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humour(幽默):古代的四体液理论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主要的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这四种液体在体内失去平衡,人的性情就会大受影响。这四种体液就叫做humour(或humor),代表了一个人的脾气或心情。

英国戏剧家班·强生写过一出喜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Every Man in His Humour)。剧中人物的性格引人发笑。因此,humour又有了“幽默”、“滑稽”和“诙谐”的含义。

根据体液理论,一个人如果体内黑胆汁太多,就会变得“性情忧郁”。因此,表示黑胆汁的单词melancholy也就具有了“忧郁”的含义。单词melancholy来自希腊语melanchole(黑胆汁),chole表示胆、胆汁,melan表示黑色,含有melan的单词还有melanoma黑素瘤、melanin黑色素等。

humor: ['hjʊmɚ] n.幽默,体液

melancholy:['melənkəlɪ]adj. 忧郁的;使人悲伤的n. 忧郁;悲哀;愁思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umour 词源,humour 含义。

comedy(喜剧):古希腊酒神节的狂欢游行

喜剧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它的希腊文Komoidia是由Komos(意为狂欢游行)与aeidein(意为唱歌)合成。 它起源于农民收获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游行者化装为鸟兽,载歌载舞,称之为Komos。最初时,游行队伍中只有一个合唱队,歌唱酒神的颂歌。后来,人们觉得过于单调,有人灵机一动,在队伍中增加了一个角色,专门负责与合唱队的队长按照事先写好的台词进行对白,这就是最初的喜剧演员,负责对白和表演。后来,演员的数量越来越多,表演的成分也慢慢超过了合唱,这就是希腊喜剧的诞生。由于喜剧的情节和台词都相对轻佻,所以在当时地位不高,诞生时间要晚于悲剧。

comedy: ['kɒmɪdɪ] n.喜剧

dionysian(狂饮的):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也是狂欢和放荡之神,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巴克斯(Bacchus)。他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关于他的身世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宙斯爱上了塞墨勒,天后赫拉 十分嫉妒,变成公主的保姆,怂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宙斯拗不过公主的请求,现出原形,结果塞墨勒被雷火烧死,宙斯抢救出不足月的婴儿狄俄 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象瘸子,因此得名狄俄尼索斯,意为“瘸腿的人”。

第二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珀耳塞福涅的儿子。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赛米莉的体内重生。于是,关于酒神重生不死的故事遍传希腊各地,使人们崇拜不已。

狄俄尼索斯成年后赫拉仍不肯放过他,使他疯癫,到处流浪。在大地上流浪的过程中,他 教会农民们酿酒,因此成为酒神,周围聚集了众多信徒。他在信徒们的簇拥下,乘着四轮马车四处游荡。无论走到哪里,就把歌声、笑声和喧闹带到哪里。他的信徒 们尤其女信徒们一路狂饮狂欢,大声喧哗,举止放荡,在极度兴奋时甚至把不敬酒神的音乐家俄尔普斯撕成碎片。

在古希腊伟大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作品《酒神女信徒》中,年轻的底比斯国王潘修斯因为蔑视和对抗酒神,被酒神施展法力,变成了一头狮子,被以其母亲为首的酒神信徒们在亢奋中撕成了碎片。

传说,酒神曾被一群海盗绑架。他施展法力,用葡萄藤把海盗的船桨和船帆都掩藏起来, 招来了神兽,最后把海盗变成了海豚。为了报答米达斯国王送回他迷路的恩师,赐予米达斯点石成金的本领。希腊英雄忒修斯在克里特岛的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下, 杀死了米诺斯迷宫中的怪物米诺陶后,带着公主逃亡,途中因为相信命运女神的预言而抛弃了公主。酒神按照命运的安排出现在公主面前,娶公主为妻。

酒神是古希腊人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是除普罗米修斯以外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神灵。人们每年以酒神节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酒神精神还激发了许多哲学家的头脑,如德国的尼采。

