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magic(魔法):古波斯帝国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有影响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其创始人为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Zarathushtra,又译查拉图斯特拉)。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也因此被称为“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

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被称为Magi,意思是“哲人”、“贤人”、“知晓神的奥秘的人”。据《圣经》记载,耶稣出生时,几个Magi在东方看见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颗大星,于是便跟着它来到了耶稣基督的出生地,并给耶稣带来了礼物,这就是圣诞礼物的由来。美国著名文学家欧·亨利写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中,就用了这个典故。

英语单词magic(魔法)就源自Magi这一称呼,意思是“Magi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Magi拥有深奥秘密和超能力,所以就用magic来形容巫术、魔法等神奇的事情。

magic:['mædʒɪk]adj.不可思议的,神奇的,有魔力的,魔术的n.魔法,巫术,魔术

magician:[mə'dʒɪʃ(ə)n] n.魔术师,魔法师,巫师

magical:['mædʒɪk(ə)l] adj.魔术的,有魔力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gic 词源,magic 含义。

citizen(市民):居住在城市里的文明人

表示文明的英语单词“civilization”是单词civilize(使文明)的名词形式,单词civilize源自拉丁语civilis(英语为civil),表示“市民的”,civilis来自civis,意思是“市民”。civilis(即英语civil)有三个含义:1市民的;2公共事务的;3文明的,礼貌的。因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只有市民才有政治权利,外地人和奴隶都不算市民,对公共事务没有发言权,所以civil含有“公共事务的”的含义。而且,相对于农民(peasant)来说,市民开化程度更高,更加文明,所以civil(市民的)就含有了“文明的”的含义,同时还表示“民用的”、“民事的”和“国内的”等意思。

英语中表示“市民”的单词是citizen,来自古法语citeien,由拉丁语civis(市民)辗转变化来的。古法语citeien的字面意思是“居住在cite里的人”。法语中的cite后来演变为英语单词city。古代只有市民才有政治权利,所以citizen既是“市民”,也是“公民”。

civil:['sɪv(ə)l; -ɪl] adj.公民的,民间的,民事的,民用的,文职的,有礼貌的。

civilize:['sɪvəlaɪz] v.使文明,教化,使开化,变得文明

civilization:[ˌsɪvɪlaɪˈzeɪʃən]n.文明

city:['sɪtɪ]n.城市,都市adj.城市的

citizen:['sɪtɪz(ə)n]n.公民,市民,百姓

civilian:[sɪ'vɪlj(ə)n]n.平民,百姓adj.民用的,平民的

police(警察):负责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的组织

单词police最初和policy是同一个单词,其含义与“警察”、“政策”都没有关系,而是表示civil administration(城市管理)。该词来自拉丁语politia(城市管理)和希腊语polis(城市)。英语词根polis就来源于此。早在13世纪,法国就出现了专门维持社会治安的武装力量。1254年,路易九世创立“夜间巡警队”。1337年,腓力六世创立“法国骑兵团”,后来改名为“宪兵骑警队”。但是这些武装力量都还没有以police命名。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创立了“警察副总监”官职,首次用police一词来表示当时负责维持社会治安的武装力量。从此以后,单词police才含有了“警察”的含义。

1828年,在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Robert Peel爵士的主持下,英国通过“大都市警察法案”(Metropolitan police act),率先建立了现代警察制度。第二年,他组建了伦敦警察部队。从此以后,表示“警察”的police一词开始在英国广为使用。

metropolis: [mɪ'trɒp(ə)lɪs] n.大都市,首府,重要中心。记:metro=matri,母亲+polis城市→母城→大城市,首府

metropolitan: [metrə'pɒlɪt(ə)n] adj.大城市的,首府的n.大城市人,宗主国的公民

cosmopolis:[kɒz'mɒp(ə)lɪs] n.国际都市。记:cosmo=cosmos,宇宙的,世界的+polis城市→世界性的城市→国际都市

police:[pə'liːs] n.警察,警方,治安adj.警察的vt.管辖,维持……的治安

mail(邮件):古代用来装行李的旅行包

英语单词mail原本不是用来表示“邮件”,而是表示用来装行李的旅行包。它来自古法语male。直到17世纪,该词才被用来表示“装信的袋子”。到18世纪,该词才被用来表示袋子里装的“信、邮件、包裹”。在19世纪的英国,mail一般表示寄往国外的邮件,而寄往国内的邮件则称为post。

