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n(土星):罗马神话中的农神萨图恩
罗马神话中,萨图恩Saturn原本是农神。继承希腊神话后,罗马人就将农神萨图恩和希腊神话中的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合二为一了。根据罗马神话,萨图恩在被朱庇特推翻后逃到了拉丁姆,并教会了那里的人民耕种土地,因此被罗马人尊为农神。在古罗马神话中,一般找不到与这些希腊旧神对应的神祗,农神萨图恩是个少有的例外。
罗马人将星期六以农神命名,所以表示“星期六”的英语单词就是Saturday,字面意思就是Saturn’s day。
农神节(saturnalia)是古罗马的一个大型的祭祀活动,是为了祭祀农神萨图恩,时间在12月中旬,相当于中国的庙会,古罗马人们在这一天向农神祈福,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土星(Saturn)就是以农神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土星距离太阳最远,运行速度最慢。因此,占星学中认为,土星座的人性情阴郁冷漠,从而产生了saturinine(阴郁的)这个单词。
Saturn: ['sæt(ə)n]n.土星,农神
Saturday:['sætədɪ; -de]n.星期六
saturnalia:[,sætɚ'nelɪə]n.古罗马的农神节,狂欢喧闹
saturnine:['sætənaɪn]adj.土星宫的,忧郁的,阴沉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aturn 词源,Saturn 含义。
anthem(赞美诗):由唱诗班应答轮唱的圣歌
anthem最初是教堂里应答轮唱的圣歌。它和单词antiphon(轮流吟唱的歌)一样都来自希腊语antiphona。词根anti表示“against”或“in return”,phona是phone的变形,表示“sound”。这个词几经周折,最后演变成英语中的anthem,前三个字母ant还能依稀辨别出anti(in return)的痕迹。
anthem原本是教堂尤其是英格兰教堂在宗教仪式中所唱的圣歌,由唱诗班而不是会众来合唱。而在现代,anthem一词已经超越宗教领域,用来表示那种用于庆祝或为特定群体而作的歌曲,如national anthem就是“国歌”、 sports anthem(体育圣歌)就是大型体育赛会中所用的歌曲,如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就是一首非常出名的体育圣歌。
anthem:n.赞美诗,圣歌v.唱赞美诗,唱赞歌。
antiphon: ['æntɪf(ə)n] n.轮流吟唱的歌,对唱的圣歌
alcohol(酒精):古代中东妇女用来画眼影的锑粉
长久以来,阿拉伯、波斯、新疆等地的妇女就已经发现锑粉是一种极好的化妆品。她们用从锑石中精炼提纯的锑粉涂在眼圈附近,不仅能使眼睛更漂亮,还能消除眼疲劳和红肿的功效。阿拉伯妇女喜欢用锑粉画出浓重的眼影,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妆容便是典型。这种用来画眼影的锑粉在阿拉伯语中叫做al kuhul,其中的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英语单词alcohol就源自al kuhul,原本表示“粉末状的化妆品”,17世纪词义扩大为“物品的精华、精炼提纯结果”。18世纪,人们用alcohol of wine(酒的精华)来表示酒精,后来直接用alcohol一词来表示酒精。
阿拉伯语中表示锑粉,不带定冠词al的kuhul一词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也进入了英语,演变成为英语单词kohl,依然保持原意,表示“眼影粉”。
alcohol: ['ælkəhɒl] n.酒精,乙醇
alcoholic: [ælkə'hɒlɪk] adj.酒精的,含酒精的n.酒鬼,酗酒者
kohl: [kəʊl] n.眼影粉,化妆墨
style(风格):古罗马人用来写字的尖头铁笔。
古罗马人是用一种叫做stylus的尖头铁笔在蜡板上写字的,要写得好,就需要有驾驭铁笔的能力。英语单词Style一词就是从stylus来的,现在用来指一位作家的"文体"、"文风",其实也就是他驾驭钢笔的能力。在现代,style更多指一个人衣着打扮的风格和格调。
style:[staɪl] n.风格,格调,类型,时尚v.设计
calibre(口径):鞋楦的尺寸
单词calibre一词最早来自阿拉伯语 qalib,原意是指鞋楦的尺寸,后来用来指各种铸造模具的尺寸。火炮问世后,这个单词用来表示火炮的炮管及炮弹的口径。小型的火枪问世后,用来表示枪管及子弹的口径。后来这个单词的词义发生泛化,可以泛指各种度量衡。
阿拉伯语 qalib到了法语中变成了calibre,在英语中的拼写也一样。但在美式英语中,拼写变成了caliber。
caliber: ['kæləbɚ] n.口径,才干,水准,器量
calibre:['kælɪbə]n.=caliber