英语单词dionysian就来源于酒神的名字,表示与酒神有关的。由于酒神喜欢喝酒,喝高后狂欢嬉闹,所以该词又可以表示狂饮的、狂欢的。

Dionysus:[,daiə'naisəs]n.狄俄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dionysian:[,daiə'niziən]adj.酒神的,狂饮的,狂欢的

bacchanalia(酒神节):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库斯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 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 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 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 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而单词Dionysia(酒神节)则来自酒神的希腊名字Dionysus(狄奥尼索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bækən(ə)l; -næl]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Dionysia:[,daiə'niʃən]n.(古希腊)酒神节

malapropism(文字误用):喜欢乱用词语的喜剧人物马拉普洛普太太

英国杰出的喜剧作家谢里丹(Richard Brinsley)于1775年发表了自己创作的第一部喜剧《情敌》,塑造了著名的马拉普洛普太太(Malaprop)这一形象。她喜欢搬弄漂亮的词句,又不了解它们的含义,经常误用,闹出笑话。她的名字由mal(坏)+aprop(=appropriate, 适当的)构成,本意就是“不恰当的”。马拉普洛普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描写得非常成功,深入人心,以致人们创造了malapropism一词,表示“文字误用的行为”。

malapropism:['mæləprɒ,pɪz(ə)m] n.文字的误用,词语的荒唐误用

malaprop:['mæləprɒp] adj.用词错误可笑的n.文字的误用

symposium(讨论会):古希腊人的会饮

古希腊人吃饭时不喝酒,但喜欢在饭后和朋友们相聚一堂,一边饮酒,一边高谈阔论。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们也都喜欢组织这种聚会,借此共同探讨哲学、艺术、音乐等各种话题,类似于后来的文艺沙龙。在希腊语中,这种聚会被称为symposion(会饮),由sym(一道)+ posis(喝酒)组合而成,字面意思就是“一道喝酒”。英语单词symposium就来源于此,由其本意延伸出“讨论会、论文集”的含义。

古希腊悲剧家阿伽松为了庆祝自己的剧本获奖,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会饮。参加者有修辞学家斐德罗、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苏格拉底等人。几个大老爷们喝得差不多后,就开始谈论女人,探讨爱和欲的起源、美的概念和如何认识真正的美。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将他们的谈话记录了下来,变成了一篇哲学巨作《会饮篇》(symposium)。

symposium:[sɪm'pəʊzɪəm] n.讨论会,座谈会,专题论文集,《会饮篇》;会饮,酒会

scrooge(吝啬鬼):狄更斯的名著《圣诞颂歌》中的吝啬鬼

斯克鲁奇(Scrooge)是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圣诞颂歌》中的主人公,他原本是一个自私透顶的吝啬鬼,连乞丐都不愿意向他讨钱。在圣诞节前夕,他的一个同事Jacob化作鬼魂来看望他。Jacob警告他,如果他还像以前那样自私的话,他的来生将不得好报。但斯克鲁奇只把他当做耳边风。随后,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个鬼魂前来拜访他,向他展示了一个人只顾金钱,缺乏人性的悲惨下场,从而唤醒了他的人性。于是,在鬼魂拜访后的第二天,斯克鲁奇变成了一个慷慨大方的好人,并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快乐。

《圣诞颂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它出版之前,圣诞节并不为许多英国人所知道。该书在圣诞节前几天出版,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书中的一些情节都成了圣诞节的约定风俗,如交换圣诞礼物,甚至“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流行的。书中故事曾被多次搬上银幕,著名喜剧演员金凯瑞曾经扮演过大名鼎鼎的吝啬鬼斯克鲁奇。后来,人们就用斯克鲁奇的名字scrooge来表示吝啬鬼或守财奴。

scrooge:['skru:dʒ] n.吝啬鬼,守财奴

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古希腊罗马的酒神节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 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 ['bækən(ə)l; -næl]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Chauvinism(沙文主义):拿破仑的狂热崇拜者沙文

英语单词Chauvinism(沙文主义)源自法国士兵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的姓氏。沙文出生于法国第一共和国时代,18岁入伍,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曾17次中弹。他对拿破仑十分忠诚,曾经获得拿破仑亲手授予的荣誉军刀和200法郎奖赏,是法国的传奇士兵。

沙文对拿破仑以军事手段征服其他民族的侵略政策狂热崇拜。在后拿破仑时期,狂热爱国在法国不再流行,作为拿破仑的狂热崇拜者,沙文成为了人们的讥讽对象。在1831年的一部法国喜剧《三色帽徽》中,首次出现了Chauvinism(沙文主义)一词,以讽刺的口吻对沙文的这种狂妄自大、鄙视其他民族的情绪进行了描写。

现在,Chauvinism(沙文主义)一般用来描述过高看重自己所在国家、民族或团体,鄙视其他国家、民族或团体的思想和态度,如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男性沙文主义。

