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Diana(戴安娜):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戴安娜(Diana)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及狩猎女神,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等同于 希腊神话中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是天神朱庇特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的女儿,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她还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三个处女神之一,是女性 纯洁的象征,因此深受闺中处女的崇拜。她热爱自然,喜欢狩猎,是身手敏捷的女猎手。她的标志是戴在头上的一轮弯月。

据说戴安娜及阿波罗的母亲勒托生产时,花了9天9夜才生出戴安娜,而戴安娜一出生就帮助母亲接生了她的弟弟阿波罗。因此戴安娜还是助产女神。

在她三岁时,父亲朱庇特要送她礼物,戴安娜选择了永远的贞洁、箭囊、同弟弟一样的神职,以及远离人间的山林等。正如阿波罗常常被人们与太阳神赫利俄斯混同,戴安娜也往往被人与满月女神卢娜(Luna,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混同。

传说,有一回,戴安娜狩猎后,在一股清泉旁休憩沐浴。没想到一个名叫阿克特翁(Actaeon)的猎人误闯了进来,看见女神迷人的胴体,惊得目瞪口呆。又羞又恼的女神将他变成了一头鹿,被自己的猎犬咬死。

在英语中,Diana是一个很常用的女性名字,如著名的戴安娜王妃。这个名字往往使人联想到一位美丽、高贵的金发女性。

Diana:[daɪ'ænə]n.戴安娜,月亮女神,抱独身主义的女子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Diana 词源,Diana 含义。

gorgon(丑陋女人):希腊神话中能使人石化的蛇发女妖

在希腊神话中,戈耳工(gorgon) 是三个长有尖牙、头生毒蛇的恐怖女妖,她们是海神福耳库斯与刻托的三个女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最小的美杜萨(Medusa)。据说美杜莎原本是个满头金发 的美女。海神波塞冬被美杜莎所吸引,在雅典娜的神殿内强行奸污了美杜莎。雅典娜却迁怒于美杜莎,将其变为面目狰狞的女妖,满头金发也变成了毒蛇。

据说美杜莎的双眼具有魔力,任何人一旦与她的眼神交汇都会被石化。英雄玻耳修斯知道 这个奥秘后,不敢正视美杜莎,利用从镜子里看到的倒像,杀死了睡梦中的美杜莎,带走了她的首级。后来,玻耳修斯将美杜莎的首级献给了雅典娜。雅典娜将其嵌 入在自己的盾牌中间。戈耳工三姐妹的头像常被艺术家描绘在徽章、建筑物甚至雅典的钱币上,也曾用于士兵的盾牌上,用来恐吓敌人。

gorgon:['ɡɔrɡən] n. 戈耳工,蛇发女妖,丑陋女人

gorgonian:[gɔː'gəʊnɪən] adj.可怕的,如蛇发女妖的

gorgonize:['gɔrgən,aɪz] vt.使吓呆,使变成石头

gargantuan(巨大的):法国名著《巨人传》的主人公高康大

英语单词gargantuan来自法国讽刺作家拉伯雷(Rabelais)的作品《巨人传》(Gargantua and Pantagruel)中主人公的名字gargantua(高康大),gargantua的本意是“大喉咙”。高康大是一个食欲巨大的巨人国王,他出生时要喝17913头母牛的奶,衣服要用几万尺布,胖得有十八层下巴,他把巴黎圣母院的大钟摘下来当马铃铛,他的一泡尿淹死了260416人。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高康大原本聪慧过人,但几十年的经院教育却要把他变成呆头呆脑,糊里糊涂,只有在接受人文主义教育之后才变成名副其实的“巨人”。

gargantuan: [gɑː'gæntjʊən] adj.巨大的,庞大的

Jonah(灾星):圣经中给商船带来厄运的约拿

《圣经》中,约拿(Jonah)是一名犹太先知。有一回,上帝让他前往亚述国的尼尼微城,警告这个城市的人停止作恶,否则就要毁灭这座城市。因为亚述人是犹太人的敌人,约拿不愿意警告他们。为了逃避,约拿登上一座开往他乡的商船,企图一走了之。没想到,在海上,上帝掀起狂风巨浪,商船眼看要沉了。船上的人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有人提议抽签来看看是谁引来的这场灾难,结果抽出的是约拿。约拿承认由于自己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从而给大家带来了厄运,并请求大家把自己抛到海里。众人将约拿抛到海里后,大海立刻风平浪静了。上帝安排一头鲸鱼吞下约拿,让他在鱼腹里呆了三天三夜。三天后,鲸鱼将约拿从肚中吐到岸边。受到教训的约拿按照上帝的旨意,前去尼尼微警告了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听从了他的警告,向上帝忏悔自己犯下了罪恶,因此,上帝宽恕了这座城市。

