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ugean(极脏的):希腊神话中奥吉亚斯王的牛棚

在希腊神话中,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完成的十二项任务中,其中一项就是清理国王奥吉亚 斯(Augeas)的牛棚。奥吉亚斯是古希腊西部厄利斯(Elis)的国王。他有一个极大的牛棚,里面养了2000头牛,30年来从未清扫过,里面粪秽堆 积如山,十分肮脏。赫拉克勒斯在牛棚两端开挖深沟,引来河水,一夜之间就将牛棚冲洗得干干净净。

英语单词augean就来自奥吉亚斯的名字Augeas,表示“极脏的”。

augean:[ɔ:'dʒi:ən] adj.极脏的,奥吉亚斯的

Augean stable:奥吉亚斯王的牛棚,极其肮脏的地方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ugean 词源,augean 含义。

bacchanalia(酒神节):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库斯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 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 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 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 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而单词Dionysia(酒神节)则来自酒神的希腊名字Dionysus(狄奥尼索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bækən(ə)l; -næl]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Dionysia:[,daiə'niʃən]n.(古希腊)酒神节

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古希腊罗马的酒神节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 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 ['bækən(ə)l; -næl]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batman:传令兵

来自法语。bat, 马鞍,同bast. 原指贵族或官员的马夫,词义由马夫到传令兵的转变可比较marshal, 将军,原义国王的马夫。或参考中国近年来报道的部分贪官司机的权力。

nitpick:挑剔,吹毛求疵

这是个口语用词,由nit和pick二词复合而成,nit指虱等的卵或幼虫,pick意为“找”或“找出”。毛发、羽毛或衣服上长了虱于是很难将它们的卵或幼虫完全清除掉的。幼虱体小,要找到它们非仔细而耐心地检查不可。英语有个口头用语pick nits,本义是“找(出)幼虱”,后来多表示“找茬儿”,“挑剔”或“吹毛求疵”,nitpick也可以说是由这个动词词组的两个成分对换位置构成的复合动词,因此被赋予相同的词义。例如我们常说:“Don’t nitpick.”(不要吹毛求疵。)从nitpick派生的nitpicker则表示“吹毛求疵的人”或“爱挑剔的人”。nit 一词在古英语就已存在,一千多年来词义一直没有变化,而nitpick则可能到19世纪末或20世纪中期才逐渐通用起来。

hansom:双轮双座马车   

该词与意为“美观的”的handsome 一词没有什么联系。它源自英国建筑师Joseph A. Hansom (1803 - 1882)的姓氏。他于1834年醴计了双轮双座马车并获得专利权,它和原先马车不同之处是车座较低,御座高居车后,便于车夫驾御,便于乘客私下谈话和观看景色,比较轻便安全。因此,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伦敦乃至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一种马车。据说,直至1944年这种马车在伦敦才最后消失,但今天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仍时而可以见到一些,专供游容租用。hansom原作Hansom cab,以后略去cab,HanSom的首字母也因普通名词化而变为小写。

  

brunch:晚早餐,早午餐

brunch系由breakfast(早餐)的首部和lunch(午餐)的尾部缩合而成,用以表示早点与午餐并作一顿吃的“晚早餐”或“早午餐”。这种早午餐合并餐通常有一特点,那就是用餐时间较长,家人们或朋友们可以在舒畅的气氛中从容愉快地进餐。该词于1895年进入英语,在英国刊物《猎人周刊》上首先见诸使用。有人认为,更早些时候它可能是一个大学用语。近年来有人又仿brunch推出lupper(lunch十supper),dunch请如此类的缩合词,但均未被接受。

billionaire:亿万富翁

million系直接借自古法语,源于意大利语millione,按字面义是a thousand thousands(一千个千),汉语作“百万”。billion也直接从法语吸收而来,系由前缀bi-‘two’(指二次幂)加million缩合而成,按字面义是a million millions(一百万个百万),故汉语作“万亿”。然而在美国billion并不指“万亿”,而指“十亿”,近年来英国也日趋把billion当作“十亿”来用。millionaire也是法语借词,约于1820年进入英语,意为“百万富翁”。皮毛业商人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1763 -1848)可能是第一位被称为millionaire的美国人。而billionaire则是由billion接millionaire的尾部-aire构成,始见于1861年,意指“亿万富翁”。第一位被称为美国式billionaire的恐怕当数美国实业家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1839 - 1937)。与million相关的词还有几个,如milliard,系英国英语,相当于美国英语billion,即“十亿”,它也借自法语。又如trillion,其构成与billion类似,系由tri- three(指三次幂)接million之尾部-llion缩合而成,它也是法语借词,在英国英语指“百万的三次幂”,在美国英语则指“百万的二次幂”,即“万亿”。但这两个词在英语中都用得不多。

barbecue:烤肉(架),烤肉餐馆

17世纪来到海地的西班牙探险家和海盗,发现当地泰诺人(Taino)用柴枝搭成架子来烤肉,泰诺语称这种柴枝搭成的烤肉架为barbacoa。西班牙语把它直接借了过来,以后又进入英语,作barbecue。英国海盗、探险家丹皮尔(William Dampier,1652 - 1715)在他所著的《航海纪实》(Voyages and Descriptions,1699)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and lay there all night, upon our Borbecu's, or frames of sticks, raised about 3 foot from the Ground”,该词在文中就用于此义。由此可见,它在英语中很早就存在了。只是在近几十年来,美语用它来作“烤全牲野宴”解,它才变得时髦起来。发展到今天,该词不仅指“烤全牲”,也可指“(在户外烤制的)烤肉”,不仅指“烤肉架”,也可指“烤肉野餐”,还可指“烤肉餐馆”。

