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er(理发师):身兼数职的理发师
古希腊人是不修剪胡须的,所以我们看到古希腊名人如苏格拉底都是一脸的大胡子。因为修剪胡须需要锋利的剃刀,而古代无法制造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刀具。古埃及人最早用石块后来用青铜刀具刮胡子,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流传至希腊。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他要求所有士兵都要剃须,以免在战斗中被敌人揪住胡须。从此后,剃须的做法才在希腊开始流行。公元前299年,Ticinius Mena首次将一位理发师带到罗马。随后,修剪胡子和剃须的做法在罗马人中迅速普及,剃须被看作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那时候剃须需要专业的理发师,因为剃须所需的剃刀只有专业理发师才有。理发师的工作职责除了理发外,更重要的还是剃须,甚至包括给病人实施放血这样的外科手术,因为他的剃刀可当手术刀使用。现在理发店门口红白相间标识其实是“本店可做外科手术”的暗示。
英语单词barber就反映了古代理发师的剃须职责。barber来源于拉丁语中表示“胡须”的单词barba,英语单词barb(倒刺、钩子)、beard(胡须)都与此同源。现在随着家用剃须刀的普及,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在家中剃须,所以barber的职责也已不再包含剃须了,但它的拼写依然在提醒我们它曾经的含义。
barber:[bɑːb] n.理发师v.理发,修剪,当理发师。记:barb胡须+er人→修剪胡须的人
barb:[bɑːb] n.(鱼钩、箭头上的)倒钩vt.装倒钩。记:倒钩形如下巴上的短胡须
beard:[bɪəd] n.(嘴唇上下及下巴的)胡须。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arber 词源,barber 含义。
Callisto(木卫四):被赫拉变为母熊的女神卡利斯托
卡利斯托(Callisto)是月神阿尔忒弥斯的侍女,曾发誓终身不嫁。后来宙斯变成阿尔忒弥斯来接近和诱惑她,最终使得卡利斯托怀孕。阿尔忒弥斯得知后赶走了卡利斯托,随后生下了儿子阿尔卡斯(Arcas)。天后赫拉嫉恨卡利斯托,将其变成一只母熊。失去母亲的阿尔卡斯被外祖父养大,在一次打猎中遇到其实是其母亲的一头熊。母熊想拥抱儿子,阿尔卡斯却惊慌失措,准备用长矛还击。千钧一发之际,心有不忍的宙斯将他们母子都升上天空,分别成为大熊座和小熊座。
在天文学上,科学家用卡利斯托的名字命名了木星的一颗卫星,即“木卫四”。
Callisto:[kə'listəu] n.木卫四,卡利斯托
hyper-(超越):希腊神话中的光亮之神许珀里翁
希腊神话中的许珀里翁(Hyperion)是大地女神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之子,十二 泰坦之一,掌管光亮,是太阳神、月亮女神和黎明女神的父亲。当天空之神-乌拉诺斯要再次降临地表时,大地之母要他的儿子们到世界四周阻挡天空,而许珀里翁 就被分配到支撑东边。日后他的孩子太阳、月亮和黎明总是从东部升起,便是为了纪念其父镇守的东边。天文学家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土卫七。
许珀里翁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穿越高空者,从高空往下俯视者”。从他的名字Hyperion中产生了词根hyper-,表示“超过、太多”。
Hyperion:[haɪ'pɪriən]n.许珀里翁
hyperactive:[haɪpər'æktɪv] adj.过度活跃的
hypersensitive:[haɪpə'sensɪtɪv] adj.过度敏感的
hypercritical:[haɪpə'krɪtɪk(ə)l] adj.吹毛求疵的
hypertension:[haɪpə'tenʃ(ə)n] n.高血压,过度紧张
iris(虹膜):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伊里丝
伊里丝(Iris)是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她是神的使者,连接天与地,负责将凡人的祈求传递给神,亦将神的旨意传递给凡人。她的职责与神使赫尔墨斯有点类似,但她主要执行宙斯和赫拉的命令,并且缺乏赫尔墨斯的主动性。
伊里丝的速度快得像风一样,可以在瞬间从世界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甚至是到大海和冥府 的深处。她在天空匆匆飞过时会留下一道道色彩,形成彩虹。她最常见的形象是个带有双翅的少女,身着薄纱,在阳光下呈现出七种色彩,绚丽多姿。科学家用她的 名字来命名人体的虹膜以及鸢尾属植物。
Iris:['aɪrɪs] n.虹膜,鸢尾属植物,彩虹女神
irisation:[,aɪrɪ'seʃən] n.虹彩,虹色效果
parasite(寄生虫):古代贵族家中的食客
和古代中国一样,古希腊的贵族或富豪家中也会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不从事劳动,专靠给主人出谋划策或拍须溜马来混口饭吃。在希腊语中这种食客被称为parasitos,由para(一旁)+sitos(食物)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在旁边吃饭”。该词经拉丁语进入英语后,最初表示“靠谄媚他人而获得利益的人”。18世纪后,parasite一词逐渐被科学家用来表示“寄生动物”或“寄生植物”,引申为“依赖他人而生活的人”。
