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rb(大肆宣传):一本图书护封上宣传画中女孩的名字
在20年代初期,出版社在向市场推介新书时,往往会在新书上包上一个护封,在上面印刷对该书的简介,往往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1907年,在图书行业协会年度午餐会上,美国著名幽默作家吉利特·伯吉斯(Gelett Burgess)的新书《你是个陈腐的人吗?》(are you a Bromide?)的护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护封正中央是一个丰满少女的半身画像,少女把右手做出喇叭状放在嘴边,仿佛正在大声吆喝。画像左边写着“Miss Blinda Blurb”(比琳达·Blurb小姐),右边写着“in the act of blurbing”(正在blurbing),上边写着“yes, this is a ‘BLURB’!”(没错,这就是一个BLURB!)。在画像最下面这是对该书的大肆赞美和吹嘘之词。伯吉斯通过这种自嘲的方式来嘲讽当时图书出版界的浮夸之风。这份护封中反复出现的blurb及其暗含之意一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人们就将印在图书护封上的广告称为blurb,还用它来比喻大肆宣传。
blurb:[blɜːb] n.大肆宣传,吹捧广告;印在图书护封上的广告vt.大肆宣传,夸大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lurb 词源,blurb 含义。
brassiere(胸罩):儿童穿的背心或紧身内衣
在英语中,常用brassiere一词来表示“胸罩”,常常缩略为bra。brassiere一词来自法语,但在法语中该词并非表示“胸罩”,而是指“儿童穿的背心或紧身内衣”。它来源于古法语braciere(护臂),其中的bras表示“胳臂”。
1904年,美国德普(DeBevoise)公司在宣传最新推出的、能够支撑乳房的女性胸围产品时,为了吸引眼球,在广告文案中使用法语单词brassiere称呼这款产品,使得brassiere一词受到广泛注意。该产品和其他胸罩的早期版本一样,类似于带筋去骨的吊带背心。brassiere一词于1907年首次出现在《时尚》杂志中,并于1911年被收录至《牛津英语词典》。从此,原本与“胸罩”毫无关系的brassiere一词正式进入了英语词汇。
brassiere:['bræzɪə; 'bræzɪeə] n.胸罩,乳罩
slogan(标语):苏格兰人的战斗呐喊声
英语单词slogan(标语)来自苏格兰的盖尔语sluagh ghairm,本意是“战斗呐喊”(battle cry)。古代凯尔特人在开始战斗前,往往会集体大声呐喊以振奋士气,通常是呐喊所在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称。英语单词slogan就来源于此,用来表示各种简短的口号,通常用于营销广告、竞选等场合。如著名体育品牌耐克的slogan就是“just do it!”。
slogan:['sləʊg(ə)n] n.标语,口号,呐喊声
masochism(受虐狂):著名的受虐狂作家马索克
英语单词masochism(受虐狂)、masochist(受虐狂者)来自著名的受虐狂患者、奥地利小说家利奥波德·萨克·马索克(Leopold von Sacher Masoch)。马索克是一位有受虐倾向的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萨德(著名虐待狂、作家)一样,他的真实生活也和他的文学作品紧密地连在一起。马索克认为,女人是被制造出来驯服男人的兽性冲动的。他总是被那些比自己强悍、年岁也大于自己的女人所吸引,他屈从于她,当他的“兽性”冲动表现出来时,她就对他施加肉体上的虐待,而他从而获得性满足。
马索克最主要的虐恋作品是《穿貂皮衣的维纳斯》,曾被搬上大银幕。这是一位贵族男子自愿成为一位贵妇的奴隶的故事。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塞弗林(Severin)和万达(Wanda)已成为男性奴隶和女性主人之间关系的象征,在现代报刊杂志的虐恋者寻偶广告中,这两个名字常常被寻找此类伴侣的人们使用。
马索克的作品被人视为虐恋文学的范本,包括了虐恋文学的所有要素。他的虐恋小说的文学价值明显高于一般的色情文学作品,与萨德的作品一起进入经典行列。
马索克不仅发表了多篇优秀的虐恋文学作品,而且身体力行,与多名女子有过受虐狂的性关系,最后被第二任妻子送入了精神病院。
后人根据马索克的姓氏创造出masochism(受虐狂)、masochist(受虐狂者)等词,并将其与著名虐待狂、法国作家萨德侯爵两人的名字合为sadomasochism一词,简称为SM。