calibrate:['kælɪbreɪt]vt.校正,调整,测量口径
calibration:[kælɪ'breɪʃ(ə)n] n.校正,刻度,标度
villain(恶棍):束缚在农场的隶农
英语单词villain源自拉丁语villanus,本意为束缚在villa(农场、乡村别墅)的隶农。英语单词village(农村)、villager(村民)都源自拉丁语villa。
在古罗马早期,在罗马城外的乡村区域,还有一些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获胜,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奴隶。因此,罗马贵族纷纷使用奴隶在乡下庄园(即所谓的villa)进行农业生产,罗马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整天被奴隶主强迫干活。采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成本极低,产品价格更低。原来的自耕农无力竞争,纷纷破产。另一方面,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奴隶制难以为继。因此,奴隶主阶层被迫进行社会改革,把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给奴隶和破产自耕农来耕种,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隶农制。隶农的地位介于奴隶和自耕农之间,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农奴的前身。虽然地位被奴隶略有提高,但对于居住在城里的罗马贵族和平民来说,隶农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表示隶农的拉丁语villanus及其衍生的英语单词villain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强烈的贬义,并从表示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表示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反派”等负面含义。可以说,这个单词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阶级偏见。
villain:['vɪlən] n.坏人,恶棍,反派,罪犯
villainous:['vɪlənəs] adj.邪恶的,缺德的,恶毒的,堕落的
villa:['vɪlə] 乡村别墅,农场
village:['vɪlɪdʒ] n.农村,乡村,郊外
villager:['vɪlɪdʒə] n.村民,乡村居民
common(平民):贵族和教士外的普通人
单词common源自古法语comun和拉丁语communis,表示“普通的,平常的,公共的,共同的”。英语单词commune(公社)、community(社区)、communicate(通讯,交流)等均源于此。
历史上的“第三等级”指的就是commons,即除教士和贵族外的所有平民。在欧洲历史上,教士和贵族地位特殊,一个属于精神政权即教会的统治阶层,一个属于世俗政权的统治阶层,除此以外的所有人都属于同一等级,即平民等级,即使是依靠产业革命取得大量财富的新型资产阶级也算是平民。法国大革命前召开的三级会议就是指包括了贵族、教士及平民三大等级的全体国民代表大会。
common:['kɒmən]adj.普通的,平常的,一般的,共有的n.平民,公有地
common hero:平民英雄
common sense:常识
banquet(宴会):西方请客时摆在长凳上的小点心
英语单词banquet表示正式的宴会,如国宴,所以一看到banquet这个单词,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美食琳琅满目的豪华宴会,但实际上,banquet这个词在历史上跟豪华一点关系也没有。banquet由banqu和et构成,其中,banqu源于拉丁语bancus,即bench(长凳),et表示“小的东西”。所以该词的字面意思就是摆在长凳上的小点心。16世纪的西方正式宴会上,当吃完正餐后或在两顿正餐之间,主人会在长凳上摆上各种小点心来款待客人,类似现在的饭后甜点。banquet原本指的就是这种小点心,而不是宴会。15世纪后,banquet的词义发生变化,用来表示宴会本身而不是宴会后的小点心。
banquet:n.大型宴会,正式宴会,国宴vt.宴请,设宴招待vi.参加宴会
bluestocking(女学者):18世纪由伦敦知识女性组成的“蓝袜社”
