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ridal(婚礼):以卖酒为由头收取礼金的英国传统婚宴

英语单词bridal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bride(新娘)的形容词,另一个是名词,表示“婚礼”。bridal以常见的形容词后缀al结尾,为什么还能作名词呢?原来,单词bridal源自古英语brydealo,等于现代英语的bride ale,表示婚宴。

ale是英国地区的一种传统啤酒,通常翻译为“麦芽酒”或“爱尔啤酒”。在古代英国,麦芽酒是英国人的主要饮料。当人们想筹措资金时,就会组织一次宴会,在宴会上销售麦芽酒,通过卖酒的方式来筹钱。所以ale还可以表示这种通过销售麦芽酒的方式来筹钱的宴会,如bid ale就是为教区穷人募捐而举行的慈善宴会。

在古代英国,结婚的新人为了筹措婚宴的费用,也会在婚宴上向来宾提供大量麦芽酒供其饮用,而来宾也通过购买麦芽酒的方式向新人赠送礼金,以此弥补新人的婚礼支出,因此这种婚宴就被称为bride ale。它是一种penny wedding(贺礼婚宴,用客人礼金举办的婚礼)。

bride ale原本只用作名词,但后来常常连写为bride-ale用作形容词,并且受到以al结尾的形容词的影响,逐渐变成bridal,因此增加了“婚礼的,新娘的”之意。

ale: [eɪl] n.麦芽酒,爱尔啤酒

bridal:['braɪd(ə)l]n.婚宴,婚礼adj.婚礼的,新娘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ridal 词源,bridal 含义。

toast(敬酒):在葡萄酒中放烤面包以提升味道的习俗

古今中外,人们都有在喝酒时碰杯的习俗。据说该习俗最早出现于古希腊。那时人们在饮酒前,会主动把自己杯里的酒和对方杯中酒掺杂,以此表示酒里无毒。后来,信任的朋友和熟人之间就不再这么麻烦,仅仅象征性地碰一下酒杯即可。这就是碰杯的起源。

碰杯时,人们往往还会说一些祝福的话,这种做法就是“敬酒”。在英语中用toast表示。单词toast本指烤面包,它是怎么跟“敬酒”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古代人喜欢喝葡萄酒,但当时葡萄酒的味道远不如现在好喝。人们往往会在葡萄酒杯中放一片烤面包(toast),涂有香料或果酱的烤面包更好。烤面包可以吸收葡萄酒的酸味,使葡萄酒变得更加香醇。人们在向长辈或女性敬酒时,往往会把对方的美德或美貌比作葡萄酒中的toast。久而久之,toast一词就用来比喻杰出的、广受赞誉的人,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敬酒”之意。

敬酒这种习俗无论中外都很流行。在西方宴会上还出现了专门的toastmaster,相当于宴会主持人。他的职责就是组织宴会上的敬酒活动,避免出现一窝蜂似的混乱场面。

toast:n.烤面包,敬酒,干杯,接受敬酒的人,广受赞誉的人vt.向……敬酒,为……干杯vi.烤火,取暖,烘烤面包

toast in the town:广受赞誉的人。

toastmaster:n.宴会主持人,祝酒提议人,致祝酒词者

banquet(宴会):西方请客时摆在长凳上的小点心

英语单词banquet表示正式的宴会,如国宴,所以一看到banquet这个单词,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美食琳琅满目的豪华宴会,但实际上,banquet这个词在历史上跟豪华一点关系也没有。banquet由banqu和et构成,其中,banqu源于拉丁语bancus,即bench(长凳),et表示“小的东西”。所以该词的字面意思就是摆在长凳上的小点心。16世纪的西方正式宴会上,当吃完正餐后或在两顿正餐之间,主人会在长凳上摆上各种小点心来款待客人,类似现在的饭后甜点。banquet原本指的就是这种小点心,而不是宴会。15世纪后,banquet的词义发生变化,用来表示宴会本身而不是宴会后的小点心。

banquet:n.大型宴会,正式宴会,国宴vt.宴请,设宴招待vi.参加宴会

matinee(日场演出):正餐前举行的表演

古代西方人在中午吃正餐,大约在日出后第9小时即下午2、3点左右吃。款待客人的宴席也是在这个时候进行。宴请客人时,主人往往会在宴会开始前安排各种娱乐表演。表演者必须在宴会开始前赶到主人家献艺。这种在正餐前开始的表演在法语中被称为matinee,源自法语单词matin(morning,上午)。

