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回音):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宁芙仙女艾柯
希腊神话中,艾柯(Echo)是一位美丽、善良而又能言善辩的宁芙仙女。有一次神王宙斯下凡与其他宁芙仙女偷情,天后赫拉悄悄尾随,准备来个捉奸在床。没想到半路上遇到艾柯,拉着赫拉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话,耽误了赫拉的捉奸大事。赫拉迁怒于艾柯,罚她丧失正常的表达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词。
后来艾柯爱上了美丽而又自恋的纳西索斯,却又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英语单词echo(回音)的由来。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英文名就叫做Echo。
echo:['ekəʊ] n.回音,效仿v.重复,发出回音,随身附和
echoic:[ɛ'koɪk] adj.拟声的,回声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cho 词源,echo 含义。
narcissism(自恋):因自恋而化为水仙的美男子纳西索斯
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Narcissus是河神Cephisus和宁芙仙女Liriope的儿子,长得非常俊美,却十分高傲,对自己在水中倒影自恋不已,对任何姑娘都不动心。森林女神Echo爱上了他,却因为受到赫拉的惩罚丧失了语言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音。Echo偷偷地跟着Narcissus,渴望能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面对只能重复别人的话的Echo,Narcissus同样高傲而又无情地拒绝了。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Echo后来成为“回音”的由来。为了惩罚他,报应女神 Nemesis施展法力,使他迷恋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自恋成性的Narcissus最终在顾影自怜中抑郁而死,化为水仙花,依然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从此以后,Narcissus成为“自恋狂”的代名词,并衍生了英语单词narcissism(自恋)。
narcissus:[nɑr'sɪsəs] n.水仙,自恋狂,纳西索斯
narcissist:[nɑː'sɪsɪst] n.自恋者,自我陶醉者
narcissism:['nɑːsɪsɪz(ə)m; nɑː'sɪs-] n.自恋,自我陶醉
forum(论坛):古罗马城中的一块公共空地
在古罗马城中,在Palatine山和Capitoline山之间的一个小山谷中,在几座政府建筑之间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就是著名的“罗马广场”(Roman Forum),在现在的罗马遗址中依然能找到。这块空地原本是一个市场,古罗马人将其称为forum,在拉丁语中是“市场、公共场所”的意思。该词来自拉丁语foris(户外),同源的单词还有forest(森林)、foreign(外国的,外乡的)。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这块空地一直是古罗马人公共生活的中心。古罗马人在这里举行庆祝,进行选举、演讲、审判以及角斗表演。这里还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枢纽。英语单词forum就源自古罗马人对这块空地的称呼,中文一般翻译为“论坛”,其实就是公众集合活动的场所。因为讨论和交流是公众集合的主要内容,所以forum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公众讨论的场所。
forum:['fɔːrəm] n.论坛,讨论会,公开讨论的广场
arroyo:山谷
前缀ar-同ad-. -royo, 同词根rug, 皱,见corrugated, 起皱的。指矿道,山谷。
dollar:美元
来自德语taler, 货币单位,词源同dale, 山谷,因铸造于Joachimstal而得名。后于1785年,dollar被美国国会采用作为基准货币单位。
droit de seigneur:(据传中世纪领主对其封臣新娘的)初夜权
来自法语。droit, 权力,词源同direct. seigneur, 领主,词源同senior. 可能是臆想出来的词,因为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其真实性。参照电影《幽暗山谷》。
valley:山谷
来自拉丁语vallis,山谷,词源同vale.
vaudeville:歌舞杂耍表演
词源有争议,通常认为来自法语voix de ville, 即village voice,原指村庄或山谷里面的娱乐表演,引申词义歌舞杂耍表演等。
hanging valley:悬谷
hanging,悬挂,valley,山谷。地理学名词。
nappa:纳帕软羊皮革
来自Napa,加利福利亚山谷。
dollar:元
dollar(元)的历史可阻追溯到16世纪波希米亚一个以圣母玛利亚之父圣徒Joachim命名的小镇Joachimst(h)al。Tal在德语中意为valley(山谷),Joachimst(h)al就是Joachim's Valley的意思。镇上有家造币厂,专门铸造一盎司银币。由于银币面上有圣徒Joachim的头像,因此该镇所铸银币最初被称作Joachimst(h)aler(意即of the valley of Joachim)。不久这个长而难读的名称被缩略为t(h)aler,在低地德语,即德国北部方言中作da(h)ler。该词传到了英格兰以后,作daller,至17世纪又演变为dollar这一形式,用以指当时流通于许多欧洲国家的银币,尤指西班牙古银币。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决定翩定自己的货币制度,以表示同英国决裂。那时流通于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的西班牙比索( peso)被英语民族称作dollar,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遂建议采用dollar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由于人民大众对dollar都很熟悉,1785年他的建议在大陆会议获得通过。1 792年美国将其货币单位正式定为dollaro此后,加拿大于1858年,澳大利亚于1966年,新西兰于1967年也相继采用了dollar为货币单位,并定为十进制。
shangri-la:香格里拉
Shangri-la或写作Shangri-La,是1933年英国作家James Hilton的小说Lost Horizon(《失去的地平线》)中虚构的喜马拉雅山山谷的名字,那是一处乌托邦式的洞天福地,终年春光明媚,和平宁静,富足美好,是人间理想的乐园,堪称世外桃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建立一处专事轰炸日本东京的秘密空军基地,偏偏以Shangri-La命名,可谓大煞风景。好在这个词如今又恢复了她的魅力,试问,谁人不知遍布全球的香格里拉豪华饭店?何人不想置身其中,一享当年令希尔顿心旷神怡的欲仙之乐?
