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haos(混沌):希腊神话中的混沌之神卡俄斯

古希腊神话的第一部分是创世阶段,即以神话方式解释世界的来源。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神祗通常称为“旧神”或“老神”,他们分别是世界某一部分的拟人化,后来被以宙斯为代表的奥林巴斯神族推翻。

卡俄斯(Chaos)是希腊神话中最早的的神灵,代表宇宙形成之前模糊一团的景象。根据赫西奥德的《神谱》和早期希腊神话记载:宇宙之初只有卡俄斯,他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他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女神、深渊神、黑暗神、黑夜女神和爱神等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虽然卡俄斯是世界之源,但他在后来的希腊神话中几乎没有什么戏份,仅仅起到序幕的作用。

由卡俄斯的名字Chaos产生了表示“混沌”的单词chaos及其派生词chaotic。

chaos: ['keɪɒs] n.混沌、混乱。

chaotic: [keɪ'ɒtɪk] adj.混乱的、无秩序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haos 词源,chaos 含义。

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

An Apple of Discord 直译为“引起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 Iliad 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摆宴席。

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Olympus)的诸神参加喜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惟独没有邀请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Eris)。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 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属于最美者”几个字。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 (Athena)、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最美者”称号。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 (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

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 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年青的帕里斯 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

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 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因此,在英语中产生了“An Apple of Discord”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any subject of disagreement and contention;the root of the trouble;dispute”等意义。

这个成语最初为公元2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克·朱里·尤斯丁(Marcus Juninus Justinus)所使用,后来广泛的流传到欧洲许多语言中去,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成语。

harmony(和谐):希腊神话中的和谐女神哈耳摩尼亚

哈耳摩尼亚(Harmonia)是希腊神话中代表和谐和协调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对应的神祇为孔科耳狄亚(Concordia)。哈耳摩尼亚的对头是不和女神厄里斯。根据赫西俄德的《神谱》,她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芙洛狄忒私通所生的女儿。

哈耳摩尼亚以其于婚礼所收项链而为人熟悉。当雅典娜把底比斯交给卡德摩斯统治时,宙 斯把哈耳摩尼亚许给卡德摩斯。婚礼上,诸神齐来庆贺。爱神阿芙洛狄忒的丈夫,火神赫淮斯托斯也来参加婚礼,并为新娘献上一件他亲手做的一件无袖长袍和一条 项链。但由于对爱神与战神的痛恨,赫淮斯托斯对项链施加了诅咒,凡是戴上该项链的人都会遭遇不幸。这就是著名的“哈耳摩尼亚项链”。

英语单词harmony就来自哈耳摩尼亚的名字Harmonia。

harmony:['hɑːmənɪ] n.和谐,和睦,协调

harmonic:[hɑː'mɒnɪk] adj.和谐的,和睦的,协调的,和声的n.谐波,和声

Harmonia’s necklace:不祥之物,祸根

hermaphrodite(雌雄同体):爱神和神使的私生子赫马佛洛狄忒斯

在希腊神话中,神使赫尔墨斯(Hermes)和爱与美神阿芙洛狄忒 (Aphrodite)结合,生了一个孩子,叫做赫马佛洛狄忒斯(hermaphrodite),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两人名字的合并。据说这个孩子是个阴阳 人,所以后来他的名字就成了阴阳人的代名词。还有一种说法,赫马佛洛狄忒斯原本是个俊美的男子,有一次经过一个湖泊时,水中的一个宁芙仙女萨耳玛西斯疯狂 地爱上了他。为了逃避萨耳玛西斯的追求,赫马佛洛狄忒斯跳进了一条河中。但是藏在树后的宁芙仙女也跟他跳了下去,并将其抱住,开始亲吻他。萨耳玛西斯向诸 神祈求要永远与赫马佛洛狄忒斯结合在一起。诸神遂其心愿。于是赫马佛洛狄忒斯变成了雌雄同体。

hermaphrodite:[hɜː'mæfrədaɪt]n.阴阳人,雌雄同一体adj.雌雄同株的

hermaphroditic:[hɜː,mæfrə'dɪtɪk]adj.两性的,雌雄同体的

hymeneal(婚姻的):希腊神话中的婚礼之神许门

在希腊神话中,许门(Hymen或Hymenaeus)是婚礼之神,负责婚礼事务。 他是酒神和爱与美神的儿子,其形象通常是一个年轻男子,身披鲜花制成的衣服,手持象征爱情的火炬。他主持了神灵的所有婚礼。凡人举行婚礼的时候,也应该邀 请他到场,否则婚姻就会不幸。因此,古希腊人在举行婚礼时,会大声歌唱致许门的颂歌,以邀请他参加婚礼。