mail:[meɪl] n.邮件,邮政,邮递vt.邮寄vi.邮寄

deadline(截止期限):美国安德森维尔战俘营中的死亡之线

英语单词deadline可追溯至美国内战期间。南部军队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小镇安德森维尔设置了一个战俘营。这个战俘营由于关押的战俘数量大大超过最大容量,因而条件奇差,战俘们在这里受到非常不人道的待遇。到战争结束时,这儿共有1万3千名战俘死去,死亡率高达29%。安德森维尔成为美国内战时期最臭名昭著的一个战俘营。战争结束后,负责管理这座战俘营的惠兹(Wirz)上尉受到审讯并被判处死刑,成为美国内战中唯一因为“战争罪”而被处死的南方军人。在审讯中,惠兹上尉透露,在安德森维尔战俘营中设有一条界线,他曾对守卫战俘营的哨兵下令,对任何触摸、踩踏或跨越这条界线的战俘格杀勿论。因此,这条界线就被称为dead line。英语单词deadline就是由dead line合并演变而来,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最后期限,截止期限”。

deadline:['dedlaɪn] n.最后期限,截止期限

apartheid(种族隔离):南非共和国的种族隔离制度

英语单词apartheid来自南非荷兰语,由apart(分离、隔离)+heid(=hood)构成,表示“种族隔离制度”,特指1948年至1991年间在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这个制度对白人与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马来人及其他混血人种)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予歧别待遇。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但引发了国内的反弹与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抨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

apartheid:[ə'pɑːtheɪt; ə'pɑːtaɪd] n.种族隔离

despot(暴君):古希腊的“一家之主”

英语单词despot来自希腊语的despotes,本意是“一家之主、领主”。该词的前一半来自domestic(家庭的、国内的),后一半来自potent(有力的)。古希腊的一家之主对于家中成员和奴隶拥有绝对权威,因此despot一词含有“独裁、暴虐”的含义。在拜占庭帝国,despot曾被用于宫廷贵族的称号、诸侯国亲王的称号,甚至被用作拜占庭帝国皇帝的称号。现在,despot常用来表示那些独裁、暴虐的一国之主。

despot: ['despɒt] n.暴君,专制君主,独裁者

despotism: ['despətɪz(ə)m] n.独裁,专制,独裁政治

bobby(警察):创建伦敦首支警察部队的罗伯特•皮尔爵士的昵称

在英语中,人们有时候用bobby来称呼警察。bobby一词其实是创建伦敦第一支警察部队的罗伯特•皮尔爵士的昵称。

罗伯特•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1788-1850)是英国最杰出的首相之一,被看作英国保守党的创建人。1829年,当时担任英国内政部长的罗伯特•皮尔促使议会通过了创建新警察制度的议案《大伦敦警察法》,建立了“大伦敦警察厅”,标志着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在建警初期,罗伯特•皮尔提出的九项警务原则,深刻体现了英国警察的性质,使警察事业在英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在英国,人们亲切地用罗伯特的昵称bobby来称呼警察。

bobby:['bɒbɪ] n.(俚语)警察,(人名)鲍比

billingsgate(下流话):伦敦的一家以言语粗俗下流闻名的鱼市

早在16世纪以来,在伦敦泰晤士河畔、伦敦桥下有一家名叫Billingsgate Market的市场,是伦敦最大的海鲜市场,也是英国内陆非常有名的一家海鲜市场。据说,早先在那里不仅喧哗声和叫卖声经久不息,而且粗俗下流的骂人话也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些鱼贩子和卖鱼妇张口闭口都是些粗俗不堪,猥亵下流的话语,Billingsgate市场因此以言语粗俗下流而著称。17 世纪以来一些作家对此时有评述。因此, billingsgate一词后来变成了“粗俗话"或“下流话” 的代名词。