Chauvinism:['ʃəʊv(ɪ)nɪz(ə)m] n.沙文主义,盲目爱国主义

humor(幽默):古代的四体液理论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主要的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这四种液体在体内失去平衡,人的性情就会大受影响。这四种体液就叫做humour(或humor),代表了一个人的脾气或心情。

英国戏剧家班·强生写过一出喜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Every Man in His Humour)。剧中人物的性格引人发笑。因此,humour又有了“幽默”、“滑稽”和“诙谐”的含义。

根据体液理论,一个人如果体内黑胆汁太多,就会变得“性情忧郁”。因此,表示黑胆汁的单词melancholy也就具有了“忧郁”的含义。单词melancholy来自希腊语melanchole(黑胆汁),chole表示胆、胆汁,melan表示黑色,含有melan的单词还有melanoma黑素瘤、melanin黑色素等。

humor: ['hjʊmɚ] n.幽默,体液

melancholy:['melənkəlɪ]adj. 忧郁的;使人悲伤的n. 忧郁;悲哀;愁思

bazooka:巴祖卡火箭筒

由美国喜剧演员Bob Burns 创造出来的新词,来自俚语bazoo, 嘴,大嘴。

columbine:耧斗菜,意大利传统戏剧女主角

来自拉丁词columba, 鸽子,因花瓣朝下,形如5只鸽子而得名。同时为意大利传统喜剧女主角,字面义即小鸽子。词源同Columbus,哥伦布。

comedian:喜剧演员

来自comedy, 喜剧。

comedienne:女喜剧演员

来自comedy, 喜剧。-enne, 女性后缀。

Jim Crow:种族歧视,种族隔离

来自美国1828年一部歌舞讽刺喜剧”Jump Jim Crow”,随着该喜剧的流行,其主角黑人Jim Crow就成为了黑人的代名词,后来在黑人斗争的历史中被反复提及,并引申词义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同时需注意的是,Crow在此之前已经被用于俚语指黑人,来自crow,乌鸦。

shylock:狠毒的放高利贷者   

Shylock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1596)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个犹太富翁,以放高利贷为生,既贪婪又狠毒。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 Antonio)借钱给人从来不取利钱。为此Shylock对他嫉恨在心,一直想伺机报复。有一次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友人巴萨尼奥( Bassanio)完婚向Shylock借3000元。Shylock不要利息,但在借据上写明到期不还要从债务人身上割下一磅肉。安东尼奥接受了这一条件。但他设料到他的商船在借期满时没能返回,使他无力偿还借债。Shylock向法庭控告,坚持非要按借约割下安东尼奥一磅肉不可。巴萨尼奥的新婚妻子,机智而勇敢的鲍西娅( Portia)巧扮律师受理此案。她说法庭准许Shylock割一磅肉,但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更不准流一滴血。结果Shylock败诉,报复不成反而失去_财产。据此故事,Shylock这一名字常被后人用怍“狠毒的放高利贷者”、“贪婪的放债人”的代名词,首字母常作大写。

shrewd:精明的,机灵的   

我们常常以shrew 一词辱骂一个女人,却以另一词shrewd恭维一个男人。shrew意指“泼妇”或“悍妇”,而shrewd则表示“精明的”、“机灵的”。这两者的词形仅一个字母之差,但其词义却一贬一褒。其实在语源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shrew原指一种形似鼠的小动物,汉语叫“鼩鼱”。该动物生性凶狠好斗,常为一点食物自相残杀,而且胜者还将败者吃掉,所以shrew也被用来喻指“恶人”,尤指“悍妇”,如莎士比亚的喜剧The Taming ofthe Shrew(《驯悍记》)。后来,shrew也被用作动词,作“辱骂”或“咒骂”等义解,其过去分词形式shrewed则作形容词用,含“坏心眼的”、“凶狠的”等义,是个地地道道的贬义词。但最后其词形演变为shrewd,词义也经历了由贬而褒的变化过程。如今我们尚可从保留下来的以下几个固定搭配中看到shrewd早先的贬义特征:a shrewd blow(狠狠的一击),a shrewd wind(凛冽的寒风),a shrewd pain(剧痛)。可见,shrewd是从shrew衍化出来的。shrew在古英语原作screawa,在中世纪英语作schrewe。

