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thyst(紫水晶):拒绝酒神追求的凡人少女艾莫西施
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善于酿造葡萄酒,同时还特别喜爱饮酒。酒神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凡人少女艾莫西施 (Amethystos,希腊语含义为“不醉酒”),向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遭到了艾莫西施(Amethystos)的拒绝。一日,酒神喝醉后,欲强行非礼艾莫西施(Amethystos)。情急之下, 艾莫西施向月亮女神Diana大声呼救。于是,月亮女神将她变成了一块晶莹透体的水晶,保住了她的贞洁。酒神伤心不已,就将葡萄酒浇灌在水晶身上,使其变为紫色。
英语单词amethyst(紫水晶)就来源于这则希腊神话。古希腊人相信,紫水晶具有防止醉酒的功效,因此在饮酒时喜欢使用紫水晶做成的葡萄酒杯或在身上佩戴一块紫水晶做成的饰品,来避免自己喝醉。
amethyst:['æməθɪst] n.紫水晶,紫色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methyst 词源,amethyst 含义。
Amazon(亚马逊):希腊神话中割乳以便射箭的彪悍女战士
希腊神话中,在Scythia(赛西亚)地区居住着一个Amazon部落,由高大彪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她们的部落名称Amazon意思就是“没有乳房”,其中的 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她们由女王统治,崇拜战神阿瑞斯,认为自己是战神的后代。为了传宗接代,她们每年都会和附近的部落举行联姻大会,生下的女婴会留下,生下的男婴会被杀死或返还给父亲。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据说一共只有三位希腊英雄战胜过亚马逊人,分别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要完成的12项任务中,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传说是战神亲自送给女王的,是女王权力的象征。本来,女王对赫拉克勒斯一见倾心,早有意献出腰带。但天后赫拉嫉恨赫拉克勒斯,便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赫拉克勒斯要绑架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们倾巢而出,与赫拉克勒斯大战一场。赫拉克勒斯连续击败了多名最强大的亚马逊女战士并俘虏了亚马逊女战士的军队领袖后,亚马逊女战士才溃败,希波吕忒女王也献出了早已许诺的腰带。
另一位英雄忒修斯曾经造访亚马逊部落,受到热情款待。忒修斯对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一见倾心,但女王不为所动。于是忒修斯将女王骗到雅典欲强行成亲。亚马逊人包围了雅典,与女王里应外合展开战斗。女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互有胜负,最后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才撤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特洛伊人落入下风。此时,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带领十二名女战士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阿喀琉斯与女王大战一场,最后杀死了女王。等他摘下女王脸上的头盔时才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是一名妩媚的女人,后悔不已,陷入了巨大悲痛。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发现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Amazon: ['æməzən] n.亚马逊,古希腊生活中的女战士
hobby(嗜好):英国农村“五朔节”舞蹈中的木马道具
英语单词hobby原本是“小马”的意思。在古代英国农村,人们在春节的“五朔节”(May Day)时经常跳一种叫做“莫里斯”(Morris)的舞蹈来庆祝节日。舞蹈时,人们常常在腰间系上一个用柳条扎成的木马道具,模仿侠盗罗宾汉。这个木马道具就被称为hobby-horse。16世纪时,儿童骑着玩的小木马也被称为hobby-horse。到了17世纪,hobby-horse常常被用来比喻某人特别喜爱的某种运动或消遣,且拼写也被缩略为hobby。
hobby:['hɒbɪ] 嗜好,业余爱好
daisy(雏菊):传说中“白天的眼睛”
雏菊(daisy)是意大利的国花,外观雅致,花朵娇小玲珑,色彩和谐,十分逗人喜爱。意大利人认为它代表了君子风度和天真浪漫,因此推举为国花。
雏菊的花心像太阳,花瓣像太阳的光芒,因此又被称为小小向日葵。传说它的花瓣清晨绽放,傍晚闭合,因此人们称它为day’s eye(白天的眼睛),后来演变为daisy。
在古代,年轻人爱用雏菊的花瓣来占卜爱情,一面念着“他爱我,他不爱我,他爱我直到天荒地老,”一面数着花瓣,最后一瓣对于的一句代表了爱情的结果。
在英语中,daisy还可以用来表示“极好的东西”,还可以用作女子的名字。
daisy:['deɪzɪ] n.雏菊,极好的东西,(女子名)黛西adj.极好的,一流的
