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kidnap 词源,kidnap 含义。
Hellene(希腊人):希腊神话中希腊人的祖先赫楞
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属于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相继侵入巴尔干半岛等地。他们以及后来的多利亚人都自称是神灵赫楞(Hellen)的后代。他们有大致相同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在希腊神话传说中,赫楞是大洪水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皮拉和丢卡利翁的儿子。他的每一个儿子都创建了一个主要的种族:埃俄罗斯创建埃俄尼亚一族,多洛斯创建多利安族,克苏托斯创建亚该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阿开俄斯)与爱奥里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伊翁,可能是庶生的)。他们征服了希腊的佛提亚地区,随后将他们的统治范围扩展到其他的希腊城市。于是那些地区的人便因为他们祖先的名字而被称为“赫楞人”(Hellene),即“希腊人”。
Hellene:['heli:n] n. 赫楞人,希腊人
civil(有礼貌的):文明程度高于农民的市民
英语单词civil与city(城市)同源,基本意思为“市民的、公民的”,但它还含有“文明的、文雅的、有礼貌的”的含义,从而延伸出“民事的、民间的、民用的、文职的”的含义。为什么作为市民的形容词的civil就能表示文明的、文雅的、有礼貌的?这种褒扬市民、贬低农民的成见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西方人认为,古代人类历史的初级阶段,人类都是散居的,从事农业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了城市,才分化出非农业人口,因此,城市生活是人类历史比较高级的发展阶段,是比较高级的文明阶段,所以生活在城市里的市民要比生活在农村的人口更加文明、更加文雅。
civil:['sɪv(ə)l; -ɪl] adj.市民的,公民的,民间的,民事的,民用的,文职的,有礼貌的。
baedeker(旅游指南):旅游出版业的红人贝德克尔
英语单词baedeker源自十九世纪德国出版商卡尔·贝德克尔(Karl Baedeker)的姓名。他所出版的《贝德克尔旅游指南》囊括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内容丰富,样样洒洒,包罗万象,携带方便,红了好多好多年。
贝德克尔本人酷爱旅游。最初,他仅仅是把自己旅游过的国家和城市,通过文字和插图,钜细靡遗地记录下来供后来的旅行者参考,随着他走过的城市越来越多,出版的书也就越来越多。后来他的儿子也开始加入了这样的旅行写作行列。翻译成英文之后,这套书的实用性和资讯性之高,让很多读者都趋之若鹜,慢慢地也有些读者以这样的方式加入Baedeker丛书的写作行列,所以影响力不断扩大,后来变成了“旅游指南”的代名词,并且还扩展到其他领域,表示“入门手册”。在二战期间,德国曾对英国城市开展空袭,空袭目标就是根据《贝德克尔旅游指南》来选择的。
baedeker:['beidikə] n.旅游指南,入门手册
bigwig:要人,名人
假发除了可作戏装、乔装用品之外还被用作个人装饰品或职位的标志。几个世纪以前假发在欧洲十分流行,至17世纪发展到最高峰,成为阶级及地位的标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中年时喜欢戴假发,欧洲各国王族纷纷效仿,尤其在英国,身份越高者或自认为身份越高者,所戴假发就越大。按当时习俗只有贵族、法官和主教可戴假发。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之后,各种地位标志被荡绦殆尽,假发便不多见了。如今仅在英国法庭尚可见到法官和律师戴着那种垂肩假发。bigwig一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英国习俗。bigwig由big(大的)和wig(假发)二词复合组成,用以喻指“要人”、“大亨”或“名人”,通常用在口语中。意指“假发”的wig一词是periwig的缩略,而periwig则又是peruke的异体。两者同出一源,都源自法语Perruque。
barbecue:烤肉(架),烤肉餐馆
17世纪来到海地的西班牙探险家和海盗,发现当地泰诺人(Taino)用柴枝搭成架子来烤肉,泰诺语称这种柴枝搭成的烤肉架为barbacoa。西班牙语把它直接借了过来,以后又进入英语,作barbecue。英国海盗、探险家丹皮尔(William Dampier,1652 - 1715)在他所著的《航海纪实》(Voyages and Descriptions,1699)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and lay there all night, upon our Borbecu's, or frames of sticks, raised about 3 foot from the Ground”,该词在文中就用于此义。由此可见,它在英语中很早就存在了。只是在近几十年来,美语用它来作“烤全牲野宴”解,它才变得时髦起来。发展到今天,该词不仅指“烤全牲”,也可指“(在户外烤制的)烤肉”,不仅指“烤肉架”,也可指“烤肉野餐”,还可指“烤肉餐馆”。
除了barbecue,源自泰诺语并通过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进入英语的词还有maize(玉米),potato(马铃薯)和hammock(吊床)等。
hamburger:汉堡包
hamburger是一种用碎牛肉煎成的圆饼,也译成“汉堡牛排”,现多指“汉堡式夹牛肉饼的面包”。
本来Hamburger是德国著名港市Hamburg(汉堡)的形容词,指“汉堡牛排”时是hamburger stead的简化,但有人误将它分解成或有意识地将它分解成ham和burger.甚至《韦氏大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rional Dictionary)也对-burger作如下解释:a flat cake ofground or chopped meat or meat substitute fied or grilled and served between slices of bread.于是,以-burger混生(拼缀)的新词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更是光怪陆离,层出不穷。1971年,有人做了一个小小统计,由burger构成的新词竟达185个之多!词义也由原来的夹牛肉馅面包扩展到各种内容、形状、大小、特性等的夹心面包,甚至用来指其店铺。
例如:baconburger(腊肉夹心面包),bearburger(熊肉夹心面包),turtleburger(甲鱼肉馅面包),nutburger(以坚果佐食的肉饼),cheeseburger(放有干酪的肉饼),oliveburger(以甘榄佐食的肉饼),pizzaburger(意大利肉饼),kirschburger(樱桃酒心面包),raisinburger(葡萄干夹心面包),superburger(超级夹肉面包),doubleburger(双层夹肉面包),basketburger(野餐夹肉面包),huskyburger(健壮夹肉面包),peachyburger(美好夹肉面包),甚至9-Lives Kitty Burger,ken L Burger,Californiaburger, Justrite Burger等等。
crisis:危机,危急关头
来源于希腊语krinein(决定)的派生名词krisis(疾病转折点),事物的发展到了决定性时刻 → 危机。
词根词缀: cris( -crit-)决定 + -is
sentence:句子;判决,宣判
来源于拉丁语中动词sentire(感觉)派生的sententia,其意义由“感觉”扩展到“观点,判断”,进入英语后开始出现“宣判”和“完整语法单元”的意义。
词根词缀: -sent-感觉 + -ence名词词尾
bribe:贿赂
bribe来源于古法语,最初的意义是“给乞丐的一片面包”,然后是“施舍物”、“靠施舍生活”,发展到轻蔑的语义“乞讨”“偷窃”。英语得到这个词汇时已发展到“偷窃”的语义,现代的语义始于16世纪。
Philippines(菲律宾):菲利普王子的土地
菲律宾位于碧波浩瀚的太平洋的西部,由吕宋、棉兰老等7000多个岛屿组成。1521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航行到这里,将其命名为圣拉哈鲁群岛。后来因为麦哲伦干涉岛上内争 被当地人民杀死,所以这个名称也就被人们遗忘了。
1543年,西班牙占领整个群岛并移民定居。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将莱特岛及其附近岛 屿,以西班牙王储即后来的国王菲利普二世(Philippe II)的名字命名为Philippines,意思 就是“菲利普的土地”后来,这个名字扩展到整个群岛,并在1898年菲律宾独立时成为国 名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