apothecary原本表示“店主”,即存储商品并对外销售的人。由于药品药材易于存放,因此17世纪时该词逐渐专指存储药品药材并对外销售的人。由于在现代只有药剂师才能销售药品,所以该词又可表示药剂师。

同源词:theme(主题),thesis(论文)

apothecary:药商

前缀apo-, 从,从...离开。词根thec, 放置,词源同单词do, 放置,做。指放商品的店铺,后特指药店。

brothel creepers:绒面革软底鞋

二战俚语,英国士兵在北非沙漠地带穿的一种较舒服的硬底鞋,因许多士兵退役后常穿着该鞋逛夜店,因而得名。

cafe:咖啡馆,小餐馆

在英语里,cafe 这个词指的是那种比较小、一般很随意的餐馆。通常店里的桌子都不大,有时还会在门外摆几张餐桌。它既可以带着重音符号,写成 café;也可以不带,写作 cafe。

“cafe”源于法语单词 coffee,不过它跟其他语言中一些与咖啡有关的单词也很像。所以通常 cafe 里都是供应咖啡的,而只卖咖啡(不卖其他吃的)的地方,通常被称为 coffee shop。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有一个与之类似的单词 cafeteria 比较容易混淆。一般的 cafeteria 是那种只为特定的一群人服务的餐厅,通常开在学校或者公司里的才叫 cafeteria,它们只面向在那里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