18世纪中叶,伦敦的一些上游阶层的知识女性逐渐不满足于日常聚会时的玩牌聊天等空洞消遣,模仿法国的沙龙,开创了一种以文学讨论为焦点的社交聚会。1750年,伦敦贵妇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Elizabeth Montagu)在自家府邸设立了第一个文艺沙龙。该聚会一反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玩牌,也不闲聊,而是开展各种读书、文学讨论活动,并经常邀请一些文学家、学者参与。并且,该沙龙还有一点与当时上流社会聚会不同,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其成员经常穿着日常休闲衣服而非礼服前来聚会。
有一回,蒙塔古夫人邀请一名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园艺师兼翻译家本杰明·斯蒂林弗林特(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沙龙。本杰明家境贫寒,买不起出席上流聚会所需礼服和黑色长袜,因此婉言拒绝。但蒙塔古夫人告诉本杰明,他可以穿着日常衣服和普通蓝色长袜出席。因此,本杰明便穿着日常衣服和蓝色长袜出席沙龙,并成为了沙龙的常客。
伦敦的这种文艺沙龙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和普通人对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但当时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并不对女性和普通民众开放。当时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一帮女人和穿蓝色长袜的平民高谈阔论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对沙龙冷言冷语,大加讽刺。他们给穿蓝色长袜出席聚会的本杰明起了个绰号“蓝色长袜”(bluestocking),将这种沙龙称为“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后来,bluestocking从本杰明的绰号扩展称为对参加蓝袜社的知识女性的蔑称,讽刺她们附庸风雅、卖弄学问。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拜伦就在其名著《唐·璜》中,对bluestocking大肆调侃,主人公唐·璜的母亲伊内就被他塑造成了一位bluestocking的典型。当然,在历史上,并非所有学者都对bluestocking抱有歧视,有不少人都对bluestocking对于推动女性文学运动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
bluestocking: ['bluːstɒkɪŋ] n.女学者,女学究,女才子,卖弄学问的女性
jazz(爵士乐):新奥尔良红灯区的粗俗俚语
爵士乐,一种起源于非洲形成于美国的音乐类型,缘于蓝调(blues)。该词是美国人查的最多的词源之一。据说jazz原为jass,最早来源于新奥尔良红灯区的性暗示语“JASSING IT UP”,俚语jass指性爱中的短暂高潮,十分粗俗,公众难以接受,因此后来改写为jazz。随后jazz这个词开始普及和流传。
jazz: [dʒæz] n.爵士乐,爵士舞v.奏爵士乐,跳爵士舞adj.爵士乐的,喧闹的
lottery(彩票):决定份额大小的阄(lot)
抽奖的做法历史上早已有之。圣经上就有记载,摩西用抽奖的方法把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分配给人民。现代意义的彩票发源于意大利。在16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北部热那亚共和国,人们每年从90名候选人中随机选取5人作为城市议会的议员,方法是把90人的名字写在90个小球上,从中随机抽取5个小球,名字写在这5个小球上的人就成为议员。这项活动吸引了热那亚人的极大热情。当地人贝内德托·根蒂勒(Benedetto Gentile)受此启发,把小球上的人名换成号码,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乐透型彩票。
英语单词lottery(彩票)就来自意大利语lotteria(彩票),而意大利语lotteria来自lotto,本意就是“a lot”。lot来自古英语hlot,是用来摇奖或抽签的工具,通常是一片写有人名的木片。摇奖或抽签时,把所有木片统统放在一个容器内,摇动容器或从中抽取,写有谁的姓名的木片第一个掉出来或被抽中,谁就是中奖者。
因为lot常常用于分配份额,所以逐渐衍生出“份额”的含义,a lot就是一个lot所代表的那一份,具体大小可大可小,由命运决定,如his little lot(他微少的一份)、sell by lots(分组出售)。由于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那一份足够大,所以a lot 就衍生出了“大量”之意。
殖民者分配新获得的土地时,人们也往往采取这种摇奖的方式,所以单词lot衍生出“一块地”、“特定用途的一块地”的含义,如parking lot(停车场)。
lottery: ['lɒt(ə)rɪ] n.彩票,抽奖
