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ead(珠子):中世纪时基督教徒的念珠祈祷法

英语中,单词bead一般译为“珠子”,但单词beadsman指的却是“乞丐,祈祷者”。这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原来,单词bead的本意就是“祈祷”,与单词bid(吩咐、出价)同源。单词bead的含义从“祈祷”转变为“珠子”,与中世纪时基督教徒的念珠祈祷法有关。所谓念珠祈祷法,是指在祈祷时用念珠在计算次数,每祈祷一次就拨动一粒念珠。在很多宗教中都可以见到这种祈祷方法,如佛教中的佛珠。正因为受这种念珠祈祷法的影响,单词bead的含义从“祈祷”慢慢转变为“祈祷时所用的念珠”,进而泛化为一般的珠子,甚至是水滴。在现代英语中,bead的原意“祈祷”已经不见踪影,但在单词beadsman中依然保留。beadsman指的是受雇为人祈祷的人,通常是乞丐。

bead: [biːd] n.珠子,念珠,滴vt.用珠子装饰vi.变成珠状

beadsman:['biːdzmən] n.祈祷者,乞丐,受雇祈祷者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ead 词源,bead 含义。

sycophant(谄媚者):替领导用下流手势侮辱对手的人

英语单词sycophant(谄媚者)来自希腊语sykophantes,由sykon(fig,无花果)+phainein(to show,显示)组成而成,字面意思就是fig-shower(显示无花果的人)。在这里,fig(无花果)隐喻女性外阴,指的是用手比划成女性外阴的形状来侮辱对方。在古希腊,政治家们表面上很正派,背地里却唆使自己手下用这种下流手势来侮辱自己的对手。而那些听从大人物的吩咐,用下流手势侮辱对手的手下则被称为sycophant(fig-shower)。现在,英语sycophant用来比喻那种卑鄙无耻、奴颜婢膝的谄媚者、马屁精。

sycophant:['sɪkəfænt] n.谄媚者,奉承者,马屁精adj.谄媚的,奉承的

barmecide(口惠而实不至的人):天方夜谭中假装殷勤的王子

阿拉伯名著《天方夜谭》中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穷人奈沙尔沿途乞讨,来到了巴格达的波斯王子巴梅塞(Barmecide)的豪宅前。他鼓起勇气想进去讨碗饭吃,没想到到巴梅塞热情非常,允诺要给他一顿丰盛的饭菜。他请奈沙尔洗手,可是既没有盆也没有水。奈沙尔只好假装洗了洗手。巴梅塞吩咐仆人上菜,然后殷勤地邀请奈沙尔夹菜。可是饭桌上什么也没有。奈沙尔只好举起筷子,假装夹菜,嘴巴也慢慢咀嚼,好像真的在吃饭一样。巴梅塞不断地叫仆人上菜,各种美食都被他喊遍了,却没有一个真正上到饭桌上。巴梅塞还吩咐仆人上酒,并亲自假装给奈沙尔倒了一杯酒,还和奈沙尔碰杯了。奈沙尔也装模作样地喝了几杯酒,便假装喝醉了,突然扇了巴梅塞一个大嘴巴。巴梅塞责骂他,他赶紧道歉,并解释说自己是喝醉了,冒犯了他,请多多原谅。巴梅塞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起来,告诉奈沙尔,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这样戏弄客人,没有一个人能像奈沙尔这样应付到底。然后,巴梅塞吩咐仆人端上真正的美味佳肴,跟奈沙尔畅饮起来。

从此以后,巴梅塞的名字Barmecide就成了假装殷勤,口惠而实不至的人的代名词。

barmecide:['bɑ:misaid] n.假装殷勤的人,口惠而实不至的人adj.欺骗的,虚伪的

Barmecide’s feast:n.虚幻的酒宴,虚情假意

bid:出价、投标

发音释义:[bɪd] v. n.出价;投标;叫牌;命令;吩咐;恳求;表达(问候、告别、祝福)

助记窍门:谐音“必得”→出价、投标、命令、恳求

biddable:听话的

来自 bid, 命令,吩咐。

bide:等待

来自 bid, 命令,吩咐。等待的,听候差遣的。

hest:命令,训谕

来自Proto-Germanic*hait,召唤,命令,来自PIE*kei,使运动,移动,词源同cite,cinema,conation.引申词义命令,训谕,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以及其合成词behest,吩咐,请求。

instruct:指示,吩咐

in-,进入,使,-struct,建造,建设,词源同structure,destruct.引申词义教导,训练,指示,吩咐等。词义演变比较inform.