关于许门的出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原本是一个雅典的凡人,长相俊美但出身低微。 他爱上了城中一位大富豪的女儿,但由于出身低微而没有机会接近她。在一次只允许女性参加的宗教活动中,许门化装成女人偷偷混入其中。没想到来了一伙海盗, 将参加活动的所有人包括许门在内统统绑架走。许门鼓动其他女人反抗海盗,并设计巧妙的杀死了海盗。随后,许门与这一群女人达成协议,帮助她们返回雅典,条 件是他可以挑选她们其中任意一位成为自己的妻子。许门成功地将她们带回了雅典,并娶得了自己的意中人。为了纪念许门,雅典人就将其神化,并在婚礼上对其进 行纪念。

hymen:['haɪmən]n.婚礼之神;处女膜

hymeneal:[,haɪmɪ'niːəl]n.婚礼adj.婚姻的

the torch of Hymen:(比喻)爱情

corn(谷物):北美殖民者对美国玉米的误称

英语单词corn在英国和美国的含义相差甚远,值得注意。在英国,corn泛指“谷物”。具体来说,在英格兰指的是“小麦”,在苏格兰和爱尔兰指的是“燕麦”。17世纪时,英国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时,看到当地印第安人种的玉米,将其称为“india corn”。其实在英语中表示“玉米”的单词是maize,但由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地区玉米是唯一的粮食作物,因为殖民者习惯将其称为india corn,后来缩略为corn,而原本表示“玉米”的maize一词反而很少使用。

corn: [kɔːn] n.(美)玉米,(英)谷物,(皮肤)鸡眼vt.腌,使成颗粒

chaos:混沌

发音释义:['keɪɒs] n. 混沌,混乱

词源解释:来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混沌之神卡俄斯(Chaos)的名字。

卡俄斯(Chaos)是希腊神话中最早的的神灵,代表宇宙形成之前模糊一团的景象。根据赫西奥德的《神谱》和早期希腊神话记载:宇宙之初只有卡俄斯,他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他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女神、深渊神、黑暗神、黑夜女神和爱神等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bog:沼泽

发音释义:[bɒg] n.沼泽v.(使)陷入沼泽;(使)动弹不得

词源解释:来自盖尔语和爱尔兰语bogach(沼泽)

词组习语:bog down(陷入困境,停顿

World Bog Snorkelling Championships:世界沼泽地潜水锦标赛,世界另类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

Legend of the Bog:沼泽传说/沼泽惊魂,爱尔兰电影,很烂。

助记窍门:bog→bug(程序中的缺陷)→陆地上的缺陷→沼泽

衍生词:boggy(似沼泽的,多沼泽的);bogged(陷入困境的)

hermaphrodite:雌雄同体的人或动植物

来自希腊语Hermaphroditos,古希腊神话美少年,智慧神Hermes和爱神Aphrodite的儿子,因拒绝了山泉仙子Salmacis的爱意,在洗澡的时候被Salmacis偷袭失身,由于Salmacis爱的过于热烈,她祈求众神让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最终成为雌雄同体的人。Hermaphroditos满腔悲愤时诅咒自此以后在这眼泉水洗澡的人都将变成阴阳人,即Salmacis fountain,现位于现土耳其境内。对比《西游记》子母泉。

psychology:心理学,心理

该词一般的释义是“心理学”或“心理”。从词的结构上来看,它是由psycho-加后缀-oiogy组合而成。-ology表示某学科,有“…学”之意;psycho-则表示“心理”、“精神”或“灵魂”,它源出一则美丽的古罗马神话传说。

少女Psyche['saiki] [希神]塞姬(爱神丘比特所爱的美女)和爱神Cupid(即希腊神话中的Eros)相恋,每晚在一座宫殿里相会。可是Cupid -再嘱咐她不要探究他的身分,也不许她窥看他的面容。日暮之后,他总是如约而来;日出之前,他便迅即离去。一天夜里,Psyche由于她的姐妹的唆使,加上自己的好奇心的驱使,在他熟睡之时,点上蜡烛偷看,方知和她相爱的人竟是众神中最俊美的爱神Cupid。她惊喜交集,手不禁颤抖了一下,一滴烛油落在他的肩上。Cupid顿时惊醒,旋即离去,从此不见,宫殿也随之消失。Psyche悔恨不已,悲恸欲绝。她四处漂游,寻觅情人,并沦为爱与美的女神Venus['vi:nəs] [罗神]维纳斯(即希腊神话中的Aphrodite)的奴隶。Venus是Cupid的母亲,对Psyche的美貌本来就十分嫉妒,她逼她干各种括儿,想方设法摧残折磨她。最后,Psyche历尽种种磨难,终于和Cupid重聚,结为夫妇,并成为灵魂、精神和生命之神。