Aesopian(伊索式的):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
伊索(Aesop)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伊索创作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成为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寓言家,以致后来的人将所有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短小精炼,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和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采取空前严格和残酷的文学审查制度,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因为其作品获罪。人们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通过审查,便采取了寓言式的手法,一种通常具有嘲讽和批判意味的委婉的、伪装的思想表达方式,一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修辞手段。这种手法被后人称为Aesopian(伊索式的),或写作Aesopic。
Aesopian:[i:'səupiən] adj.伊索的,伊索(寓言)式的
park(公园):供贵族狩猎游玩的围场
古代欧洲贵族崇尚武艺,喜爱狩猎,平素的一大娱乐就是狩猎,因此会将一些土地围起来作为狩猎场所,其他人不得进入。这种供贵族狩猎游玩的围场就是park。英语单词park一词来自古法语parc,最初的含义是enclosure(围场)。如我国河北承德市的木兰围场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皇家park。
单词park的基本含义就是“围场”,即围起来的专用场地。古代贵族狩猎游玩的围场叫做park,现代面向公众开放的游玩场地也可以叫park,而围起来用来停车的场地也可以叫做park。所以park一词还可以用来表示“公园”或“停车场”。实际上,park一词还可以用来表示体育场、花园、炮场等各种“围起来的场地”,但用于表示“公园”和“停车场”最为常见。
park:[pɑːk] n.公园,停车场vt.停放vi.泊车,停车
jean(牛仔裤):盛产斜纹棉布的意大利城市热那亚
中世纪时,意大利城市热那亚(Genoa)盛产一种厚实的斜纹棉布,可以用来制作衣服和船帆。在古法语中,热那亚被称为Jannes,因此这种布料在法语中被称为jean fustian,意思就是“热那亚出产的棉麻粗布”。进入英语后,被缩略为jean,用来表示这种斜纹棉布。
19世纪中,在美国西部兴起淘金热,大量人口涌入西部淘金。由于强烈的劳动,工人的衣服极易破损。看到这种商机后,两名生意人,Levi Strauss和Jacob Davis决定一道设计并生产结实耐用的工装裤。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工装裤,用铆钉加固易破损部位,并为其申请了专利。为了使工装裤更加结实耐用,他们决定采用jean这种斜纹棉布作为面料。很快,这种结实耐用的工装裤在市场上受到普遍欢迎,尤其受到美国西部牛仔们的喜爱。由于是用jean面料做成的,所以这种工装裤也被称为jean(牛仔裤),一般用复数形式jeans。
jean:[dʒiːn] n.牛仔裤,斜纹棉布
explode(爆炸):通过噪声把演员轰下台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观看戏剧时,喜欢毫不掩饰地当场表达自己的喜爱或反感情绪。他们通过掌声和喝彩声表达喜爱和赞赏,而在不喜欢演员的表演时,他们也会通过嘘声、倒彩声以及其他各种噪声来表达反感,直到将演员轰下台为止。英语单词explode的本意就是“通过噪声把演员轰下台”。它来自拉丁语explodere,由ex(out,出去)+ plaudere(鼓掌、欢呼)构成。
在17世纪时,explode一词在英语中的意思是“通过暴力或突然的噪声将其赶出去”,与其本意差不多。到了18世纪后期,词义慢慢变为“使其突然而又大声地爆发”,后来才完全转变为“突然而又大声地爆发、爆炸”。
explode:[ɪk'spləʊd; ek-] vi.爆炸,爆发,激增vt.使爆炸,炸开,打碎,推翻
damask(锦缎):盛产精美锦缎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西亚国家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Damascus)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该城市出产的织有精美图案的锦缎十分精致漂亮。中世纪时这种织物传入欧洲后,得到欧洲人民的极大喜爱。英国人便用大马士革的名字Damascus来命名,将其称为damaske,后来又改为damask。
damask: ['dæməsk] n.锦缎,花缎adj.缎子的,粉红色的vt.使织出花纹vi.织花纹
soy(酱油):中国人用黄豆制成的“豉油”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黄豆制造酱油作为调味品,俗称为“豉油”(shiyou)。传到日本后大受欢迎,因为特别适合用来腌鱼。在日本,它的名称变成了shoyu,后来又变成soyu。荷兰殖民者到达日本后,发现了这种调味品,十分喜爱,将其传入欧洲,名称变成了soya。进入英语后,变成了现在的soy,既可以表示“酱油”(soy sauce),也可以表示用来制造酱油的大豆或黄豆(soy bean)。
soy:[sɒɪ] n.酱油,大豆,黄豆
soy sauce:酱油
soy bean:大豆,黄豆