由于这个故事,约拿的名字Jonah就成了“灾星”的代名词。

Jonah:['dʒəunə] n.灾星,给人带来厄运的人,约拿

boffin(科学怪人):狄更斯小说中坚持学习的古怪老人

英语单词boffin是一个俚语,用来称呼科学家、工程师或其他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该词起源于伟大的文学家查理斯·狄更斯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中的人物Nicodemus Boffin。在小说中,Boffin被刻画成一个外表非常古怪的老人,在老年时期坚持学习,还特意雇佣了一位家庭教师教自己阅读。

也许是因为Boffin这个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在狄更斯之后,其他作家的著作中也出现了Boffin这个名字,如J.R.R. Tolkien在其作品《兔子》(The Hobbit,1937)中就用Boffin作为一个兔子家族的姓氏。

最初,英语单词boffin主要用于英国军队的俚语中,含有“书呆子、怪人”等轻视之意。后来,由于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同盟国赢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该词的感情色彩由贬转褒,更多地体现了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在二战结束后的文学作品及电影中,Boffin成了很多科学家英雄的名字。boffin们往往被刻画为一个现代的天才,通过不为人知的秘密工作创造出威力巨大、匪夷所思的设备。80年代的《007》系列电影中,那个为詹姆斯·邦德提供各种新式武器的怪老人Q就是一个典型的boffin。

boffin:['bɒfɪn] n.科学怪人,科研工作者

sibyl(女预言家):希腊神话中著名女预言家西比尔

西比尔(Sibyl/Sibylla)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女预言家。在史诗《伊利亚特》中,太阳神阿波罗满足了她的永生的请求。不过她忘了请求青春永驻,于是,时间过去很多年,西比尔依然活在世上,只是她已经老得萎缩成一小团,无法走动,不堪入目,只好呆在一个坛子里。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西比尔不是只有一个,而是许多位女先知的统称。有时也有各自的名字。人们相信西比尔属于某位神,通常是阿波罗,来通过她们传达神谕。已知古代传说中最早的西比尔是赫洛斐勒,她曾经向特洛伊王后预言了特洛伊的战争。她们的话被记录下来,那些被认为是预言的部分会作为城邦的官方纪录。在雅典,类似的神谕集保存在雅典卫城里。

古代最著名的西比尔是来自坎帕尼亚的库迈。根据传说,她曾经向罗马的最后一位国王塔奎纽斯以高价出售九条神谕,被拒绝后焚烧了其中三条,又将剩下的以相同价格再次出售;被再次拒绝后,她又烧掉其中三条。最后她以原价把仅剩的三条卖给了他。据说国王被两个大臣说服,最终相信了这些西比尔神谕集。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埃涅伊德》中描绘过埃涅阿斯拜访她的情景:这库比斯地方原是沼泽地带,这里有个山洞,住着长寿的女先知西比尔。女先知在带领埃涅阿斯游历了冥王的疆土,去寻找他死去的父亲的阴魂后,对埃涅阿斯说:‘假如当初我作闺女的时候答应了热爱我的日神的请求,他就能使我长生不老。他对我一直抱着希望,而且用馈赠的方式来打动我的心。他说‘库比斯的姑娘,你任意选一件你心爱的事,我一定替你办到。’我就指着一堆沙土,作了一个愚蠢的要求;我说,我愿我的岁数和沙数一样多。但是我忘记说,不管我活多少岁,我要永远年轻。他答应使我长寿……,但是欢乐的青春已经飞逝,衰弱的老年已经蹒跚而来,这老年的痛苦我还得忍受很久很久呢!你看我现在已经活了七百岁,但是要比起沙子的数目,我还得看到三百次的秋收,三百次的酿酒。总有一天我的身体会因为活得太久而从今天的样子缩成一点点,我的衰老的四肢会缩得和羽毛一样轻……。’

sibyl:['sɪbɪl] n.女巫,女预言家,西比尔

sibylline:['sɪbɪlaɪn] adj.女巫的,预言的

amuse:娱乐

发音释义:[ə'mjuːz] vt. 娱乐;消遣;使发笑;使愉快

结构分析:amuse =a(=ad,使)+muse(凝视)→使凝视→分散注意力→娱乐、消遣

词源解释:muse←法语muser(凝视、沉思、四处嗅)←muse(动物的鼻口)

同源词:bemuse(使发呆、使困惑的)

衍生词:amusement(娱乐),amusing(有趣的)

aback:大吃一惊

来自古英语短语 on back,其字面意思是“向后”,来自古代帆船时代的航海用语,用于表示帆船在前行的过程中被突然改变的风向,也就是突然向后吹的逆风阻挡而不能继续前行,由于这种逆风的突然性,往往使人大吃一惊,所以后来该词又延伸出引申义,表示“猝不及防地,突然地,震惊”。aback 现在主要存在于短语 take aback(使吃惊,使惊呆),在其他地方很少用到。

brothel:妓院

来自break的比喻义,原指堕落的人,后指妓女,最后指妓女呆的地方。

brute:野蛮的

来自词根bar, 重,见barometer, 气压计,gravity, 重力。此处词义由重到呆滞,愚蠢,野兽,最后指野兽般的,野蛮的。

bustard:鸨鸟

词源不详,可能来自拉丁短语avis tarda, 慢鸟。av, 鸟,见aviary,鸟笼。 tard, 慢,见retard,呆滞。

doldrums:忧郁,消沉

来自dull, 呆滞的,阴暗的,-drum, 拼写可能是模仿tantrum.

