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ivilization(文明):始于城市的人类文明观

在历史和考古学中,描述古代人类生活及其遗址时,常常涉及到“文明”和“文化”两个 词。在英语中,“文明”是civilization,“文化”是culture。有时候它们可以混用,人们往往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差异。那么,它们之间的差 异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在考古学上,出现了城市的就是civilization,没有出现城市的就是culture。表示文明的 civilization的词根是civil(市民的、城市的)。历史学家认为,人类修建城市,开始城市生活后才是人类文明的开始。在这之前,人们还属于 农业社会,所进行的活动就是culture,字面意思就是耕种、培育,也就是农业活动。英语单词cultivate(培养)与culture同源。

我们中国文明大约开始于夏末商初,因为在考古学上最早能发现的城市遗址就是这个时期,再往前所发现的统统是文化遗址,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

civilize:['sɪvəlaɪz]v.使文明,教化,使开化,变得文明

civilization:[ˌsɪvɪlaɪˈzeɪʃən]n.文明,文化

culture:['kʌltʃə] n.文化,文明,培育,修养

cultivate:['kʌltɪveɪt] vt.耕种,培育,陶冶

cultivation:[kʌltɪ'veɪʃn] n.耕种,培育,教化,文雅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ivilization 词源,civilization 含义。

dragon:龙

来自希腊语drakon, 海蛇,蛇怪,来自PIE*derk, 看,锐利,来自PIE*der的扩大形式,撕开,词源同tear.因蛇的令人恐惧的眼情而得名,后用于指传说中的龙,在西方文化里通常为邪恶的象征。为与中国文化中的龙加以区别,通常区分为European dragon, Chinese dragon.

Gang of Four:四人帮

来自中国文革期间四人帮的翻译。

the Mason-Dixon Line:梅林-迪克森分界线

美国马里兰州与宾夕法尼亚州之间的分界线,为过去蓄奴州的南北边界线。来自1779年,英国天文学家Charles Mason和Jeremiah Dixon经过实地调查和勘探后在这两个州之间的争议地区进行的分界。后也成为美国文化中南北分界线。

hector:恃强凌弱的人,虚张声势的人

该词源于希腊神话。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Hector(赫克托)是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军的统帅。他作战勇猛,曾烧毁希腊人的舰队,在杀死帕特洛克罗斯( Patroclus)后,自己也死子帕特洛克罗斯的好友阿喀琉斯( Achilles)之手。在荷马笔下,Hector是故乡英勇的守卫者,又是多情的丈夫,慈祥的父亲。然而,这样的英雄式人物的名字作为一个单词进入英语之中却被赋予了令人不快的含义。作名词用时,hector意指“恃强凌弱的人”或“虚张声势的人”;作动词用时,hector则有“威吓”、“欺凌”之意。这确乎叫人有点难以理解。

Hector这一名字在早期的英国文学是被作为勇士的象征的。从褒到贬的变化似乎发生在17世纪晚期。伦敦有一帮年轻暴徒自称Hectors,他们在街头挥舞刀剑,凌辱路人,毁坏窗户,为非作歹,制造恐怖气氛,一时臭名远扬。hector很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贬义的,而与神话里高贵的英雄Hector投有多大联系。

此外,另有一种说法。一些学者指出,人们往往认为英雄都是虚张声势,恃强凌弱的。基于这一见解,在中世纪的大众性戏剧中Hector常常被演成飞扬跋扈式的人物,于是hector的贬抑用法便由此产生的。

tip:小费

英语中有三个拼作tip的同形异义词,其中之一作“小费”解。关于这个tip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据说在英国文学家、词典编纂家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生活在那个时代,在英国咖啡馆桌上都放有一个硬币箱(coin box),箱上有TO INSURE PROMPTNESS 字样,意思是“保证服务迅速”。有人认为这是在暗示顾客要服务快就得给小费。tip 一词最初可能就是这三个词的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词。可是,一些词源学家对此说法很不以为然,因为小费通常总是在服务之后而不是在服务之前给的。有的人认为tip来源于荷兰语 tippen 'tap'(轻拍),最初表示放硬币在桌上发出的声响。也有的认为tip乃源自拉丁语的stipend (薪金)一词之讹用。

laurels:名声,荣誉,光荣

Laurel(月桂树)是一种可供观赏的常绿乔木,树叶互生,披针形或者长椭圆形,光滑发亮;花带黄色,伞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树叶编成的 “桂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月桂树的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杰出的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作为奖赏,以表尊崇。这种风尚渐渐传遍整个欧洲,于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tion.

