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juvenile(青少年):罗马神话中的青春女神尤文图斯

尤文图斯(Juventas)是罗马神话中的青春女神,是神王朱庇特和天后朱诺所生的女儿,相对应于希腊神话中宙斯和赫拉的女儿赫柏(Hebe)。尤文图斯掌管青春,拥有少女般的青春和活力,她的双耳壶中盛有的长生不老酒拥有恢复老年人 青春美貌的神力。她是诸神的斟酒官,在奥林匹斯圣山的神宴上侍候诸神,专门给他们斟酒。当凡人英雄升天成仙时,第一个出来迎接的就是青春女神。她为他们奉上神酒,使他们立刻恢复青春年少并长生不老。

尤文图斯还是青少年的守护神,所有罗马少年在即将成年之时都要前往神庙中祈求尤文图斯的庇佑。尤文图斯后来嫁给了升天成仙的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斟酒的工作交给了特洛伊王子甘尼美提斯(Ganymede)。

在文艺作品中,尤文图斯经常与一只大鹰在一起玩耍,这只大鹰其实就是朱庇特的化身。

1896年,意大利都灵市的一些中学生成立了一支足球俱乐部,起名就叫做“尤文图斯”,寓意像青春女神那样永远蓬勃向上,充满年轻活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尤文图斯队的队名的由来。可惜尤文图斯队球风沉闷保守,人们便赠了一个与其队名意思截然相反的绰号“老妇人”。

英语单词“young”(年轻的)、junior(年少的)和词根juven(年轻)都来自青春女神尤文图斯的名字Juventus。

young: [jʌŋ] n.年轻人adj.年轻的

youth:[juːθ] n.青年,青春

junior:adj.年少的,后进的,下级的,资格浅的n.年少者,晚辈,地位较低者,三年级生

juvenile: ['dʒuːvənaɪl]n.青少年adj.青少年的,幼稚的

rejuvenate: [rɪ'dʒuːvəneɪt] vi.复原,变年轻vt.使变年轻

rejuvenation: [rɪ,dʒʊvə'neiʃən]n.返老还童

rejuvenescent:[rɪ,dʒʊvɪ'nɛsənt]adj.返老还童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juvenile 词源,juvenile 含义。

academy(学院):希腊神话中帮助寻回美女海伦的农夫阿卡德摩斯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世美女海伦。她是宙斯和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当她还是一名少女的时候,来自雅典的英雄忒修斯与朋友偶然在神庙中看见海伦跳舞。两人惊为天人,闯进神庙将海伦劫走。两人决定抽签确定海伦的归属,并约好抽中的人要帮没抽中的人再去抢个妻子。结果忒修斯抽中了,于是忒修斯把海伦带回老家,嘱咐母亲好生照顾。然后,两个好朋友再次出发去做采花大盗。这回他们看上了冥王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可惜行动失败,被冥王关押在冥府中。后来另一个英雄赫拉克勒斯前往冥府营救,但只救出了忒修斯一人。

海伦的两个哥哥率军四处寻找海伦。他们来到雅典,要求雅典人归还自己的妹妹。但雅典人说不知道是谁劫走了海伦。两兄弟威胁要动用武力。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名叫阿卡德摩斯(Akademos)的农夫挺身而出,提供了绑架者的身份和藏匿之所。两兄弟很快就夺回了自己的妹妹,而Akademos也因为避免了一场战争而成为雅典的英雄,得到神灵的庇佑,他的橄榄树林年年丰收。这片橄榄树林也因此得名Akademeia,意思是“Akademos的果园”。

后来,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这片橄榄树林里创建了学园。人们将他的学园也称为Akademeia。英语单词academy就来源于柏拉图创建的Akademeia学园,原本专指柏拉图所创建的学园,但后来词义进一步扩充,泛指各种学术研究性机构。

academy:[ə'kædəmɪ] n.学院,研究院,学会,专科院校

academic:[ækə'demɪk] adj.学术的,学院的,理论的n.学者,大学教师,大学生

atom(原子):不可再细分的最小颗粒

古希腊人认为,物质是不可能无限地分割下去的,到最后会小到不可再分,这种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最先提出原子学说的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留基伯。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原子学说,并用原子学说来解释宇宙。他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他还提出原子在数量上无限,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如水的原子是圆而光滑的,它们相互间不能“勾住”,因而就像小球那样相互滚来滚去,而铁的原子则粗糙不平,因而互相粘附在一起成为“固体”,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这便是烧灼使人感到痛的原因。

在希腊语中,原子被称作atomos,由a(not)+tomos(cut)构成,意思就是“不可分割)。后来这个词进入英语,演变为atom。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原子并非不可分割,比原子更小的是夸克。

atom: ['ætəm] n.原子

drawing-room(客厅):女宾退出饭厅后待的地方

从前小学生学习英文的时候,学到drawing-room这个词,大概都会觉得奇怪:drawing是绘画,drawing-room该是绘画室,为什么却是“客厅”呢?莫非英国人喜欢在客厅里绘画?