gasp:喘气

来自gape,目瞪口呆,喘气。

glazed:发呆的,呆滞的

来自glaze, 呆滞。

nonplussed:惊呆的

non-,无,非,plus,加。即无以复加的,无言以对的,惊呆的。

dunce:笨蛋,智力迟钝的学生

该词源出中世纪著名的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唯名论者John Duns Scotus (1265 - 1308)的中名Duns。此人因出生于苏格兰一个名叫Dunse的小镇故以Duns为中名。他认为意志高于理性,行动高于思维,神学是对上帝进行实践的科学。以他为代表的宗教观在中世纪欧洲书院的影响长达200余年之久。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猛烈地冲击着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及旧的神学思想。Duns的信徒们在各种讲坛上拼命地维护旧文化,抵制文艺复兴中产生的新学问(the new learning)和宗教改革(Reformation)中提出的新神学理论。1530年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圣经翻译家廷德尔(William Tyndale,14927—1536)说,那些狺狺狂吠的老恶狗,Duns的信徒们,每上讲坛无不怒气冲冲,疯狂地反对古典文学和新思想。随后不久,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们就把Duns的信徒蔑称为dunsman或dunceman,并进而简称之为dunce。dunce遂成了“诡辩者”和“书呆子”的代称。过了约半个世纪以后即到了16世纪末dunce原来的含义逐渐消失,dunce被赋予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词义“笨蛋”,后来又引申出了“智力迟钝的学生”一义。

astonish:使吃惊,使惊讶   

源于拉丁语extonare(ex- ‘out’+tonare‘thunder’),从法语estoner演变而来,按字面义讲原有“雷击”之意。因此astonish最初常作“使震惊”、“使惊呆”等义解,以后才渐渐弱化为“使吃惊”、“使惊讶”。英语中另有两个词stun(把…打晕,使震惊),astound(使震惊,使惊骇)也出于同一拉丁语源,在字面上也含“雷击”之意。

argus-eyed:目光锐利的,机警的  

阿耳戈斯(Argus)头上长有一百只眼睛,每逢睡觉时都只闭上一、两只眼睛。被赫拉派遗去监视变成了母牛的伊俄(宙斯的情人),后来被宙斯派遣神使赫耳墨斯杀了。阿耳戈斯死后,赫拉取下他的眼睛,撒在她的孔雀的尾巴上作为装饰。时至今日,这些眼睛还呆在孔雀尾巴上。

该词典出希腊神话。Argus乃神话中人物。他全身上下长着100只眼睛,故有“百眼巨人”之称。在他睡觉时总有一些眼睛睁着。主神宙斯(Zeus)与情人伊娥(Io)幽会,被天后赫拉(Hera)发现,宙斯为了保护伊娥不受赫拉报复,把她变成小母牛。Argus奉赫拉之命昼夜盯住这头小母牛,宙斯大为恼火,就派赫尔墨斯(Hermes)去把Argus杀死,由于Argus整天睁着眼睛,不好下手,于是赫耳墨斯(Hermes)就用动听的笛声催他人睡,使他闭上全部眼睛,然后砍下他的头,救出了伊娥。之后赫拉将他的眼睛移到她最喜欢的鸟——孔雀的尾巴上。Argus一词现常用以喻指“机警的人”或“警惕的守卫者”,复合词argus-eyed则表示“目光锐利的”或“机警的”。

aghast:吓呆的,惊骇的

aghast是中古英语动词agasten(使惊恐)的过去分词形式,原作agast,一般作表语用,意为“吓呆的”,“惊骇的”。字母h是到了18世纪时因为人们将该词同ghost(鬼)及其同源词ghastly(恐怖的)相联系而加上去的。

amusement:娱乐

amuse一词是从古法语词amuser变化来的,意思是“使……发呆”;a即to; muser,“stare stupidly(呆着)”。中国有句俗话,“看戏的是‘傻子’”。倒有这一层含义,因为戏演得太逼真了,看对的人不免“望着发呆”,而这正是一种娱乐方式。

这个词最初进入英语时,意思作“哄骗”、“欺骗”解,如果当时的士兵amused the enemy,那绝不是“使敌人高兴”的意思,而是“诱骗敌人”、“牵制敌人”,现在的amusement也可以说是对人们的一种“牵制”,也是一种“转移人们注意力”的方式,只不过它是采用一种给人娱乐,使人高兴的办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