欧洲人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朔到古希腊神话。相传河神珀纳斯(Peneus)的女儿达佛涅(Daphne)长的风姿卓约,艳丽非凡。太阳神阿波罗为她的美所倾倒, 热烈追求她,但达佛涅自有所爱,总是逃避权利很大的太阳神的追求。一天,他俩在河边相遇,达佛涅一见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穷追不舍,达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请她父亲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非常感伤,无限深情地表示:“愿你的枝叶四季长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他小心得将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庙旁边,朝夕相处,并取其枝叶遍成花冠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怀念。

因此,古希腊人把月桂树看做是阿波罗的神木,称为“阿波罗的月桂树”(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们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阳神的节目赛跑中的优胜者。后来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体育竞技中,他们用桂冠赠给竞技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后世欧洲人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全 部为14行诗体,系诗人献给他心中的女神劳拉的情诗(彼特拉克喜欢了劳拉一辈子,但是劳拉从来都不知道),抒发他对恋人的爱情,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国的统一。这部被称为西方“诗三百'的诗集,虽不能与我国古代<诗经>相提并论,但不失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古时代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好,但是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目前含义的类似职务,学衔的专用名称。

作为专名的“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也称The Laureate),系英国王室赐予御用诗人的专用称号,从17世纪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开始,延续到现在,已历三个世纪了。凡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者,可领取宫廷津贴,每遇到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都要写作应景诗以点缀和宣扬喜庆事件,歌功颂德,粉饰升平。17世纪,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的是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为贵族写作,美化君主制度,不过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670到1972这三百年间,英国王室相继封了17位“桂冠诗人”年限最长的是19世纪的浪漫诗人阿弗里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从1850年获得这个称号一直到逝世,长达42年,算是“终身桂冠诗人”了。英国最近的“桂冠诗人”是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其实,所谓“桂冠诗人”大部分是徒具虚名的,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极少;就象中国封建时代的“钦点状元”,从公元960到1904(清关绪30年最后一届科举止)近1000年,历代状元341名,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寥寥无几。

W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Ga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Look to One's Laurels:爱惜名声;保持记录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

yahoo:野蛮人;粗汉

英国作家、讽刺文学大师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最著名的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1726)。该小说共分四卷,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周游四国的情景。第四卷把格列佛带到贤马国,统治者是文明的、有理智和人性的马群,这里的马叫做Houyhnhnm(可音译为“胡乙姆”或意译为“贤马”)。在这个岛上生活的另一种族是人形动物Yahoo(可音译为“牙呼”),他们被Houyhnhnm用来做仆役。虽然Yahoo长得和人一模一样,但他们丑陋、贪婪、忌妒、野蛮、凶残,从外表到内心都令人憎恶,可以说是罪恶的化身。

斯威夫特这部讽刺小说乃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因此他书中所自创的Yahoo一词常被世人传用,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喻指“野蛮人”、“粗汉”、“不文明的人”或“蠢货”的普通名词。美国名记者Steward Alsop曾在其所写的The Center (1968)一书中将歇斯底里的美国反共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 1908-1957)比作Yahoo(粗野的政客)。

美国英语中有一个表示高兴、兴奋的感叹词也拼作yahoo,和上述yahoo不是同源词。另外,著名专业搜索网站Yahoo(雅虎)的名称也与此没有什么联系,它是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之首字母缩略。

billion(十亿):从“万亿”转义为“十亿”

英语单词billion来自法语,由bi-(两个)和million(百万)构成,因此本意是million million(万亿)。进入英语都保留了“万亿”的本意。但后来,也许是因为“万亿”这个单位太大,曾经有段时间,billion在法语中的含义从“万亿”变成了“十亿”。美国人也采用了法国人的做法,也许是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人和法国人并肩和英国人作战的缘故。法国从1948年开始将billion的含义恢复到它的本意“万亿”,但美国依然坚持用billion来表示“十亿”而非“万亿”。就这样,同一个英语单词billion,在美国和英国的含义相差了整整一千倍。不过,为了避免混淆,英国曾经在1961年用表示“十亿”的词根giga-创造了新单词gillion,表示“十亿”。不过,随着美国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也开始采用美国人的做法,用billion来表示“十亿”而非“万亿”。

billion:['bɪljən] n.十亿adj.十亿的

thrill(震颤):莎士比亚用来比喻强烈情绪刺穿身体

英语单词thrill来自古英语,本意是“刺穿”,与through(通过)同源。16世纪末,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开创了thrill一词的独创性用法,将人的某种强烈情绪反应形容为被这种强烈情绪“刺穿”(thrill)。从此以后,thrill就被用来形容人的某种强烈情绪反应,如恐惧。

thrill:[θrɪl] n.v.(使)震颤,(使)感到紧张或激动

thrilling:['θrɪlɪŋ] adj.令人兴奋的,毛骨悚然的,惊心动魄的,颤抖的

thriller:['θrɪlə] n.惊悚片,惊悚小说,使人毛骨悚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