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rotestant(新教徒):抗议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派

一五一七年九月四日,马丁·路德发表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同年十月三十一日马丁路德在 萨克森选侯教堂大门所张贴《有关赎罪券辩论之邀请》,反对买卖赎罪券,由此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改教开始之初,路德及其志友常常要求召开基督教大会 来解决改革中的种种问题。这要求得到德国当局的允许,1526年帝国议会在斯拜尔(Speyer)举行,准许在基督教大会召开前各地区政府可自主决定本区 域所欲尊奉的教派。然而,152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影响下,帝国议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取消了一五二六年的准许,议会中的路德派对此决定提出 抗议。那些在抗议文件上签名及拥护抗议文件的人就被称为“抗议者”(Protestant)。后来,该词被用来泛指对罗马公教(即天主教)抱抗议态度的诸多新教派,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英国国教安立甘宗,统称为“新教”,又称作“抗罗宗”、“归正教”、“改革宗”。

Protestant: ['prɒtɪstənt] n.新教,新教徒adj.新教的,新教徒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rotestant 词源,protestant 含义。

senate(参议院):古罗马的元老院

在古罗马的酋长制时代,为了辅助酋长治理国家,由氏族长老会议演变产生了“元老院”。所谓“元老院”,就是由组成国家的各个部落中的长老们构成的政治机构,是存续时间最长的古罗马国家机构。

古罗马共和国时代,元老院由前任国家长官和其他贵族代表组成,共300名,拥有立法权;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和外交,统辖行省,主持重大宗教活动。在共和国的最后几十年里,由于议员腐败、自身改革失败及贵族议员对平民的排斥,元老院的威望降低。由于军阀崛起,元老院的权力被消弱。后来,恺撒大帝把元老院的员额增加到900。罗马帝国时代,国家权力被逐渐地转移到皇帝的名下。元老院实权日趋缩小,但仍是贵族统治的重要支柱。

在英语中,古罗马的“元老院”就叫做senate,源自拉丁语senatus,字面意思就是“council of elders”(长老们组成的委员会)。它源自拉丁语senex(老人、长老)。英国议会中的“上院”和美国国会中的“参议院”其实都源自古罗马的“长老院”,所以它们也都叫做senate。senate里面的成员就叫做senator(参议员)。

senate:['senɪt] n.(古罗马)元老院,英国议会上院,美国国会参议院

senator:['senətə] n.参议员,元老

Hansard:英国议会记事录

来自19世纪伦敦出版商人Luke Hansard,因这家公司从1829年开始为英国议会出版记事录而成为英国议会记事录的代称。

filibuster:阻挠议案通过   

这本是个不惹人注意的词,但美国参议院却使它变得几乎尽人皆知了,它的意思是“(以冗长的演说等手法)阻挠议案通过”。

  在众议院演说都有时间限制,但参议院则容许对一个议案进行无休止的辩论,而发表的演说也可与争论的问题完全无关。在一个参议员演讲时其他人不得进行干扰,除非有足够数目的参议员投票要求他中止演讲。许多重要议案就因一个或几个参议员拒绝停止演讲而遭扼杀。少数派往往采用这一拖延战术使议案无法迅速表决,最后迫使多数派作出让步乃至撤消议案。1957年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Strom Thurmond的演说长达24小时18分,创此类演说的最高记录,其目的是试图拖延对某项民权法案的表决。次高记录为俄勒冈州议员Wayne Morse所创,其演说超过22小时,他这样做旨在阻挠表决一项把近海油田划归沿海各州的议案。

buster常用以构成复合词,表示“挫败(或阻挠、破坏)…的人”,诸如blockbuster(重磅炸弹),crimebuster(刑事警探),broncobuster(驯马师),trustbuster(要求解散托拉斯的人)。但filibuster一词在词源上似乎和buster无甚联系。 filibuster源自荷兰语。17世纪大批海盗出没于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沿岸,抢劫往来商船,荷兰人把这些海盗叫做vrijbuiter(vrij ‘free’+buit‘booty’),该词进入英语后作freebooter,也用以指“海盗”。但该词也同时进入了法语(作flibustier),而后又进入了西班牙语(作filibustero),最后辗转来到了英语中,却以filibuster的形式出现。最初它和freebooter同义,也指“海盗”。到了19世纪filibuster被美国人用来指“擅自对外国进行战争者”,尤指“在拉丁美洲国家煽动叛乱的美国人”。“阻挠议案通过”这一词义始用于1853年,当时一位美国议员批评其对手的策略为“filibustering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使用阻挠手段对美国进行破坏)。