追根溯源,psychology中的构词成分psycho实由Psyche演变而来。除了psychology,英语中还有不少词,诸如psychic(精神的,心理的),psychiatry(精神病学),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psychotic(精神病患者),psychosis(精神变态,精神病),psychopath(精神变态者),等等,均源出Psyche一词。

erotic:(引起)性爱的,(引起)性欲的,色情的

Eros(厄洛斯)乃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战神Ares(阿瑞斯)和爱与美的女神Aphrodite(阿佛洛狄特)的儿子。在艺术作品中Eros以带有双翼的美少年出现,常随身携带爱情之箭在空中飞翔。不论是神还是凡人,谁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爱情,谁中了他的铅箭就会失去爱情。因此Eros 一词在英语中常喻指“性爱”或“性欲”。erotic乃Eros之形容词形式,表示“(引起)性爱的”、“(引起)性欲的”、“色情的”、“好色的”等义。

在罗马神话中和Eros相应的爱神叫Cupid(丘比特),由Cupid衍生的cupidity一词最初也表示“强烈的情欲”,但现多用于贬义,表示“贪财”或“贪婪”。

corn:谷类,玉米

corn乃本族词,来自古英语。在英国corn统指“谷类”,在英格兰指“小麦”,在苏格兰和爱尔兰则指“燕麦”。17世纪英国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看见当地玉米,就把它称作Indiancorn。由于当时玉米为新英格兰地区种植的唯一粮食作物,所以后来人们逐渐地把修饰性形容词Indian省略了。com就这样成了玉米的美国名称,而英国英语则仍沿用maize。在美国英语口语中corn也指“威士忌酒”,因为美国威士忌酒多用玉米酿成。

grain(谷类,谷物)和kernel(果仁,核,谷粒)二词在词源上同corn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三词均可溯源到同一印欧词根。grain源于拉丁语granum,直接借自法语grain,而kernel系corn之指小形式,由corn加指小后缀-el所构成。

boycott:抵制  

该词的来历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爱尔兰的梅奥郡(County Mayo)。当地厄恩伯爵(the Earl of Erne)有个土地承租管理人名叫 Charles Cunningham Boycott (1832 - 1897),是位退役陆军上尉。1880年作物歉收,农民生活极为困苦,但此人却拒减佃农地租,随后又收回部分租地,从而激起众怒。在爱尔兰土地同盟(the Irish Land League)的倡议下和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家帕内尔(Charles Stewart Parnell)的鼓动下,全郡居民采取了一次联合行动,与他断绝一切来往。佃农不愿为他于活,商店拒售物品给他,他的住房遭到袭击,财产遭到破坏,最后邮粮皆断,甚至连遭枪击,性命难保,只好仓皇逃往英格兰。这一事件成了当时报纸的头号新闻。Boycott的姓氏从此也就成了“(联合)抵制”的代用语,并在英语中占了一席之地。随后不少语言先后借用了boycott 一词,法语作boycottage,西班牙语作boicot,德语作Boykott,汉语在旧时也曾将boycott音译为“杯葛”,台湾及港澳地区常用这个音译词,如果你经常看台湾节目的话,很多时候会听到这个词,在中国大陆并不常用,大陆更常用抵制这个词。

  

whiskey:威士忌

“酒”在不少语言中都被做“生命之水”。拉丁语把“酒”叫做aquavitae;瑞典语把“酒”叫做akvavit;法语把“酒”叫做eau-de-vie,都是“生命之水”的意思。

“威士忌”这一酒名来自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盖尔语uisge beatha,意思也是“生命之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特别喜爱这种新牌子的酒,便将它推而广之,在广泛的流传中,这种酒的名字也渐由uisge beatha演变成usquebaugh,又变成whisheybaugh,whiskbae,最后变成whiskey或whishy.