其实drawing这里不是指绘画,而是withdrawing(退出)的缩写。古时英国人宴客之后,女主人会和所有女客人一起退出饭厅(dining-room),让留在饭厅里的男人可以痛痛快快抽烟喝酒,或者说些很可能“妇女不宜”的话。妇女“退出”之后坐下来闲聊的地方,当然就是withdrawing-room了,后来缩写为drawing-room,其实就是客厅。

今天,男女平等呼声响亮,drawing-room这个词在“性别歧视”指责之下是日渐式微了。在英国,不少人已经把drawing-room改称为sitting-room;在美国,客厅一般叫做living-room。

drawing-room:n.客厅,休息室

essay(随笔):在写作上的随意尝试

单词essay来自法语单词essai,原意是“尝试”,后来用来表示“随笔”,所以它指的是任何人在写作方面的小尝试,如学生的习作、日常随笔所写的一些小文章。跟它相反的就是专业的、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或论文。essay这种文学体裁源于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他将自己的作品称为“随笔”(essai),文体自由,篇幅有长有短,内容极为广泛,他读书后的感想、理解、评论,他到各国旅行中的见闻,冥思苦索得出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都写进他的随笔集中。英国哲学家和语言大师培根所著的“随笔集”(Essays)是第一部重要的英文随笔集。美国学生申请大学时,往往需要提交几篇essay,相当于我们高考中的命题作文。

essay:['eseɪ] n.散文,随笔,小品文

livery(制服):给仆人统一配给的衣服

在中文中,英语单词uniform和livery都译为“制服”,但实际上它们的含义有很大差异。uniform由uni(一致) form(形态)构成,意思是“一样的衣服”。而livery来自法语livree(配给),本意是给家里仆人统一配给的衣服,通常样式一样。现在,livery一般用来表示餐厅服务员、售票员等与古代仆人地位差不多的人所穿的制服,而军人、学生等人所穿的制服则用uniform表示。

livery:['lɪv(ə)rɪ] n.制服,侍从,口粮

educate(教育):把学生的天资引导出来

在西方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本质是启发、引导、培养新一代。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内 在的天资,能力引导出来。启发出来"。英语中表示“教育”的单词educate的原始含义正是如此。这个词来自拉丁语educere,其中的e等于ex, 表示out(出来),ducere表示lead(引导),合起来就是lead out(引导出来,启发)的意思。进入英语后,后三个字母ere按照英语拼写习惯改成了动词后缀ate。从这个词的本质含义可以看出,中国学校的填鸭式灌输并不能称为education。

educate:['edjʊkeɪt]vt.教育,培养

education:[edjʊ'keɪʃ(ə)n]n.教育,教育学

philosopher(哲学家):爱智慧的人

希腊战胜波斯后,希腊城邦进入繁荣阶段,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日臻完善。雅典民主制下的竞争主要通过辩论和演讲进行。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批专门传授 辩论和演讲的教师,称为“智者”(sophist),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智者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为了赢得个人声誉,他们利用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对传 统观念提出挑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但对哲学的根基带来了严重损害,因为他们否定确定的或唯一的真理标准,对一切都表示怀疑和反 驳,以达到驳倒对方的实用目的。他们虽然有智慧,却拿来作为达到实用目的之手段。苏格拉底等哲学家把他们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为了表明自己 与这些智者的区别,苏格拉底将自己称为philosopher(哲学家),意思是“爱智慧的人”。由此可见,哲学家是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追求真理和智 慧为目标的人。

从希腊语sohpia(智慧)产生了英语词根sohpy,并衍生了众多与智慧相关的单词。

sophist:['sɒfɪst]n.诡辩家,智者

sophistry:['sɒfɪstrɪ]n.诡辩,诡辩术

sophisticated:[sə'fɪstɪkeɪtɪd]adj.复杂的,久经世故的

philosopher:[fɪ'lɒsəfə]n.哲学家,哲人

philosophy:[fɪ'lɒsəfɪ]n.哲学

sophomore:['sɒfəmɔː]n.(大学)二年级生。记sopho智慧+more(moros)愚蠢→半聪明半愚蠢的人→二年级学生

alumnus(毕业生):由其他家庭抚养长大的孩子    

在英语中,表示“某校的毕业生”的单词是alumnus(男毕业生)和alumna(女毕业生)。这两个单词都来自拉丁语,词根为alere(滋养、抚养)。这两个单词本来指的是因为被父母遗弃或其他原因而由其他家庭抚养长大的孩子。这些收养家庭虽然不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却像父母一样为他们提供了教育和养育,不亚于他们的再生父母。