pants:裤子,衬裤   

该词在美国口语中指“长裤”,而在英国英语中则指“衬裤”或“内裤”。它源自公元4世纪意大利一位圣徒Pantaleone(潘塔莱奥内)的大名。Pantaleone是个医生,信仰基督教。他为穷人看病,从不收费。公元305年他被罗马人判处死刑,据传行刑人砍了六次才把他的头砍了下来。按字面解释,他的名字中的leone相当于英语lion(狮子),Pantaleone列含有ail lion(勇武)之意。嗣后,Pantaleone被威尼斯人尊奉为医生的保护神和威尼斯城的守护神,Pantaleone 一词最后还逐渐成了威尼斯人的绰号。16世纪意大利即兴喜剧中有一瘦削愚蠢的老威尼斯商人Pantaloon(亦作Pantalone)也是得名于Pantaleone的。这位傻老头每次登场总是身穿一条式样独特的紧身马裤,模样滑稽,令人捧腹,是个特别讨人喜欢的角色。初时,Pantaloon仅被用来喻指喜剧丑角。但没过多久,丑角穿的长裤人们索性也称之为Pantaloons了。17世纪初期pantaloons进入英语之后,被缩略为pants,泛指“裤子”。此后,pants在美国口语中使用日渐广泛,并逐渐取代了trousers一词,其指小形式panties则被用来指“(妇女穿的)短衬裤”。

  

malapropism:近音词的荒唐误用

英国18世纪杰出的喜剧作家谢里丹(Richard BrinsIeySheridan,1751 - 1816)于1775年问世的第一部喜剧《情敌》(The Rivals)中有一人物名叫Malaprop夫人。她饶舌健谈,但却矫揉造作,性喜炫耀;她好用多音节词,但却不解其意,屡屡荒唐地误用发音相似而意思趔异的词语,以致笑料百出,令人啼笑皆非。譬如她将epithet(表述词语)念作epitaph(墓志铭);将odious(可惜的)说戚odorous(香的);将prodigy(奇才)误为progeny(子女),管她的女儿叫a progeny of learning;她蹇曼说的是She's as headstrong as an alligator on the banks of theNile(她和尼罗河岸边的鳄鱼一样任性),却把alligator(鳄鱼)误作allegory(寓言);她想的足the geography of contiguous countries(邻近各国的地理),说的却是the geometry of contagious countries(传染病国家的几何学);她希望女儿comprehend the true mean/ng of what she is saying(理解她所说的真正含义),却把comprehend(理解)说成了reprehendc指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后人便将Malaprop这一名字加一后缀-ism成其为malapropism,用以称谓此类“近音词的叮笑误用”,尽管在这以前莎士比亚为了取得喜剧的效果也曾使用过这种手法。Malaprop 一词,究其根源,实为法语短语maL d propos的缩略,有“不合时宜的”,“不合适的”之意。

humor:幽默,诙谐;心情,心境

humor,humour,原系拉丁文,意为“体液”。按中世纪病理学.人体内有四种体液(humors):血液、粘液(phlegm)、胆汁(cnoler或yellow bile)和(实际上不存在的)忧郁液(melancholy或black bile)。其比例决定人的性格气质。血液比例大为多血质(sanguine),性格乐观自信;粘渡过多为粘液质(phlegmatic),反应迟钝、不易动情;胆汁(即黄胆汁)过多为胆汁质(choleric),性情暴躁、动辄发怒;忧郁液(即黑胆汁)比例过高为忧郁质(melancholic),性格阴郁多愁。简而言之,四种体液的比例合理便是个理想的人,某种体液比例失当则会影响人的脾性或心绪。到了16世纪humour由“体液”引申出“情绪”、“心境”等义,并且产生了out of humour(心绪不佳,不高兴),in a good humour(情绪好),in a bad humour(心绪不好)之类的说法。

体液说对作家的人物塑造颇有影响。从16至18世纪英国剧作家基于此说创造了大量喜剧,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琼森(Ben Jonson,1572 - 1637)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他的喜剧《人人高兴》(Every Man in His Humour,1598)和《人人扫兴》(Every Man Out of His Humour,1599)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他在后一部喜剧的前言中提出“气质论”,认为四种不同的气质、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性格,如嫉妒、多虑、爱吹嘘、胆怯、贪婪等。按照体液说,一个人物某种体液越占优势,他和行为就越怪异,就越能产生引人发笑的舞台效果。humour如今最常用的词义“幽默(感)”,“诙谐”便是由此产生的,但它是直到1 8世纪才出现。汉语的美学术语“幽默”究其根源实为humour 一词之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