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ea(狠毒女人):由爱转恨的复仇女巫美狄亚
美狄亚(Medea)是希腊神话中的科尔基斯公主,伊阿宋的妻子,神通广大的女巫。 希腊英雄伊阿宋(Jason)为了夺回王位,率领赫拉克勒斯等众多英雄,乘坐阿尔戈号大船前来盗取金羊毛。美狄亚与他一见钟情。为了帮助自己的心上人,她背叛了父亲,施展巫术降伏了守卫金羊毛的公牛和毒龙,盗走了金羊毛。当父亲率领军队追来时,她残忍地杀死了弟弟,并将其碎尸扔入海中,然后乘父亲忙着收尸之际,与伊阿宋逃回了希腊。
伊阿宋和美狄亚回到希腊,发现伊阿宋的父亲已经被篡位的叔父珀利阿斯害死。为了复仇,美狄亚向珀利阿斯的两个女儿谎称自己拥有返老还童的法术。珀利阿斯的两个女儿上当了,配合美狄亚将珀利阿斯扔进大锅里活活烫死。伊阿宋和美狄亚因此被逐,流亡至科林斯。然而,在科林斯,伊阿宋却背叛了美狄亚,欲同科林斯公主结婚,将美狄亚驱逐出去。走投无路、悲愤难抑的美狄亚制定了残忍的报复计划,毒死了公主新娘和她的父亲,又亲手杀死了自己和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儿子,留下了失去新娘、断绝子嗣的丈夫伊阿宋独自痛苦的生活。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根据传说编写了著名剧作《美狄亚》,使美狄亚这个人物形象广为流传。从此以后,美狄亚的名字Medea成为了“狠毒女人”的代名词。而伊阿宋的名字Jason成了“负心汉、薄情郎”的代名词。
Medea:[mi'diə] n.美狄亚,狠毒女人
Jason:[ˈdʒeɪsən]n.詹森,伊阿宋,负心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edea 词源,Medea 含义。
sorcery(魔法):西方古代的抽签占卜术
在古代西方,有一种常见的占卜方法,就是抽签抓阄或掷骰子。这种方法在英语中被称为“sortilege”,拉丁语中为“sortilegium”,该词源于拉丁语中的“sortes”(命运),指刻画在石头、木片、纸片、骰子上的符号、图形、或文字。sortilege的意思就是使用这种sortes,通过随机抽取、翻取、投掷等方式来达到占卜的目的。同样源于sortes的单词还有sorcery,其意思便是巫术、魔法。
sortilege: ['sɔːtɪlɪdʒ]n.巫术,占卜,抽签占卜
sorcery:['sɔːs(ə)rɪ] n.巫术,魔法
sorcerer:['sɔːs(ə)rə] n.男巫师,男魔法师
sorceress:['sɔrsərəs]n.女巫师,女魔法师
mascot(吉祥物):能够带来好运的东西
英语中表示“吉祥物”的单词mascot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语mascoto,由单词masco(女巫)而来,原本表示“女巫的魔法、护身符”,引申为能够带来好运的东西。19世纪末它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典。
该词得以流行源自1880年法国剧作家埃德蒙·奥德朗(Edmond Audran)所创作的一出轻歌剧《La Mascotte》(吉祥物)。歌剧中的主角是一名美丽善良的女孩贝蒂娜(Bettina),据说她是一个幸运儿,能给人带来好运,所以被人亲切地称为La Mascotte(吉祥物)。在剧中,贝蒂娜给很多带来了好运,如雇佣她照看火鸡的农夫遇到王子,变成了宫廷侍卫;在宫廷阴谋中,和她一起在农场干活的男友幸运逃脱危险;贝蒂娜参加的军队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所有战斗。
这一歌剧在法国大受欢迎,mascotte一词也得到广泛应用,用来表示“幸运儿、能带来好运的人或物”。随着该歌剧传入英国,该词也进入英语,拼写改为mascot。
mascot:['mæskɒt] n.吉祥物,福神
sibyl(女预言家):希腊神话中著名女预言家西比尔
西比尔(Sibyl/Sibylla)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女预言家。在史诗《伊利亚特》中,太阳神阿波罗满足了她的永生的请求。不过她忘了请求青春永驻,于是,时间过去很多年,西比尔依然活在世上,只是她已经老得萎缩成一小团,无法走动,不堪入目,只好呆在一个坛子里。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西比尔不是只有一个,而是许多位女先知的统称。有时也有各自的名字。人们相信西比尔属于某位神,通常是阿波罗,来通过她们传达神谕。已知古代传说中最早的西比尔是赫洛斐勒,她曾经向特洛伊王后预言了特洛伊的战争。她们的话被记录下来,那些被认为是预言的部分会作为城邦的官方纪录。在雅典,类似的神谕集保存在雅典卫城里。