俄国人则更简单,把他们制的酒叫做Bogka(伏特加),意思是对“水”的爱称。

cocktail:鸡尾酒

提起鸡尾酒,你一定会想到欧美影片中常有的家宴场面。确实,它起源于西欧。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鸡尾酒是一种由两种以上的酒加入冰块、香料或掺入鲜果汁配合成的饮料。它是餐前酒,其特点是凉,不论春夏秋冬,差不多都用碎冰块来调节温度。鸡尾酒都是现饮现配,不能贮藏,很适宜于家庭自制。1943年11月,在著名的德黑兰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宴请斯大林和邱吉尔时,就亲自调配了晚餐前喝的鸡尾酒。他把大量的带甜味和不带甜味的苦艾酒倒进放有冰块的酒壶里,再加入一些杜松子酒,然后迅速把他们摇动搅匀,即成别有风味的鸡尾酒。

尽管国外的鸡尾酒配方多达500余种,但都有共同之处,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酒,一般以蒸馏酒为主,如威士忌、伏特加、茅台等;二是副材料,如各种果汁、苏打水、牛奶、冰块等;三是点缀物,如柠檬、桔子、蜜瓜等。鸡尾酒可根据具体条件和爱好灵活变换三部分配料,使之在杯中五彩缤纷,芬芳四溢。

至于cocktail这个英文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究竟哪一种是它的真正来源,并未得到证实。不过,看看下面的种种传说,倒也挺有意思。

有人说,这种酒之所以叫cocktail,是因为当一个人喝了两、三杯后,就会感到自己象一匹竖起尾巴(with cocked tail),将要对加比赛的马一样。

美国奥尔良市则宣称,cocktail是他们市的一位名叫Antoine Peychaud的酒吧间招待员发明的。他把这种饮料盛在一种叫coquetier杯形容器里。他们认为cocktail就是从这种容器的名字来的。

有的则说,一位阿兹台克(墨西哥印第安人)贵族要他的女儿Xochitl向皇帝敬献一种仙人掌汁液做的饮料。后来皇帝娶了这位姑娘,并且她的名字命名了这种饮料。

还有一种说法,英国过去有一种略有毒性的混合饲料,是用跑了汽的啤酒同杜松子酒、草药、面包、面粉混合制成,据说是让斗鸡食用的,好让它保持战备状态。除去面粉成份,人就可以饮用,这种饮料叫cock-bread ale或cockale,ale是啤酒,从而产生了cocktail。

还有一种更生动、更详细的传说,在美国纽约州,有一条赫德森河,河边有一家古老的酒店,店主人名叫William Van Eyck.店主人最心爱的东西有两样:一是他的斗鸡,名叫“闪电”,一是他的独生儿女,佩吉小姐。追求佩吉小姐的人都明白,要想得到她父亲的欢心,必须首先关必他的斗鸡。

向佩吉小姐求婚的大都是些以航海为业的殖民地居民,他们慷概大方,百般殷勤,并投其所好地向佩吉的父亲送一些令他满意的东西,然而这位美丽的佩吉小姐并不爱这些人,却一心爱着她家的一种祖传的饮料,没有什么比这种奇妙的饮料更能吸引她的,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饮料的秘方。

后来,佩吉小姐终于爱上了一个名叫阿普尔顿的青年,他是快速帆船上的大副。佩吉的父亲不大赞成这门亲事,在背地里暗暗地活动。姑娘为了让小伙子在严峻的考验面前鼓足勇气,在他前往拜见老人之前,为他调制了一杯这种饮料。正在这时,斗鸡“闪电”飞奔而出,在院 子兜了个圈儿,一根尾巴上的羽毛被拌落下来,恰好落进酒杯里。姑娘高兴极了,拿它当了搅酒棒,激动地说:“鸡尾酒”!‘闪电’给我们的酒取的名字!“他们俩双双为未来的美满幸福页杯起誓。

顺便说一下,用鸡尾酒举行的酒会叫“鸡尾酒会”,往往用于展览会开幕、轮船下水典礼、飞机试航仪式、工地开工剪彩或向宾客介绍某一要人等等。它的特点是简单、活泼、节约时间。鸡尾酒会在室内室外都可举行,没有台子,不设座位。如有要紧事,谈上几句,喝上几口,离开也可以。

whisky:威士忌酒

酒在欧洲不少语言中都有“生命之水”的美称。拉丁语称烈酒为aqua vītae,瑞典语称烈酒为akvavit,法语称烧酒即白兰地为eau-de-vie,它们都含有“生命之水”的意思。

whisky这一酒名被汉语音译为“威士忌(酒)”,它源自苏格兰盖尔语uisge beatha和爱尔兰盖尔语uisce beatha,字面含义也是“生命之水”。由于这种酒备受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 1491-1547)的青睐,所以它的大名也得以推而广之,先是英语化为usquebaugh,继而演变为whiskybae,最后又缩略为whisky。这是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苏格兰语以及德语的拼写形式,美国英语、爱尔兰语以及法语则拼为whiskey。(参见vodka)

