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rgon(丑陋女人):希腊神话中能使人石化的蛇发女妖
在希腊神话中,戈耳工(gorgon) 是三个长有尖牙、头生毒蛇的恐怖女妖,她们是海神福耳库斯与刻托的三个女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最小的美杜萨(Medusa)。据说美杜莎原本是个满头金发 的美女。海神波塞冬被美杜莎所吸引,在雅典娜的神殿内强行奸污了美杜莎。雅典娜却迁怒于美杜莎,将其变为面目狰狞的女妖,满头金发也变成了毒蛇。
据说美杜莎的双眼具有魔力,任何人一旦与她的眼神交汇都会被石化。英雄玻耳修斯知道 这个奥秘后,不敢正视美杜莎,利用从镜子里看到的倒像,杀死了睡梦中的美杜莎,带走了她的首级。后来,玻耳修斯将美杜莎的首级献给了雅典娜。雅典娜将其嵌 入在自己的盾牌中间。戈耳工三姐妹的头像常被艺术家描绘在徽章、建筑物甚至雅典的钱币上,也曾用于士兵的盾牌上,用来恐吓敌人。
gorgon:['ɡɔrɡən] n. 戈耳工,蛇发女妖,丑陋女人
gorgonian:[gɔː'gəʊnɪən] adj.可怕的,如蛇发女妖的
gorgonize:['gɔrgən,aɪz] vt.使吓呆,使变成石头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gorgon 词源,gorgon 含义。
avatar(化身):印度教中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
一部3D科幻大片《阿凡达》让很多人记住了avatar这个英语单词。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单词并非导演杜撰的,而是来自梵文,是印度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avatar来自梵文avatarana,由ava(off,down)+tarati(cross over)构成,字面意思是“下凡”,指的是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通常特指主神毗湿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兽形的状态。印度教传说毗湿奴有10个化身,其中有9个已经降临世间,最后一个化身会在世界末日降临。
电影《阿凡达》中的avatar是地球人的精神所占据并控制的外星人肉体,与印度教 中的avatar含义相差甚远。因此,电影《阿凡达》在上映之前就遭受了印度教团体的强烈抗议,声称电影名字玷污他们的宗教。世界印度教协会主席曾要求导 演卡梅隆做出声明,澄清这部3D科幻影片的名字与印度教及其信仰毫无任何关系,重名只是一个巧合。
在网络时代,avatar又有了一个新的意思——个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化身,即代表用户形象的图像,即常说的“头像”或“个人秀”。
avatar:['ævətɑː]n.化身,神灵的化身,头像
dollar:元
dollar(元)的历史可阻追溯到16世纪波希米亚一个以圣母玛利亚之父圣徒Joachim命名的小镇Joachimst(h)al。Tal在德语中意为valley(山谷),Joachimst(h)al就是Joachim's Valley的意思。镇上有家造币厂,专门铸造一盎司银币。由于银币面上有圣徒Joachim的头像,因此该镇所铸银币最初被称作Joachimst(h)aler(意即of the valley of Joachim)。不久这个长而难读的名称被缩略为t(h)aler,在低地德语,即德国北部方言中作da(h)ler。该词传到了英格兰以后,作daller,至17世纪又演变为dollar这一形式,用以指当时流通于许多欧洲国家的银币,尤指西班牙古银币。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决定翩定自己的货币制度,以表示同英国决裂。那时流通于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的西班牙比索( peso)被英语民族称作dollar,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遂建议采用dollar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由于人民大众对dollar都很熟悉,1785年他的建议在大陆会议获得通过。1 792年美国将其货币单位正式定为dollaro此后,加拿大于1858年,澳大利亚于1966年,新西兰于1967年也相继采用了dollar为货币单位,并定为十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