古代最著名的西比尔是来自坎帕尼亚的库迈。根据传说,她曾经向罗马的最后一位国王塔奎纽斯以高价出售九条神谕,被拒绝后焚烧了其中三条,又将剩下的以相同价格再次出售;被再次拒绝后,她又烧掉其中三条。最后她以原价把仅剩的三条卖给了他。据说国王被两个大臣说服,最终相信了这些西比尔神谕集。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埃涅伊德》中描绘过埃涅阿斯拜访她的情景:这库比斯地方原是沼泽地带,这里有个山洞,住着长寿的女先知西比尔。女先知在带领埃涅阿斯游历了冥王的疆土,去寻找他死去的父亲的阴魂后,对埃涅阿斯说:‘假如当初我作闺女的时候答应了热爱我的日神的请求,他就能使我长生不老。他对我一直抱着希望,而且用馈赠的方式来打动我的心。他说‘库比斯的姑娘,你任意选一件你心爱的事,我一定替你办到。’我就指着一堆沙土,作了一个愚蠢的要求;我说,我愿我的岁数和沙数一样多。但是我忘记说,不管我活多少岁,我要永远年轻。他答应使我长寿……,但是欢乐的青春已经飞逝,衰弱的老年已经蹒跚而来,这老年的痛苦我还得忍受很久很久呢!你看我现在已经活了七百岁,但是要比起沙子的数目,我还得看到三百次的秋收,三百次的酿酒。总有一天我的身体会因为活得太久而从今天的样子缩成一点点,我的衰老的四肢会缩得和羽毛一样轻……。’
sibyl:['sɪbɪl] n.女巫,女预言家,西比尔
sibylline:['sɪbɪlaɪn] adj.女巫的,预言的
bewitch:着迷
前缀be-, 强调。witch, 女巫,巫术。
fag hag:喜欢与男同性恋交往的女性
fag, 男同性恋。hag, 巫婆,女巫。
graveyard shift:夜班
把夜班与鬼魂,女巫,恐怖,冷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的形象表达。
weird:奇异的,怪异的
来自PIE*wer,弯,转,纺织,词源同versus,wreath。原指北欧神话中编织人命运之线的三女神,又称weird sisters,但这三姐妹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都被描绘成无比怪异的女巫形象,因此引申词义怪异的,奇怪的。
hag:老巫婆,丑老太婆
词源不详,原义为女巫,可能来自古英语haga,树篱,篱笆,围栏,词源同haw,hedge.因传说中女巫骑着树篱飞来飞去而得名,后引申词义丑老太婆。
hex:施魔法加害
来自德语Hexe,女巫,巫婆,词源同hag.引申词义施魔法加害。
siren:汽笛,警报器
该词源于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Siren(塞壬)是半人半鸟的女海妖,上身是美丽的少女,胸部以下则完全呈鸟形,长着两只翅膀。这些女妖(一说两个,一说三个,还有一说八个)居住在海岛上,常常用勾人心魂的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使驶近的航船触礁沉没或使航船靠岸再来杀害他们,所以海岛四周白骨累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经过海岛时,依照女巫喀尔刻(Circe)的嘱咐,用蜡团封住同伴们的耳朵,使他们听不到歌声,又让他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因此奥德修斯是第一个听到女海妖歌唱而又未遇难的人。女海妖见歌声失灵,愧愤投海化为峭石。
Siren 一词在希腊语中原作seiren,拉丁语作siren,后期拉丁语作sirena,13世纪法语则作sereine,它于14世纪作为借用词进入英语。16世纪以后Siren的词义有了延伸,常被用来指“歌喉迷人的女歌手”或“妖女”、“妖妇”,首字母也变成小写的了。siren当今最普通的意义“汽笛”“警报器”则分别始用于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ereal:谷类食物
cereal常用作复数,指谷类或加工过的谷类食物,如“麦片”等。“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中的“粮”字译成英文时用的就是cereal这个词(China National Cereals, Oils and Foodstuffs Import and Export Corporation)。
Cereal这个词是从一位女神的名字来的。公元前496年,罗马的农村遭受特大干旱,教士们就求助于女巫占卜,占卜的结果是要立一个新的女神Ceres,并即刻向她摆上供品,这样她就会给大地带来雨水。从此以后,Ceres就变成了庄稼的保护神,最早收获的谷物要献给她作供品。Cereal就是从拉丁语cerealis变化来的。意即“of Ceres(属于谷物女神的)”。
sortilege(抽签占卜):西方古代的抽签占卜术
在古代西方,还有通过抽签抓阄等方法来进行占卜。这种方法在英语中被称为“sortilege”,拉丁语中为“sortilegium”,该词源于拉丁语中的“sortes”(命运),指刻画在石头、木片、纸片、骰子上的符号、图形、或文字。sortilege的意思就是使用这种sortes,通过随机抽取、翻取、投掷等方式来达到占卜的目的。同样源于sortes的单词还有sorcery,其意思便是巫术、魔法。
sortilege: ['sɔtilidʒ]n.巫术,占卜,抽签占卜
sorcery:['sɔ:səri] n.巫术,魔法
sorcerer:['sɔ:sərə] n.男巫师,男魔法师
sorceress:['sɔ:səris]n.女巫师,女魔法师