现代人将正餐挪到晚上后,这种正餐前开始的表演也就通常挪到下午进行,但依然保留了matinee的名称。与该词同源的单词有matins(晨祷),指黎明时进行的祷告。

matinee:['mætɪneɪ] n.日场演出,白天举行的演出

carafe(卡拉夫瓶):阿拉伯人用来盛饮料的玻璃器皿

carafe(卡拉夫瓶)来自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是一种精美的玻璃器皿,用来在宴会上盛酒或其他饮料,是当时阿拉伯人高雅生活的象征之一。欧洲人将这玩意带回家乡的同时也将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称呼carafe带了回去。在现代西方人的餐厅中,喝红酒时会先把酒倒入一个精美的玻璃瓶或水晶瓶中,用来醒酒或澄清酒液,然后再用这个大瓶子来给客人斟酒。这个用来斟酒的大瓶子就叫做carafe,而封装红酒的酒瓶叫做bottle,用来喝酒的杯子叫做cup。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arafe其实应该是玻璃“壶”而非玻璃“瓶”。

carafe:[kə'ræf] n.玻璃瓶,卡拉夫瓶

under the rose(私底下):小爱神用来贿赂沉默之神的玫瑰

在希腊神话中,阿芙洛狄忒风流成性。有一回她与情人幽会时被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 (Harpocrates)撞见。于是,阿芙洛狄忒就让儿子厄洛斯就送给哈伯克拉底一束玫瑰,央求他保守秘密。哈伯克拉底接受了厄洛斯的礼物,对阿芙洛狄 忒的风流韵事守口如瓶。因此,在古罗马时期,玫瑰成了机密的象征。古罗马人在饭厅的天花板上雕刻上玫瑰,意思是提醒参加宴会的宾客,在这里所说的话不宜对 外公布。16世纪,玫瑰图案作为保守秘密的象征还出现在天主教的告解室中。由于这个原因,产生了习语拉丁文sub rosa,翻译成英语就是under the rose,意思是“机密的,私下的”。

promethean(赋予生命的):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护神。他是泰 坦神伊阿珀托斯的儿子,是阿特拉斯和埃庇米修斯的兄弟。他非常聪明,又具有预言能力,他的名字的含义就是“先知先觉者”。在泰坦诸神与奥林巴斯诸神之战 中,他预见了泰坦诸神的失败,因为早早地和埃庇米修斯一道归顺了宙斯。但作为泰坦神的后代,他并不受宙斯的待见。

他按照天神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传授给人类各种知识和技能。但宙斯并不喜欢这些由泰坦 神族创造出来的凡人,想毁掉人类,重新造人。在一次诸神和凡人共同参加的宴会上,普罗米修斯负责为神和人类分配牛肉。他将牛骨头分为一堆,上面用肥肉盖起 来,将上好的牛肉分为一堆,上面用粗糙的牛胃盖起来,然后任由宙斯挑选。宙斯看破了普罗米修斯的诡计,故意挑选了用肥肉盖起来的牛骨头。从此后,人类食用 牛肉时,只需要向神灵供奉牛骨头。但宙斯以普罗米修斯欺骗神灵为由,对人类进行惩罚,使来自雷电的火在自然界消失。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福利,盗取天火送 给人类,因而受到宙斯的惩罚,被用铁链锁于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被一只鹫鹰啄食肝脏,而第二天肝脏又再次长好。他就这样忍受常年的痛苦,直到最后被大力 神赫拉克勒斯解救。