billingsgate: ['biliŋzɡit, -ɡeit] n.粗俗的话,下流话

bulldozer(推土机):威吓阻止黑人投票的白人

美国内战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上台执政。1874年-1876年的美国州、国会和总统选举期间,在内战期间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与执政的共和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密西西比州等南方州,一些民主党白人组建了“白人联盟”和“红衫军”等半军事化组织,通过恐吓、鞭打甚至枪杀等暴力手段组织当地黑人参加投票。一些北方媒体对此现象进行了揭露,并用bulldoze一词来形容这种行为。bulldoze原本指的是足以放到一头公牛(bull)的剂量(doze),比喻采用鞭打、枪杀等野蛮手段来阻止黑人参加选举的行为,而bulldozer就是通过暴力威吓手段阻止黑人投票的白人,泛指欺凌者、威吓者。推土机出现后,人们用bulldozer一词来称呼它,因为推土机威力巨大,可以野蛮地推倒一切障碍,特别适合暴力拆迁等场合。

bulldoze:vt.威吓,强迫,用推土机推倒

bulldozer:n.欺凌者,威吓者,推土机

absinthe:苦艾酒

来自希腊语,可能最终来自波斯语。

苦艾酒是一种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蒸馏酒,主要原料是茴芹, 茴香及苦艾 (wormwood) 药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这三样经常被称作「圣三一」。酒液呈绿色,当加入冰水时变为混浊的乳白色, 这就是苦艾酒有名的悬乳状状态。此酒芳香浓郁,口感清淡而略带苦味,并含有50度以上高酒精度。 

艾酒(Vermouth)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人们以某些植物浸泡在葡萄酒中做为祭典或医病用,直到四世纪初。法国才为这些加味葡萄酒命名为苦艾酒(Absinthe),主要产地为法国, 瑞士。各品牌所用之浸泡药物种类不同,一殿均包含苦艾、登翘、丁香、肉桂、金鸡纳树皮、人参等数十种植物,早期只有红色苦艾酒,在1930年代 Cinzano公司以金鸡纳树皮加入配方发明了Bianco,不久之后又改良制成 Dry口味的苦艾酒﹒Bianco口味清淡甘美。Dry甘冽清爽Rosso以焦糖着色香甜可口, 但经改良后的已经不是原始的Absinthe了。

现在中国市场上最容易与苦艾酒混淆的是茴香酒, 因为这些酒中含有苦艾酒的基本成分之一“茴香”所以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苦艾酒。比如一些品牌的茴香酒: 潘诺(40度),金巴利(23度)。 

另一种因翻译的原因, 接近苦艾酒, 最容易混淆的是vermouth, 很多人将翻译成苦艾酒, 实际它正确的中文名是味美思。 而真正的苦艾酒为 “Absinthe” , 也非 L'Absinthe 或 D'Absinthe等, 很多酒为了冒充苦艾酒, 通常取名跟“Absinthe”类似的名字, 比如 L'Absinthe ,D'Absinthe,absente等等, 为了让人一眼看去时“Absinthe”,通常L', D'的字样很小, 这样的酒一般为利口酒,在标贴的不显眼处也会有“liquer”的标示, 纯正的苦艾酒不会有这样的标示。

以上几种酒属餐前酒, 开胃酒, 价格一般很便宜, 而真正的Absinthe苦艾酒即使在国外售价也很高, 国内卖得很少。

absinthe 在大陆叫做苦艾酒, 但在台湾, 人们根据音译叫做“艾碧斯”, 以下是各种名称:

1. 法国,瑞士苦艾酒: absinthe

2. 捷克苦艾酒: absinth

3. 加拿大: absenta

4. 昵称: La Fee, 绿精灵, 绿仙子, 绿色缪斯, green fairy等。

那么什么是苦艾呢?苦艾(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是分布于世界许多地方的一种菊科蒿属草本香料植物,味苦。

当年,尚没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种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腊的医药大师希波克拉底认为它是治疗肝炎的良药,顺便也能对付烦人的风湿,要知道,地中海气候让很多希腊贵族每到潮湿的季节便痛苦不堪。