masochism:['mæsəkɪz(ə)m] n.受虐狂,被虐待狂,受虐倾向
masochist:['mæsəʊkɪst] n.受虐狂者,有受虐倾向的人
hoover(吸尘器):第一家大规模生产家用吸尘器的胡佛公司
1901年,英国工程师胡伯特·布斯(Hubert C Booth)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空吸尘器并获得专利。它使用汽油发动机,体积庞大,只能放在房屋外面,由工人从门窗把机器上的许多管子拉入房间来清洁房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和王后订购了两台这样的吸尘器,一台用于白金汉宫,一台用于温莎堡。
布斯发明的这种吸尘器体积太大,价格太贵,不适合家用。因此人们又开始了发明家用吸尘器的竞赛。1908年,一名清洁工吉姆·斯庞格勒(James Spangler)发明了第一台家用真空吸尘器并获得专利。斯庞格勒患有哮喘病,扫地时扬起的灰尘常常令他难受,因此他自己动手,用电机、锡质肥皂箱、丝缎枕头套和一个墩布把等部件组装了一台小型的真空吸尘器。当时他制造这样一台机器需要花费两到三周时间。后来,他把其中一台吸尘器借给了自己的表妹。他的表妹的丈夫威廉·胡佛(William Hoover)原是一名皮革制品制造商,他的生意因为受到汽车普及的冲击而非常惨淡。他看到了这种家用真空吸尘器的市场潜力,便从斯庞格勒手中购买了专利,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吸尘器,并为此成立了胡佛公司。
在市场销售初期,消费者对吸尘器一无所知,因此无法打开销路。因此,胡佛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宣称顾客可以免费使用10天。就这样,市场对吸尘器的需求开始猛增,胡佛牌吸尘器的销量突飞猛进,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得到了应用,以至于从Hoover这个姓氏中衍生了英语单词Hoover,做名词时表示吸尘器,做动词时表示用吸尘器给房间除尘。
hoover:['huv] n.真空吸尘器vi.用吸尘器除尘
blurb:吹捧
发音释义:[blɜːb] n.vt.吹捧;大肆宣传;书籍护封上的推荐信息
词源解释:在20年代初期,出版社在向市场推介新书时,往往会在新书上包上一个护封,在上面印刷对该书的简介,往往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1907年,在图书行业协会年度午餐会上,美国著名幽默作家吉利特•伯吉斯(Gelett Burgess)的新书《你是个陈腐的人吗?》(are you a Bromide?)的护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护封正中央是一个丰满少女的半身画像,少女把右手做出喇叭状放在嘴边,仿佛正在大声吆喝。画像左边写着“Miss Blinda Blurb”(比琳达•Blurb小姐),右边写着“in the act of blurbing”(正在blurbing),上边写着“yes, this is a ‘BLURB’!”(没错,这就是一个BLURB!)。在画像最下面这是对该书的大肆赞美和吹嘘之词。伯吉斯通过这种自嘲的方式来嘲讽当时图书出版界的浮夸之风。这份护封中反复出现的blurb及其暗含之意一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人们就将印在图书护封上的广告称为blurb,还用它来比喻大肆宣传。
advertise:做广告
发音释义:['ædvɚtaɪz] vt. 通知;为…做广告;使突出vi. 做广告,登广告;作宣传
结构分析:advertise = advert(注意)+ise(动词后缀)→吸引…注意力→做广告;advert = ad(去)+vert(转)→转过来→注意
词源解释:vert←拉丁语vertere(转、拐弯)
同源词:advert(注意),divert(转移),convert(转变),avert(避免),pervert(堕落),advertisement(广告)
advertise:广告
前缀ad-, 去,往。词根vert, 转。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广告。
hoarding:围栏,大型广告牌
词源同hurdle,栏杆,跨栏,110米栏,ing,集合名词后缀。引申词义围栏,围栏上的广告牌,户外大型广告牌。
Madison Avenue:美国广告业
纽约市街道名,因众多广告商聚集而得名。该街道名来自19世纪美国第四任总统James Madison.比较fleet street.