普罗米修斯的名字prometheus就是“先知先觉者”的意思,其中的pro表示“先、前”的意思。pre-是它的变体。英语单词promethean就来自普罗米修斯的名字。

Prometheus:[prəu'mi:θju:s; -θiəs]n.普罗米修斯

promethean:[prə'mi:θjən]adj.如普罗米修斯一般的,敢于挑战和创新的,赋予生命的

sybarite(奢侈淫乐的人):奢侈淫乐的锡巴里斯人

在古希腊南部城邦中,有一座城市叫做锡巴里斯(Sybaris)。这座城市因富饶与奢糜而闻名于世。他们吃的是珍贵的海鞘,家里养着鹌鹑,喜欢把玫瑰花瓣撒在床上睡觉。甚至因为懒惰,他们还发明了夜壶,并且把夜壶装饰得十分华美,宴会和旅行时都随身携带。这种穷奢极欲最终导致了锡巴里斯的灭亡。据说有次锡巴里斯和邻近一个弱国交战。当双方军队接近时,对方的军鼓手忽然奏起锡巴里斯节日游行时的曲目。锡巴里斯的战马一听到这些乐曲,便整齐地迈开舞步,像梦游一般,根本不听骑兵的使唤。为了在节日游行中显得更优雅,锡巴里斯骑兵队特意把战马训练得可以跟着固定的音乐节拍起舞,没想到这却成了他们的死亡旋律。锡巴里斯灭亡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英语单词sybarite,它本指锡巴里斯人,现在用来形容奢侈淫乐的人。

sybarite:['sɪbə,raɪt] n.奢侈淫乐的人,纵情享乐的人,锡巴里斯人

sybaritic:[,sɪbə'rɪtɪk] adj.奢侈淫乐的,柔弱的,放纵的

ballet(芭蕾):意大利宫廷宴会中的舞蹈表演

英语单词ballet(芭蕾)由ball(舞会)+let(指小形式)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小型舞会(舞蹈)。ballet来自意大利语balletto,是ballo(英语单词ball的词源)的指小形式,最初指的是15世纪时流行于意大利宫廷中的一种舞蹈表演,在宫廷宴会中,经常会有这种舞蹈表演来娱乐宾客。我们知道,ball(舞会)是指以跳舞为主要内容的社交活动,在舞会中,所有人在大部分时间都在跳舞,而ballet则仅仅在宴会的一部分时间进行,跳舞的也仅仅是一部分人,大部分人则在旁观看。从这个意义看,ballet确实是ball的缩小形式,所以ballet拼写为ball的指小形式正是它们之间关系的恰当描述。

ballet源自意大利,兴旺于法国,经由法语进入英语,所以发音也具有法语特定,最后一个t不发音。

ballet:[bæ'le] n.芭蕾舞,芭蕾舞剧

ball:[bɔːl] n.舞会,球

triumph(凯旋):古罗马庆祝胜利的凯旋式

凯旋式是古罗马人庆祝军队凯旋归来的一种十分隆重的庆祝仪式,是军事将领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要想获得这种礼遇,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包括:必须是军队的“统帅”并且拥有国家的统治大权、对外战争获得重大胜利等。获得凯旋式礼遇的将领被称为“凯旋者”。在仪式上,凯旋者头戴花环,脸被涂红,身穿特制长袍,乘坐金色战车,从专为凯旋式而设的城门中进入罗马城内。他的身旁紧跟着一名奴隶,不断在他耳旁低语:“记住,你只是一名凡人。”

参加凯旋式的还有凯旋者的部分军队。他们扛着标语,赶着满载战利品的大车,参加游行。队伍中往往还有被俘的俘虏以及用来祭祀的牺牲品。游行队伍按规定路线到达终点后,将处死一名战俘,将其他俘虏转卖为奴隶。在向朱庇特神奉献牺牲后,仪式结束,宴会开始,所有人开始豪饮狂欢。