parasite:['pærəsaɪt] n.寄生虫,寄生物,食客
hoover(吸尘器):第一家大规模生产家用吸尘器的胡佛公司
1901年,英国工程师胡伯特·布斯(Hubert C Booth)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空吸尘器并获得专利。它使用汽油发动机,体积庞大,只能放在房屋外面,由工人从门窗把机器上的许多管子拉入房间来清洁房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和王后订购了两台这样的吸尘器,一台用于白金汉宫,一台用于温莎堡。
布斯发明的这种吸尘器体积太大,价格太贵,不适合家用。因此人们又开始了发明家用吸尘器的竞赛。1908年,一名清洁工吉姆·斯庞格勒(James Spangler)发明了第一台家用真空吸尘器并获得专利。斯庞格勒患有哮喘病,扫地时扬起的灰尘常常令他难受,因此他自己动手,用电机、锡质肥皂箱、丝缎枕头套和一个墩布把等部件组装了一台小型的真空吸尘器。当时他制造这样一台机器需要花费两到三周时间。后来,他把其中一台吸尘器借给了自己的表妹。他的表妹的丈夫威廉·胡佛(William Hoover)原是一名皮革制品制造商,他的生意因为受到汽车普及的冲击而非常惨淡。他看到了这种家用真空吸尘器的市场潜力,便从斯庞格勒手中购买了专利,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吸尘器,并为此成立了胡佛公司。
在市场销售初期,消费者对吸尘器一无所知,因此无法打开销路。因此,胡佛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宣称顾客可以免费使用10天。就这样,市场对吸尘器的需求开始猛增,胡佛牌吸尘器的销量突飞猛进,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得到了应用,以至于从Hoover这个姓氏中衍生了英语单词Hoover,做名词时表示吸尘器,做动词时表示用吸尘器给房间除尘。
hoover:['huv] n.真空吸尘器vi.用吸尘器除尘
napkin(餐巾):宴会上使用的小桌布
现在宴会上用的纸制小餐巾,英语叫napkin, 过去曾一度是大块方形的亚麻织品。这种大型餐巾,在银制餐具出现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还被当作是一种“优美”、“雅致”、“富贵”的象征,甚至到了19世纪90年代,它仍然是高级宴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单词napkin由古法语nape(桌布)和中古英语kin(小)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小桌布”。“桌布”在现代英语叫tablecloth,过去叫napery,就是从古法语词nape来的。
napkin:['næpkin] n.餐巾,餐巾纸,尿布
napery:['neipəri] n.桌布,餐桌用布,抹布,家用亚麻布
calculus:微积分学、结石
发音释义:['kælkjʊləs] n.微积分学;结石
结构分析:calculus = calc(石灰岩)+ulus(指小形式)→小块的石灰岩→结石
词源解释:calc←拉丁语calx(石灰岩)
同源词:calcium(钙);calculate(计算)
calculus本来是calx(石灰岩)的指小形式,表示“小石头”。1732年,医学科学家用该词来表示肾结石,后来用来泛指“结石”。在数学领域,科学家用differential calculus表示“微积分学”,后来简略为calculus。
funk:恶臭,恐慌,懦夫,放克音乐
来自拉丁语fumigare, 烟熏,臭气,难闻,词源同fumigate. 该词最初是白人用来指黑人身上的味道。后来黑人音乐家用该词来形容他们的爵士风格,随着爵士乐的流行,逐渐赋予该词更多的褒义色彩。恐慌,懦夫义据说来自牛津大学俚语,来自难闻的烟臭味。
homosexual:同性恋的
homo-,相同的,sex,性别。即同性别的,后来被心理学家用来指同性恋,并逐渐代替sexual inversion.值得指出的是,该词本身在过去长期不为其它心理学家所接受,认为这个杜撰出来的词没有准确传达出同性恋这一词义。
horsepower:马力
horse,马,power,能量。即马的力量,后来被物理学家用来指能量单位。
jazz:爵士乐,爵士舞
一种发源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克里奥尔区的流行音乐或舞蹈,词源不确定,可能来自非洲某语言jasm,精力,活动,衍生俚语词jism,种子,后衍生俚语词jazz。后黑人音乐家用于命名他们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即爵士。但始料未及的是,该音乐形式在创作出来后,迅速流行于全世界,并赋予了多种褒义词义。因此,也有人评论说:“If the truth were known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word”Jazz”,it would never be mentioned in polite society.”比较funk.
masochism:受虐狂
来自19世纪奥地利小说家Leopold von Sacher-Masoch,他把自己心中的受虐思想和真实生活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最著名的为”Venus im Pelz”.参照电影《穿裘皮的维纳斯》。后心理学家用他的名字来表示受虐狂。比较Sadism,SM.