lot: [lɒt] n.阄,命运,份额,许多vi抓阄,抽签vt分组pron.大量,许多
a lot of / lots of:很多,大量
cast/draw lots:抽签
juggernaut(巨无霸):载有克利须那神像的巨型战车
在印度教中,克利须那神(Krishna,奎师那、黑天,字面意思为“黑色的神”) 通常被认为是毗湿奴神的第八个化身,在印度教徒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在印度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印度东部的普里市(Puri),印度教徒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 来崇拜克利须那神。克利须那神的神像被安置在一辆巨大的战车上,随着游行队伍前进。狂热的信徒往往会投身于车轮之下,任其碾过,以作为献祭给克利须那神的 牺牲品。载有克利须那神像的巨型车辆被称为juggernaut,来自印度语中克利须那神的名号之一Jagannath,意思为“世界主宰”。现在,juggernaut通常用来比喻“无情的、不可抗拒的破坏力”、“重型战车”。
juggernaut:['dʒʌɡənɔ:t] n.强大的破坏力,世界主宰,重型战车,巨无霸
griffin(狮鹫):神话传说中半狮半鹫的怪兽
格里芬(Griffin)是神话传说中一种鹰头狮身有翅的怪兽,中文译为“狮鹫”。它长有狮子的躯体与利爪、鹰的头和翅膀,是相当有名的奇幻生物。因为狮子和鹰分别称雄于陆地和天空,狮鹫被认为是非常厉害的动物。在大量网络游戏中都有狮鹫这个角色。
据说狮鹫像老鹰一样筑巢,它们居住在从现代乌克兰延伸至中亚的斯基泰草原,在那里金 子和宝石的储藏量非常丰富。狮鹫负责看管金矿和暗藏的珍宝,要是有陌生人靠近想要挖掘金子或宝石时,狮鹫会扑上前去把他们撕成碎片。斯基泰人 (Scythians)使用在这个区域发现到的巨型石化骨头作为狮鹫存在的证明,从而使外人不敢前去采集金子和宝石。有传说认为天神们在巡视时,都是坐在 以狮鹫拉动的车子上。
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布雷克·格里芬(Blake Griffin)的姓氏就是Griffin。他天生神力,擅长扣篮,似乎就是狮鹫转世。
griffin:['grɪfɪn] n.狮鹫,格里芬
hippocampus(海马):希腊神话中的马头鱼尾怪
马头鱼尾怪(hippocamp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海中怪兽,它上半身是马,下半身是鱼或海豚。英语单词hippocampus来自希腊语hippokampus,由hippo(马)和kampus(一种海中怪物)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像马的海中怪物”。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荷马曾描述波塞冬由黄铜蹄子的马拉着在海面上奔驰的场景。在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时,拉马车的变成了马头鱼尾怪,在之后的许多艺术作品中,马头鱼尾怪和波塞冬一起出现的形象屡见不鲜。
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公共浴场都有马头鱼尾怪的镶嵌画。在文艺复兴时期,马头鱼尾怪常被用作纹章的一个要素。海事相关组织及个人尤常用到。罗马的著名景点、修建于18世纪的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又名“许愿池”)里就有海神驾着马头鱼尾怪战车的雕像。
小型海洋动物海马(sea horse)的拉丁正式名称就是hippocampus,因为它头部像马,下半身像鱼。
hippocampus:[,hɪpə(ʊ)'kæmpəs] n.海马,马头鱼尾怪
mermaid(美人鱼):欧洲神话中的美人鱼
在欧洲神话中有很多关于美人鱼(mermaid)的故事。传说中的美人鱼上半身是美 丽的女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的鱼尾。一般认为美人鱼的生物原型是儒艮或海牛。很多人都是从安徒生的童话中认识了那个纯洁、美丽、善良的小美人鱼。今 天,小美人鱼的雕像已经成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著名旅游景点,同时也已成为丹麦的象征。早在安徒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人鱼的传说,那时侯人们心目中的美人鱼 虽然同样有着超凡的美貌和魔力,但她会诱惑经过的海员而使航船触礁毁灭,人们称之为siren(塞壬、海妖)。
mermaid这个词由两部分构成,mer(海洋) 和 maid(少女)。mermaid 还有一个相对应的merman,表示男性人鱼。
mermaid:['mɜːmeɪd] n.美人鱼,女子游泳健将
merman:['mɜːmæn] n.男性人鱼,男性游泳健将
charisma(领袖气质):神授的非凡才能
