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ffrage(选举权):通过叫喊或碎瓦片来表决
这个单词来自拉丁语suffragium(投票、投票权),该词由sub(下面,在这里变为suf,与后面的f一致)+fragor(碰撞、叫喊、喧闹)构成,意思是在底下大声喊叫,通过声音来表示赞同,就像我们现在举手表示赞同一样。还有一种说法认为,fragor表示碎瓦片,意思是用碎瓦片来进行投票。不管是叫喊声还是碎瓦片,fragor都与frangere(=英语中的break)有关,而frangere正是英语词根frag(=break)的来源,含有frag的单词有:fragment碎片、fragile易碎的、fraction分数等。
该词进入英语后,最初表示“投票”。在美国1787年的宪法中,这个单词首次用来表示“选举权”。
suffrage:['sʌfrɪdʒ] n.选举权,投票,参政权
suffragette:[,sʌfrə'dʒet] n.支持妇女选举权的妇女。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uffrage 词源,suffrage 含义。
menace(威胁):以喊叫、威胁的方式驱赶牲畜
古代人放牧、驱赶牲畜时比较粗暴简单,通常通过喊叫、威胁或鞭打的方式来驱赶牲畜,这种方式在拉丁语中叫做minare,进入法语后拼写为mener。英语单词menace(威胁)就来源于此,本意指的是驱赶牲畜时人所发出的叫喊声、威胁声,兼有“威胁”和“驱策”的含义。后来“驱策”的含义逐渐消失,仅仅表示“威胁、恐吓”,变成了threaten的同义词。
还有一个单词也来源于此,那就是amenable,由a(=to,面对)+mener(驱赶、领导)+able(能够),字面意思就是“能够面对领导”,引申为“顺从的、易于管教、易于屈服、容易被说服的”,还可以表示“负有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要注意这个词与amend(改善)并没有关系。
menace:['menəs] n.v.威胁,恐吓
amenable:[ə'miːnəb(ə)l] adj.顺从的,肯接受的;负有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
spartan(清苦的):清苦尚武的斯巴达人
古代希腊人中的斯巴达人生活清苦,崇尚武艺。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哪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
由于斯巴达的这种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和清苦的生活方式,就从斯巴达的名称Sparta中产生了形容词spartan,表示“清苦的、质朴的”。
spartan:['spɑːt(ə)n] adj.斯巴达式的,斯巴达的,清苦的,质朴的n.斯巴达人
amenable:顺从的
发音释义:[ə'miːnəb(ə)l] vt. 顺从的,易于管教的,易于屈服的,容易被说服的;负有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
结构分析:amenable = a(去)+men(引导)+able(能够)→能够被引导的→顺从的
词源解释:men←法语mener(引导)←拉丁语minare(通过喊叫来驱赶牲畜)
趣味记忆:amenable = amen(阿门)+able→虔诚的基督教徒→顺从的、易被说服的、负有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
同源词:menace(威胁←喊叫),promenade(散步、遛←驱赶牲畜往前走)
衍生词:amenability(顺从,服从义务)
hue:喊叫声
拟声词,常见于短语hue and cry,喊叫,大声抗议。
calendar:日历,历法
来源于拉丁语动词clam.o, -are, -avi, -atus呼喊,声明。古罗马时期,每月月初,会有官员在广场宣布这个月是今年的几月份,这个月有多少天,其中哪一天准备过什么节,等等;所以最初的日历实际上是"喊叫"出来的。
-clam-叫喊 → calendar
ourcry:呐喊
out-,向外,cry,叫喊。引申词义大声喊叫,呐喊。
slogan:标语,口号
来自苏格兰盖尔语 sluagh-ghairm,战场呐喊声,喊杀声,来自古爱尔兰语 sluag,军队,词源同 slew,大量,ghairm,喊叫声,拟声词,词源同 garrulous.后词义通用化为标语,口号。
German(德国):古罗马时期的“日耳曼尼亚”
德国的英语国名German源自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对日耳曼人所居住地区的称呼“日耳曼尼亚(Germania)。从约公元前4世纪起,大量原本居住在北欧地区、金发碧眼、身材高 大的居民陆陆续续向南进入欧洲大陆。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时,这些从北欧南下者己经占 据了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原本占据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将这些 人称为Germani (日耳曼人),意思是“邻居”,也有人认为意思是“撕叫者”,因为他们战 斗时会发出可怕的喊叫声。
希腊地理学家“波希多尼”在与中欧某民族接触时,听到了 Germani (日耳曼人)这个 词,并且在公元前80年开始使用它。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征伐高卢时,在他的《高卢战记》 中将高卢人对日耳曼人的称呼带入了拉丁语,拼作Germanus,复数为Germani,将日耳曼 人所居住的地区称为Germania (日耳曼尼亚)。该词进入英语后演变为German,成为英国 人对德国的称呼。
实际上,德国人在德语中自称为Deutsche,意为“人民”,称自己的国家为Deutschland (人民之地),中文音译为“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