minute:分钟,分
来自拉丁语minutus,小的,少的,来自PIE*mei,小的,词源同minus,minimum.分钟义来自拉丁短语pars minuta prima,即prime minute part,最初被数学家用于指圈的1/60,后用于指小时的1/60,即1分钟。秒second来自拉丁短语secunda minuta,即second minute,第二个1/60,即1秒钟。
parasite:寄生虫
在我国古代豪门贵族都养有很多为之服务的门客,孟尝君门下就有食客数千。在古希腊贵族富人家里一般也都养有许多食客。这些人主要靠奉承拍马讨主人欢心来混碗饭吃。古希腊语称食客为parasitos,它由para-‘beside’(在…旁边)和sitos‘food’(食物)两部分合成,字面义是one who eats beside or at the table of another(在他人的饭桌上吃喝)。古罗马人借用了这个同,在拉丁语作parasittus。16世纪英语通过法语把该词吸收过来,作parasite,但仍保留了它的原义。可见,parasite的原始词义为“食客”,同义于hanger-on。18世纪以后,parasite开始被生物学家用来指“寄生生物”或“寄生植物”,随后又被进而引申用来喻指“依赖他人生活的人”即“寄生虫”。例如:Don't be a parasite,earn your way in life.(别当寄生虫,要自食其力。)原希腊词中sitos这一成分也进入了英语,但被作为一个组合语素,拼作sito-,常见于一些英语科技术语,并还保留着它的原义“食物”,如sitology(饮食学),sitomania(贪食症),sitophobia(畏食)等。
freelance:自由职业者
原义为“长矛”的lance早在17世纪初即被用作lancer的同义词,指“持矛者”或“长矛轻骑兵”,而free(自由的)与lance复合而成的freelance(原作free lance)则被19世纪作家用来指中世纪的“自由骑士”或“雇佣兵”,尤指意大利和法国雇佣兵。freelance系英国苏格兰作家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1771- 1832)所杜撰,始见于他的历史小说《艾凡赫》(Ivanhoe,1820),但直到19世纪后半期,其词义才引申为“(不受雇于人的)自由作家”、 “自由演员”、“自由记者”、“(不执行政党路线等的)独立行动者”、“自由职业者”等义。该词现在还可用作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如freelance photographer(个体摄影者),to work freelance(当自由职业者)等。
bowdlerize:删节,删改
19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名叫Thomas Bowdler(1754 - 1825)。他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某些文学作品对小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深感不安,于是弃医从文,着手删改莎士比亚戏剧,1818年出版了十卷《家用莎士比亚戏剧集》(The Family Shakespeare)。他对原剧大加删改,尽量保留了剧中的佳句,同时删除了其中有猥亵意味的语句和那些不宜在家庭中朗读的语词。随后他又删改了英国历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1737 - 1794)的史学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由于他把莎剧改成人人易懂的形式,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英国诗人、批评家斯温伯恩(A, C. Swinburne,1837 - 1909)说:“多亏了Bowdler,如今天真无邪的儿童可以阅读最伟大作家的作品而不受其害了。”然而,他也同时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他们将此举传为笑谈。在他死后十年人们据他的姓氏创造了bowdlerize这一动词,作为expurgate的同义词,表示“删节”或“删改”,该词现常含贬义。
spick-and-span:崭新的,极整洁的,极干净的
该词远在莎士比亚时代以前就已出现了。最初它只是造船工人的一个常用语。spick即spike之异体,意为nail(钉子),而span则意为chip/shaving(木片,屑片)。造船工人说一艘船是新的往往爱用spick and span new 一语来表示,意即船上的每颗钉子(spick)和每块木片(span)无一不是崭新的。此语缩略为spickand Span或spick-and-span以后仍保留了原来的含义“崭新的”,但似乎更常作“极干净的”、“极整洁的”等义解,使用范围也逐渐地由船只扩及到其它物体。实际上,早在13世纪时它的原始形式是span-new(新如削屑的,全新的)。在16世纪后半期span-new受了荷兰语spiksplinter niew(相当于英语spike-splinter new)的影响,在前边添加了spick 一词使其同span形成头韵,从而扩展为spick and span new,并在随后又缩约为spick-and-span的。
spick-and-span一般只作为非正式用语使用。18世纪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在编纂《英文词典》时注意到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 - 1745)等名作家也使用了这个词,很是恼怒。尽管他把它收录了,但却标之为粗俗词(low word)。由于该词念起来顺口,有一种颇为畅销的家用去污剂曾用它来做商品名,但却拼作Spic-and-Span,所以该词有时亦作spic-and-span。
accent:口音
accent 重音,口音
古希腊语跟现代希腊语不一样,它是一种具有乐调重音的语言(singsong language)。公元前1世纪一位希腊作家用一个意为song的词来指其母语的重音。一千多年以后中世纪语法学家把该词移译为拉丁语,作 accentus,其字面意义是song added to speech, 它派生于拉丁语 cantus(相当于英语song或者chant)。英语中意为“重音”、“口音”的accent一词即源于此。
affinity:姻亲关系
affinity 姻亲关系,密切关系,相似
该词源自拉丁语affinitas,原义是“姻亲关系”,以别于consanguinity(血缘关系)一词。18世纪博物学家用affinity来指“(生物之间的)类同",以后它又被用以指“(语言等之问的)相似"或“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