  古代没有学校,孩子的教育都是由自己的父母负责。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向社会上的杰出人士学习,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把孩子送到这个人家里,拜他为师父,在师父身边成长并接受教育。这跟我们中国古代拜师学艺差不多。这些成长在师父家庭中的孩子也被称为alumnus和alumna。因此,alumnus和alumna也就逐渐产生了“学生、弟子”的含义。现在虽然有了学校,学生无须住到老师家里去,但出于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学生毕业后依然自称为alumnus和alumna。由此可见,alumnus和alumna是学生相对母校的称谓,而不是校友之间的称谓。

  与alumnus和alumna同源的英语单词还有aliment(食物)、old(变老)、adolescent(青少年)。

  alumnus:[ə'lʌmnəs] n.男毕业生,男校友

  alumna:[ə'lʌmnə] n.女毕业生,女校友

  aliment:['ælɪm(ə)nt] n.食物,滋养品vt.向……提供滋养品

cadet(军校生):贵族家庭中的次子

英语单词cadet来自法语, 而最终源头来自拉丁语capitellum,是caput(头)的指小形式,字面意思就是“小首领”,用来表示贵族家庭中的次子。因为中世纪贵族的头衔只能由家中长子继承,所以长子就是家中的首领,而次子只能是“小首领”,只有当哥哥死了才有资格继承贵族头衔。贵族家庭中的次子通常选择从军,希望通过军功来谋取功名。因此,cadet原本用来称呼军营中的这些贵族子弟。后来词义扩大,用来泛指军校或警校中的学生。

cadet:[kə'det] n.军校生,警校生,候补军官,次子

discipline(纪律):纪律严明的古罗马教育

古罗马人以纪律严明著称,古罗马军队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士兵们能够严守军纪。古罗马人的纪律性是从儿童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锻炼出来的。古罗马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等各项优良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融合对学生的意志和纪律的培养,普遍采用体罚手段。

英语单词discipline来自拉丁语disciplina,指的就是古罗马的这种教育,字面意思是“指导、教学”,由此延伸出“学科”之意。由于古罗马的教育强调纪律和惩戒,因此discipline又产生了“纪律、磨练、管教”的含义。与它同源的单词有disciple(门徒、弟子)。

discipline:['dɪsɪplɪn] n.学科,纪律,磨练,管教,惩罚vt.训练,寻到,惩戒

disciple:[dɪ'saɪp(ə)l] n.门徒,弟子

symposium(讨论会):古希腊人的会饮

古希腊人吃饭时不喝酒,但喜欢在饭后和朋友们相聚一堂,一边饮酒,一边高谈阔论。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们也都喜欢组织这种聚会,借此共同探讨哲学、艺术、音乐等各种话题,类似于后来的文艺沙龙。在希腊语中,这种聚会被称为symposion(会饮),由sym(一道)+ posis(喝酒)组合而成,字面意思就是“一道喝酒”。英语单词symposium就来源于此,由其本意延伸出“讨论会、论文集”的含义。

古希腊悲剧家阿伽松为了庆祝自己的剧本获奖,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会饮。参加者有修辞学家斐德罗、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苏格拉底等人。几个大老爷们喝得差不多后,就开始谈论女人,探讨爱和欲的起源、美的概念和如何认识真正的美。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将他们的谈话记录了下来,变成了一篇哲学巨作《会饮篇》(symposium)。

symposium:[sɪm'pəʊzɪəm] n.讨论会,座谈会,专题论文集,《会饮篇》;会饮,酒会

snob(势利眼):对大学中的平民学生的蔑称

英语单词snob源自18世纪90年代时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的俚语,用来表示“平民、俗人”。据说当时在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在学生名册上,在贵族学生的姓名后面标注上拉丁语nobilitate(nobility,贵族),在平民学生的姓名后面标注上sine nobilitate(non nobility,非贵族)。因此,贵族学生就用snob来称呼平民学生。当时能上牛津、剑桥等大学的平民子弟通常出身于富裕家庭,其中有不少人羡慕贵族和上流社会,鄙视其他平民,趋势附炎,冒充贵族四处显摆,令真正的贵族学生十分瞧不起,因此snob一词就逐渐衍生出“自命不凡者、趋势附炎者、势利眼”等负面含义。

