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el(桂冠):逃避阿波罗的爱情的达芙妮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回阿波罗遇到丘比特在摆弄弓箭,便忍不住嘲笑了几句,说他这个娃娃不应该摆弄大人的东西。受到嘲讽的丘比特决心报复,就趁阿波罗不注意,向其射出金箭,点燃他的爱情之火,然后又把浇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美丽的达芙妮。于是,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拼命追逐她。可怜的达芙妮四处躲避,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便央求父亲河神将其变成一颗月桂树。阿波罗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折下了月桂树枝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作为对爱人的纪念。这就是“桂冠”(laurel)的来源。因为阿波罗同时是诗歌、音乐和体育之神,所以希腊人将桂冠作为对那些领域内取得骄人成绩的人的奖励。
daphne:['dæfni] n.月桂树,达芙妮(女名)
laurel: ['lɒr(ə)l] n.桂冠,殊荣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Laurel 词源,Laurel 含义。
atone(赎罪):与上帝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
atone本来是at one的缩写,是“归一,与……保持一致”的意思。基督教中,牧师布道时经常要求教徒“to be at one with God”,意思是与上帝保持和谐一致。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与人类在生命和利益上原本是完美和谐的。但是,由于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违反上帝的禁令,偷吃禁果,犯下“原罪”,因此,上帝与人类产生了隔阂和疏远。因此,基督教徒要想与上帝重归于好,就必须进行赎罪,以扫清和解的阻碍。所以,单词atone一词逐渐演变为“赎罪、弥补”之意。
atone: [ə'təʊn] v.赎罪,弥补,偿还。记:at+one→归一,保持一致→与上帝保持一致→赎罪、弥补
atonement: [ə'təʊnm(ə)nt] n.赎罪,补偿,弥补
daphne(月桂树):变成月桂树的宁芙仙女达芙妮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回阿波罗遇到丘比特在摆弄弓箭,便忍不住嘲笑了几句,说他这个小 娃娃不应该摆弄大人的东西。受到嘲讽的丘比特决心报复,就趁阿波罗不注意,向其射出金箭,点燃他的爱情之火,然后又把浇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 美丽的宁芙仙女达芙妮(Daphne)。于是,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拼命追逐她。可怜的达芙妮四处躲避,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便央求父亲河神将其变 成一颗月桂树。阿波罗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折下了月桂树枝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作为对爱人的纪念。这就是“桂冠”(laurel)的来源。因 为阿波罗同时是诗歌、音乐和体育之神,所以希腊人将桂冠作为对那些领域内取得骄人成绩的人的奖励。
daphne:['dæfni]n.月桂树,达芙妮(女名)
laurel:['lɒr(ə)l]n.桂冠,殊荣
fig leaf(遮羞布):圣经中亚当夏娃用来遮羞的无花果树叶
英语中,fig leaf(无花果树叶)常用来比喻“遮羞布”。该习语出自《圣经》的“创世纪”的第三章第七节。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禁果,懂得了羞耻。他们见自己赤身裸体,便在附近采了一些宽大的无花果树叶(fig leaf)来遮体。因此,在西方,人们就用fig leaf(无花果树叶)来表示“遮羞布”。在维多利亚时代,博物馆里经常用无花果树叶遮蔽男性希腊裸体雕像的阴部。至今梵蒂冈宫里的许多教皇收藏品都带有这种树叶或叶形物。
fig leaf:n.遮羞布,无花果树叶
salvation(拯救):基督教中的“灵魂得救”
英语单词salvation原本是一个宗教术语,指的是基督教中的“灵魂得救”理 论。基督教认为因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反上帝意愿偷吃禁果,因此所有人类从一出生就带有原罪,需要进行赎罪,死后灵魂才能得救,才能升入天堂。英语中 salvation就特指基督教中的“灵魂得救”。现在,该词已经广泛应用于非宗教领域,表示“救赎、拯救”。
