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arnival(狂欢节):基督教斋戒节前纵情狂欢的“谢肉节”

单词carnival来自拉丁文carne vale,等于英语中的“flesh, farewell!”(肉,再见!),所以其本意应译为“谢肉节”。根据基督教的教义,基督复活节前40天是封斋节。封斋节期间禁止食肉和娱乐。因此,在封斋节开始前三天,人们便抓紧时间开始纵情吃喝玩乐。一些主张宗教改革的人如新教徒便借此举办各种狂欢活动,挑战天主教的权威。久而久之,carnival倒成了一个盛大节日,而封斋节却逐渐被人遗忘。荷兰画家Pieter Bruegel的名画《狂欢者与斋戒者的斗争》(Fight Between Carnival an Lent)便反映了两教派之间的斗争。

carnival的前半部分是词根carn,表示“肉”。该词根衍生众多与“肉”有关的单词。

carnal:['kɑːn(ə)l] adj.肉体的,性欲的

carnival:['kɑːnɪv(ə)l] n.狂欢节,嘉年华,饮宴狂欢

carnivore: ['kɑːnɪvɔː] n.食肉动物,食虫植物。记:carni肉+vore吃

carnivorous:[kɑː'nɪv(ə)rəs] adj.食肉的,肉食性的

carcass: ['kɑrkəs] n.(人或动物的)尸体,残骸;(除脏去头备食用的)畜体

reincarnate: [,riːɪn'kɑːneɪt] vt.使转世化身adj.转世化身的。记:re再次+in进入+carn肉体+ate动词后缀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rnival 词源,carnival 含义。

vampire(吸血鬼):发源自东欧的吸血鬼传说

英语单词vampire(吸血鬼)来自东欧塞尔维亚语。关于古代欧洲吸血鬼的第一手 资料,能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王国寻得——实际上,吸血鬼的传说也正是从巴尔干半岛出现并扩散到全世界的。公元14世纪,欧洲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传染极快并且危害极大,当时在欧洲造成了恐慌。有些得了瘟疫的人并没有真的死去,但其亲友便将其草草掩埋,以至于后来某些坟墓被打开时,人们发现里面 的尸体呈现着各种古怪姿势,并且还染有鲜血,这当然是因为被误埋的活人挣扎所致,但是当时的人们因为过于害怕便产生了奇异的联想,于是吸血鬼的说法从贫穷 落后的东欧传到整个欧洲。

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来东欧罗马尼亚传说中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他是多瑙 河畔瓦拉西亚公国的督军。由于君斯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古拉伯爵受命前往征讨土耳其军队。然而在他获胜之时,谣传他战败并死于敌手。他的妻子听闻 后悲痛欲绝之下投河自杀。德古拉班师回朝却看到妻子的尸体,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受如此结局。狂怒的伯爵用长矛刺穿十字架上 的耶稣,顿时鲜血四流。他从此投向魔鬼,以鲜血作为食物,成为一名吸血鬼。他的传说成为了很多关于吸血鬼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源泉。

到了15世纪,梵蒂冈教廷正式宣布吸血鬼,僵尸等魔怪的存在,并宣布他们为基督教的敌人。从此吸血鬼种族存在的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开来,并产生了许多传说。

17、18世纪时,在塞尔维亚等东欧斯拉夫语国家流行着一些死尸复活吸血的传说,并 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埋尸体的时候要钉个木桩什么的。18世纪,奥地利扩张到塞尔维亚北部等地区的时候,官方发现了当地的这些奇怪习俗,大惊小怪地 到处传扬,导致吸血鬼的传说越传越广。如1725年,在塞尔维亚,一名叫做皮雷·普洛戈维兹的人被指控变为吸血鬼,人们传说有八人死在其手中。另一名叫做 阿诺德·保勒的吸血鬼则造成了大量人口牲畜的死亡。其中普洛戈维兹事件的档案仍可在维也纳档案馆里面找到。在这份德文档案中首次出现“vanpir”这个 词,被视为“vampire"的词源,这是“vampire”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1732年3月3日,法国的一家杂志Le Glaneur也详细地报道了此次事件,文中的“Vampyre”第一次出现在法语中。同年3月11日,英国《伦敦日报》中第一次出现了Vampire一 词。此后,整个欧洲对于这种生物的描述都改成了Vampire一词,只是拼写略有差异。

vampire:['væmpaɪə] n.吸血鬼

Easter(复活节):庆祝黎明女神的节日

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被钉上十字架,3天后死而复活的基督教节日。它是基督教与古代 异教风俗的结合物。复活节(Easter)一词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神话中黎明女神的名字Eastre,本意是“黎明”,与表示“东方”的east同源。 古代英国人庆祝黎明女神的节日在春分左右,与基督教中庆祝耶稣复活的节日在时间上很接近。基督教传入英国后,教会就用用“复活节”来替代原来的黎明女神节 日,并沿用了原来的名字。因此在英语中复活节就被称为Easter。