snob:[snɒb] n. 自命不凡者、趋势附炎者、势利眼

snobbery:['snɒb(ə)rɪ] n.势利,谄上欺下,摆架子

snobby:['snɔbi] adj.势利的

snobbish:['snɒbɪʃ] adj.势利的

pupil(学生):小小的玩具娃娃

当我们看到幼儿园中或小学低年级班中一群群按照老师要求规规矩矩端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他们特别像小小的玩具娃娃一样?英语单词pupil(学生)的本意正是“小娃娃”,它来自拉丁语pupillus,是“娃娃、玩偶”的指小形式。

pupil还可以表示“瞳孔”,因为我们仔细察看别人的瞳孔,可以发现瞳孔里有一个小人,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倒影。

pupil:n.(小)学生,瞳孔

platonic(理想的):注重精神和理念的哲学家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单词platonic(柏拉图式的),来形容与他的学说相关的思想,包括:

platonic love(柏拉图式爱情):指注重精神、纯洁的、非肉欲的爱情。在《会饮篇》(symposium)中,柏拉图记载了老师苏格拉底对爱情的分析。苏格拉底认为爱情的最正确的用途是将人引导至对神的爱,并区分了凡俗之爱和神圣之爱。凡俗之爱仅仅是肉体吸引,而神圣之爱始于肉体吸引,但逐渐提升至对“至美”的爱。这种神圣之爱后来就被称为platonic love(柏拉图式爱情)。

platonic idealism(柏拉图式理想主义):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idea)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还在其名著《理想国》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国家概念。柏拉图认为这是最好的国家政体,其他的政体如贵族制、君主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主都是相对低劣的政体。但柏拉图所提出的这种理想国家由于对国民和统治者的素质要求太高,因为难以实现,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总体来说,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强调理念,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现实世界,他们之间的差异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中得到体现:在画中,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象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理念”,源于神灵的启示。

platonic:[plə'tɑnɪk] adj.柏拉图式的,理想的,不切实际的,纯精神的

gamut(全音阶):意大利音乐教育家圭多的六声音阶中的最低音阶

11世纪时,意大利教士和音乐教师,阿雷佐的奎多(Guido d'Arezzo)对记谱法进行了改革,他把原来的红线和黄线加上两条黑线,变成了四线谱表,使音高记谱更准确。为了使视唱容易,他使用圣约翰赞美诗的6行诗词每行开头的第 1个音节(ut、re、mi、fa、sol、la)作为六声音阶的阶名唱法来教学生,从而诞生了六声音阶的六个唱名ut、re、mi、fa、sol、la,成为阶名唱法的基础。在四线谱表中,奎多将最低的一个音阶(即ut)放在最下面的线上。由于四线谱表中最下面的一条线是用希腊字母Γ(gamma)来称呼的,所以最低的音阶在英语中就被称为gamma ut,后来缩写为gamut,词义也发生了变化,从“最低的音阶”变成了“所有音阶、全音阶”。

约1600年法国采用圭多的唱名法,增加了以si作为B的固定唱名,从而产生了七声音阶的七个唱名ut、re、mi、fa、sol、la、si。17世纪50年代,有人觉得ut发音不够响亮,用do取代ut,从而七个唱名演变为do、re、mi、fa、sol、la、si。音乐入门所使用的“哆来咪”指的就是这些音阶唱名。

gamut: ['gæmət] n.全音阶,全音域,整个范围

barrister(出庭律师):有资格越过围栏上挺辩护的律师

在英国,律师分成两种:barrister和solicitor。barrister是出庭律师、大律师,具有上庭辩护的资格,常根据其发音称为“巴律师”;solicitor是事务律师,只能办理法律事务,不能上庭辩护,常根据其发音称为“沙律师”。barrister中的bar指的是庭审现场中将法庭和旁听席分开的围栏,因此barrister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资格越过围栏,上庭辩护的律师。