salvation:[sæl'veɪʃ(ə)n] n.拯救,救助,救赎
pupil(学生):小小的玩具娃娃
当我们看到幼儿园中或小学低年级班中一群群按照老师要求规规矩矩端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他们特别像小小的玩具娃娃一样?英语单词pupil(学生)的本意正是“小娃娃”,它来自拉丁语pupillus,是“娃娃、玩偶”的指小形式。
pupil还可以表示“瞳孔”,因为我们仔细察看别人的瞳孔,可以发现瞳孔里有一个小人,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倒影。
pupil:n.(小)学生,瞳孔
Cain(凶手):圣经中的第一个凶手该隐
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叫该隐(Cain),是名农夫,小的叫亚伯(Abel),是名猎人。该隐和亚伯分别向上帝献祭。上帝喜欢亚伯的贡物,不喜欢该隐的贡物。该隐嫉恨亚伯,就把他杀了。因此,上帝放逐了该隐,又在他额头上做个印记,不让其他人杀害该隐。所以,在英语中,该隐的名字Cain就成了“杀人犯”的代名词。习语Cain’s mark或the mark of Cain字面意思是“该隐的印记”,比喻“杀人罪”。习语raise cain字面意思是“惹恼了该隐”,比喻引发骚乱、大怒、吵闹。
Cain: [kein] n.该隐,凶手,杀兄弟者
Cain's mark:该隐的印记,杀人罪
raise cain:引发骚乱、大怒、吵闹
dolly:洋娃娃,搬动重物的滑动台架
来自Dorothy的昵称,用于指洋娃娃。后用于指工程上的滑动台架。
moppet:小女孩
来自中古英语moppe,布娃娃,来自拉丁语mappa,布料,桌布,词源同map,mop.-et,小词后缀。引申词义小女孩。
mystery play:神秘剧,奥迹剧
来自拉丁语ministerium,服务,职业,手工业,词源同minister,minstrel.最早用于指中世纪手工艺表演者对圣经中创世纪,亚当和夏娃等故事的演绎,即表演剧。而现代意义上的奥迹剧则是另一个词miracle play,主要反映的是圣人的神秘事迹或奥迹。但后来两个词混淆在一起。
cherub(胖娃娃):圣经中的超自然生物
英语单词cherub来自希伯来语kerubh,本指圣经中的超自然生物,是上帝的侍者,中文中译为“基路伯”、“基路冰”等。在犹太教和中东古文化中,cherub是“神的坐骑”,长有人脸和翅膀,身体像牛或狮。而在基督教中,cherub是处于第二级别的“智天使”,地位低于第一级别的“炽天使”(六翼天使),通常被描绘为长有翅膀、脸蛋红扑扑的儿童形象。因此cherub一词常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儿童。
cherub:n. ['tʃerəb] n.胖娃娃,天真可爱的儿童,小天使,基路伯,基路冰
pupil:(小)学生,瞳孔
英语中有两个pupil,即形和音同而义不同的pupil。意指“(小)学生”的pupil源于拉丁语pupillus‘little boy’(小男菝),那是因为从前小学生多为男孩的缘故。14世纪时pupil作pupille,原为法律用语,指“受人监护的孤儿”,16世纪才指“受教师监护的人”,即“(小)学生”。
意指“瞳孔”的pupil则源于拉丁语pupilla‘little girl/doll’(小女孩,小洋娃娃),那是因为瞳孔所反映的人像酷似小洋娃娃所以得名的,14世纪时亦作pupille,亦指“受监护的孤儿”。两个pupil虽然词源不尽相同,但却都是经由同一法语形式pupille进入英语的。
pupa:蛹
pupa本是拉丁语,意为“女孩”、“洋娃娃”。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把它当作术语来用,指“蛹”。林奈这一创造曾被誉为“天才诗人的手法”(a stroke of poetic genius)。一位作家这样写遭:“只要你看一看峨蛹的下侧,你就会发现它的脸、它的眼睛以及小臂状的双翅,有如襁褓中的婴儿,犹如小洋娃娃。”英语另有两个词puppet(木偶)和puppy(小狗),从表面上看乃分别来自法语poupette(玩偶)和poupee(玩偶),实际上其终极词源同为拉丁语pupa。
helpmate:伴侣,伙伴