  除了barbecue,源自泰诺语并通过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进入英语的词还有maize(玉米),potato(马铃薯)和hammock(吊床)等。

aboveboard:公开的(地).正大光明的(地)

aboveboard原作above board。旧时board有“桌子”之意,above board若按字面义则可作“在桌面上”解。18世纪英国作家、评论家、辞书编纂者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1784)曾在他所编的《英语词典》中指出此语的出处。在赌博中一些赌徒为了换牌作弊,常将双手放在桌子下面,即便无心,亦未免可疑,但若把手放在桌上(above board)则无所施其伎,亦无欺诈之嫌。可见above board原系牌桌用语。约翰逊将之释义为“公开的(地)”“不使诈或不耍诡计”。aboveboard始用于16世纪。从那时起,400多年来一直历久不衰,形和义都无甚变化。近年来出版的一些辞书多将aboveboard合二而一,把aboveboard作为一个独立词条,不再列于board名下。它既用作形容词,又用作副词,作“公开的(地)”“光明正大的(地)”“诚实的(地)”等义解。在用作表语时,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和open连用,作open and aboveboard。

The Augean Stables:肮脏的地方;藏垢纳秽之所;积弊

The Augean Stable, The Augean Stables, 直译为“奥吉亚斯的牛圈”,源自古希腊神话中关于赫拉克勒斯的英雄传说。

奥吉亚斯(Augeas)是古希腊西部厄利斯(Elis)的国王。他有一个极大的牛圈,里面养了2000头年(一说3000匹马),30年来未清扫过,粪秽堆积如山,十分肮脏。因此,the Augean stable=very dirty place.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亦称海格立斯(Hercules),是宙斯同底比斯国王之女阿尔克墨涅所生的儿子,自幼在名师的传授下,学会了各种武艺和技能,神勇无敌,成为遐迩闻名的大力士。他因受到心胸狭窄的天后赫拉的迫害,不得不替迈锡尼国王欧律斯透斯服役十几年。赫拉克勒斯拒绝了“恶德”女神要他走享乐道路的诱惑,而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忠告,决心在逆境中不畏艰险,为民除害造福。他在十二年中完成了12项英勇业绩,其中之一就是在一天之内将奥吉亚斯的牛圈打扫干净。赫拉克勒斯先在牛圈的一端挖了深沟,引来附近的阿尔裴斯河和珀涅俄斯河的河水灌入牛圈,而在另一端开一出口,使河水流经牛圈,借用水利冲洗积粪。这样,他在一夜之间将30年没有打扫过的肮脏不堪的牛圈,打扫的干干净净。奥吉亚斯曾许诺事成之后把牛群的十分之一给赫拉克勒斯,作为劳动报酬,后来当他获悉赫拉克勒斯是奉欧律斯透斯之命来完成这项任务的,竟自食其果,于是被赫拉克勒斯杀死。

这个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苦干加巧干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和智慧。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他们的著作中,就多次引用了这个典故。在马列主义经典中,这个成语有时译为“肮脏的马厩”,有时译为“奥吉亚斯的牛圈”。在这里,stable除了泛指地点外,还可代表某些不良的制度、下流的习俗和恶劣的作风等等。由此,人们用the Augean stable这个成语来比喻非常肮脏的地方或长期形成的积弊。它常与to clean,to cleanse,to reform等动词连用,表示“to bring about a drastic reform in some public evil”的意思。

highjack:拦路抢劫;劫持

该词源出美国,始见于1890年。一般认为,它的产生与抢劫不无关系。持枪歹徒在拦路抢劫时,害怕被抢者反抗,每每喝令道:“High,Jack ! ”意即要求对方高举双手、不许乱动。于是人们便把High,Jack 二词合二为一,再加后缀-er ,构成highjacker ,用以称谓“强人”。1921年该词略为hijacker,1923年又逆生出hijack ,兼作名词和动词。在美国禁酒时期(Prohibition ,1920——1933),hijack开始通用起来,当时多指“抢劫酒类走私贩”。以后其词义逐渐扩大,始而引申为“拦路抢劫(车辆、行人等)”,继而又引申为“绑架”和“劫持(飞机等)”,频频在当代报刊上露面,成为大家熟悉的字眼。

