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pegoat(替罪羊):在赎罪日背负人的罪恶离开的羊
根据摩西制定的律法规定,每年的赎罪日,犹太人都要挑出两只羊,一只作为祭品献给上帝,称为“the Lord’s goat”。另一只则给绑在祭坛下,祭司用手按羊,代表众人向上帝忏悔这一年的罪过,然后把这只羊带到旷野中放掉,表示它背负着人的罪恶离去,从而洗净了人的灵魂。这只羊就叫做scape goat,后来合并为scapegoat,字面意思是“逃走的羊”,但通常被翻译为“替罪羊”,因为它承担了人的罪恶。
scapegoat首次出现在1530年廷代尔翻译的《圣经》英文版本中。19世纪早期,scapegoat才发展出非宗教方面的用法,指替别人承担罪恶和过错的意思。
scapegoat:['skeɪpgəʊt] n.替罪羊,替人顶罪者,替身vt.使成为替罪羊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capegoat 词源,scapegoat 含义。
villain(恶棍):束缚在农场的隶农
英语单词villain源自拉丁语villanus,本意为束缚在villa(农场、乡村别墅)的隶农。英语单词village(农村)、villager(村民)都源自拉丁语villa。
在古罗马早期,在罗马城外的乡村区域,还有一些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获胜,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奴隶。因此,罗马贵族纷纷使用奴隶在乡下庄园(即所谓的villa)进行农业生产,罗马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整天被奴隶主强迫干活。采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成本极低,产品价格更低。原来的自耕农无力竞争,纷纷破产。另一方面,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奴隶制难以为继。因此,奴隶主阶层被迫进行社会改革,把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给奴隶和破产自耕农来耕种,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隶农制。隶农的地位介于奴隶和自耕农之间,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农奴的前身。虽然地位被奴隶略有提高,但对于居住在城里的罗马贵族和平民来说,隶农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表示隶农的拉丁语villanus及其衍生的英语单词villain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强烈的贬义,并从表示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表示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反派”等负面含义。可以说,这个单词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阶级偏见。
villain:['vɪlən] n.坏人,恶棍,反派,罪犯
villainous:['vɪlənəs] adj.邪恶的,缺德的,恶毒的,堕落的
villa:['vɪlə] 乡村别墅,农场
village:['vɪlɪdʒ] n.农村,乡村,郊外
villager:['vɪlɪdʒə] n.村民,乡村居民
dionysian(狂饮的):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也是狂欢和放荡之神,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巴克斯(Bacchus)。他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关于他的身世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宙斯爱上了塞墨勒,天后赫拉 十分嫉妒,变成公主的保姆,怂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宙斯拗不过公主的请求,现出原形,结果塞墨勒被雷火烧死,宙斯抢救出不足月的婴儿狄俄 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象瘸子,因此得名狄俄尼索斯,意为“瘸腿的人”。
第二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珀耳塞福涅的儿子。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赛米莉的体内重生。于是,关于酒神重生不死的故事遍传希腊各地,使人们崇拜不已。
狄俄尼索斯成年后赫拉仍不肯放过他,使他疯癫,到处流浪。在大地上流浪的过程中,他 教会农民们酿酒,因此成为酒神,周围聚集了众多信徒。他在信徒们的簇拥下,乘着四轮马车四处游荡。无论走到哪里,就把歌声、笑声和喧闹带到哪里。他的信徒 们尤其女信徒们一路狂饮狂欢,大声喧哗,举止放荡,在极度兴奋时甚至把不敬酒神的音乐家俄尔普斯撕成碎片。
在古希腊伟大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作品《酒神女信徒》中,年轻的底比斯国王潘修斯因为蔑视和对抗酒神,被酒神施展法力,变成了一头狮子,被以其母亲为首的酒神信徒们在亢奋中撕成了碎片。
传说,酒神曾被一群海盗绑架。他施展法力,用葡萄藤把海盗的船桨和船帆都掩藏起来, 招来了神兽,最后把海盗变成了海豚。为了报答米达斯国王送回他迷路的恩师,赐予米达斯点石成金的本领。希腊英雄忒修斯在克里特岛的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下, 杀死了米诺斯迷宫中的怪物米诺陶后,带着公主逃亡,途中因为相信命运女神的预言而抛弃了公主。酒神按照命运的安排出现在公主面前,娶公主为妻。
酒神是古希腊人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是除普罗米修斯以外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神灵。人们每年以酒神节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酒神精神还激发了许多哲学家的头脑,如德国的尼采。
英语单词dionysian就来源于酒神的名字,表示与酒神有关的。由于酒神喜欢喝酒,喝高后狂欢嬉闹,所以该词又可以表示狂饮的、狂欢的。
Dionysus:[,daiə'naisəs]n.狄俄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dionysian:[,daiə'niziən]adj.酒神的,狂饮的,狂欢的
orgy(狂欢放荡):古代罗马人崇拜酒神的仪式
英语单词orgy表 示“狂欢、放荡”,尤其是“性狂欢、群体淫乱”。它来源于古希腊人、罗马人对酒神的一种崇拜仪式。该词来源于希腊语orgia,意为“秘密仪式”,原本指 的是任何一种崇拜神灵的仪式,后来专指崇拜酒神的仪式,其核心内容包括狂欢放荡的舞蹈、歌唱和豪饮,以及在亢奋中胡乱砍杀献祭的牲畜。由于酒神崇拜仪式的 这种狂欢放荡特点,orgy一词逐渐发展出贬义含义,用来表示那种集体狂欢或淫乱活动。
orgy:['ɔːdʒɪ] n.狂欢,放荡
orgie:['ɔ:dʒi] n.纵酒狂欢,放荡
orgiastic:[ɔːdʒɪ'æstɪk] adj.狂欢的,纵欲的
apology(道歉):苏格拉底被指控后的《申辩》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政府以“亵渎神灵、败坏青年”的罪名起诉。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做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能挽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饮毒而死。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他这篇申辩词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申辩”一词在希腊语中写作apologia,意思是“自我辩护的演讲”。其中,apo表示“远离”,等于away from,logia源自logos,表示“演讲”,等于speech。所以apologia的本意是“自我辩护,逃离惩罚的演讲”。英语单词apology就源自希腊语apologia,保留了“申辩”的含义,后来又发展出“道歉、谢罪”等含义。这也跟人的习惯做法一致,我们在“道歉”时,不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替自己辩解吗?