biro(圆珠笔):发明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比罗
在圆珠笔被发明出来之前,写字可能是一桩会脏手的事情。在办公室里,人们都使用那种必须频频去蘸墨水的简易钢质笔尖的笔。墨水瓶很容易被打翻,纸张很容易沾上墨渍或形成污迹。
发明了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拉兹洛·比罗(Laszlo Biro)是一家报馆的校对员。他的同事们总是抱怨不是手上就是纸上弄上了墨渍,形成了污迹,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比罗在一家颜料店看到速干墨水时,他决定利用这种墨水发明一种不容易弄脏手和纸张的笔。拉兹洛和他的兄弟——化学家乔格花了几年时间设计出了圆珠笔的原型。那是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着一粒滚珠,它使墨水平滑地划写在纸上。
等到他们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时,兄弟俩已永久移居阿根廷。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一个赞助人——英国商人亨利·马丁。1943年,他们制造出了圆珠笔,并将它们出售给英国陆军和皇家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开发出了低成本的制造方法,圆珠笔逐渐成为大家都喜爱的书写工具。圆珠笔的发明者比罗的名字Biro也成了圆珠笔的代名词。不过这个名称主要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美国人通常称为ballpoint或ball pen。
biro:['baiərəu] n.圆珠笔的一种vt.用圆珠笔书写
ballpoint:['bɔlpɔɪnt] n.圆珠笔
bugger(鸡奸者):被视为异端的保加利亚人
英语单词bugger(鸡奸者)源自中古拉丁语Bulgarus,等于英语单词Bulgarian(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人是怎么跟“鸡奸者”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在中世纪晚期,在保加利亚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流行一个基督教异端学派,叫做“鲍格米勒派”(Bogomilism)。该学派受保罗派二元论影响,认为上帝生两子,即代表善的基督和代表恶的撒旦。撒旦背叛上帝而被逐出天界,因而创造了我们人类所生活的物质世界,人类必须摒弃一切欲望和罪恶,以求亲近上帝。该派和源于法国中部的另一基督异端学派阿尔比派都强调持守“清洁”,反对“腐化”,因此都被称为“清洁派”。
13世纪初,教皇英诺森三世与法国北部封建主组织的十字军镇压阿尔比派教徒。由于阿尔比派和鲍格米勒派都宣扬持守“清洁”,因此很多赢得了很多民众的同情。天主教会为了抹黑他们,就掀起了一场舆论攻势,大肆宣扬这些异教徒性生活混乱,喜爱鸡奸之类的变态行为。因此,本来等同于“保加利亚人”的bugger一词,由于受被视为异端邪说的鲍格米勒派及阿尔比派的牵连,就变成了贬义词,成了“异教徒”、“鸡奸者”的代名词。
bugger:['bʌgə] n.鸡奸者,同性恋者,家伙vt.鸡奸
buggery:['bʌgərɪ] n.鸡奸,肛交
Bulgarian:[bʌl'ɡεəriən] n.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语adj.保加利亚的,保加利亚人的
bibliophile:藏书家、爱书者
发音释义:['bɪblɪə(ʊ)faɪl] n.藏书家;爱书者
结构分析:bibliophile = biblio(书)+phile(喜爱)→爱书者、藏书家
词源解释:biblio←希腊语biblion(书、纸)←Byblos(古腓尼基地名);phile←希腊语philos(喜爱)
同源词:philosopher(哲学家←爱智慧者);Philip(菲利普、爱马者)
amateur:业余爱好者
发音释义:[ˈæmətər] n. 爱好者;业余爱好者;外行adj. 业余的;外行的
结构分析:amateur = ama(喜爱)+ teur(的人)→爱好者
词源解释:ama←拉丁语amare(喜爱)
同源词:amour(恋情、奸情),amorous(多情的、爱情的、情色的),amity(友好关系),amiable(和蔼可亲的)
衍生词:amateurish(业余的、外行的)
affection:情感
发音释义:[ə'fɛkʃən] n. 喜爱,感情;影响;感染
结构分析:affection = affect(影响、感动)+(t)ion(名词后缀)→喜爱、感动、情感
adore:崇拜
发音释义:[ə'dɔr] vt. 崇拜;爱慕;喜爱;极喜欢vi. 崇拜;爱慕
结构分析:adore = ad(去)+ ore(祈祷)→向其祈祷→崇拜→爱慕
词源解释:ore←拉丁语orare(庄重地说、祈祷、恳求)
同源词: orate(演说),oration(演讲),oratory(雄辩),oracle(神谕),adorable(可爱的、值得崇拜的)
趣味记忆:(谐音)adore→阿杜→大家都“崇拜”他;(联想)ore→正在顶礼膜拜的小人
affinity:喜爱
前缀af-同ad-, 去,往。词根fin, 范围,见finish. 原指结为亲家,纳入亲人范围,后指喜爱。
fond:喜爱,溺爱
来自古英语fon, 傻,简单,词源同fun. 词义由傻引申为发狂,喜爱,溺爱等。类似词义演变比较infatuation.
fondle:爱抚
来自fond,喜爱。
xenophile:亲外者
xeno-,外国人,-phile,喜爱,词源同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