英语单词charisma本是一个基督教专用术语,指某些基督徒因为蒙受神恩而被赋予的一种天赋,如医治病人、说各种方言、展现神迹等,出于《圣经·新约》的《哥林多前书》。古时人们对一些基督徒身上展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才能感到不可思议,因此解释为神的恩惠。
20世纪初,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将该词引入社会学领域,提出了“魅力型领导理论”,指领导者利用其自身的魅力(charisma)鼓励追随者并作出重大组织变革的一种领导理 论。在这里,charisma指的是领导者对下属的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charisma一词超越神学界,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常 常用来形容某些人尤其是国家领袖身上的那种非凡魅力。
charisma:[kə'rɪzmə]n.领袖气质,非凡魅力,非凡的领导力
clone(克隆):植物的无性繁殖
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繁殖能力。从树木上剪下一条细枝,插入地上后,这根细枝就能长成 一棵大树。因此,20世纪初,科学家在研究植物的无性繁殖时,就借用了希腊语中的clon(细枝)一词,将它英语化为clone,用以表示植物的“无性繁 殖”。中文译为“克隆”。后来生物学家又发现,动物也可以通过细胞来无形繁殖。1997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成年绵羊的细胞克隆了一只名叫“多利”的绵 羊。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复制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人,即克隆人类,也已完全成为可能。
clone:[kləʊn] vt.n.无性繁殖,克隆,复制
mosquito(蚊子):小飞虫
蚊子的体型通常很小,因此在古代西班牙语中被称为mosquito,是mosca(飞虫)的指小形式,字面意思就是“小飞虫”。英语单词mosquito就直接来自西班牙语。
mosquito:[mə'skito] n.蚊子
Saturday(星期六):罗马神话中的农神萨杜恩
星期六 Saturday 的字面意思是:Saturn's day 或 day of Saturn,意思是“农神节、纪念农神的节日”。
萨杜恩 Saturn 是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Jupiter)就是他的儿子,后来他的这位儿子造反,推翻了他的统治,成为了新一代的天界霸主、众神之王,于是天文学家将最大的一颗行星冠以其名,这颗最大的行星就是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紧挨着木星,从神明上讲老爹挨在儿子身旁,完全符合逻辑。据说萨杜恩在被朱庇特推翻后逃到了拉丁姆,并教会了那里的人民耕种土地;这就是罗马农业的由来。
每年12月17日古罗马人都要举行农神节(Saturnalia),纵情狂欢,农神节是古罗马的一个大型的祭祀活动,相当于中国的庙会,纪念农神、向农神祈福,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古罗马,农神节可以说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在农神节期间,一切工作与商业交易都暂停了,而奴隶也被给与短暂的自由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也被放宽,人们也可以自由的交换节日礼物。
除此以外,古罗马人还以农神的大名来命名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拉丁文作 Saturni dies “Saturn's day”,意即“day of Saturn”,以示对农神的纪念和敬意,英语Saturday(星期六)即由此借译而来,在古英语原作Saeterdaeg。
Saturday:['sætədɪ] n. 星期六
Saturn:['sætən] n. 萨杜恩(农业之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土星(太阳系第六行星)
limousine(豪华轿车):发明豪华马车的法国利摩日人
单词limousine是法国城市Limoge(利摩日)的形容词,表示利摩日的或利摩日人。据说当地的工匠创造了一种改良后的豪华马车,用固定车顶代替原来的布罩,形成一个更能遮风避雨的封闭车厢。这种豪华马车被称为limousine。汽车出现后,人们就把驾驶座和后座隔开的豪华车称为limousine,简称limo。
limousine:['lmzin; ,lm'zin]n.(大型)豪华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