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ry(嫁妆):女子出嫁时娘家赠送的陪嫁礼物
女子出嫁时,女方家庭向男方或新婚夫妇赠送一定的陪嫁礼物,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一项古老习俗。这种陪嫁礼物就是“嫁妆”,在英文中称为dowry。它源自拉丁语dotare,其中的do就是“赠送”的意思,如英语单词donate(捐赠)。与它同源的还有endow(捐赠)。
娘家赠送嫁妆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新婚夫妇提供一定资助,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另一方面还有比较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知道,古代社会是父权和夫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嫁入男方后就成了婆家的人,与娘家不再有瓜葛,也不能继承娘家的遗产,所以女性成家后几乎再也无法从娘家获得任何帮助。在这种背景下,娘家向出嫁女儿提供帮助的唯一途径就是结婚时的嫁妆了。嫁妆的丰厚与否,与女儿日后在婆家的地位息息相关。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地方,人们对嫁妆异常看重,甚至经常发生“索奁焚妻”这样的暴行。“索奁焚妻”指的是因为女方家庭拒绝男方的要求,不肯提供更多嫁妆,男方便杀害新婚妻子作为报复的事件,通常采取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残忍手段。在印度,这一恶习屡禁不止,每年造成了大量女性的死亡。dowry一词在印度已经违背了“自愿捐赠”的本意,变成了女方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
dowry:['daʊ(ə)rɪ] n.嫁妆,天资,亡夫的遗产
endow: [ɪn'daʊ; en-] vt.赋予,捐赠,天生拥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dowry 词源,dowry 含义。
alimony(赡养费):离婚后给女方的生活费
夫妻离婚后,男方需要定期向女方支付一定的赡养费,以维持女方的基本生活所需。这种做法古已有之,中西方都有类似的法律。在史上最早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明确规定:“一个男人如果想同给他生下子女的妻子或女子分手,就应该返还其嫁妆,并向其提供田地、花园等资产的部分权益,以保障她抚养孩子。”英语单词alimony的本意就是“生活费”,其中的词根ali表示“食物、营养”,如aliment(食物)。
alimony: ['æliməni] n.赡养费,生活费
lobola:彩牛礼
来自南非祖鲁语,非洲男方为娶亲送给女方的彩牛礼。
alimony:赡养费,生活费
该词系从意为sustenance(食物)的拉丁语alimonia演化而来,也可说是由意为to nourish(养育)的拉丁词根alere和表示动作、结果、状态的后缀- mony这两个成分构成。alimony在英语中既特指“(离婚或分居后或在诉讼期间男方给女方的)赡养费”,也可泛指“生活费”, “抚养费”。这两个词义几乎同时出现于17世纪中期。英语中另有一个词aliment(食物)及其振生词alimentary(饮食的,营养的)亦源自这一拉丁词根。产生于1979年左右的palimony与alimony也有亲缘关系。该司系由pal(伙伴)和alirnony合成的缩合词,意思是“(非婚同居者分居后经法院判定由一方付给另一方的)同居生活费”。
spouse:配偶(指夫或妻)
古希腊商人在签订合同时总要倾酒于神坛以祭种灵(pour out a libation),此一做法人们谓之spendo。随后spendo 一词转义为“签订合同(或协议)”,并由此衍生出拉丁词sponsus,意指“立约人”。古罗马有一习俗,行将结婚之男女双方的亲友聚在女方父亲家中签订婚约。婚约在拉丁文中作sponsaLia,订婚者男的就叫sponsus,女的则称sponsa曲意为“配偶”的英语spouse即由此而来睾另一英语单词sponsor(主办者,赞助者)亦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