apology: [ə'pɒlədʒɪ] n.道歉,辩护,申辩
apologize: [ə'pɒlədʒaɪz] v.道歉,谢罪,辩白
alexandrine:亚历山大诗体
以亚历山大大帝为主角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固定体裁的诗体形式。
awe(敬畏):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态度
英语单词awe来自原始日耳曼语,原本只含有“畏惧”之意。基督教传入英国后,在《圣经》中多次使用awe一词来表示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既崇拜又害怕”的混合情感,awe才逐渐发展出“敬畏”的含义。
awe:[ɔː] n.敬畏vt.使敬畏
awful:['ɔːfʊl] adj.令人敬畏的,可怕的,极坏的
awesome:['ɔsəm] adj.令人敬畏的,使人畏惧的,可怕的,极好的
jumbo:庞然大物,巨型的
jumbo 一词出自P.T. Barnum马碱团著名大象之名。这头大象是…个狩猎队1869年在非洲捕获的,它身高l0.9英尺,体莺达6吨半,足人们所见到的最大的象之一日当地人根据斯瓦希里语jum6e/jumbo.chief’(首领)一词给它取名J umboo从1865年至1882年这头象·直在伦敦动物园展出,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动物,成千上万个孩子在它背上骑过。1 882年卖给美国马戏团主持人P.T. Barnum时曾经引起一阵喧嚣。Barnum在J umbo身上投资3万元,六周之内就获利30万元以上。1885年J umbo意外地被火车撞死,但它的名字却进人了英语之中,用以指“庞然大物”,也用作形容词,表示“芦型的”、“特大(号)的”。
,关于这头大象如何得名Jurnbo这一点,各种辞书的说法略有不同。有的认为Jumbo取自mumbo-j umbo(迷信的崇拜物) 一词的第二成分,迁有的认为Jumho源自格勒语(Gullah) jum.ba(象)一阐,而这两个词的终极词源极有可能都是非洲某种语言。
raise:抱起婴儿以示认可的罗马习俗
在古罗马时代,孩子出生并不能自动成为一个家庭的成员,还需要父亲的认可。孩子出生后,接生婆会把它放在地上。父亲过来看看。如果愿意接纳这个孩子,就会把他抱起来。通过这个举动来宣告正式同意接纳这个孩子作为自己的子女。如果不愿意接纳,父亲就不会把婴儿抱起来。这个婴儿就会被遗弃。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古罗马时代,人们的男女关系混乱,自己的妻子生的孩子未必就是自己的亲骨肉,并且做父亲的也可能跟女奴或女仆乱搞,所以不能随便认可。一旦认可了,在法律上这个婴儿就算是你的子女了(古罗马人可不会搞滴血认亲那一套)。二来,古罗马还是父权社会,子女被视为父亲的财产,父亲对子女操有生杀予夺大权。堕胎、弃婴等行为都是社会认可的。
英语单词raise来自北欧语reisa ,意思是“举起来、提高”。本来并不含有“抚养”的含义。到了18世纪中叶时逐渐扩展出“抚养、养育”的意思。raise的词义扩展和古罗马的认子习俗之间是否有关,现在还没有明确证据。但了解到古罗马人通过raise(举起)婴儿的动作表示愿意raise(养育)它的习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raise这个单词。
zoo:动物园
zoo乃zoological garden之缩略,但其终极词源则为希腊语zoiow‘animal’(动物)。1829年伦敦动物协会(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在里真茨公园(Regent's Park)的北侧展出野生动物,并将此地称作the Zoological Gardens,不久又简称之为the Zoological,到了1840年以后进而缩略为 zoo。19世纪60年代伦敦杂耍剧场演唱过一首名为“Walking in the Zoo is the OK thing to do”的歌曲 。据认为,这首歌对zoo这一缩略形式的普及是起了作用的。
doubt:怀疑,疑惑
doubt(经由古法语doter或duter)来源于拉丁语中基于duo(二)产生的dubitare(摇摆,不确定)及其近亲词dubius("不确定的","在两种可能性之间摇摆的",是英语dubious的词源)。dubitare和dubius在古法语中发展出了"害怕"的意义,这个意义在英语派生词redoubtable中仍然存在。
同源词:dubious, redoubtable
edit:(报刊等)编辑;校订
来源于拉丁语复合动词edere(展出,出版),由前缀ex-(出)和基本动词dare(给,--英语date, donate等的词源)组成,其过去分词edit.us的词干为edit。
词根词缀: e-(=ex-)出 + dit(-do-给)
同源词:date, donate, …
Dionysus:撒播欢乐和创造力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巴克斯(Bacchus)