在古拉丁语中,“凯旋式”叫做triumphus,可能来自古希腊语thriambos,意为“给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赞歌”。英语单词triumph(凯旋)就来源于此。

triumph: ['traɪʌmf] n.凯旋,胜利vi.得胜,成功

triumphal:[traɪ'ʌmfl] adj.凯旋的,胜利的

triumphant:[traɪ'ʌmfənt] adj.胜利的,得意洋洋的

napkin(餐巾):宴会上使用的小桌布

现在宴会上用的纸制小餐巾,英语叫napkin, 过去曾一度是大块方形的亚麻织品。这种大型餐巾,在银制餐具出现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还被当作是一种“优美”、“雅致”、“富贵”的象征,甚至到了19世纪90年代,它仍然是高级宴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单词napkin由古法语nape(桌布)和中古英语kin(小)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小桌布”。“桌布”在现代英语叫tablecloth,过去叫napery,就是从古法语词nape来的。

napkin:['næpkin] n.餐巾,餐巾纸,尿布

napery:['neipəri] n.桌布,餐桌用布,抹布,家用亚麻布

cater:提供饮食服务

发音释义:['keɪtə] v.(上门)承办饮食;提供饮食服务;迎合;满足…的需要;接待;将…考虑进去

词源解释:来自拉丁语captare(拿、获得),本意是“采办、准备食品”。

cater的核心含义就是为别人采办、准备食品。提供这种服务的人就是caterer(备办食品者、酒宴承办人)。他们其实就是厨师,但他们的服务方式是上门服务,来到客户家里为客户承办酒宴。这是因为在古代还没有出现饭馆,人们要宴请宾客而家中没有厨师的话,就去请专门的caterer来家里承办酒宴。后来出现了饭馆,很多caterer就去饭馆工作,就变成了chef(厨师)。如果一家饭馆的chef接私活,下班后去客户家上门承办酒宴,他此时又变成了caterer。

词组习语:cater for(或to)sb.(接待某人,满足某人的需要,尤其是为其提供饮食服务);cater for(或to)sth.(把某事考虑进去);cater a party(承办一场宴会)

衍生词:caterer(备办食品者、酒宴承办人)

carafe:玻璃瓶、卡拉夫瓶

发音释义:[kə'ræf] n.玻璃瓶,卡拉夫瓶

词源解释:carafe←法语carafe(玻璃瓶)←意大利语caraffa或西班牙语garrafa←阿拉伯语gharraf(饮杯)或波斯语qarabah(大酒壶)

carafe(卡拉夫瓶)来自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是一种精美的玻璃器皿,用来在宴会上盛酒或其他饮料,是当时阿拉伯人高雅生活的象征之一。欧洲人将这玩意带回家乡的同时也将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称呼carafe带了回去。在现代西方人的餐厅中,喝红酒时会先把酒倒入一个精美的玻璃瓶或水晶瓶中,用来醒酒或澄清酒液,然后再用这个大瓶子来给客人斟酒。这个用来斟酒的大瓶子就叫做carafe,而封装红酒的酒瓶叫做bottle,用来喝酒的杯子叫做cup。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arafe其实应该是玻璃“壶”而非玻璃“瓶”。

助记窍门:carafe→coffee(咖啡)+rafe(红酒拉菲)→用来斟红酒或咖啡的容器→卡拉夫瓶

banquet:宴会

发音释义:['bæŋkwɪt] n. 宴会,盛宴;宴请,款待vt. 宴请,设宴款待vi. 参加宴会

结构分析:banquet = banqu(条凳)+ et(指小形式)→小板凳→小板凳上的点心→宴会

词源解释:banqu←中古法语banque(板凳)