big ben:伦敦英国议院塔上的大钟

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钟。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听到它的钟声。1834年,原来的英国议会大厦被烧毁。在修建新议院时由本杰明·霍尔爵士(Sir benjamin Hall)负责建造了这座大钟。这座大钟于1859年6月3日上午11时安装完毕。它有四个钟面,每面直径达22英尺,分针长14英尺。这些铜制的空心指针每件重达二百磅。钟的声音来自一口巨钟。这口巨钟高七英尺半,悬挂在一根粗钢梁上,自1923年起,英国广播公司每天81次向世界各地播放它的报时钟声。别看它大,可它并不笨,走起来极其准确。因此,有人将Big Ben译作“大笨钟”是既不雅,也不妥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们每天替这个钟校对两次时间。大钟极少报错时间。可是有一次它报时不准,那是因为一个在钟楼上工作的油漆工把一桶油漆挂在了它的指针上,使它慢了下来。1993年5月曾报道停摆。

Big Ben的名称是从负责建造这座大钟的Sir Benjamin Hall的名字来的,是Big Benjamin的昵称。

Hansard:英国议会议事录

Hansard 英国议会议事录

源自人名。从1774年至1889年英国议会议事录都是由印刷商Luke Hansard及其子共同负责整理编纂的,为了纪念他,直至今日英国还用其姓氏Hansard来指“英国议会议事录”。美国英语不用该词,美国的国会议事录叫Congressional Record。

baker's dozen:十三,一打加一

“十三”的委婉说法之一。有趣的是,面包师(baker)之“一打”(dozen)是如何变成“一打加一”的呢?据传,13世纪英国面包师的名声很不好,他们常常欺骗顾客,缺斤少两。1266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了面包的价格和重量,倘若斤两不足就要受到严惩重罚。可是,在当时制造面包的炉具比较原始,很难保证面包的分量个个都合乎规定标准。面包师为避免重罚,每售一打必奉送一个,用来弥补重量的可能不足,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因此面包师之“一打”(baker's dozen)即为一般人之“十三”。

还有一说同上说有几分出入。按英国古时风俗,面包小贩(huckster)从面包店购买面包享有优惠价,以一打之价可以购得十三个。这额外的第十三个叫做vantage bread,因为它是作为赢利(vantage)外给的。旧时出版商在出售印刷品时也效仿面包店,凡买书一打,便赠送一本,故人们偶尔亦用a printer's dozen来表示“十三”。作为“十三”代称的还有a devil's dozen。它来自中世纪欧洲关于撒旦(Old Nick)召集的会议上通常有十三个女巫出席的传说。但是后两个短语一般用得极少。在非正式说法中英国人以a baker's dozen替代“十三”恐怕或多或少是由于他们忌讳“十三”这一不吉利数字的缘故。

treason:叛国(罪)

1352年英国议会制定的Statute of Treasons(叛逆法)将treason区分成high treason(重判逆罪)和petit treason(轻判逆罪)两大类。High treason指叛国罪,即对国家或君主所犯下的各种罪行;petit treason指妻杀夫、仆杀主等行为。Treason原指“背叛”和“不忠”,但在现代英语一般多指“叛国(罪)”或“通敌(罪)”。Treason和tradition系同源姐妹词,都源于拉丁语tradere‘hand over, deliver’的派生词traditio. 不同的是,treason在13世纪转借自古法语traison,取的是traditio的引申义handing over treacherously(背叛),而tradition则是以后直接借自拉丁语,取 traditio的另一个引申义teaching(教导)或tradition(传统)。另两个英语单词traitor(叛徒)和betray究其根源,亦源自拉丁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