helpmate原作helpmeet,源出《圣经》。1611年问世的詹姆士王版( King James Version)即史称钦定本(AuthorizedVersion)英文《圣经》的首卷《创世纪》(2:18,20)中耶和华上帝所说的一句话被译成1 will make a help meet for him。其中meet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里是个形容词,作suitable(合适的)解,句中的him指Adam(亚当),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应为1 will make a help suitable for him(我要为他造一个合适的帮手)。上帝的言下之意是为亚当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因为他觉得亚当一人独居不好,而且伊甸园的许多动物亚当一人也管不过来。“后基督教徒们把help meet两词误读为一词,在印刷中也被连排成helpmeet。既然亚当合适的帮手是他的妻子夏娃,helpmete就很自然地被用来指“伴侣”或“配偶”。到了18世纪时人们又将helpmeet中的meet和当时常发成同音词且意为“配偶”的mate相联系并混同起来,使helpmeet最终演变为helpmate。这可以说是讹误之讹误的结果。然而,这种结果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意义上都似乎更符合逻辑。在词汇学中helpmate常被作为俗词源的一个典型例词。
baby:婴儿
baby 一词来自babe,原为babe的指小词,一度指“玩具娃娃”。babe则是模仿婴儿哭声baba构成的儿语拟声词,中世纪英语作baban,曾作标准词用,意指“婴儿”,而今多见于诗歌语言,其原先地位已为后来者baby所取代。出自要儿叫声的拟声词还有mama/mamma,papa/poppa,babble(牙牙学语)等词。另有一词mammal(哺乳动物)若究其根源可以说亦属此类。 mammal源于拉丁语mamma(乳房),而mamma乃是儿语拟声词。
doll:玩具娃娃
小女孩喜欢玩的玩具娃娃,英语里叫doll,是从Dorothy这个女子名简化来的,是其昵称,起初指“情人”或“心上人”,继而指“好看然而没有头脑的女子”,现在又用来指“玩具娃娃”。不过,今天偶尔也用它指“美貌的姑娘”:Isn't she a cute dool!(她长得真美!)
Adam's Apple:喉结
亚当是圣经中人类的始祖,而苹果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悠久。在世界各文明古国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苹果都是受人喜爱的一种果实。英语中有个谚语: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但据圣经故事上说,苹果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男人的喉结就是因吃苹果引起的。
《旧约·创世纪》第3章讲到人类的起源,传说上帝创造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东方的伊甸(Eden)建立了一个园子给他们居住。伊甸园里生长着悦人眼目的各种树木,树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实。上帝吩咐亚当说:你可以随意吃园中的各种果子,只是不能吃那棵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吃了必定要死。这种“禁果”就是apple. 后来,亚当的配偶夏娃听信蛇的诱惑,不顾神谕,吃了善恶树上的禁果,还把这果子给它丈夫吃。亚当因心怀恐惧,吃时仓促,有一片果肉哽在喉中,不上不下,留下个结块,就叫“亚当的苹果”。
两人吃了这果子后就心明眼亮,能知善恶美丑。但是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告诫而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亚当就永远在脖子前端留下“喉结”,作为偷吃禁果的“罪证”。上帝还惩罚亚当“必须汗流满面才能糊口”。
不过也有人说是正当亚当吃苹果的时候,上帝来了,所以亚当急忙吞下去,不料哽在喉咙间了。
Garden of Eden:伊甸园
《旧约·创世纪》:上帝在东方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伊甸园。园子里生长着美丽的并结着甜果的树木,也有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上帝派亚当看守园子,为排除亚当的孤寂,上帝从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吃着甜果,漫步林间草地,过着无忧无虑、和谐美满的生活。后世以此喻乐园。
forbidden fruit:禁果
《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结果心明眼亮,知善恶,辨真假,羞耻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baptism:洗礼
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过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