同源词:bank(银行)

banguet原本是banque(条凳)的指小形式,表示“小板凳”,相当于现在的茶几。中世纪的西方宴会上,当吃完正餐后或在两顿正餐之间,主人会在小板凳摆上各种点心来款待客人,类似现在的饭后甜点。banquet原本指的就是这种摆在小板凳上的点心,而不是宴会。直到后来,banquet的词义发生变化,用来表示宴会本身而不是宴会后的小点心。

趣味记忆:banquet→谐音“办亏的”→本想借办婚宴打捞一笔,没想到来的尽是铁公鸡,办亏了→宴会

banquet:盛宴

banq, 同bench, 凳子。-et, 小词后缀。原指几个朋友在小凳上吃点心,短暂休息。后词义转为盛大的宴会。

beanfeast:聚会

来自于过去习俗,即在聚会的大蛋糕里放一粒豆子,蛋糕切成小块分给大家,谁的蛋糕里发现这颗豆子,即成为当晚的宴会达人,因而产生了这个单词。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

来自古希腊城邦Syracuse的大臣Damocles,他很羡慕他的国王Dionysius的权力和生活,Dionysius知道后,一次在宴会上安排他坐在主座,但是在他的头上悬挂着一根头发丝系的长剑,并告诫他不要只看到国王辉煌的表相,却没有看到背后的危险。其字面意思为damos, 人民,词源同demotic. -kles,名声,词源同listen, incline.

blurb:书籍护封上的内容简介

该词系美国幽默作家、插图画家伯吉斯(Gelett Burgess,1866 - 1951)所创。1907年,在书籍零售商协会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宴会上,500位来宾盘碟旁都摆放着一本伯吉斯的新作Are you a Bromide?书的护封格外引入瞩目,它是由作者本人精心设计的。护封上印有吹捧该书和作者的广告,护封正面印着一幅作者取之于牙粉广告并称之为Belinda Blurb小姐的美女照。附文中这样写道:“…had her pictured blurbing a blurb to end all blurbs.I fondly hoped.”此语大意是:本人天真地希望以她的画像为护封广告大作广告以期终止此类广告。自此以后,人们便常将blurb一词同书籍护封上的广告联系起来,渐渐成了一个美国俚语用词。约在1914年伯吉斯本人将blurb释义为“self-praise,to make a noise like a publisher”(自我吹嘘,像出版商那样大事喧染)。20年代以后,blurb正式进入标准英语,用以表示“书籍护封上的简介或短评”,与此同时伯吉斯所用书名Are You a Bromide?上的bromide 一词也跻身于英语词汇的行列,意指“庸俗之辈”或“陈腐之言”。

napkin:餐巾

现在宴会上用的纸作的小餐巾,英语叫napkin,过去曾一度是大块方形的亚麻织品。这种大型餐巾,在银制餐具出现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还被当作是一种“优美”、“雅致”、“富贵”的象征,甚至到了19世纪90年代,它仍然是高级宴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桌布”,现代英语叫tablecloth,过去却叫napery,是从古法语词nape来的。Napkin从字面上讲,就是“小桌布”的意思。

Nape还派生出naperon(围裙)。这个词被借入中古英语。“一条围裙”,起初写作a naperon,但由于印刷错误,误将和n排在一起,成了an aperon;aperon后又简称apron,以致以讹传讹,成了今天的an apron。

上面的nape,napery,naperon,napkin等词都来自拉丁词mappa,意思是“布”。

knife:刀子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用餐刀子是圆头的呢?这要归功于法国政治家及红衣主教黎希留(Richelieu,1585-1642)。过去的餐用刀子都是尖头的。有一次宴会上,黎希留看见他的一位客人拿刀尖儿剔牙,他大为恼火,觉得伤了他的大雅,于是第二天就命令管家把所有的刀尖儿都给锉圆了。到了大约1700年时,这种圆头儿的刀子开始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直到今天。

Knife一词在古英语中写作cn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