历史学家根据《圣经》和先进以色列人逾越节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后月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圣经》中讲到耶稣复活的日子。由于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复活节的具体日期也是不确定的。但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在英国,人们庆祝复活节的很多活动都源自以前庆祝黎明女神节日的传统做法,如著名的复活节彩蛋。

Easter: ['i:stə] n.复活节

Easter:复活节

来自PIE*aus, 光照,照耀,词源同aurora, aureate. 原为日耳曼春天女神,于春分举行庆祝仪式。因其庆祝日期以及其蕴含的意义恰好与耶稣复活相对应,最终该节日演变成复活节。

Lazarus:东山再起者

源自《圣经》中耶稣让已死去的拉撒路复活的故事。

Lent:大斋期,四旬期

来自古英语Lenten,四旬期,复活节(Easter,原为春天女神)前的四十天,来自lencten,春天,词源同long,因春天白昼时间逐渐变长而得名。

hallelujah:哈利路亚

hallelujah亦作halleluiah,乃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欢呼语,用以表示赞美、欢乐或感谢等,常出现在礼拜仪式和赞美诗中,意为“赞美主”,但一般多音译为“哈利路亚”。关于该词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则意大利民间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三个罗马军团士兵,一个是罗马人,一个是意大利北部的皮德蒙特人( Piedmontese),另一个是德国人,被派去看守耶稣的遗体。当耶稣复活时,罗马人惊呼了一声Ha!皮德蒙特人喊了一声L’e lii!(是他),德国人则叫了一声Ja!(是啊)。hallelujah 一词就这样产生了。然而传说终归是传说,其真正词源乃希伯来语hallelu-yuh,相当于英语praise ye Jahveh。

egghead:知识分子,自以为有大学问的人   

该词始见于美国小说家约翰逊(Owen Johnson,1878 -1952)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一部通俗小说。该小说在当时颇受男孩的欢迎,因此egghead 一词曾作为俚语在学生中流行一时,用以指有时作出愚蠢举动的知识分子,以后渐遭废弃。到了1952年艾森豪威尔(D- D. Eisenhower,1890 - 1969)和史蒂文森(Adlai E. Steveson,l900 - 1965)竞选美国总统时,艾森豪威尔的支持者把史蒂文森的支持者说成为“a largeoval head, faceless, unemotional, but a litile bit naughty and condescending”(长着一副卵形大脑袋,面无表情,有点高傲而瞧不起人的样子)。于是egghead 一词再度复活,也许是因为史蒂文森的额部大而秃,脑袋颇似鸡蛋,有知识分子气质,故他本人及支持他的知识分子均被蔑称为egghead。该词现在仍指“知识分子”,“学问家”,但常含贬义。

  

Easter:(基督教)复活节   

Easter在古英语原作Eastre。基督教传入英国以前,古代日耳曼民族黎明女神Eostre/Eastre受祭的节日就称Eastre。该词是从east ‘east’(东)派生的。由于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和这个节日同在春分或春分后,所以在基督教传入英国后,Eastre即被传教士借用来指“复活节”,后来演变为Easter。

April:四月

4月是树木抽芽,春蕾绽放之月,富于幻想的古罗马人根据拉丁词aperire‘to open’(开放)造了Aprilis 一词,作为该月的月名。但另有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认为Aprilis是以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Aphrodite(阿佛洛狄特)命名的。在恺撒大帝时代以前的罗马年,公历3月为第一个月,Aprilis则为第二个月,英语的4月月名April即源于此。早先英国人把4月叫做Easter-Monath (Easter-Month),即“复活节月”之意。