Hades:富有的冥王哈迪斯/普鲁托(Pluto)
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大哥叫做哈迪斯(Hades),在罗马神话中则叫做普鲁托(Pluto)。在三兄弟抽签决定每个人的地盘时。老大哈迪斯手气不佳,抽中了冥界,成为了冥王。从此以后,哈迪斯常年居住在幽暗的冥府,被排挤在奥林巴斯十二大主神行列之外。他的形象通常是一袭黑衣的阴郁老人。
哈迪斯是诸神之中为数不多的对爱情无兴趣的神祇。一次到地上巡视,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对她的儿子小爱神厄洛斯说:“你的弓箭没有任何神或人能够抵抗,包括那个孤傲的哈迪斯。”。于是厄洛斯向哈迪斯射出了象征爱情的金箭。正如阿芙洛狄忒所言,冥王也无法抵挡爱神的金箭,于是他无法自拔的爱上了他的侄女珀尔塞福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珀尔塞福涅正在与其他女神在一个山谷中嬉戏,突然看到一朵绚烂无比的水仙花。珀尔塞福涅离开众人前去采摘。冥王瞅准时机,驾着一辆由四匹黑马拉着的大车,将珀尔塞福涅掳回冥府,做了自己的冥后。后来,谷物女神上门索求女儿时,冥王施展诡计,说服珀耳塞福涅吃了三颗石榴籽。这样,珀耳塞福涅每年不得不回到冥府三个月。
科学家在1930年发现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后,依照惯例用罗马神话中的冥王的拉丁名字Pluto来命名它,故中文译为“冥王星”。
由于地下埋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藏,所以冥王拥有大量财富,成为了西方的财神爷。冥王的拉丁名字Pluto来自希腊语plouton,意思是“财富、富有”。英语词根pluto-(财富、富有)便来源于此。英语单词hadal就来自冥王的希腊名字Hades,表示“超过6000米以下深水的”,因为人们认为超过这个深度就应该到达哈迪斯所管辖的冥府了。
Pluto: ['plʊto] n.冥王星,冥王
plutonic:[plʊ'tɑnɪk] adj.冥王星的,深成的,深成岩的
plutocrat:['pluːtəkræt] n.财阀,富豪
plutocracy:[pluː'tɒkrəsɪ] n.财阀政治,金权统治,财阀统治集团
plutolatry:[pluː'tɒlətrɪ] n.拜金主义,财富崇拜
hadal: ['heɪdəl] adj.超深渊的,超过6000以下深水的,海沟的
echo:回声;反响
典出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Echo是山林水泉的自然女神。她迷恋上美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但遭到拒绝,从此终日抑郁,孤独地徘徊在山林之中,形容日渐憔悴,最后终于香消玉殒,只在山林间留下她的叹息之声。现在每当我们在山间高喊,就能听到回声,仿佛是Echo在应答似的。
另有一说Echo是好妒的天后赫拉(Hera)的使女。当赫拉的丈夫主神宙斯(Zeus)和情人幽会时,就安排Echo故意缠住好妒的赫拉,不停地同她闲扯,以转移她的注意力,使她不能继续监视丈夫。最后这一招还是被赫拉识破了,她又气又恨,就使原本非常多话的Echo得了哑症,只能重复别人话语的尾音。之后,可怜的Echo在林中遇见了美少年那喀索斯,爱上了他,但他只爱水中自己的倒影。遭到拒绝的Echo在单恋中日渐枯槁而形消体灭,化为山谷中的回声。Echo一词进入英语之后,就被赋予了“回声”、“反响”、“共鸣”、“附和者”等义,首字母也由大写变为小写。
vaudeville:歌舞杂耍表演;综艺节目
据传,15世纪时在法国诺曼底有位漂洗工(fuller)名叫巴斯兰(Olivier Basselin),创作了许多讽刺戏谑的饮酒歌,在当地广受欢迎。他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名为Vau de Vire的峡谷,因此他所编写的歌便被称为chanson du Vau de Vire 'song of the valley of the Vire'(维尔山谷之歌)。这类歌曲曾经在法国风靡一时,后来被简称为Vau de Vire,而且渐渐地和另一类歌曲voix de ville(都市之声)弄混,进而演变为vau de ville,最后又合为一个词vaudeville。
17世纪以后vaudeville被带进了巴黎的剧院,常常穿插在喜剧、哑剧等的演出中。18世纪时英语吸收了该词,起初用以指“通俗歌曲”。到了19世纪,美国人借用了vaudeville来指英国人所说的variety,即“歌舞杂耍表演”。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vaudeville这一轻松欢快的娱乐形式风行全美国,在大城市和新开垦的边远地区尤为流行。它包括10至15个互不相关的单独表演节目,其中有魔术、杂技、喜剧、驯兽、耍把戏、歌舞等。许多著名的喜剧明星和演员一开始都从事过vaudeville表演。
valley:山谷
来自拉丁语 vallis,山谷,词源同 vale.
vaudeville:歌舞杂耍表演
词源有争议,通常认为来自法语 voix de ville,即 village voice,原指村庄或山谷里面的娱乐表 演,引申词义歌舞杂耍表演等。
Las Vegas:拉斯维加斯
内华达南部的主要城市。1829年,一队从加州南部出发的欧洲商旅来到了内华达南部的这片谷地。这些商人发现,在内华达的茫茫大漠里,竟然有这么一处充满泉水和草场的山谷,因此他们把这里叫做Las Vegas,意思是“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