marquee:大帐篷
来自法语marquise,女侯爵,来自marquis阴性格。后用于指多种豪华或大型物品,如大帐篷,大梨,大型广告牌等,可能是来自人们对豪门贵妇的幻想。其拼写是由于误以为marquise为复数,因此想当然的改成了单数形式。
McCoy:真品,真货
常见于习语the real McCoy,真货,真品。词源不详,通常认为是来自苏格兰语the real Mackay,来自苏格兰Glasgow的威干忌公司A.and M.Mackay,据说是来自打假广告词It’s the real McCoy.该姓氏字面意思为Son of Kay.
polo:马球
马球是所有马术运动中最古老的,公元前2000年今伊朗境内居民就已发明这一运动。马球自今伊朗传到阿拉伯,再传到西藏,19世纪又传到印度,19世纪后半叶英国人又从印度带到了英国。因此马球的英语名称polo被认为来源于西藏语pulu(球)是有道理的。 polo是极少数几个源于西藏语的英浯单词之一,其他的有panda(熊猫)和yak(牦牛)。
posh 漂亮的,第一流的
昔日,富人乘船从英国去印度旅行,为求航海途中阴凉舒适,大多喜欢选择背阴朝北的房舱。乘客在订票登记时,半岛和东方轮船公司(Peninsular and Oriental,简称P&o)就会注上P,O,S.H四个字母,或在来回票上加盖P.O.S.H字样。P.O.S.H代表Port out(或Outward),Starboard Home(或Homeward),意思是“去程左舷,回程右舷”。在客轮穿越苏伊士运河、红海,进入印度洋时,这种房舱可以避免午后太阳的直射,比较凉快。不久,这一缩写式即被用作一个单词,转指“头等乘客”,据认为今作“漂亮的”、“第一流的”等义解的口语用词posh即源于此。这一说法还曾出现在P&O于20世纪60年代所作的广告上。然而,遗憾的是,P&O轮船公司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和记录,所以这种说法一直没能证实。另有一点,posh始用于20世纪初,但在19世纪时英语原本就有一个盗贼俚语posh,意思是“钱”和“花花公子”,可能源自古卜赛语( Romany)。因此,我们所用的posh很可能是同一个词,换言之,新的posh很可能是从旧的posh演变过来的。例如:She stayed at a posh hotel.(她住在豪华旅馆。)/Youire looking very pash in your new coat.c穿了新外套你看起来漂亮极了。)
flack:广告员,宣传员
据Arnerican Speech1984年第1期署名Fred R.Shapiro的“Flack的词源”(The Etymology of“FLack”)一文,娱乐界(the show business)的周刊Variety早在1939年就已使用flack一词来指“(剧团、公司等的)广告”、“宣传”,或“广告员”、“宣传员”。长期以来该杂志的编辑、记者杜撰和推广了小少新词,其中有brush-off(不理睬),payola(贿赂),tie-in(关联,搭配销售的)等。flack一词正是该杂志根据电影广告员(宣传员)Gene Flack的姓氏杜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语中出现了flak(高射炮火)一词。flak的产生使flack得以流行,并有助于flack在英语中立稳脚跟。早先,有的辞书误认为flack是从flak演变而来的。
blurb:书籍护封上的内容简介
该词系美国幽默作家、插图画家伯吉斯(Gelett Burgess,1866 - 1951)所创。1907年,在书籍零售商协会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宴会上,500位来宾盘碟旁都摆放着一本伯吉斯的新作Are you a Bromide?书的护封格外引入瞩目,它是由作者本人精心设计的。护封上印有吹捧该书和作者的广告,护封正面印着一幅作者取之于牙粉广告并称之为Belinda Blurb小姐的美女照。附文中这样写道:“…had her pictured blurbing a blurb to end all blurbs.I fondly hoped.”此语大意是:本人天真地希望以她的画像为护封广告大作广告以期终止此类广告。自此以后,人们便常将blurb一词同书籍护封上的广告联系起来,渐渐成了一个美国俚语用词。约在1914年伯吉斯本人将blurb释义为“self-praise,to make a noise like a publisher”(自我吹嘘,像出版商那样大事喧染)。20年代以后,blurb正式进入标准英语,用以表示“书籍护封上的简介或短评”,与此同时伯吉斯所用书名Are You a Bromide?上的bromide 一词也跻身于英语词汇的行列,意指“庸俗之辈”或“陈腐之言”。