August(八月):古罗马帝国开国君主屋大维

屋大维(Octavian)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元首政制的创始人。他本是恺撒大帝的甥孙,后来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遇刺身亡后他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结束了罗马国内的多年内战,统治罗马40多年,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公元前27年8月罗马元老院授予他Augustus(奥古斯都,意为至尊的)的称号。词根aug表示“增大”,ust=est,表示“最”,us是名词后缀,所以Augustus的字面意思就是“最伟大的人”。

公元14年,屋大维去世。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也列入神的行列。因为他是在8月被授予Augustus尊号的,所以元老院决定用Augustus来命名八月,并将八月的天数增加1天,使他与凯撒平起平坐。所以现在的八月和七月都是31天。英语中的“August”(八月)就来自屋大维的尊号Augustus。

屋大维是最后一个名字出现在月份名称中的凡人。据说当他的继承人提比略继位时,有人为了拍马屁,提议仿效前人,用提比略的名字来命名月份,结果被提比略拒绝了。提比略说一年一共只有12个月,要是都用皇帝的名字来命名,将来第13个皇帝咋办呢?因此,后来再无人用凡人的名字来命名月份。

August:n.八月adj.威严的,令人敬畏的

Dixie:迪克西(美国东南部各州的非正式统称)

来自Mason-Dixon Line, 美国内战时南美分界线,来自其绘制者Charles Mason和Jeremiah Dixon.

quisling:卖国贼,内奸

源自挪威政客、挪威法西斯党党魁Vidkun Quisling(奎斯林1887 - 1945)的姓氏。1931 - 1933年Quisling任挪威国防部长,曾因镇压水力发电厂工人的罢工运动而声名狼藉。1933年他辞去政府职务,建立法西斯民族统一党,主张取缔共产主义和工联主义。1939年他与希特勒会晤,竭力怂恿德国占领挪威。 1940年协助德国侵占了挪威.1942年充当傀儡政府总理,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挪威的统治瓦解后以叛国罪及其它罪行被处决。由于他可耻的叛国行为,他的大名Quisling在德国侵入他的国家6天后,即1940年4月15日,就被作为“内奸”、“卖国贼”的代名词出现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有一篇文章评论说,瑞典应警惕在国内可能存在Quisling式的内奸。从那时起Quisling就进人英语之中,并且很快地成为一个普通名词,首字母也由大写变为小写母该词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被英语所吸收,正如1940年4月《泰晤士报》指出的,很可能是该词本身就带有贬抑含义。英语中有若干个首字母为q的词,如questIonable(靠不佳的),queru-Lous(抱怨的),quavering(颤抖的),quivering(颤抖的),quibbling(含糊其词的),quagmire(泥潭,困境),qualm(疑惧),quackery(江湖骗术),queasy(令人作呕的)等均为贬义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quisling 一词在英国使用得十分广泛,像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英国小说家和新闻记者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 - 1950)、英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1866 - 1946)等卓绝人物都在其战时作品中用过该词。它常常被用作形容词,如quisling intellectuats(卖国知识分子),quisling government(卖国政府),quisling newspapers(卖国报纸)等。嗣后,从quisling 一词还逆生出动词quisle(当卖国贼),派生出quislingism(卖国,通敌)。

police:警察

关于这一常用词的身世,令天恐怕很少人会去探究。它源出希腊语poiis(城市),通过拉丁词politia(政策,政府)和中古法语词police于16世纪进入英语。最初词的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原始词义为“国家政策”(staie policy)。1750年左右,法国建立_第一支现代化的警察部队,这时police已含有“执法”(law enforcement)之意。其实这可以说足吐界上最早的警察部队,也是当代各国警察部队的原型。1828年英国通过有争议的“大都市治安洼”(Metropolitan policc act),提出该治安法的主要是英国内政大臣Robert Peel爵士(1788 - 1850)。翌年,他组建了伦敦警察部队。从此以后,police 一词转义为“警察”,并开始在莫国广为使用。Robert的昵称是Bobby,因此英国人至今在口语中仍然爱用bobby 一词作为警察的代称。英国英语中还有一个表示“警察”的俚语用词peeler则是出自这位内政大臣的姓氏,peel加表人后缀-er构成的。早在1818年Robert Peel任爱尔兰首席秘书时,就在那里建立了一支爱尔兰保安队(the IrishConstabuluy),队员被称为peeler。待到1829年伦敦警察部队组建起来以后,peeler在俚语中也被用以泛指“警察”了,但如今州得很少。至于原义为“马厩总管”的constable 一词恐怕也是在1829年以后才被赋予“警察”这一新义的。可见,英国英语中表示“警察”的policeman,bobby,peeler,constable四个阐同Robert Peel或多或少均有关系。

