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mark:标记,指拨
在现代英语中earmark在作动词用时,常作“指拨(款项)”或“留作专用”解,如money eannarked for research work(专门拨给研究工作用的款项),但这不是该词的本义。
在16世纪时,英国农民开始在牲畜耳朵上打戳记,以防牲畜被偷。可是这一-做法有时未必能起多大作用。很多窃贼善于改换戳记,让别人真伪难分。这种“耳记”就是earmark一词的原始意义。打耳记在当时非常普遍,甚至连改戳记的窃贼一经抓获,也往往被打上耳记,以儆效尤。后来,earmark不再限于指“耳记”,也用以泛指“标记”或“特征”,最后又进一步引申出上面提到的喻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armark 词源,earmark 含义。
bowdlerize:删节,删改
19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名叫Thomas Bowdler(1754 - 1825)。他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某些文学作品对小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深感不安,于是弃医从文,着手删改莎士比亚戏剧,1818年出版了十卷《家用莎士比亚戏剧集》(The Family Shakespeare)。他对原剧大加删改,尽量保留了剧中的佳句,同时删除了其中有猥亵意味的语句和那些不宜在家庭中朗读的语词。随后他又删改了英国历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1737 - 1794)的史学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由于他把莎剧改成人人易懂的形式,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英国诗人、批评家斯温伯恩(A, C. Swinburne,1837 - 1909)说:“多亏了Bowdler,如今天真无邪的儿童可以阅读最伟大作家的作品而不受其害了。”然而,他也同时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他们将此举传为笑谈。在他死后十年人们据他的姓氏创造了bowdlerize这一动词,作为expurgate的同义词,表示“删节”或“删改”,该词现常含贬义。
blurb:书籍护封上的内容简介
该词系美国幽默作家、插图画家伯吉斯(Gelett Burgess,1866 - 1951)所创。1907年,在书籍零售商协会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宴会上,500位来宾盘碟旁都摆放着一本伯吉斯的新作Are you a Bromide?书的护封格外引入瞩目,它是由作者本人精心设计的。护封上印有吹捧该书和作者的广告,护封正面印着一幅作者取之于牙粉广告并称之为Belinda Blurb小姐的美女照。附文中这样写道:“…had her pictured blurbing a blurb to end all blurbs.I fondly hoped.”此语大意是:本人天真地希望以她的画像为护封广告大作广告以期终止此类广告。自此以后,人们便常将blurb一词同书籍护封上的广告联系起来,渐渐成了一个美国俚语用词。约在1914年伯吉斯本人将blurb释义为“self-praise,to make a noise like a publisher”(自我吹嘘,像出版商那样大事喧染)。20年代以后,blurb正式进入标准英语,用以表示“书籍护封上的简介或短评”,与此同时伯吉斯所用书名Are You a Bromide?上的bromide 一词也跻身于英语词汇的行列,意指“庸俗之辈”或“陈腐之言”。
aegis:庇护,保护,赞助,主办
典出古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aegis指主神宙斯的神盾。据荷马史诗,神盾是火和锻冶之神赫菲斯托斯( Hephaestus)特地为宙斯铸造的。据荷马以后的传说,神盾上还蒙着一块曾哺育过宙斯的母山羊阿玛尔忒亚( Amalthaea)的毛皮。神盾魔力无边,宙斯只要猛力晃动一下,天空便顿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敌人无不丧魂落魄,惊恐万状。智慧、技艺和战争女神雅典娜(Athena)每次执行其父宙斯的使命时总是随身带着神盾,因为它既象征权力,也象征神明的庇佑。aegis本为拉丁语,源自希腊语aigis,原是“山羊皮”的意思,但在英语中通常只用于喻义,表示“庇护”、“保护”、“赞助”、“主办”等义,而且一般多用于短语under the aegis of,意思是“在…庇护(或保护)之下”、“由…主办(或发起)”或“在…指导之下”。
blurb:简介
blurb一词指的是“印在书籍护封上为该书作广告的简介或短评”转指“大事吹捧的广告”,如报纸上的广告短文、推销商品的简短有力、生动诙谐的短文播词等。这个词是美国幽默作家Gelett Burgess(1866—1951)创造的。1907年在一次零售书高协会举办的宴会上,每位来宾的餐具旁边都摆放了一本Burgess先生的新书《你是庸俗讨厌的人吗?》(Are You a Bromide?)。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风气,即在书的护封上为作者及该书内容大吹大擂,大作广告。Burgess先生对这种作法很看不惯。为了抵制这种歪风邪气,他选了一位病态美女的照片作护封,称她为Miss Belinda Blurb,并且写是道:我衷心希望用她的照片作为评介,以结束所有的广告评介。“遗憾的是,他非但没有刹住这股歪风,反倒为人们创选了blurb这个词。
novel(小说、新奇的):新奇的事物
在西方文学史上,所谓小说原来是用表示“虚构故事”的英语单词fiction来表示的,其中的词根fict表示“编造”和“虚构”之意。人们普遍认为西方小说最早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虚构为主,演绎神奇荒诞故事,所以单词fiction很好地表现了它们的“虚构性”这一特点。随后出现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依然以虚构为主。
西方小说真正形成的标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薄伽丘的《十日谈》。它不再停留于虚构故事,而是概括现实、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描给自然,力求把故事写得真实确切、有凭有据。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进一步拉近了小说与现实的距离。到了18世纪初,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的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以一个真实故事为根据写出的。
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在18世纪后期催生了小说的另一个名称“novel”。这个单词来自拉丁语novella,意思是“新奇的东西”。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小说(novel),可以是fiction,如science-fiction(科幻小说),也可以是non-fiction(纪实文学),只要是新奇有趣的即可。
novel:[ˈnɑːvl] n.小说adj.新奇的
novelty:['nɑvlti] n.新奇,新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