Philotes(菲罗忒斯):友爱之神菲罗忒斯

菲罗忒斯(Philotes)是希腊神话中代表友爱和爱慕的女神,她是黑夜女神尼克斯 和黑暗之神厄瑞玻斯的女儿,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阿米希提娅。词根philo表示“爱”。从这个词根衍生了众多单词。

词根philo:爱,=love,变体:phil

philosophy: [fi'lɔsəfi; fə-] n.哲学。记:philo爱 sophy智慧→爱智慧

Philadelphia:[,filə'delfjə; -fiə]n.费城,字面意思是“兄弟之爱”。记:phil爱 adelphia兄弟

Philip:['filip] n.菲利普,字面意思是“爱马的人”,=philo爱 hippo马

philharmonic:[,filhɑ:'mɔnik; ,filə-] adj. 喜欢音乐的,harmonic表示“和谐的,乐音的”

neophilia:[,ni:əu'filiə]喜欢新奇事物的,neo表示“新奇的”

philanthropy:[fi'lænθrəpi; fə-] n.博爱,慈善,anthrop表示“人类”

zoophilous:[zəu'ɔfiləs] adj.喜爱动物的,zoo表示“动物”

bibliophilist:['bibliəufail;-fil; ,bibli'ɔfilist] n.爱书的人,书籍收藏家,biblio表示“书籍”

under the rose:秘密地;私下得;暗中

under the rose直译“在玫瑰花底下”,而实际上却表示in secret; privately confidentially的意义,语言外壳与内涵,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它源自古罗马的神话故事和欧洲的风尚。

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Cupid),也称希腊神话里的厄洛斯(Eros),在文艺作品中以背上长着双翼的小男孩的形象出现,常携带弓箭在天空中遨游,谁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爱情。丘比特是战神玛耳斯(Mars)和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所生的儿子。维纳斯,也就是希腊神话里的阿芙罗狄蒂(Aphrodite),传说她是从大海的泡沫里生出来,以美丽著称,从宙斯到奥林匹帕斯的诸神都为起美貌姿容所倾倒。有关她的恋爱传说很多,欧洲很多文艺作品常用维纳斯做题材。小爱神丘比特为了维护其母的声誉,给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ip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请他守口如瓶不要把维纳斯的风流韵事传播出去。哈伯克拉底收了玫瑰花就缄默不语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沉默之神”。

古罗马人对维纳斯非常尊崇,不仅奉为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的爱与美的女神,而且尊为丰收女神、园艺女神。罗马的统治者恺撒大帝甚至追溯维纳斯是罗马人的祖先。由于上述神话传说,古罗马人把玫瑰花当作沉没或严守秘密的象征,并在日常生活中相尚成风。人们去串门做客,当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方画有玫瑰,客人就了解在这桌上所谈的一切行为均不应外传。于是在语言中产生了Sub rosa在玫瑰花底下这个拉丁成语。据<牛津英语词典>解释,英语under the rose系源自德语unter der Rosen. 古代德国的宴会厅、会议室以及旅店的餐室,在天花板上常画有或雕刻着玫瑰花,用来提醒在场者要守口如瓶,严守秘密,不要把玫瑰花底下的言行透露出去。这个流行于15至17世纪的德语成语反映了这种习俗。

罗马帝国全盛时,其势力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罗马某些文化风尚也随着他的军事力量渗透到欧洲各国。因此,以玫瑰花象征沉默的习俗,并不限于德国……

under the rose 是个状语性成语,在句中修饰动词,其含义因所修饰的动词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如:born under the rose“私生的”、“非婚生的”;do under the rose“暗中进行”。

priapic:阴茎的

来自古希腊神话生殖器之神Priapos,酒神Dionysus和爱神Aphrodite的儿子。

priapism:阴茎异常勃起

来自古希腊神话生殖器之神Priapos,酒神Dionysus和爱神Aphrodite生的儿子,-ism,状态名词。后医生借用该词来指男子的一种生殖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