adonis:美少年,美男子

英语里有不少词出自希腊罗马神话,adonis就是其中之一。在希腊神话中Adonis(译作“阿多尼斯”)是个美少年,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特(Aphrodite)的情人。战神阿瑞斯(Ares)因为迷恋阿佛洛狄特而十分嫉恨Adonis,总是想方设法要把他害死。Adonis虽有爱神保护,多次化险为夷,但最终还是在一次狩猎中被战神化作的野猪所害。Adonis死后,爱神抚尸大哭,痛不欲生,流在地上的血化为玫瑰花(一说化为银莲花,一说化为风信子)。主神宙斯( Zeus)深受感动,特准Adonis每年复活六个月,与爱神团聚。Adonis 一词现已由专有名词转为普通名词,常作“美男子”的同义词用,首字母亦由大写变为小写。

tide:潮水,潮流

英语中有句颜语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岁月不待人。)语中的tide 与time意思几乎相同,都指“时间”。其实这是tide 的原始词义,在古英语就已见诸使用,如今已经废弃不用,但仍残留于一些复合词,如 eventide(黄昏),noontide(正午),Yuletide(=Yuletime,圣诞节),Christmastide (=Christmastime,圣诞节期),Eastertide(复活节周),Whitsuntide(=Whitsun,圣灵降临周)等,这些词或属诗歌语言,或为罕用书面语。tide的今义“潮水”始用于14世纪,是从“时间”一义引申的,这是因为潮涨潮落有定时的缘故。嗣后,tide又进而喻指“潮流”或“趋向”。

英语另一常用词tidy究其根源是从tide 一词派生的,由tide加后缀-y构成,故早在13世纪时是timely(及时的,适时的)的意思,直到18世纪才用以表示“整洁的”,“整齐的”,到了19世纪又被赋予“相当大的”或“相当好的”一义。

paschal:逾越节的,复活节的

来自拉丁语pascha,逾越节,复活节,来自希腊语pascha,逾越节,来自希伯来语pasah,经过,越过。该节日为犹太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后拉丁语借用该词来指复活节。

Pentecost:五旬节,圣灵降临节

来自古英语Pentecosten,五旬节,复活节后五十天,来自拉丁语pentecoste,来自希腊语pentekoste,五十,来自PIE*penkwe-dkomt,五十,来自*penkwe,五,*dkomt,十,词源同December.

revival:振兴,复苏

来自 revive,苏醒,复活。比喻用法。

doubting Thomas:怀疑一切的人;多疑的人

出自《圣经 》故事。Thomas乃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据《新约.约翰福音》 第20章第25节,在耶稣复活后,其他门徒看见了对他讲,可他不相信。他说,“Except I shall see in his hands the print of the nails,and thrust my hand into his side,I will not believe."(除非我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手探入他的肋旁,否则我是不会相信的)。8天之后,耶稣出现在Thomas面前,Thomas触摸到他的伤口,这才相信耶稣真的已经复活了。后来人们就用doubting Thomas(怀疑的托马斯)一语喻指“怀疑主义者”或“怀疑一切的人”。

Lent:大斋节

开始于Ash Wednesday(2-3月间)到Easter复活节长40天的一个宗教节日。len部分同long,末尾字母t表示day,与拉丁词源单词diurnal [daɪ'ɜːn(ə)l] adj.白天的;每日的,n.日记账;日报和daily日常的等单词同源。lent在古英语中本意是long-days,因为北半球春天开始白天变长。

maudlin(多愁善感的):圣经中爱掉眼泪的女人抹大拉

英语单词maudlin来自《圣经》里的一个女性人物:抹大拉的玛利亚。很久以来这个女人一直以一个被耶稣拯救的妓女形象出现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她用忏悔的眼泪为耶稣洗脚,用密软的黑发把它们擦干;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里哀哭祈祷、喂他喝水;耶稣死后她进入停尸的墓穴预备亲自用油脂为其净身,却意外发现耶稣死而复活。由于抹大拉常常以流泪的形象出现,所以她的名字成为了多愁善感者的代名词。

maudlin:['mɔːdlɪn] adj.多愁善感的,易伤感的,易流泪的n.伤感

resurgent:复兴的,复活的

来自拉丁语 resurgere,再升起,再举起,来自 re-,再,surgere,升起,缩写自 surrigere,来自 sur-, 向上,regere,拉直,升直,词源同 surge,regulate,erect.引申词义复兴的,复活的。

resurrection:复苏,复兴

来自拉丁语 resurgere,再升起,再举起,词源同 resurgent.-ct,过去分词格,-ion,名词后缀。引 申词义复兴,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