nicotine:尼古丁

“尼古丁”,俗称“烟碱”,是烟草中所含的剧毒物质。

Nicotine(尼古丁)一词是从法国人Jean Nicot的名字变化来的。Nicot写过语言学的论文,出版过法语词典,但他也许没有想到他自己的名字会演变成今日字典里的一个重要词汇。Nicot又是一位外交官,1560年在任驻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大使时,他买了些从新大陆——美洲来的一种奇异植物的种子,即烟草种子带回国内,从此,烟草便传入法国。他的名字最后也用来专指烟草中含有剧毒的物质——尼古丁。

folly:愚蠢;荒唐事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手里买下了阿拉斯加,时任美国国务卿的Seaward主导了这次历史上最合算的一笔土地买卖。当时美国国内认为这根本就是一块荒地,所以称这次购买为“Seaward's folly”,但数十年后,单单在那里开采的黄金已经能买下几个阿拉斯加。

tame:驯服的

先说domestic(家庭的;国内的),词义和“家”有关,因为其词根dom就是“家”,所谓“国内的”是从“小家”引申来的“大家”。它还表“驯养的”,即把野生动物放在“家”中圈养,这就不难理解tame这个词了。单词tame和词根dom同源,体会t、d音变,根义为“家”。

Uncle Tom: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黑人

典出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1896)的著名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主人公Uncle Tom(汤姆叔叔)是一位受尽主人西蒙﹒莱格利(Simon Legree)虐待的黑人奴隶。他信奉基督教,屈从于命运,对主子逆来顺受,甚至处处为主子着想,事事维护主子的利益,可是后果还是被主子卖掉,在奴隶主之间几经转手之后,落入了极端残暴的一个奴隶主手里,最后难掩两个女奴逃亡而惨死在主人的皮鞭之下。然而他对这一切毫无怨言,在死前还念念不忘基督教教义,为主子祈祷。该书揭露了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和黑奴的痛苦。该书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反奴隶制的斗争。Uncle Tom一语以后再美国口语中被黑人民族主义者用来喻指“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黑人”,还由此派生出 Uncle Tomism(听命于白人的逆来顺受主义),Uncle Tomish(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等词语。

pandemonium:喧嚣,嘈杂

Pandemonium 起源于John Milton写于1667年的史诗ParadiseLost(失乐园)。Pandemonium原写为希腊文"δαιμόνιον",可翻译为"all-demon-place"(充满恶魔的地方)。在失乐园书中,Pandemonium是由Mulciber(天堂的设计者)设计并建造的地狱的首都。

失乐园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堕落天使路西法(撒但)从对神的反叛失败后再重新振作,他对人间的嫉妒,以及他运用他的谋略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违反神的禁令偷尝智慧树(分别善恶树)的果实,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在此书中,Milton说明,本书是为了“辩证神对人类的态度”,及阐明神的预见与人类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Milton融合了异教信仰、古希腊文献以及基督教信仰,在此诗中探讨了多样的主题,从婚姻、政治(弥尔顿本人在英国内战期间是活跃的政治份子)到君主政体;同时也辩证许多困难的神学议题,包括命运、宿命、三位一体、以及原罪和死亡在世界中的出现。另外还包含了天使、堕落天使、撒但、以及天堂中的战争。这是一部由基督徒诗人用古希腊风格所作,用宗教反派撒旦为要角的希伯来历史相关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