pythoness:德尔斐神庙的女祭司,女巫,女预言家
来自希腊语Pytho,Delphi神庙旧称。-ess,表阴性。即德尔斐神庙女祭司,引申词义女巫,女预言家。
warlock:术士;魔术师
war-部分和战争无关,而是表示真实可靠,与拉丁词根ver-,var-同源(如verify v.查实)。-lock部分也不是“锁”,而是lie撒谎的施事者,合在一起,warlock字面意就是“说谎的人”。女巫是魔鬼(说谎者)的情人,那warlock后来的词义有了男巫(魔鬼的同伙)了。
sop to Cerberus:贿赂
在希腊神话中,Cerberus是地狱中的守门犬。它有三个头,尾巴又像蛇,无论谁要通过地狱大门,不给Cerberus—点油水讨好它, 就休想进出。
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Virgil,公元前70〜前19)在《伊尼特》(Aeneid)中描写了一个故事。书中的主角埃捏阿斯(Aeneas)深人地狱时,被魔犬Cerberus所困;后来得到女巫西比尔(Sibyl)的救助,用诱饵贿赂(sop)这头贪婪的魔犬后,埃涅阿斯才得以逃回阳间。
由于这个古老的传说,至今希腊一带仍流传着一种风俗,下葬时都要塞一块饼在死者手中,贿赂Cerberus好以便放行。所以“巴结魔犬Cerberus”(sop to Cerberus)也就变成“贿赂”的意思了。
baker's dozen:十三,一打加一
“十三”的委婉说法之一。有趣的是,面包师(baker)之“一打”(dozen)是如何变成“一打加一”的呢?据传,13世纪英国面包师的名声很不好,他们常常欺骗顾客,缺斤少两。1266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了面包的价格和重量,倘若斤两不足就要受到严惩重罚。可是,在当时制造面包的炉具比较原始,很难保证面包的分量个个都合乎规定标准。面包师为避免重罚,每售一打必奉送一个,用来弥补重量的可能不足,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因此面包师之“一打”(baker's dozen)即为一般人之“十三”。
还有一说同上说有几分出入。按英国古时风俗,面包小贩(huckster)从面包店购买面包享有优惠价,以一打之价可以购得十三个。这额外的第十三个叫做vantage bread,因为它是作为赢利(vantage)外给的。旧时出版商在出售印刷品时也效仿面包店,凡买书一打,便赠送一本,故人们偶尔亦用a printer's dozen来表示“十三”。作为“十三”代称的还有a devil's dozen。它来自中世纪欧洲关于撒旦(Old Nick)召集的会议上通常有十三个女巫出席的传说。但是后两个短语一般用得极少。在非正式说法中英国人以a baker's dozen替代“十三”恐怕或多或少是由于他们忌讳“十三”这一不吉利数字的缘故。
weird:古怪的;怪异的;奇特的
在莎翁的名剧《麦克白》(Macbeth, 1605)中,麦克白以weird sisters称呼他在荒野上遇见的三女巫,这并没有什么不敬之意。weird sisters原指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相当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Fates及北欧神话中的Norns;而weird一词在古英语中作wyrd,原本就是“命运”的意思。weird原为名词,经莎翁这么一用,此后便转类为形容词,有having power to control fate(能够控制命运的)之意。至于它的今义“怪异的”等则是到19世纪时因受雪莱和济慈等诗人和作家的青睐而通用起来的,一般用于口语。20世纪中期出现的weirdie和weirdo都是由weird衍生的,均指“怪人”或“怪物”。
weird(怪异的):莎士比亚笔下长相怪异的命运三女神
英语单词weird(怪异的)来自古英语wyrd,本意是“命运”。从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人开始使用weird来表示古罗马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这三位女神是三姐妹,分别负责纺织、丈量和剪断代表人的生命的纱线。15和16世纪时,苏格兰人开始使用“weird sisters”来表示“命运三女神”。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在其名著《麦克白》中采纳了这种用法。在这部戏剧中,莎士比亚将命运三女神描绘成了三位长相怪异骇人的女巫,因此weird一词便衍生出“怪异的”之意。
weird:[wɪəd] adj.怪异的,不可思议的n.命运,预言
weird:奇异的,怪异的
来自 PIE*wer,弯,转,纺织,词源同 versus,wreath.原指北欧神话中编织人命运之线的三女神, 又称 weird sisters,但这三姐妹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都被描绘成无比怪异的女巫形象,因此引 申词义怪异的,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