barrister的词源可以追溯至12-13世纪。当时,英国国王被逼签署了《大宪章》,在威斯敏斯特宫设置固定的皇室民事法庭。为了给原被告提供法律服务,越来越多的律师聚集在此地附近。法庭附近的客栈(inn)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律师和来此拜师学艺的律师学徒。这些律师和学徒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律师学院”(Inns of Court),最有名的有四个学院。律师学院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模拟法庭。在模拟法庭上,由资深律师组成的学院主管和教师扮演法官,学徒们扮演原告和被告,就某一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模拟法庭通常在学院的餐厅举行,布局模仿真实法庭,学生们坐在围栏(bar)的后面,按照资历的不同分为inner-barrister和utter-barrister。inner-barrister通常译为“内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内侧的人”,指资历较浅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内侧;utter-barrister通常译为“外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外侧的人”,指资历较深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外侧。学徒通常需要在学院中学习5-7年后,表现符合要求,才有可能被学院晋升为外席律师。而成为外席律师则意味着你已经获得行业协会的认可,获得了上庭辩护的资格。新晋升的外席律师只能在国王设在地方的巡回法庭中上庭辩护,还需要继续在律师学院中深造、服务大约5年后,才能取得在中央法庭上庭辩护的资格。这之后,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barrister。在英国,成为一名barrister一般需要花费十年以上时间,并且学费不菲,因此通常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负担得起。但同时barrister也是社会精英的身份象征。

在法律领域,原本表示法庭围栏的bar衍生出“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等含义,而call to the bar就是“获得出庭律师资格”的意思。

barrister:['bærɪstə] n.出庭律师,大律师

solicitor:[sə'lɪsɪtə] n.事务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顾问

bar:[bɑː] n.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

call to the bar:获得(出庭)律师资格

aristocracy(贵族统治):由最杰出的人来统治国家

古希腊时期的杰出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认为国家应该由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治理,反对通过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后来,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大会以崇拜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民主政体下,使得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进一步加强了对雅典民主政体的怀疑。因此,柏拉图提出了“精英治国”的观点,即应该由最杰出的精英来治理国家,而不是普通百姓直接参与国家治理。这就是近代“代议制民主”思想的萌芽。在希腊语中,“精英治国”称为aristokratia,由aristos(最好的)+kratos(统治)构成。这就是英语单词aristocracy的来源。后来在中古时期,由于贵族阶层(nobility)往往以社会精英自居,因此“贵族统治”也被称为aristocracy。

aristocracy: [,ærɪ'stɒkrəsɪ] n.精英治国,贵族统治,贵族政治

abacus(算盘):用于算数的沙板

古代希腊人等很早就学会了使用表面覆盖有细沙的平板来进行书写、画图和计算,尤其是在教育中供学生使用。考古学家挖掘出土的一个古希腊花瓶上的绘画中,就描绘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的司库官利用沙板计算贡品的场面。后来,这种沙板逐渐演变,增加了算珠、柱子或沟槽等,甚至连沙子也取消了,变成了算板、算盘,如古罗马的槽式算盘(Roman abacus),它是一种带槽的金属算盘,槽中放着石子,上下移动石子进行计算。

作为算盘前身的沙板虽然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它的名称却是英语单词abacus(算盘)的来源。这种沙板在希腊语中称为abax,假借自希伯来语abaq,本意是dust(沙尘)。英语单词abacus就是希腊语abax经拉丁语演变而来的,通常用来表示从沙板演变而出的各种算板、算盘,几乎没有人记得它原本指的是沙板了。

abacus:['æbəkəs] n.算盘,算板

college(学院):提供给学生的住宿机构

在中世纪大学中,最初并没有集中的校舍,学生自行解决食宿问题。后来,为了解决贫困学生以及外地学生的食宿问题,一些私人捐赠的慈善机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住宿。这种提供给大学生的住宿机构就是college(学院),通常由一个住宿部、一个食堂、一个小礼拜堂和一座图书馆构成。欧洲最早的学院是1180年设立于巴黎的迪克斯—惠特学院,它是为18名贫穷的学生提供住处而设立的。

13世纪后,学院发展迅速,学院内的老师除了管理职能外,还承担了指导职能,给住在学院内的大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课程,一般由教授或住在学院内的助教开设。随着这些教育活动的增多,在某些大学,学院逐渐垄断了大学的文科教学,使得学院成为大学生生活和教学的正式中心。到16世纪中期,大多数英国和巴黎的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向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学的自给自足的教学单位,很多学院的名气甚至超过了所在大学。

英语中表示“学院”的单词college来自拉丁语collegium,后缀um表示“场所”。该词字面意思就是“community of colleague”(由colleague组成的社区,一群人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场所)。colleague就是一起做事的人,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同学。

college原本仅仅表示university(综合性大学)中的一个学院,但后来,college还可以用来表示独立的教育机构,如专科大学、职业教育学校,还可以用来表示“学会”,很多人还喜欢直接用college来表示大学。

college:['kɒlɪdʒ] n.学院,专科大学,大学,学会。

colleague:['kɒliːg] n.同事,同僚,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