近几十年来空中劫机事件时有发生,一个由sky原形和hijacker尾部连成的缩合词skyjacker 应运而生,用以专指“空中劫持者”、“空中劫机匪徒”,随后又由此逆生出skyjack一词,表示“空中劫机”。近年来,一些大都市治安不力,歹徒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拦劫汽车,于是有人又类比造出carjack一词,用以表示“劫车”。

hijack:抢劫,劫机

该词源出美国,始见于1890年。一般认为,它的产生与抢劫不无关系。持枪歹徒在拦路抢劫时,害怕被抢者反抗,每每喝令道:“ High , Jack ! ”意即要求对方高举双手、不许乱动。于是人们便把 High , Jack 二词合二为一,再加后缀 -er ,构成 highjacker ,用以称谓“强人”。1921年该词略为 hijacker ,1923年又逆生出 hijack ,兼作名词和动词。在美国禁酒时期( Prohibition ,1920——1933), hijack 开始通用起来,当时多指“抢劫酒类走私贩”。以后其词义逐渐扩大,始而引申为“拦路抢劫(车辆、行人等)”,继而又引申为“绑架”和“劫持(飞机等)”,频频在当代报刊上露面,成为大家熟悉的字眼。

近几十年来空中劫机事件时有发生,一个由 sky 原形和 hijacker 尾部连成的缩合词 skyjacker 应运而生,用以专指“空中劫持者”、“空中劫机匪徒”,随后又由此逆生出 skyjack 一词,表示“空中劫机”。近年来,一些大都市治安不力,歹徒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拦劫汽车,于是有人又类比造出 carjack 一词,用以表示“劫车”。

nerd:喜欢钻研学术的书呆子

nerd是美式英语中一个略显贬义的俚语,通常被翻译成怪胎、怪咖,一般指偏爱钻研书本知识,将大量闲暇用于脑力工作,对流行文化不感兴趣,不愿或不善于体育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人。在美国中学和大学文化中则通指那些专心一致刻苦学习的学生。在华人圈内相同的概念是“书呆子”。近年来,Nerd已经逐渐从贬义词变成了具有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意义的词语。不过在美国偏僻地区校园内,这样的学生依然不受欢迎。

nerd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校园内,很可能是俚语nert(愚蠢或疯狂的人)的一个变体,而后者是nut(疯狂的人)的变体。5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苏斯博士(Dr.Seuss)在其作品《如果动物园归我管》(If I Ran the Zoo)中首次将其使用于文学作品中,从而使得该词在广大美国学生中耳目能熟。在60年代初期该词传遍美国全国甚至远至苏格兰,随后一段时间其词义逐渐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类的书呆子形象挂钩,这个词义在70年代因为情景喜剧《快乐时光》(Happy Days)开始变为主流。而自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达使得许多具有Nerd性质的人(比如比尔•盖茨)变得非常富有,在社会上处于很大的优势地位,使得许多追求脑力的人都以自己是“Nerd”为豪。1984年的喜剧电影《Revenge of the Nerds》系列中主人公一行的正直形象使得“nerd pride”(书呆子的自豪感)在90年代开始觉醒。2007年开始播出的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的主角就是四个nerd。

nerd:[nɜːd] n.书呆子

nerdy:['nɜːdɪ] adj.书呆子式的,怪僻的

zzz:打呼噜

字母Z在英国英语中发/zed/,在美国英语中则发成/ziː/,发音类似鼾声(snoring),所以人们在口语中常以catch/get/make some z's这一短语表示“小睡片刻”。几十年来,zzz一直被漫画家用来表示鼾声。zzz亦作ZZZ。

zen:禅宗;顿悟

禅宗乃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因主张通过禅定修心见性而得名,相传南朝宋末年(5世纪)由天竺(即今印度)和尚菩提达摩传入中国,后来又分北方渐悟说和南方顿悟说两宗,但北宗数传即衰,独南宗盛行,成为禅宗正统。到了唐朝后期,禅宗几乎取代其他宗派,禅学成为佛学的代名词。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禅宗传至日本。中国禅宗英语音译为Chan,而日本禅宗则英译为Zen。Zen强调通过沉思(meditation)和直觉(intuition)感悟自身固有的佛性。Zen一词源自汉语“禅”,而“禅”则是梵文dhyāna(静坐沉思)一词的译音。

长久以来,东方与西方在宗教方面一直相互影响。20世纪后半叶在西欧和北美出现了一批禅学团体,出版了不少禅学方面的书。某些英美作家受禅学影响,把日本禅学用语直接借用到英语之中,如satori(开悟),zazen(坐禅)等,Zen即为其中之一。近年来Zen在电脑领域里常作动词用,首字母由大写变为小写,表示电脑程序员像修行的和尚,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经过打坐、修炼而豁然贯通,达到顿悟的境界。

Mongolia(蒙古):蒙古人的国家

蒙古(Mongolia)的国名来自其主体民族蒙古人的名称Mongol。关于Mongol (蒙古) 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解释。有些人认为该词由蒙古语中的“勇敢”和“朴素”两个词组合而 成;日本学者的说法是Mongol (蒙古)的读音与蒙语中的银和永恒相近,则解释为银或永 恒之意。中国学者近年来考证,认为Mongol由蒙语中的mong (我们的)和gol (火)组成, 意思是“我们的火”。因蒙古为游牧民族,每至一处,大家共同煮炊,并推选一有经验的长 者当伙头儿掌管此事,因而有这种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