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也是狂欢和放荡之神,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巴克斯(Bacchus)。他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关于他的身世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宙斯爱上了塞墨勒,天后赫拉十分嫉妒,变成公主的保姆,怂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宙斯拗不过公主的请求,现出原形,结果塞墨勒被雷火烧死,宙斯抢救出不足月的婴儿狄俄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象瘸子,因此得名“狄俄尼索斯”,意为“瘸腿的人”。
第二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珀耳塞福涅的儿子。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塞墨勒的体内重生。于是,关于酒神重生不死的故事遍传希腊各地,使人们崇拜不已。
狄俄尼索斯成年后赫拉仍不肯放过他,使他疯癫,到处流浪。在大地上流浪的过程中,他教会农民们酿酒,因此成为酒神,周围聚集了众多信徒。他在信徒们的簇拥下,乘着四轮马车四处游荡。无论走到哪里,就把歌声、笑声和喧闹带到哪里。他的信徒们尤其是女信徒们一路狂饮狂欢,大声喧哗,举止放荡,在极度兴奋时甚至把不敬酒神的音乐家俄尔普斯撕成了碎片。
在古希腊伟大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作品《酒神女信徒》中,年轻的底比斯国王潘修斯因为蔑视和对抗酒神,被酒神施展法力,变成了一头狮子,被以其母亲为首的酒神信徒们在亢奋中撕成了碎片。
传说,酒神曾被一群海盗绑架。他施展法力,用葡萄藤把海盗的船桨和船帆都掩藏起来,招来神兽,最后把海盗变成了海豚。为了报答米达斯国王送回他迷路的恩师,酒神赐予米达斯点石成金的本领。希腊英雄忒修斯在克里特岛的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下,杀死了米诺斯迷宫中的怪物米诺陶后,带着公主逃亡,途中因为相信命运女神的预言而抛弃了公主。酒神按照命运的安排出现在公主面前,娶了公主为妻。
酒神是古希腊人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是除普罗米修斯以外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神灵。人们每年以酒神节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酒神精神还激发了许多哲学家的头脑,如德国的尼采。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而单词Dionysia(酒神节)则来自酒神的希腊名字Dionysus(狄奥尼索斯)。形容词dionysian表示“与酒神有关的”。由于酒神喜欢喝酒,喝高后狂欢嬉闹,所以该词又可以表示“狂饮的、狂欢的”。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 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 ['bækən(ə)l; -næl]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Dionysus:[,daiə'naisəs] n.狄俄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Dionysia:[,daiə'niʃən]n.(古希腊)酒神节
dionysian:[,daiə'niziən] adj.酒神的,狂饮的,狂欢的
dunce(笨蛋):对神学家Duns信徒的蔑称
dunce一词源自中世纪著名的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John Duns Scotus的中名Duns。他认为意志高于理性,行动高于思维,神学是对上帝进行实践的科学。以他为代表的宗教观在中世纪欧洲书院的影响长达200余年之久。在文艺复兴时期,Duns的信徒们拼命维护旧学说,抵制文艺复兴思潮中产生的新学问和新的神学理论。因此,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们就把Duns的信徒称为dunsman或dunceman,后来简化为dunce。dunce原本含有“守旧”和“书呆子”的含义,逐渐发展出“笨蛋”的含义,后来又引申出了“智力迟钝的学生”一义。
dunce:[dʌns] n.笨蛋,傻瓜,智力迟钝的学生
shark(鲨鱼):美洲土著对鲨鱼的称呼
在16世纪之前,英国水手们将鲨鱼称为“sea dog”,因为它们会像狗一样咬人。直到现在,英语中依然使用dogfish来称呼很多种小型鲨鱼。16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的航海探险家、商人及海盗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在一次前往新大陆的远航中,在加勒比海域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鲨鱼,将其制成标本带回了英国伦敦并展出。在对外介绍这条鲨鱼时,霍金斯的水手们将其称为sharke,该词很有可能来自美洲土著人对鲨鱼的称呼。现代英语单词shark就来源于此。
shark:[ʃɑːk] n.鲨鱼,骗子v.敲诈,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