Maundy Thursday:濯足星期四

来自中古英语maunde,洗脚礼,来自拉丁语mandatum,命令,吩咐,词源同mandate.来自耶稣在洗脚礼时说的话:”A new commandment I give unto you,That ye love one another;as I have loved you.”即我给你们一个新的吩咐,你们要像我爱你们一样去爱别人。后引申词义濯足礼。

Adam's Apple:喉结

亚当是圣经中人类的始祖,而苹果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悠久。在世界各文明古国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苹果都是受人喜爱的一种果实。英语中有个谚语: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但据圣经故事上说,苹果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男人的喉结就是因吃苹果引起的。

《旧约·创世纪》第3章讲到人类的起源,传说上帝创造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东方的伊甸(Eden)建立了一个园子给他们居住。伊甸园里生长着悦人眼目的各种树木,树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实。上帝吩咐亚当说:你可以随意吃园中的各种果子,只是不能吃那棵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吃了必定要死。这种“禁果”就是apple. 后来,亚当的配偶夏娃听信蛇的诱惑,不顾神谕,吃了善恶树上的禁果,还把这果子给它丈夫吃。亚当因心怀恐惧,吃时仓促,有一片果肉哽在喉中,不上不下,留下个结块,就叫“亚当的苹果”。

两人吃了这果子后就心明眼亮,能知善恶美丑。但是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告诫而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亚当就永远在脖子前端留下“喉结”,作为偷吃禁果的“罪证”。上帝还惩罚亚当“必须汗流满面才能糊口”。

不过也有人说是正当亚当吃苹果的时候,上帝来了,所以亚当急忙吞下去,不料哽在喉咙间了。

Althaea's brand(世事难料):阿尔泰亚的柴薪

古希腊卡利敦王国的王后阿尔泰亚(Althaea)在临盆之际梦见命运女神对她说,她儿子的寿命和一根燃烧的木柴相同,一旦木柴燃尽,她的儿子必将丧命。禁不住阿尔泰亚的苦苦哀求,命运女神只好透露秘诀:只要把燃烧中的木柴拿出炉子,就可以延长寿命。阿尔泰亚爱子心切,连忙将炉中的柴薪弄熄,锁在首饰盒里,并且依照命运女神的吩咐,将儿子取名墨勒阿革洛斯。

33年后,墨勒阿革洛斯已经长成一个英俊勇敢的优秀猎人。在一次狩猎中,为了赏赐问题,墨勒阿革洛斯一怒之下挥起长矛,竟然把两位舅舅双双刺死!当噩耗传回宫中,阿尔泰亚悲痛欲绝。为了替兄弟复仇,她取出首饰盒中的木柴放入熊熊烈火之中,转眼间火舌吞没木柴,墨勒阿革洛斯立时断气, 而阿尔泰亚也回到房内悬梁自尽了。这个故事令人唏嘘不已,后人就用Althaea's brand(阿尔泰亚的柴薪)来比喻“世事难料”。

Noah's ark:诺亚方舟

《旧约·创世纪》: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十分忧伤,决定消灭人类。因为挪亚(诺亚)是义人,所以上帝吩咐他造舟避灾。后指灾难时代的救星,或危境中的避难所。

sandwich:三明治,夹心面包片

当今西方极受欢迎的便捷午餐。名称的由来可以追述到18世纪一位英国贵族,Sandwich(英格兰一地名)第四代伯爵,他的真实大名叫John Montagu(1718-1792)。他曾任英国海军大臣长达11年之久。夏威夷群岛的旧称Sandwich Islands便是英国航海家及探险家库克(James Cook),1728-1779)根据他的封地命名的。据传,他的私生活荒淫无度,而且嗜赌成性。每当赌瘾一来,他便整天整夜沉溺于赌台。据说,1762年,有一次他连续24小时坐在赌桌旁,为了不中断赌博和败坏赌兴,他吩咐仆人在用膳时间只需给他送来夹有烤牛肉等物的夹心面包片,便于他一边赌一边吃。他的赌友将其戏称为sandwich, 这一名称就这样流传开来,并延续至今。其实这种夹心面包片并非Sandwich伯爵所发明,古罗马人就很喜欢吃一种叫of-fula的夹心面包片。

以后,从sandwich一词派生出了一些诸如sandwich board(挂在身前身后的广告牌),sandwich man(身前身后挂着广告牌的三明治式广告宣传员),sandwich course(工读交替制课程)等复合词。此外,sandwich还可转用为动词,常作“把...夹(挤)在...中间”解。

Noah's Ark:诺亚方舟

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伤,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后被用来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