ballyhoo:大吹大擂
爱尔兰科克郡(Cork County)有个名叫Ballyhooly的小村于,因村民好在街上大声争论而一度退迩闻名。有一份1934年3月的美国国会议事录这样写道:“村民以极为激烈的方式进行辩论,在国会辩论史或普通辩论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英语中的ballyhoo一词正是出自此粪激烈辩论。”人们据此认为ballyhoo源于该地名。然而,ballyhoo今天所用的“大吹大擂”或“大肆宣传”一义究其根源则有可能是出自美国的。19世纪90年代马戏团等常在帐篷前搭一称之为ballystand的宣传台,艺人们在台上表演一些精彩杂耍,以吸引观众,招秣生意,这种旨在宣传的演出叫bally showoballyhoo可能系bally whoop之讹误,它被赋予上述词义恐怕与此有关。约在1910年前后ballyhoo成了一个好莱坞广告用语,在美国广为使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有个杂志就以Ballyhoo为名。
agony:极度痛苦
古希腊人每有庆祝活动总爱举行希腊语称之为agon的有奖竞技比赛,而此类奖总是要经过艰难的搏斗才能争得。他们又根据agon造出agonia 一词来表示“艰难的搏斗”,该词以后转指“极度痛苦”。古罗马人从希腊语借用了这两个词,并且保留了原义。英语agony一词即源于此。14世纪时英格兰神学家、宗教改革先驱者之一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1330 - 1384)在翻译《圣经》时首次将它用于英语。《圣经》中有一段是描述耶稣在客西马尼花园(Garden of Gethsemane)蒙难时所遭受的精神上的极度痛苦。威克里夫也将agony用于“极度痛苦”一义,此义一直用至今日。1863年英国的《谐趣杂志》(Fun)首次设了一个名为agony column的广告栏,登载寻人、寻物、离婚等启事,其作用相当于personal column,汉译可作“私事广告栏”。另一个词antagonize(使对抗,招怨)及其派生词antagonism(对抗),antagonist(对手),protagonist(主人公)等也源自希腊语agon,其词根就是agon。
shampoo:洗发剂
在当今中国,尽人皆知,“香波”乃新型洗发剂。电视广告中一位位靓俏女郎的披肩长发秀美飘逸,据说是用了某某厂家的“香波”。然而你若考察一番此词的来历,便会失望地发现,shampoo的本义既无香可言,也无波可扬。
Shampoo一词是从印地语来,原义为“按摩、推拿”,用于洗发时则提示你洗 发的正确方法应是:用手轻轻揉搓,同时对头皮进行按摩。此举极合保健科学,又能予人以美好享受,难怪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之时,并将其输入英语,除临其地,却也折服土人这一洗发高招儿,并将其输入英语,除作动词“推拿、按摩洗头”外,又加进了“用洗发剂洗头”之义,继而转指“洗发剂”,如特制的皂类,水剂、粉剂等。至于把shampoo理解成唯液体的“香波”莫属,实在是一种误会。
blurb:简介
blurb一词指的是“印在书籍护封上为该书作广告的简介或短评”转指“大事吹捧的广告”,如报纸上的广告短文、推销商品的简短有力、生动诙谐的短文播词等。这个词是美国幽默作家Gelett Burgess(1866—1951)创造的。1907年在一次零售书高协会举办的宴会上,每位来宾的餐具旁边都摆放了一本Burgess先生的新书《你是庸俗讨厌的人吗?》(Are You a Bromide?)。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风气,即在书的护封上为作者及该书内容大吹大擂,大作广告。Burgess先生对这种作法很看不惯。为了抵制这种歪风邪气,他选了一位病态美女的照片作护封,称她为Miss Belinda Blurb,并且写是道:我衷心希望用她的照片作为评介,以结束所有的广告评介。“遗憾的是,他非但没有刹住这股歪风,反倒为人们创选了blurb这个词。
international:国际的
这个最普通不过的英语单词谁都知道前缀inter-加根词nation(国家)再加后最-al构成。据有关资料,该词系应该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于1780年所杜撰。他还造了maximize(增加到最大限度),minimize(缩小到最小限度)以及其他一些以-ize结尾的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